出埃及記十七章一至十三節。
聖經給我們看見,神的百姓在地上事奉祂,絕對不是一件個人的事。換句話說,不是你一個人事奉,或他一個人事奉,也不是我一個人事奉。聖經裏說到神百姓的事奉,完全是一件配搭的事,是團體的事奉,需要你和別人、別人和你,許許多多人配搭在一起事奉。這個團體的事奉有其難處,也有其講究。因著我們必須配搭事奉,而我們每個人又有自己特別的個性,所以就發生了難處。面對這些難處,我們需要按聖經原則來看,神百姓在事奉上,所需要注意的三件事。這三件事是告訴我們一些原則,並非涵蓋所有事奉的事。
出埃及十七章,雖沒有直接講到事奉神的事,但以色列百姓的目標,就是要到西乃山下,開始事奉神。因此,在他們所遭遇、所發生的事裏,那些基本的成分,該和我們今天的事奉完全相像。一面,他們的確朝著事奉神的目標走去;另一面,他們裏面對神起初告訴他們,要『事奉祂』的目標,並不是太清楚。他們不是出了埃及,就到終點;出埃及只是開始,他們還要去事奉神。
在這個行程中的第一個難處,就是他們裏面乾渴。乾渴的人不能作事,更不能行路;就屬靈的意義說,乾渴的人不能事奉神,不能走神的路。為著要事奉,就需要解渴,解渴則必須有活水。我們今天在事奉中,共同的光景就是乾渴;這共同的乾渴,就是裏面缺少聖靈。我們在事奉中,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聖靈。
一面,我們實行分家,家分得越多,弟兄們的事奉就越多,彼此交通認識就越深。然而,實行分家的基本條件,乃是要有聖靈的同在。從行傳二章,我們看見實行分家的根據。在耶路撒冷召會裏,有許許多多在家裏的聚會。(46。)然而,我們不能只接受外面的作法,而裏面沒有當日耶路撒冷召會的聖靈。當日耶路撒冷召會因為有裏面的聖靈,外面纔能有挨家挨戶的聚會。只實行分家聚會,裏面缺乏聖靈,是十分危險,也十分令人擔心的事。
如果我們裏面乾渴,就不能走前頭的路。當我們實行分家,弟兄姊妹來在一起時,我們裏面的光景若是乾渴,就會影響分家聚會的光景,分家聚會的壽命必定不長久。我們的聚會要有正確的光景並能堅定持續,就必須注意乾渴的問題,注意聖靈。我們需要看見,沒有聖靈,就沒有事奉。作事的辦法、處世的原則、人事的制度等,都不是事奉。即使是最好、最合乎聖經的制度和辦法,仍不過是屬宗教的;最好的事奉乃是屬靈的。聖經給我們的原則,以及聖經所描述的榜樣,都是配合裏面聖靈的帶領。
主耶穌說,『神是靈;敬拜祂的,必須在靈和真實裏敬拜。』(約四24。)在靈和真實裏敬拜,包括召會生活中一切的事奉。所有事奉最高、最完滿的意義就是敬拜。我們不能只靠分家的辦法、分家的安排、和分家責任上的定規而有事奉。我們必須明白,敬拜乃是在靈裏的事。
為著實行分家,我們裏頭感覺實在需要有主的恩典。因為第一,弟兄姊妹愛主;第二,我們願意接受主的託付;第三,我們有一顆要事奉主的心。更令人喜樂的是,大家都是存著恐懼戰兢的心,惟恐誤了主的事。因此,有心願,也有責任感,但恩典供應的力量搆不上。關於這一點,我們需要清楚看見,不是我們這個人有彀用的能力,有彀用的供應,乃是我們需要有聖靈。我們並非一次就得著永遠彀用的恩賜,叫我們能帶領弟兄姊妹事奉。我們所說的彀用,是聖經裏所說的成長。我們能彀成長,不在於我們是甚麼,乃在於聖靈。聖靈就是我們的元首,聖靈就是我們的成長。
為此,所有家負責的弟兄姊妹,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都必須有專一的禱告,求主解我們的乾渴。我們的乾渴必須解除,纔能事奉。我們必須有聖靈,纔能幫助別人。最好家負責們兩三個來在一起禱告,有新的奉獻、新的等候、新的仰望和新的許願。我們不能只靠辦法、安排和制度。在事奉上,我們永遠要看見,就如一個活人裏面有靈與魂,他的身體就相當有用處,也相當可愛;甚麼時候靈與魂一離開,身體就是一個可怕的東西。一面,我們要在身體的配搭裏,纔是事奉;另一面,我們的事奉要有靈,在靈裏得剛強,事奉纔是活的。若是沒有靈,光有安排,只是在人事制度上有長老和家負責,那樣的安排就像屍首一樣;裏面沒有靈,就沒有用,沒有一個人喜歡屍首。然而,只要有靈,再配合外面的安排,就會非常有價值。事奉必須在身體裏,並且還得要有靈。
反之,若是僅僅有靈,卻沒有身體,也是相當可怕。所以,兩者必須兼顧。我們不贊成超然的屬靈派,也不贊成只用外面的辦法;裏面的聖靈需要配合外面的辦法、原則和安排。兩者在事奉上,要共同配搭纔行。我們所看見的亮光是正確的,也從神的話得著了啟示,因此我們在神面前必須非常謹慎、負責。弟兄們在主面前,不知道有多少的觀察、多少的等候和多少的禱告。我們所倚靠的乃在於靈。我們必須禱告,向主呼籲,求祂賜給我們聖靈。我們的事奉要有靈;惟有解決我們裏面的乾渴,纔能有真實的事奉。
在出埃及十七章,以色列百姓沒有水喝,他們需要解渴。(1~3。)為著解渴,必須有摩西擊打磐石。(6。)他們當日要往事奉的目標去時,發生了幾件難處。在這件為水爭鬧的事上,摩西需要用杖擊打磐石,那就是十字架的原則。總得有擊打,磐石纔裂開,活水纔能流出來解除眾人的乾渴。這裏包括一個原則:每次我們要經歷活水,都得經過十字架的破碎。我們不要期望聖靈輕易的澆灌一下,我們就可以事奉。真實的事奉是靈的事奉,來自裂開的磐石。基督需要破碎,需要裂開;我們這個人也需要破碎,需要裂開。基督裂開,活水纔能流出來;你我需要裂開,讓那靈經過,好從我們流出來。
所有在事奉上負責的弟兄姊妹,接受神的託付後,就要伏在神面前,向主求聖靈。當我們向主要聖靈的時候,必須伏在祂面前接受破碎。你若有心尋求,有心等候,有心仰望,不要盼望立刻有一股能力臨到你。你要求聖靈使你看見,你這人身上的難處在那裏,背叛在那裏?你所需要的擊打,和需要破碎的地方在那裏?你必須接受神的破碎,纔有真實聖靈的充滿;當你這個人破碎了,聖靈就進來,藉著你湧流。你裏面要充滿聖靈,就必須接受十字架的破碎;這是我們共同必經之路。若是沒有新的復興,和新的破碎,沒有一個人能有新的事奉。千萬不要以為你禱告兩個鐘頭,聖靈就來了。你要求主給你看見,你身上甚麼地方是磐石,甚麼地方是活水。你接受了破碎,就該相信,接下來就是聖靈。
你在事奉裏需要有聖靈,就是需要接受活水,以解除乾渴。乾渴就是磐石不裂開;磐石裂開了,活水就進來。磐石不裂開,就是沒有破碎,也就沒有活水。因此,在這樣的時刻,我們都必須接受破碎。神說要擊打磐石,就必有水從磐石流出來,使百姓可以喝。(出十七6。)我們在禱告中要看見一條路,看見一個點;那條路就是擊打磐石,那個點就是破碎。禱告就是使你我這個人看見,我們需要被擊打,需要被破碎。我們一接受破碎,聖靈就來了。
希奇的是,當以色列人剛剛喝過活水,接著就是和亞瑪力人爭戰。在舊約裏,『事奉』原文就是爭戰的意思。(民四3,23,30,35,39,43。)沒有一種屬靈的工作、屬靈的事奉,不是一個爭戰。我們要永遠記得,在宇宙中有神也有撒但,神要我們事奉,撒但要破壞事奉。以色列人的目標是事奉神,但他們中途遭遇了難處,包括埃及和亞瑪力人。埃及表徵世界,亞瑪力人表徵肉體。當我們要事奉主時,我們所碰到一連串的難處,許多都是亞瑪力人。我們所遭遇的『亞瑪力人』,往往就是一同事奉的弟兄姊妹。這些肉體不能用人的作為、或人的辦法拒絕。
我們實行分家,一家一家分開在那裏事奉時,同樣會遇到人的肉體,會遇到亞瑪力人。負責的弟兄姊妹,絕不能用肉體的手段來拒絕肉體,一定要學習看見一件事:我們永遠不能憑肉體、憑血氣,來應付人的肉體,那會帶進難處。那麼,你該怎樣應付亞瑪力人呢?就是需要禱告爭戰。在出埃及十七章這段經文中,不是用『禱告』這個辭,乃是用『舉手』。摩西對約書亞說,『你為我們選出人來,出去和亞瑪力人爭戰。…我手裏要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上。』(9。)摩西要約書亞挑選出人,他自己則要到山上去舉手。這意思是,你要拒絕肉體的方法,不是把你的手用在人身上,乃要把你的手擺在神身上。在對付肉體這件事上,我們沒有別的辦法,不能有天然的生命,也不能照人的看法。沒有第二條路,只有一條路,就是藉著禱告,把你的力量,把你的手擺在神身上。『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11。)得勝或失敗,完全在於山上的舉手或垂手。
我們若觀察這一幅舉手禱告的圖畫,就會明白那完全是配搭的故事。約書亞帶著一些挑選出來、聽命的人爭戰,是一部分的配搭;摩西的舉手禱告,是另一面的配搭。這兩面合起來,纔是一個總和的配搭。並且,摩西舉手禱告時,他的手無法舉得長久,需要支持的人,就是需要配搭的人。因此,亞倫和戶珥扶持摩西的手,他們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使摩西的手穩住。(12。)這向我們證明,摩西不只舉單手,乃是舉雙手。當摩西舉手的時候,需要亞倫和戶珥來扶持;我們一同事奉的時候,也需要有雙面的扶持配搭。
同樣的,家負責的人若沒有弟兄姊妹的扶持,定規作不好。許多時候,他們為召會禱告,禱告到一個地步,手下沉了,筋疲力盡,不能再站立,就需要弟兄姊妹的扶持。弟兄姊妹若扶持,他們就能站立,繼續爭戰的禱告;弟兄姊妹若不扶持,他們就倒下,禱告便不能維持下去。因此,這樣禱告的人需要多方的扶持。弟兄姊妹不能看他們的軟弱,不能看他們的弱點、短處和不足的地方。他們若有短處,需要你補上,需要你扶持。即使是神的僕人摩西,在對付亞瑪力人的爭戰上,也需要別人的扶持。約書亞需要摩西的禱告,摩西的禱告需要亞倫、戶珥的扶持。那就是一幅配搭的完整圖畫。盼望弟兄姊妹能看見這三個點:要解渴需要接受聖靈的恩賜;要聖靈的恩賜需要接受十字架的破碎;並要學習倚靠主並扶持別人。
不要以為自己是摩西,就不需要別人。摩西需要亞倫、戶珥;亞倫、戶珥、摩西三者要一同配搭。一面說,家負責的弟兄姊妹,需要排負責弟兄姊妹的扶持。排負責弟兄姊妹若是冷眼旁觀,就好比亞倫和戶珥變作亞瑪力人。換句話說,那些不扶持的人,就變作肉體。此外,家負責的人也需要學習接受別人的配搭。家負責弟兄姊妹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既是家負責,甚麼都要自己來;不要忘了你需要別人的扶持,沒有別人,你定規倒下。負責的人沒有甚麼可驕傲的;扶持別人的人並不就是卑微。這個配搭的關鍵,在於你伏在主面前有追求,並要讓主點出你的難處,也讓人點出你的難處。
我們必須看見,在主面前的事奉,完全是一個配搭的問題,不是一種世界的行動。在事奉中,不是負責的人沒有決斷,沒有指示,我們就絕對不能作。然而也不是說,不需要請示,個個都可以自己出主張。前者是死的字句,後者是肉體;前者的光景不對,後者的光景也不對。對的光景乃是要接受聖靈、接受破碎、接受配搭。當我們在對的光景中,裏面深處會明白,自己需要別人配搭。如果你是亞倫、戶珥,就應該看見自己的地位乃是扶持別人。
在我學習事奉這二、三十年來,同工們中間一直沒有難處。因為我們看見神安排的定位,都知道自己該在那裏,該作那一部分。因此,在臺灣這幾年,神給了我們一點祝福,給了我們一點同在。我們這一班弟兄姊妹,在這裏學習接受配搭,知道自己在那裏。我們厭煩因著籍貫不同而有的輕視,我們絕對避免說醜陋的言語,更是厭惡隨肉體而行。我們喜歡看見每位弟兄姊妹,在裏面接受破碎,也接受配搭。我們知道自己是誰,該站在甚麼地位上;知道自己是摩西,或是亞倫、戶珥。在屬靈的配搭上,絕不是字句的安排,也非組織上的規條,完全是在於靈,一個屬靈的等次。千萬不要把屬靈的等次,弄得字句化、規條化,弄得像在機關團體一樣,那是非常屬人的。我們不該是組織的團體,也不該受組織的統治;我們必須有裏面聖靈的配搭。盼望我們一直看見這個屬靈的事實,也一直學習這個功課。
在實行方面,譬如你是一個排負責,在某分家聚會。有一天,一位素未謀面的人,進到聚會中,你就和他有交通。然後你發現他實在是個接受主的人,不過是在另一個基督徒團體中得救,對聚會沒有認識,對我們的情形也不了解。他問起我們的聚會,你就告訴他從週一到主日,各種聚會的時間表,結果他願意參加主日擘餅聚會。這時,如果你告訴他,不可以和我們一同擘餅,因為需要先請示家負責,家負責再請示長老,經過二、三種請示,將一切搞清楚,纔能擘餅。那就完全是機關的行事,是死的字句,並不是我們的路。你該幫助他的,不是那些規條;而是要在屬靈方面,幫助他參加擘餅聚會,並且歡迎他,給他活的鼓勵,就是給他鼓勵性的印證。
每一位真實得救的人,都願意和弟兄姊妹有交通。關乎擘餅的事就是交通;擘餅的性質就是我們與主有交通,並且是在仇敵面前,為主所作的見證。我們需要有見證的生活、復活的生活;這樣的見證,會使我們與人有美好的交通。你可以告訴一位新蒙恩的弟兄說,『弟兄,為甚麼我們要擘餅?因為我們有主的生命,並且靠著主的生命活著。』你要與他有一些屬靈的交通;交通是為著介紹並接納。當你與他有屬靈的交通,他得到了你的幫助,前來參加主日擘餅聚會,你就可以向家負責弟兄表明,這個人實在是得救了,能彀擘餅。家負責若是說,『沒有得著我的同意就帶來擘餅,是沒有守住召會原本的定規。』你可以再與家負責有一點交通,見證在你與這位新人的交通中,實在摸著主的恩典,願意把他介紹給弟兄姊妹。這樣很自然的,就能將所接納的弟兄帶到交通裏。那完全不是一個手續,而是一個屬靈的實際。
所有得救的弟兄姊妹,如果都活在這個屬靈的實際裏,就有一個屬靈的等次。不是你稱為家負責,或不稱為家負責的問題;你需要活在屬靈的實際裏。若是我們中間每一位弟兄姊妹,都是照著稱謂行事,我們就已經失敗了。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家負責,可以全權作主,也不管長老不長老,那就是肉體。我們乃是召會,所以要很自然的把新進的人,帶來認識召會;並且很自然的,把他們帶去與長老弟兄們見面。長老們的態度若是:『你沒有得著我們的批示,怎能接納人擘餅?』長老們就變作了亞瑪力人,肉體出來了。對於這件事,長老們應該很歡樂,並且能在靈裏給弟兄姊妹按手,為人祝福。
此外,為著以後更多的交通,以及事奉方便的緣故,還要留下人的地址,請人填寫情況表。在擘餅聚會中,將這位新進的人,好好的介紹給弟兄姊妹。我們介紹新人,並不像公司行號的介紹,有一套手續,裏面卻沒有靈。帶新進的人認識長老、填寫情況表等,都不是死的作法,也不是死的規條,乃是讓活的靈有一條軌道可遵循。你必須找一個合式的時間,將新人介紹給長老們,好讓長老們將他正正式式的介紹給弟兄姊妹,這不是官樣文章的作法。當這位弟兄正式介紹給弟兄姊妹時,如果時間來得及,還可以請他作一點見證,而不是僅僅讀出一個名字。
我們要一直學習活在靈的實際裏,照著召會的路軌往前;而不死守規條,也不任意而行。我們在召會中沒有階級,只有屬靈的等次。大家都學習活在靈裏,各人站在各人的地位。不僅在接納人的事上如此,在其他任何事上,都是這個原則。我們不是靠規條和組織,乃是摸著屬靈的實際,活在召會的軌道裏。這樣,我們會給弟兄姊妹一個非常深刻的感覺:我們在這裏是活的,不是死的。當他們與排負責接觸時,是這樣的供應;與家負責接觸時,是這樣的供應;與長老接觸時,也是這樣的供應。幾次接觸以後,弟兄姊妹會受到影響。
過去,我們實行召會生活的路並沒有錯,只是在我們的實行中,因著大家都是辦公慣了的人,許多事奉都很形式化,連受浸的談話也很形式化,不彀靈活。原初我們的意思,是要大家活,而不要有官樣文章。我們要一直看見,規條該被厭惡,任意而行該被定罪。每一位都得學習在屬靈的實際裏,接受神的配搭,知道自己是摩西或是亞倫。當摩西舉手禱告時,亞倫扶持,使摩西的手正正穩穩的。如此,我們必定看見主無往不勝的祝福,每一個聚會都將滿了主的同在。
我們不是為自己來建立召會,不該感覺這是我們的召會、或那是我們的召會。如果神憐憫我們,叫我們成為祝福的管道,將祝福傳輸給別人,我們就不該把人拖來,變作『我們的』。我們都要學習一件事:在地方召會的立場上,維持神的一個見證,為著祂的兒子基督,盡召會的職事。這需要我們大家禱告,向神求聖靈,並接受十字架的破碎,甘心守住地位,有屬靈的配搭。這些完全是在靈裏的實際。
講於六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