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前面曾指出,關於國度的許多事物,在馬太福音裏都是種子的形態。我們也曾指出國度有三方面:實際、外表、實現。國度實際的種子在馬太五、六、七章。現在我們要來看國度實際的長大與收成。我們在前面某一章說到國度實際的七方面,包括:國度子民在諸天管治下的性質、國度子民對世界的影響、國度子民在生命之律限制下的義、國度子民在他們善行上的純潔、國度子民對瑪門或財富的態度、國度子民對待別人的原則、以及國度子民之行為與工作的根基。這七方面在馬太福音裏是種子的形態,而在以後各卷,特別是書信裏發展,在啟示錄裏收成。
國度子民在諸天管治之下的性質,第一面乃是他們靈裏貧窮。這要點是種在馬太福音裏,在書信和啟示錄裏發展。我們需要讀羅馬八章十六節和一章九節:『那靈自己同我們的靈見證我們是神的兒女。』『我在祂兒子的福音上,在我靈裏所事奉的神,可以見證我怎樣在禱告中,常常不住的題到你們。』馬太福音說,我們必須靈裏貧窮,羅馬八章十六節說,那靈同我們的靈見證。如果我們靈裏不貧窮,靈裏不倒空,那靈就無法進到我們裏面,在我們的靈裏見證。一旦我們靈裏貧窮,那靈就能進來,以祂自己充滿我們。那靈乃是與我們的靈同在。再者,保羅在一章九節說,他在他的靈裏事奉神。他的靈原來是沒有作用的,且滿了無價值的事物,但現在所有無價值的事物都消除了。神的靈充滿他的靈,並且他在他的靈裏事奉神。
約翰在啟示錄一章十節說,『當主日我在靈裏,聽見在我後面有大聲音如吹號。』這節的靈是指人的靈。當主日約翰是在他人的靈裏,並且聽見在他後面有大聲音。他聽到大聲音之後,十二節繼續說,『我轉過身來,要看是誰發聲與我說話;既轉過來,就看見七個金燈臺。』這節指明,我們要看見眾召會,就必須在我們人的靈裏。羅馬八章指明,我們必須靈裏貧窮,好讓那靈進到我們裏面。一章指明,那靈充滿我們的靈之後,我們就能在我們的靈裏事奉神。然後啟示錄一章十節和十二節指明,我們要看見眾召會,就必須在我們的靈裏。
我們也需要讀啟示錄二十一章十至十一節:『我在靈裏,天使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神那裏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給我看。城中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這裏的靈與一章十節者一樣,是指人的靈。我們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的路,乃是在靈裏被帶到一座高大的山。
我們把這些經節擺在一起,就能看見從羅馬書到啟示錄裏,人的靈這一粒種子豐富的發展與收成。馬太福音開始於靈裏貧窮;羅馬書繼續說,那靈同我們的靈見證,以及我們在我們的靈裏事奉神;至終,我們在我們的靈裏看見眾召會和新耶路撒冷。種子是在馬太五章,發展是在羅馬書和其他書信,收成是在啟示錄。
哀慟的種子撒在馬太五章四節:『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現在讓我們來讀一些經節指明哀慟這粒種子的發展。首先是行傳二十章三十一節:『所以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保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召會,指明他為召會和聖徒的光景哀慟。羅馬九章二節說,『我是大有憂愁,心裏不住的傷痛。』這節告訴我們,保羅為以色列人哀慟,要叫他們得救。他大有憂愁,心裏不住的為他們傷痛。最後,林後七章七節說,『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在你們身上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因他把你們的切望、你們的哀慟、和你們為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們,叫我更加喜樂。』這節指明,不僅保羅,連哥林多人也為一種光景哀慟。因此,哀慟這一面在書信裏得著了發展。
種在馬太福音裏,國度實際的第三粒種子乃是溫柔。五章五節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以弗所四章二節發展『溫柔』這事:『凡事卑微、溫柔、恆忍,在愛裏彼此擔就。』這節不僅題到溫柔,也題到卑微和恆忍,在愛裏彼此擔就。這比僅僅溫柔還多得多;這節指明一些豐富的發展。提多書三章二節說,『不要毀謗人,不要爭競,乃要謙讓宜人,向眾人顯出十分的溫柔。』謙讓宜人,以及向眾人顯出十分的溫柔,乃是馬太五章五節之溫柔的發展。雅各書三章十三節說,『你們中間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他就當用智慧的溫柔,憑他美好的品行,顯出他所作所為的。』這些經節顯明撒在馬太福音裏溫柔這粒種子,豐富並完全的發展。
『飢渴慕義』的種子在提前六章十一節裏發展:『但你這屬神的人阿,要逃避這些事,竭力追求公義、敬虔、信、愛、忍耐、溫柔。』在提後二章二十二節進一步發展:『你要逃避青年人的私慾,同那清心呼求主的人,竭力追求公義、信、愛、和平。』
憐憫人這事在羅馬十二章八節下半得著發展:『憐憫人的,就當甘心樂意。』這節指明,甚至憐憫人也是一種恩賜。許多基督徒從未想過這事。從十二章的上下文來看,憐憫人是與教導、帶領、勸勉、和申言同列為恩賜。在這章裏,甚至待客也是一種恩賜。憐憫人和待客都是恩賜。最後,歌羅西三章十二節說,『所以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別蒙愛的人,就要穿上憐恤的心腸、恩慈、卑微、溫柔、恆忍。』
清心的種子在提後二章二十二節得著發展:『同那清心呼求主的人…。』這裏有一件事加在清心之上。那就是,你必須同那清心呼求主的人,竭力追求公義、信、愛、和平。不僅有清心,也有從清潔的心呼求主。馬太五章只說清心,但這裏保羅加上同別人竭力追求並呼求主。林後三章十六節說,『但他們的心幾時轉向主,帕子就幾時除去了。』每當我們的心轉向主,帕子就除去了,這是清心進一步的發展。這乃是有一個轉向主的心,好叫一切的帕子都除去。
製造和平這事在希伯來十二章十四節得著發展:『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別,非聖別沒有人能見主。』以弗所四章三節說,『以和平的聯索,竭力保守那靈的一。』最後,雅各書三章十八節說,『並且義的果子,乃是由那些製造和平的人,在和平中所種植的。』和平與義總是相關的。如果我們沒有義,就不可能有和平。必須先有義,然後纔有和平。為甚麼地上沒有和平?因為沒有義。因為列國是不義的,所以他們就沒有和平。當我們有了主耶穌,我們就有真正的義,然後我們就有和平。因這緣故,我們必須首先追求義,然後追求和平。
行傳十四章二十二節說,『堅固門徒的魂,勸勉他們恆守信仰,又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患難。』這節說,我們進入神的國,要經歷許多患難,或許多苦難。為義受苦就是為國度受苦,因為神的國乃是義的國。再者,提後三章十二節說,『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過敬虔生活的,也都要受逼迫。』在基督裏過敬虔的生活,就是得著真正的義。真正的義會招致一種苦難。
為基督受苦的種子,在行傳五章四十一至四十二節裏得著發展:『他們歡歡喜喜從議會跟前走開,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他們每日在殿裏,並且挨家挨戶,不住的施教,傳耶穌是基督為福音。』這裏門徒們歡歡喜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主耶穌告訴祂的門徒,當他們為祂受逼迫時,應當喜樂歡騰。當然彼得和約翰相信主,記得祂在山上對他們所說的話。因此,他們喜樂歡騰,因為他們為基督受苦。保羅在二十章十九節和二十四節指出,他為基督受苦:『服事主,凡事謙卑,常常流淚,又因猶太人的謀害,歷經試煉。…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鄭重見證神恩典的福音。』這兩節指明,保羅是一位樂意為基督忍受一切,甚至失去他性命的弟兄。
從這些經節,我們能看見,啟示在馬太五章之國度實際的發展。我們需要讀林後六章四至十節,作為這點的結論:『反倒在各樣的事上,在多方的忍耐上、在患難上、在貧困上、在困苦上、在鞭打上、在監禁上、在擾亂上、在勞苦上、在不睡上、在不食上,以純潔、以知識、以恆忍、以恩慈、以聖別的靈、以無偽的愛、以真實的話、以神的大能,藉著在右在左義的兵器,藉著榮耀和羞辱,藉著惡名和美名,證薦自己是神的執事;似乎是迷惑人的,卻是真誠的;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似乎在死,看哪,我們卻活著;似乎受管教,卻不被治死;似乎憂愁,卻常常喜樂;似乎貧窮,卻叫許多人富足;似乎一無所有,卻擁有萬有。』六節裏聖別的靈指明我們的靈成了聖別的靈。
我們看過,鹽是用來殺死腐敗和酵。那裏有鹽,那裏就沒有酵。地上的鹽這種子撒在馬太五章十三節,而在林前五章七至八節得著發展:『你們要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正如你們是無酵的一樣,因為我們的逾越節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純誠真實的無酵餅。』這兩節說,我們要把酵除淨,並且我們守這節要用無酵餅。這意思是,我們應當是鹽,不可容讓任何的酵存在。
接著我們需要讀以弗所四章二十二至二十四節:『在從前的生活樣式上,脫去了舊人,這舊人是照著那迷惑的情慾敗壞的;而在你們心思的靈裏得以更新,並且穿上了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在那實際的義和聖中所創造的。』這裏舊人是一種敗壞,新人是一種鹽。因著新人有神的義和聖,所以他是鹽。我們從前是舊人,但我們已經更新並變化成為新人。現在我們不再是酵,敗壞別人;反之,我們乃是鹽,殺死敗壞。
馬太五章十四節說,我們是世上的光。這種子在腓立比二章十五至十六節得著發展:『使你們無可指摘、純潔無雜,在彎曲悖謬的世代中,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在其中好像發光之體顯在世界裏,將生命的話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主的門徒是世上的光,這種子在啟示錄一章二十節達到最完全的發展:『論到你所看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個金燈臺的奧祕,那七星就是七個召會的使者,七燈臺就是七個召會。』這節告訴我們,不僅是小小的燈,並且是一個燈臺。馬太五章只有小小的燈,但啟示錄一章有七燈臺。這是『我們是世上的光』完全的發展。二章五節說,『所以要回想你是從那裏墜落的,並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不然,我就要臨到你那裏;你若不悔改,我就把你的燈臺從原處挪去。』這節也指明基督徒作為召會,至終必須成為燈臺。馬太五章裏只有燈,而啟示錄裏有燈臺照耀在黑暗裏的完全發展。
國度的子民必須有超越別人之義的義行。林前六章九節說,『你們豈不知,不義的不能承受神的國麼?』我們若要承受神的國,就必須有義。一個不義的人絕不能承受神的國。然後羅馬十四章十七節說,『因為神的國不在於喫喝,乃在於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公義在先,然後和平,再是聖靈中的喜樂。以弗所四章二十四節說,我們已經『穿上了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在那實際的義和聖中所創造的』。新人是照著神,在義中所創造的。義總是頭一面。
啟示錄十九章七至八節說,『我們要喜樂歡騰,將榮耀歸與祂;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豫備好了。又賜她得穿明亮潔淨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細麻衣就是聖徒的義行。我們已經指出,這義是使新婦彀資格參加新郎婚筵的禮服;因此,義是極其重要的。彼後三章十三節說,『但我們照祂的應許,期待新天新地,有義居住在其中。』新天新地指明永遠。這不僅是得著超越別人之義的義,乃是得著使我們彀資格參加婚筵的義。至終,在新天新地裏,顯著的一面乃是義。這是義這件事的發展和收成。
義這事包括另外五點。與人和好,與不可殺人相對。這種子在歌羅西三章十三節裏得著發展:『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容忍,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也許單身的弟兄姊妹,以及作丈夫或妻子的需要禱讀這節聖經。然後以弗所四章三十二節說,『你們要以恩慈相待,心存慈憐,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這是和好這種子的發展。
諸天之國子民的純潔,在帖前四章三至四節裏得著發展:『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聖別,禁戒淫亂;要你們各人曉得,怎樣用聖別和尊貴,持守自己的器皿。』提前五章二節說,『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用全般的純潔,勸青年婦女如同姊妹。』保羅勸勉提摩太以全般的純潔對待青年姊妹。這不僅僅是身體的純潔,也是我們內裏所是的純潔。
在馬太五章三十四至三十七節裏,主耶穌說,『甚麼誓都不可起。』這種子在雅各書五章十二節裏得著發展:『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使徒雅各的話幾乎與主耶穌的話一樣。也許雅各還記得主耶穌在山上所說的話。以弗所四章二十五節也發展不可起誓的這種子:『所以你們既已脫去謊言,各人就要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因著我們是互相為肢體,我們就該脫去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我們都需要學習簡單,是,就回答是,不是,就回答不是。
不要抗拒惡人,這種子在馬太五章三十九節裏:『但是我告訴你們,不要抗拒惡人。』這種子在羅馬十二章十四節得著發展:『逼迫你們的,要為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十七節繼續說,『不要以惡報惡,要準備在眾人面前作善美的事。』保羅在林前四章十二節下半至十三節上半進一步發展這點:『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林前六章七節說,『你們彼此爭訟,這已全然是你們的失敗了。為甚麼不寧願受冤枉?為甚麼不寧願被虧負?』
要愛你的仇敵,這種子撒在馬太五章四十三至四十六節,並在羅馬十二章二十至二十一節得著發展:『反而「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喫,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主耶穌在馬太六章告訴我們,在施捨、禱告、和禁食上我們的態度該怎樣。我們該隱祕的施捨,好叫我們不得人的榮耀。我們需要祕密的禱告,好叫我們那在隱密中察看的父,報答我們。此外,當我們禁食的時候,我們該油我們的頭,洗我們的臉,好叫人看不出我們在禁食。這些種子在許多經節裏發展。加拉太五章二十六節說,『不要貪圖虛榮,彼此惹氣,互相嫉妒。』我們不該渴想得著虛榮,就是有所炫耀。腓立比二章三節上說,『凡事都不私圖好爭,也不貪圖虛榮。』關於禱告,帖前五章十七節說,『不住的禱告。』然後羅馬十二章十二節說,『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在禱告上要堅定持續。』關於禁食,行傳十三章三節說,『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身上,就打發他們去了。』這些經節可以視為主耶穌在馬太六章所說之話的長大與發展。
關於財富,主耶穌在馬太六章告訴我們說,我們不該為自己積蓄財寶在地上,乃該為自己積蓄財寶在天上。再者,祂說,我們不能事奉兩個主。我們不是恨這個愛那個,就是忠於這個輕視那個。我們不能事奉神,又事奉瑪門。
主也說,我們不該為我們的生命憂慮,喫甚麼,喝甚麼,以及穿甚麼。我們天上的父知道我們需要這一切,我們不需要憂慮這些事。如果我們先尋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就都要加給我們了。在行傳四章三十二節我們能看見這種子的發展:『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魂的,沒有人說他的財物有一樣是自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三十四至三十五節繼續說,『他們中間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凡有田產房屋的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從這些經節裏,我們清楚看見,早期召會的信徒不憂慮物質的東西。他們對財富的態度非常得釋放,非常自由。反之,世界上的人憂慮的緊抓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我們基督徒不該那樣。我們需要從擁有物質的東西上得釋放。
保羅接著引用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二十35。)我們的態度該是,我們喜愛施與更甚於接受。提前六章八至十節說,『只要有養生與遮身之物,就當以此為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試誘、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裏,叫人沉溺在敗壞和滅亡中。因為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受迷惑,離棄了信仰,用許多苦痛把自己刺透了。』我們不該貪愛錢財,乃該有衣有食就以此為足。十七至十九節繼續說,『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心思高傲,也不要寄望於無定的錢財,只要寄望於那將百物豐富的供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善事上富足,甘心分授,樂意與人同享,為著將來,替自己積存美好的根基作寶藏,叫他們持定那真實的生命。』最後,我們讀羅馬十二章十三節上半:『在聖徒缺乏上要有交通。』這意思是每當聖徒中有需要,我們就有能力給出去,我們應當這樣作。我們都必須對財富持這樣的態度。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告訴我們,我們不該審判別人。(七1∼5。)這種子在林前四章五節上半得著發展:『所以在那時以前,甚麼都不要論斷,直等主來。』如果我們審判別人,我們也要被審判。現在我們來讀羅馬十四章十至十三節:『你為甚麼審判你的弟兄?又為甚麼輕視你的弟兄?我們都要站在神的審判臺前,因為經上記著:「主說,我指著我的生存起誓,萬膝必向我跪拜,萬口也必向神公開承認。」這樣看來,我們各人必要將自己的事向神陳明。所以我們不可再彼此審判,寧可這樣斷定:不給弟兄放下絆腳石或跌人之物。』雅各書五章九節說,『弟兄們,你們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審判;看哪,那審判者站在門前了。』二章十三節說,『因為那不憐憫人的,也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這些經節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審判別人或批評別人,我們就缺少憐憫。我們要記得,如果我們現在不憐憫別人,有一天主耶穌也不憐憫我們。
主耶穌當作種子所撒的頭一根基乃是窄門和狹路。正確的基督徒生活的確是窄的。這種子在林前四章九節下半至十三節裏發展:『因為我們對世界,就是對天使和世人,成了一臺戲。我們為基督的緣故是愚拙的,你們在基督裏倒是精明的;我們軟弱,你們倒強壯;你們有榮耀,我們倒被輕視。直到今時,我們還是又飢,又渴,又赤身露體,又挨拳打,又居無定所;並且勞苦,親手作工;被人咒罵,我們就祝福;被人逼迫,我們就忍受;被人毀謗,我們就善勸;我們成了世界上的污穢,萬物中的渣滓,直到如今。』讀了這些經節,我們還能以為使徒保羅走寬的路麼?當然他是進窄門,走狹路。
在林後十一章二十三節下半至二十七節保羅說,『論勞苦,是更多的;論下監,是更多的;論鞭打,是過重的;論冒死,是屢次有的。我給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給棍打了三次,給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在深海裏過了一晝一夜;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裏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中的危險;勞碌辛苦,論儆醒,是多次的;論飢渴、論不食,是多次的;論寒冷和赤身。』保羅的生活、行事、和工作能存留,因為這些都是建造在堅固的根基上。他不走寬路,乃走狹路。如果我們走寬路,我們的行事、我們的工作、以及我們的生活就經不起試驗。有一天雨要淋、河要沖、風要吹。這樣,我們的所是和我們的所作都要被毀壞。
主耶穌所撒關於國度子民行事工作之根基的第二種子,乃是生命所結的果子。(太七15∼20。)這種子在加拉太五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裏發展:『但那靈的果子,就是愛、喜樂、和平、恆忍、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反對。』這些項目不僅僅是外面的行為,乃是那靈憑著生命的果子。我們再讀以弗所五章八至九節:『你們從前是黑暗,但如今在主裏面乃是光,行事為人就要像光的兒女,(光的果子是在於一切的善、義和真實。)』光的果子也是那靈的果子。
國度子民的第三根基乃是神的旨意。這種子由主耶穌在馬太七章二十一節撒下,在羅馬十二章二節發展:『不要模倣這世代,反要藉著心思的更新而變化,叫你們驗證何為神那美好、可喜悅、並純全的旨意。』按照十二章的上下文,神的旨意很清楚,乃是有身體生活,召會,或者我們可以說是國度。國度乃是神的旨意,而召會就是國度。
基督的話是國度子民的根基,這種子撒在馬太七章二十四節,發展於歌羅西三章十六節:『當用各樣的智慧,讓基督的話豐豐富富的住在你們裏面,用詩章、頌辭、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神。』首先我們需要被基督的話充滿,接著我們需要活出基督的話。基督的話就成為我們生活、行事、和工作的根基。
你有沒有注意過主耶穌在山上的談話結束於建造?登山寶訓結束於建造。主耶穌說,我們必須把我們的房子建造在堅固的根基上;這根基經得起從三個方向來的試驗。這根基經得起從天上來的雨、從地上來的河、以及從空中來的風的試驗。我們在前面已經題過,這些表徵從神、從人、以及從仇敵撒但來的試驗,這三個試驗要試驗這建造。我們的所是、我們的所作、以及我們為主的工作,都與建造有關。至終,整本聖經結束於一個建造,就是新耶路撒冷。馬太五、六、七章包含這種子,然後書信和啟示錄有建造這種子的長大和收成。
馬太七章裏,建造只簡要的題到,但書信裏有許多的發展。林前三章十二至十四節說,『然而,若有人用金、銀、寶石,木、草、禾秸,在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指明出來;它要在火中被揭露,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是那一種的。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這是馬太七章之建造進一步的發展。
我們要看建造之種子的收成,就需要讀啟示錄二十一章十至十一節,十八至二十一節:『我在靈裏,天使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神那裏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給我看。城中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牆是用碧玉造的,城是純金的,如同明淨的玻璃。城牆的根基是用各樣寶石裝飾的。第一根基是碧玉,第二是藍寶石,第三是瑪瑙,第四是綠寶石,第五是紅瑪瑙,第六是紅寶石,第七是黃璧璽,第八是水蒼玉,第九是黃玉,第十是翡翠,第十一是紫瑪瑙,第十二是紫晶。十二個門是十二顆珍珠,每一個門各自是一顆珍珠造的,城內的街道是純金,好像透明的玻璃。』
主在馬太五至七章的談話,開始於我們靈裏貧窮,結束於建造。我相信許多基督徒從來沒有看見,主在山上的談話終極完成於建造。在國度的實際裏,我們的所是、我們的所作、以及我們所完成的工作,都必須為著建造。否則,我們的工作絕不能堅固的存留;我們所作的也要被毀壞或燒去。
新耶路撒冷將是神在我們的建造裏之建造工作的完成。神藉著我們的建造而建造。你也許以為你不能建造。但保羅說,『我…立好了根基。』(林前三10。)他說,我們都需要在這根基上建造,並且我們都需要謹慎怎樣建造。這意思是,我們能建造一些東西。這建造不只是一種工作,也必須是我們日常的行事,和我們日常的生活。這一切事都要在建造裏。在馬太七章裏,建造是小小的種子;在書信裏有這種子的發展和長大。書信包含許多論到建造發展的經節。至終,建造要完成於新耶路撒冷。新耶路撒冷乃是建造的收成。
國度實際的生活乃是為著建造。我們所以知道這事,因為主在祂山上的談話裏,關於國度實際的話乃是結束於建造。我們的所是、我們的所作、以及我們的工作,都必須為著建造。我們必須謹慎我們所建造的,以及我們怎樣建造。我們也許建造一些東西,會經不起從神來的試驗。我們也許能禁得住從人甚至從撒但來的試驗,但我們絕對經不起從神來的試驗。如果我們活在國度的實際裏,如果我們照著內裏的生命,行事並工作,接受基督作我們的生命,至終我們就要建造一些東西,能經得起從每一方向來的試驗。至終,所有的建造都要終極成為神永遠的建造—新耶路撒冷。
我們不該以為國度實際的這一切方面,是我們自己能作出來的事。不!我們甚至不可能作出一點點。我們需要領悟,所有這些方面與要點都指明這一件事:基督在我們裏面作生命。所有這些方面和這些要點,乃是基督的完整彰顯。阿利路亞!基督進來了!基督現今在我們裏面作我們的生命。我們只需要向祂敞開自己,與祂合作,將祂接受進來,享受祂,並讓祂出來。這樣,我們就要經歷所有這些方面和這些要點。這就是國度的實際。
我們已經看見,但以理二章裏,一塊石頭變成一座大山。那石頭表徵主耶穌,山表徵國度,充滿全地。我們都必須領悟,這石頭是在我們裏面。基督,這建造的石頭,就在我們裏面。當我們接受祂作我們的滋養和我們的享受時,這在我們裏面的石頭要擴大。當祂回來,從我們裏面顯明時,那就是國度的實現;國度就是內住基督的擴大。栽種在我們裏面之國度的生命,要完成於建造。四福音告訴我們,主耶穌作為國度的種子,撒在我們裏面;書信告訴我們,這種子在我們裏面如何長大並發展;至終,啟示錄告訴我們,這長大如何完成於一個建造,就是新耶路撒冷。讚美主!這就是國度!這是主耶穌作為國度實際的種子、長大和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