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按著生命的特性事奉神

時間:一九五○年二月十九日

地點:香港九龍佐敦道

讀經:

約翰福音十五章十一節,腓立比書四章四節,馬太福音五章八節,十節。

引言

我們作基督徒,並不是按著儀文、字句或信條,乃是按著聖靈在我們裏面的運行。(參羅八8~10。)我們基督徒一信主,就有了神的生命,與神就是聯合為一的;我們與神並不分開,神與我們不是分為兩個,乃是一個。我們與神有生命的關係,我們裏面有神的生命。所以,我們一切的生活,都要根據於我們裏面神的生命,照著我們裏面聖靈的運行而生活。

我們知道,凡是生命就必有其特性;生命越強,其特性也就越強、越顯著。在宇宙中,神的生命是最豐富、最剛強的,所以神生命的特性也是最顯著的。我們若要在基督徒的生活上有進步,有神生命的彰顯,就必須認識我們所得著神的生命有甚麼特性。按照聖經的教訓和基督徒生活的經歷來看,神的生命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性。

神生命的特性
一 恨惡罪

首先,神的生命乃是恨惡罪的;神生命的基本特性就是恨惡罪。所以一個人信了主之後,對於吸煙、喝酒、賭博、縱慾等,就不再喜歡了。本來人未得救以前,對這些事是很喜歡的,但現在覺得都失去味道了。這是因為神生命的特性乃是恨惡罪的;所以凡是與罪有關的事物,基督徒自然而然覺得恨惡,不喜歡。

在臺北有一位弟兄是從仙遊來的。他曾作見證說,在得救之前,他喜歡吸食各種的煙。他患有一種頭痛病,只要一吸煙,頭就更痛,但是他沒辦法停止不吸煙。有一天,他和同伴到車站去,看見有弟兄姊妹穿著福音背心,在那裏傳福音,就很好奇。同伴都乘火車去了,他還站在那裏一直觀看。後來有弟兄來邀請他,他就到會所聽福音。之後,他信了主,回到家,很希奇的,他這個人改變了—他對煙失去了胃口,不再想吸煙了。後來慢慢的他的頭痛也好了。這就是神生命的特性顯在他身上,叫他恨惡有罪的事物。

二 喜歡禱告

神生命的第二個特性,就是喜歡禱告。一個基督徒如果一天不禱告,裏面就覺得不喜樂。許多人以為只要外面的環境好,人就會喜樂;人若不喜樂,多半是因為遭遇不順利。但基督徒不是這樣。基督徒不喜樂的原因,乃是裏面的生命沒有得著滿足。約翰十六章告訴我們,我們在主的名裏求甚麼的時候,神就答應,叫我們的喜樂可以滿足。(23~24。)如果我們常常禱告,我們在地上就可以作一個喜樂的基督徒。我們裏面的生命是喜歡禱告的,所以我們要常常禱告。我們若不禱告,就無法喜樂。

三 喜歡讀經

神生命的第三個特性,就是喜歡讀經。一個人信了主,有了神的生命,定規喜歡讀神的話。即使是不識字的老太婆,得救後也喜歡聽人讀聖經。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喫喝,喫喝乃是我們生命的特性。神創造人,也給人造了一個胃,所以喫是人生命的特性。就是一個嬰孩,雖然不會說餓,也會用哭來表示他餓了。照樣,神的話乃是我們基督徒屬靈的食物;我們若不讀經,裏面就會飢餓,就不舒服。所以喜歡讀聖經,乃是我們裏面生命的一個特性。

四 喜歡愛

神生命的另一個特性,就是愛。沒有得救之前,我們心中常常恨人、咒罵人,並且喜歡作弄人。比方作學生的時候,我們作弄同學,叫他出醜,心裏就覺得很痛快。不只如此,我們裏面也常發脾氣,容易因人或事惹氣,而找人出氣。一出了氣,我們就覺得舒服。但是信主之後,我們有了神的生命,我們就開始喜歡愛。我們再作從前那些事,心中就會覺得不安,覺得不喜歡。我們喜歡愛,喜歡赦免,喜歡饒恕,因為我們裏面的生命有這樣的特性。

五 喜歡傳福音

神的生命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歡傳福音。我們只要向人傳福音,裏面就覺得喜樂。在臺北,新年傳福音之前,我先勸弟兄姊妹要傳福音。我在會中問了一個問題:你們中間有誰是得救了,不傳福音裏面卻覺得喜樂、滿足的,這樣的人請舉手。結果沒有一個人舉手。基督徒不傳福音就覺得不喜樂,傳福音就喜樂。因為我們裏面的生命的確有這樣的特性,叫我們喜歡傳福音,喜歡把神的救恩分享給人。基督徒傳福音,不是因為教條、定規,乃是出於裏面生命的推動。

我是在二十多年前信主的。我一信了主,就莫名其妙的充滿了喜樂,並且喜歡傳福音,我巴不得把福音傳給所有的人。每逢主日,我就自己寫單張、標語,到四處鄉鎮去散發、張貼,見人就傳福音。當時不但不覺得疲累,反而覺得喜樂洋溢。因此,喜歡傳福音,乃是基督徒裏面生命的特性。

六 喜歡事奉神,願意交出來

神的生命還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歡事奉神,並且甘心樂意把一切交出來獻給神。不事奉神,不肯交出來,乃是違反我們裏面生命的特性,結果就叫我們不喜樂、不滿足。我們若真是得救的人,若真有神的生命在我們裏面,我們定規喜歡事奉神,也定規喜歡把一切所有的交出來奉獻給神。

回應內裏生命的特性

在此我要說一點警告的話:我們裏面都有神的生命,也都有以上所說神生命的各種特性;所以當我們裏面的生命有要求時,我們就當去滿足,就該有回應。然而,我們常常因著心思的考慮、環境的攔阻、或親友的臉色,就軟弱、下沉,有所顧忌,而不肯去滿足、回應內裏生命的要求。結果,我們基督徒的生活不是滿了喜樂、甜美,反倒滿了憂愁、苦悶,天天活在癟氣、下沉、軟弱、虛空的情形裏。

甚麼時候,我們回應內裏生命的特性,我們就有喜樂;甚麼時候,我們顧到裏面生命的需要,我們就有滿足。我們若不理會裏面生命的特性,我們就必定軟弱無力;我們若不顧到裏面生命的需要,我們的生活就必定癟氣、不喜樂。

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必須根據裏面生命的特性,不能跟隨我們的思想或環境。我們的生活若是根據我們的心思或環境,我們裏面一定癟氣。你所思想的或者是對的,或者是好的,甚至理由又多又充分,環境也好像很印證;但我不問別的,只問你:你裏面覺得喜樂不喜樂?你裏面若不覺得喜樂,理由再好、再多,也沒有用。我們作基督徒,是要作痛快、喜樂的基督徒,是要作裏面生命滿足的基督徒,而不是作講理由的基督徒。

有一次一位弟兄來找我,他對於事奉的事題出許多的意見,說要這樣作纔好,要那樣作纔對。他講得很有理由,他的看法也很正當。我一直聽,沒有作聲回答。他見我不說話,就問我覺得如何?我用手拍拍他的胸口,問他說,『你說了這麼多,你的心覺得如何?覺得喜樂麼?』然後我又指著他的頭問:『你頭腦裏所考慮的、所思想的都好;但我請問你,你心裏覺得怎樣?你的頭腦覺得是對的,你的心喜樂麼?』因為我和他很熟,所以就很坦白的這樣對他說。他被我這樣一問,就生氣的說,召會他不來了,事奉他也都放下,不幹了。但他畢竟是有學習的人,過了一會,就面紅耳赤的流下眼淚,裏面得了釋放,得著光照,承認自己的錯。他的靈就活潑起來,整個人喜樂滿溢。

所以我們作基督徒事奉神,不能只在心思、理由裏。我們不能只問思想通不通,理由強不強。我們不是這樣來事奉。我們事奉神,乃是看有沒有神的同在,裏面有沒有喜樂,有沒有膏油的塗抹。我們若看理由的對錯,那不過是思想、道理的對,並不是靈對。如果靈不對,一切就都錯了。

盼望從今天起,我們基督徒的生活,我們一切的事奉,不再根據自己的理由、思想,乃是根據我們裏面生命的特性,為了回應並滿足我們裏面生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