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九章一至二十九節。
從本篇起我們要來看羅馬九至十一章論到神的揀選這段括弧裏的話。保羅為甚麼要寫這段話?因為在前八章他把神的救恩講清楚之後,也許有猶太人會問:按照保羅所論救恩的那段話來看,到底猶太人和神的關係是如何?或者說,神的選民以色列人所蒙的揀選,與保羅在前八章所說的救恩,到底有甚麼關係?以色列人以及蒙恩的外邦人,在神的揀選裏到底有何相關?因著猶太人也許會有這類的問題,保羅接著就用三章篇幅,專一來解答這些問題。他的回答特別給人看見神的揀選這件事,其中大部分牽涉到以色列人;因為關於神的揀選,最明顯的就是在以色列人身上。所以,在論到神的揀選時,他就必須把以色列人和神之間的關係說得清楚透徹。
在本篇,我們要來看九章論到神揀選人的旨意和主權。本章的話不僅給我們看見神揀選的旨意,也給我們看見神揀選的主權;祂揀選的旨意乃是根據祂揀選的主權。神所有的旨意都是根據祂的主權;在揀選這件事上更是這樣。神在以色列人身上的揀選,就是根據祂自己所有的主權。
一節說,『我在基督裏說真話,並不說謊,有我的良心在聖靈裏同我作見證。』這節給我們看見,一個屬乎主的人,應該在基督裏說真話,不說謊;並且他每一次所說的話,都該是自己裏面的良心能彀作見證的,就是有自己的良心在聖靈裏同作見證。保羅以下所要說的話乃是真話,有他的良心在聖靈裏同他作見證。
二節說,『我是大有憂愁,心裏不住的傷痛。』保羅為甚麼這樣憂愁傷痛?
三節說,『為我弟兄,我肉身的親人,我寧願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保羅是為他的弟兄,他肉身的親人憂愁傷痛。他的弟兄,他肉身的親人,乃是指以色列人。這節給我們看見,保羅對以色列人不是漠不關心的,他乃是站在關切的地位上題到他們。事實上,保羅關切他們到一個地步,『寧願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被咒詛』這句話也可譯為,成為咒詛。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成了咒詛,(加三13,)就是替我們受了咒詛;保羅在對待他同胞弟兄的事上,願意效法主耶穌。如果他成為咒詛,與基督分離,能叫以色列人得救,他也甘心。舊約記載摩西因著以色列人拜金牛犢得罪神,就求神赦免他們,說,『倘若如今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出三二32。)這給我們看見摩西是怎樣的愛以色列人;新約的保羅也同樣愛以色列人到一個地步,寧願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也願意以色列人得救。
羅馬九章四節說,『他們是以色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的頒賜、事奉和應許,都是他們的。』神選召以色列人時,乃是定規以色列人作兒子,作長子。因此,神從埃及召出以色列人時,告訴法老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讓我的兒子去,他好事奉我。』(出四22~23上。)所以,那兒子的名分是賜給以色列人了。
『榮耀』指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神的榮耀隨著他們,與他們同在。(二四16~17。)當法老的軍兵追趕以色列人時,有神的榮耀作他們的保障;(十四24;)接著,白天有雲柱,晚上有火柱引導照亮他們在曠野的行程;(十三21~22,民十四14,申一33,尼九12,19;)最後,在會幕立起時,神的榮耀更是常常顯出來,充滿在他們中間。(出四十34~35,利九23,民十四10,十六42,二十6。)
『諸約』指在舊約裏,神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摩西等所立的許多約;那些約都是給以色列人的。(創十五18,十七2,7,21,出二24,三四27,徒三25,參弗二12。)
『律法的頒賜』這說法指明神不僅把律法賜給以色列人,乃把律法的頒賜也賜給他們。(申四13,詩一四七19。)
『事奉』就是敬拜神的事奉;(來九1,6;)這些事奉的章則是屬於以色列人的。
『應許』指在舊約裏神所給以色列人的許多應許。(羅十五8,申二九13,徒十三32,參弗二12。)
以上這一切『都是他們的』;在這節裏,保羅把以色列人從神所得特別的權利和豐富都說出來;這些都是重大的事。
羅馬九章五節繼續說,『列祖是他們的,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出於他們的,祂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受頌讚的神。阿們。』歷代神所揀選的列祖,以及神所悅納、所祝福、所應許列祖的,也都是以色列人的。不僅如此,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出於他們的。在人類當中,最大的一件事乃是基督的成為肉體。祂是藉著以色列人而生為人;這是指基督的人性說的。但這節也給我們看見,祂不僅有人性,是一個在肉體裏的人;並且『祂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受頌讚的神』。這話不僅是一個陳述,也是一個頌讚。使徒在這裏的話很雄壯,也很甜美。他在這節裏不僅陳述事實,其中還夾雜著一句頌辭,說到基督另一面的位格—祂不僅是人,也是神。基督是從以色列人出來的—祂原是在萬有之上,然後從以色列人降生到地上。所以保羅喜樂的從讚美的靈裏,用頌辭來稱頌主,說,『祂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受頌讚的神。阿們。』實在說來,我們每一次想到主時,都該這樣來稱頌祂。
六節說,『但這不是說,神的話落了空,因為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猶太人也許質疑說,保羅雖舉出以色列人從神所得的許多特權,但以色列人似乎被神棄絕了,甚至以色列國也沒有了;難道神的話落了空?保羅說,不是這樣的,『因為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在此他轉到揀選的問題。為甚麼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按肉體說,以色列人理當都是以色列的後裔;但有的人蒙揀選,有的人沒有蒙揀選。蒙揀選的纔是真以色列人,沒有蒙揀選的,就不能算是以色列人。
七節上半說,『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是兒女。』不要以為只要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是蒙神應許的兒女。這不一定。保羅根據當初神對亞伯拉罕所說的話,舉出憑據來說明這事。七節下半說,『惟獨「從以撒生的,纔要稱為你的後裔」。』這話有一個背景。當初亞伯拉罕曾生了兩個兒子;他娶夏甲為妾,生了以實瑪利,(創十六15~16,)那時以撒還沒有出生。按人看,甚至亞伯拉罕自己也認為以實瑪利就是神應許給他的後裔。(十七18。)但神說,『從以撒生的,纔要稱為你的後裔。』(二一12下。)以實瑪利是從亞伯拉罕的妾生的,所以不能算為他的後裔;以撒是從亞伯拉罕的妻生的,纔是他的後裔。(十七19。)只有以撒纔算是亞伯拉罕的兒子,也只有從以撒生的纔算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保羅抓牢這事實。
現今以實瑪利的後裔亞拉伯人,常和以色列人爭執;他們也自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但以色列人絕不承認這事。保羅在這裏給他們看見,雖然都是亞伯拉罕生的,但有的人不能算作兒女,有的人能算作兒女。光憑出生,不能斷定這事;惟獨憑揀選纔能斷定。按出生,他們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但不都是兒女,因為有的蒙揀選,有的沒有蒙揀選—以實瑪利沒有蒙揀選,以撒是蒙揀選的。
羅馬九章八節說,『這就是說,肉體的兒女不就是神的兒女,惟獨那應許的兒女纔算是後裔。』甚麼叫作應許的兒女?應許的兒女就是神所揀選的,這裏是指當初神所應許的以撒。亞伯拉罕生了兩個兒子,大的是以實瑪利,小的是以撒;但神沒有揀選以實瑪利,卻揀選了以撒。以撒是憑應許生的,所以算作兒女。因此,並非從肉體生的都是兒女。今天的情形也是如此;一對得救的夫婦所生的兒女,不都是得救的人,因為出生是一件事,揀選又是一件事。保羅給猶太人看見,他們雖然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但大部分人都如同以實瑪利一樣,沒有蒙揀選;只有一部分人如同以撒一樣,蒙了揀選。
九節說,『因為所應許的話是這樣:「到明年這時候我要來,撒拉必生一個兒子。」』這是引舊約創世記裏的話:『到明年這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裏;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十八10上。)在十七章神對亞伯拉罕說,以實瑪利算不得兒子,他妻子所生的以撒纔算是。(18~19。)在十八章神對亞伯拉罕再次堅定祂的應許說,明年他的妻子撒拉必生一個兒子;(10,14;)這是耶和華所應許的,也是耶和華所揀選的。在神眼中,這一個纔算是兒女。保羅根據這事實,向所有的以色列人證明,他們不都是以色列人。
但以實瑪利和以撒是同父異母,因此,這例子也許給以色列人有藉口。於是保羅再引一個同父同母的例子,就是以掃和雅各;他們都是利百加從一個人,就是以撒懷孕生的:『不但如此,還有利百加,既從一個人,就是從我們的祖宗以撒懷了孕。』(羅九10。)
羅馬九章十一至十二節說,『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也沒有作出來,(只因要堅定神揀選人的旨意,不是本於行為,乃是本於那呼召人的,)神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12。)保羅特別給猶太人看見,這兩兄弟(哥哥以掃,弟弟雅各)是雙生子,也就是同父同母同胎所生;在他們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只因要堅定神揀選人的旨意,不是本於行為,乃是本於那呼召人的。神就告訴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這意思是,神不要大的,要小的。神這樣定規了,也這樣宣告了。這就給人看見,神揀選人的旨意,不是本於人的行為,乃是本於主自己。這也就是說,不是一個人生出來之後,作得好了,神就揀選他;作得不好,神就不揀選他。
讀聖經的人都知道,這雙子出生並長大之後,哥哥以掃對父母好,對弟弟也好;而弟弟雅各對父母詭詐,對哥哥詭詐,對舅父也詭詐。然而,神卻揀選雅各。這證明神揀選人的旨意,不是根據人的行為,乃是根據主自己。
羅馬九章十三節說,『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恨的。」』這是神說的話。我們常說神愛人,這裏神自己卻說祂恨以掃。這就是神的揀選,人無法干涉。這話向猶太人證明:並不是從以撒生的,就是蒙揀選的兒女。因此,猶太人不能自以為是以撒的後裔,就都是蒙神揀選的。他們當中有的是蒙揀選的,有的是沒有蒙揀選的。
十四節上半說,『這樣,我們可說甚麼?難道在神有不義麼?』前文的例子也許會引起一個問題:兩個人既是同父同母同胎生的,為甚麼一個蒙揀選,一個不蒙揀選?神是否不公義?保羅答說,『絕對沒有!』(14下。)
十五節說,『因為祂對摩西說,「我要向誰施憐憫,就向誰施憐憫;要對誰動憐恤,就對誰動憐恤。」』這話是根據猶太人所看重的舊約聖經,引出神的主權。神對摩西所說的這句話,說出神絕對的主權。這話包括兩面的意思:一面是說,神若願意向誰施憐憫,沒有人能干涉;另一面是說,祂若不向誰施憐憫,誰也不能反抗。這完全在於神的主權。羅馬九章的話語到了最高峰,乃是說到神的主權:神要向誰施憐憫,就向誰施憐憫;要對誰動憐恤,就對誰動憐恤。
十六節上半說,『這樣看來,這不在於那定意的,也不在於那奔跑的。』定意是人裏面的決意,奔跑是人外面的勞力。人的定意與人的奔跑,與神的揀選無分無關。在揀選的事上,『只在於那施憐憫的神。』(16下。)祂要向誰施憐憫,就向誰施憐憫;要對誰動憐恤,就對誰動憐恤。神的揀選不在於人的定意,不在於人的奔跑,只在於祂自己。祂乃是那施憐憫的神。
被愛的人與愛他的人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受恩典的人與施恩典的人在地位上就差了一點;但蒙憐憫的人其地位是最低的。我們在神面前的身分太低微了,不配得著祂的愛,也不能得著祂的恩典,我們只能倚靠祂的憐憫。如果神只有愛,沒有憐憫,祂就無法就近我們,因我們的景況已落到最低的地步。不要說我們不彀資格與神同等來往,就是神帶著恩典來與我們來往,我們也不彀資格;祂只能先向我們施憐憫,再來揀選我們。
十七節說,『因為經上對法老說,「我特意將你興起來,為要在你身上顯示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全地。」』這話是引自出埃及九章十六節,給我們看見,神興起法老的用意,不是要向法老施憐憫,或向法老動憐恤,乃是要在他身上彰顯神的權能,使普天下的人都知道神的名。
羅馬九章十八節說,『這樣看來,神願意向誰施憐憫,就向誰施憐憫;願意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這也是主權的問題。在出埃及記裏,神給我們看見兩類人的兩種光景:一類是摩西和以色列人,神在他們身上所作的,乃是要向他們施憐憫;一類是法老,神在法老身上所作的乃是叫他剛硬。神為甚麼叫法老剛硬?為要在他身上顯示神的權能,使祂的名傳遍全地。因著神有主權,祂願意向以色列人施憐憫,就向以色列人施憐憫;祂願意叫法老剛硬,就叫法老剛硬。
十九節說,『這樣,你必對我說,祂為甚麼還指責人?有誰抗拒祂的旨意?』一切都在於祂主動;祂願意向誰施憐憫,就向誰施憐憫;願意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這樣,既然是神叫法老剛硬的,為甚麼神還指責法老?法老豈能抗拒祂的旨意?
保羅的話到了二十節達到最高點;在此,他並沒有答覆人的問題:『祂為甚麼還指責人?有誰抗拒祂的旨意?』(19。)他也沒有講理由;他只說,『人哪,你是誰,竟向神頂嘴?被塑造者豈能對塑造他者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20。)『人哪,你是誰』?這是要人認識自己。『你是誰,竟向神頂嘴?』保羅好像說,『你是誰?你有沒有說話的地位?你有沒有說話的權柄?』這不是理由的問題,乃是地位的問題。在神面前,我們都沒有說話的地位和權柄。這話指明一個很重大的議題—神絕對的主權。
『被塑造者』,指明我們不過是受造之物。『被塑造者豈能對塑造他者說,你為甚麼這樣造我?』這話一出,就使我們這些受造者無話可說。保羅接著再題起一件實在的事作比方。
二十一節說,『窯匠難道沒有權柄,從同一團泥裏,拿一塊作成貴重的器皿,又拿一塊作成卑賤的器皿麼?』窯匠難道沒有這樣的權柄麼?卑賤的器皿豈能對窯匠說,『你為甚麼把我作成卑賤的器皿?』在此保羅似乎說,『你是誰?你不過是一團泥;神是窯匠,祂要把你作成貴重的器皿,你沒有話說;祂要把你作成卑賤的器皿,你也沒有話說。』神造法老,使他作卑賤的器皿,人沒有話說;神又造摩西,使他作貴重的器皿,人也沒有話說。祂願意向誰施憐憫,就向誰施憐憫;願意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這是祂的主權。祂是創造者,祂是造物的主;我們都是受造之物,我們在祂跟前只有低頭敬拜,承認祂的主權。
在全本聖經裏關於我們與神的關係,以及我們在神面前的地位,最高的話就在這裏。這裏保羅不答覆人的問題,乃反問:你是誰?你是在甚麼地位上?你不過是受造之物,你不過是在窯匠跟前的一塊泥;一切的主權都在神那一面,不在你這一面,你沒有話說。這就是我們在神面前的地位。
羅馬九章二十二節說,『若是神願意顯示祂的忿怒,彰顯祂的能力,就多用恆忍寬容那些可怒、豫備遭毀滅的器皿。』神有忿怒要彰顯出來;神這忿怒要彰顯在那些豫備遭毀滅的人身上。神不僅有愛心,神也有忿怒。神的愛需要有器皿來彰顯,神的忿怒也需要有器皿來彰顯;神拯救的能力需要一班人來彰顯,神毀滅的忿怒也需要一班人來彰顯。在神的主權裏,祂豫定一班人,像法老一樣,一直使自己的心剛硬;這樣的人將來要遭神的毀滅。現今神的忿怒還沒有彰顯出來;人今天仍頂撞神,辱罵神,像當日的法老一樣。法老傲慢至極的說,『耶和華是誰…?我不認識耶和華…。』(出五2。)今天許多人也有法老的口吻,說,『耶穌是誰?神是誰?』這樣的人就是神要在他們身上顯示祂忿怒的人。神現今多用恆忍寬容他們,有一天神的忿怒要在他們身上彰顯出來;那就是他們遭毀滅的日子。
羅馬九章二十三至二十四節說,『且要在那些蒙憐憫、早豫備得榮耀的器皿上,彰顯祂榮耀的豐富;這器皿就是我們這蒙祂所召的,不但從猶太人中,也從外邦人中,這有甚麼不可?』神揀選一班人,豫備他們作得榮耀的器皿,為要在他們身上彰顯祂榮耀的豐富。這些人乃是祂所揀選、所召的,不但從猶太人中,也從外邦人中。神這樣作,有何不可?祂有絕對的主權。猶太人為甚麼說,必須從猶太人中,不可以從外邦人中呼召人?這是猶太人的看法。他們必須承認神的主權;主權是在神手中,祂可以從猶太人中呼召一部分人,也可以從外邦人中呼召一部分人。猶太人中有得榮耀的器皿,外邦人中也有得榮耀的器皿;猶太人中有卑賤的器皿,外邦人中也有卑賤的器皿。這有何不可?主權在神那裏。
二十五節說,『就如神在何西阿書上也說,「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保羅再引申言者的話來證明神的主權。這節的話一面指猶太人,一面也指外邦人。當何西阿的時候,這話是指猶太人說的;但這話裏包含一個原則可以應用於外邦人。猶太人原是神的子民,卻被神棄絕了;然而,他們雖被棄絕,有一天神還要稱他們為子民,神還要愛他們。神對猶太人如此,對外邦人也如此。外邦人原是被神棄絕的,並不是神的子民,神卻從其中揀選一班人,稱他們為祂的子民;外邦人原不是蒙愛的,神卻從其中揀選一班人,稱他們為蒙愛的。
二十六節說,『從前在甚麼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就在那裏稱他們為活神的兒子。』這話指明這班人不僅蒙神揀選,還得著神的生命。子民沒有神的生命,但兒子是從神生的,有神的生命。這些蒙揀選的人,現今不僅是神的子民,並且是神生的,有神兒子的生命,被稱為活神的兒子。
二十七節說,『以賽亞指著以色列人喊著:「以色列子孫的數目雖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保羅又引以賽亞的話來證明神主宰的揀選。以色列人的數目雖如海沙那樣多,『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這意思是,所有的以色列人不都是神所揀選的;他們雖如海沙那樣多,不過只有剩下的餘數蒙神揀選。
二十八節說,『因為主要在地上實行祂的話,要將祂的話完成且截短。』這意思是說,神要在地上實行祂在前文所題之應許的話,並且要將那話完成且截短。將那話截短,意思是要快快的完成那話。今天在地上有一件事很希奇,就是猶太人的復國。在第二次大戰之後,猶太人很順利的復國了,他們如今在巴勒斯坦地是一個正式的國家,且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值得注意的是,耶路撒冷城還不完全在猶太人手裏。現今的耶路撒冷城有兩部分:新城在猶太人手裏,舊城在亞拉伯人手裏,兩部分之間沒有交通。猶太人想要把舊城奪過來,因為聖殿的根基是立在舊城上。假使猶太人能把舊城奪過來,就要在其中建造聖殿。從前有六、七個亞拉伯國家反對猶太人復國,結果猶太人還是得勝;猶太人也終必能從亞拉伯人手中奪回耶路撒冷舊城。
以賽亞六十章裏有這樣的話,說,『那些如雲飛來,又如鴿子飛回鴿房的,是誰呢?眾海島必等候我;首先是他施的船隻,將你的眾子,連他們的金銀,從遠方一同帶來,都為耶和華你神的名,又為以色列的聖者,因為祂已經使你得了榮美。』(8~9。)這兩節說到,有船隻把神的百姓送來;又說到『如雲飛來,又如鴿子飛回鴿房』,這豈不像是指著飛機說的?
以色列人的數目雖多如海沙,但只有剩下的餘數要得救;主要速速完成這事,好把祂的話截短。這五、六年間就有這情景;主在地上要把關乎猶太人之應許的話完成且截短。羅馬十一章題到兩件事,都與此相關,一件是神現今正快速的拯救外邦人,直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25;)另一件是神把以色列人帶到巴勒斯坦地,等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以色列全家就都要得救。(26。)這兩件事都是出於主的揀選、主的定規。
九章二十九節說,『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我們早已成了所多瑪,並像蛾摩拉的樣子了。」』這是申言者的另一句話,證明以色列人只有餘數蒙揀選。以色列人作了兩件特別得罪神的事。第一件是他們在曠野拜了金牛犢;(出三二4~5;)神原本可以把他們都滅絕,(10,)那時摩西懇求耶和華,(11,)耶和華就後悔,不降禍與祂的百姓。這說明神要向誰施憐憫,就向誰施憐憫;祂要向誰施憐憫,沒有人能阻擋,也沒有人能說話。第二件是他們進了迦南地之後,又拜偶像,犯罪得罪神;神原本也可以把他們除滅,但神有憐憫,就把他們分散到各國;(王上十四15;)末了神還要把他們從各國帶回猶太地,叫他們蒙恩。(結十一17。)這不是他們配得的,乃是神的憐憫;若不是神給他們存留餘種,所有的猶太人就都成了所多瑪,並像蛾摩拉的樣子了。這裏使徒給我們看見,神有憐憫、有恩典、也有揀選;這揀選是根據祂的主權,而這主權完全是操在神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