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七章一至二十七節,十二章三十六節,十九章二十三至二十六節。
我們看過國度生活之實際的五方面:國度子民的特性、國度子民的影響、國度子民的義、國度子民在他們善行上的純潔、以及國度子民對瑪門或財富的態度。現在我們來看第六項—國度子民待人的原則。這是我們如何對付人並對待人的原則。
主在馬太七章一至十二節的話非常清楚,我們要與人有正確的關係,就必須遵守一個原則:絕不審判人。審判包括批評和說閒話,甚至談論一個人也是審判他。信徒和不信者都很容易說閒話。我們就是喜歡知道別人的事,並談論別人。要避免這事,最好是不要知道聖徒的事。當我受邀請到弟兄姊妹家去時,我喜歡留在客廳裏;我不喜歡走進廚房或進入別的房間,我喜歡受限制在客廳裏。為甚麼?因為我在弟兄的家裏看得越多,就知道他越多,我就有越多的資料可以說閒話。避免說閒話最好的路,就是停止收集資料。如果你要滅火,最好的路就是除去一切的燃料。沒有燃料,就沒有東西可以燃燒。
然而,我發現一件悲哀且可恥的事:許多親愛的聖徒喜歡知道別人的事。一旦他們走進別的聖徒家裏,他們就盡可能細查每個房間,甚至每個角落。在這方面,東方人和西方人並沒有不同。二者完全一樣,因為我們都是亞當的後裔,我們的『羽毛』是同樣顏色的。我們都喜歡知道別人的事。當我們受邀到別人家裏,我們會想要知道所有房間裏的東西。雖然有些聖徒很難記得馬太福音有幾章,但他們很容易記住在別人房間裏所看見的東西。
為了作個對照,讓我告訴你一位弟兄的事:他是上海一位眼科專家,他學過生命的功課。當他叩門時,即使門是開的,他也不進去,直到獲得允許。一旦他受邀請入內,他不坐下,直到人請他坐下;然後他不坐別的椅子,只坐人請他坐的那張椅子。不僅如此,他覺得他沒有權利看東西,拿起書本,或走進別的房間。然而,有些聖徒隨便的拿起書本,打開抽屜、櫥櫃、甚至冰箱。他們好像是那家的主人一樣。他們僭越權利檢查每樣東西、調查並收集資料好說閒話。你必須清楚,你越知道別人的事,你越會說閒話。如果你收集資料,你就無法逃避說閒話。你所接受進來的,必會出來。不要把東西接受進來,你就能避免說閒話。
說閒話不過是審判的另一種形式。請記得你用甚麼審判審判人,也必受甚麼審判。所以最好是不要審判;而不審判最好的路乃是不知道。要學習不知道那麼多的事;最好的路乃是一點不知道別人的事,這樣你就沒有甚麼可以談論。你能誠實的告訴人,你不知道。甚至當你確實知道甚麼事,你也應當拒絕談論。這是不審判人正確的路。
馬太十二章三十六節說,我們所說的每句閒話,在審判的日子,都必須供出來。我們每句閒話在那時都要受審判。我們不該以為說閒話之後,沒有進一步的問題;因為主說過,我們的閒話要受審判。當我年輕時,在錄音機還未發明之前,我讀到這節,我懷疑我們的每一句話如何被錄下來。但今天甚至人類都發明了錄音機。天上也許有某種的錄音帶,錄下我們所說的一切話。我們需要謹慎,有一天也許主會說,『聽聽你在姊妹之家談話的這卷錄音帶。』不審判最好的路乃是不談論。如果我聽到聖徒中間散布謠言,我會哀傷。這些謠言起因於談論,而談論乃是一種審判。如果你要免去審判,你就要停止閒談。這樣你也許問我說,『弟兄,我們的口要作甚麼?神給我們兩片嘴脣和一個舌頭,我們必須用我們的口。』是的。每當我們來在一起,我們需要用我們的口來呼喊主名,讚美祂,交通主的恩典。我們有許多積極的事可以談論,為甚麼要討論消極無益的事?
不要批評別人或想要改正他們。你也許以為你弟兄眼中有小刺,卻不知道自己眼中有梁木。(七3。)如果你要去掉那刺,你必須先看見,源頭是在你自己的眼睛裏。如果你除去你眼中的梁木,就會發現他眼中的刺不在了。問題不在於你弟兄的眼睛;實際上問題在於你自己的眼睛。因此,不要想拔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但要去掉你自己眼中的梁木;你就會發現他眼中的刺不見了。
如果你在說話上鬆散,你就會失去辨識力。你就不能辨識適當的時候,和正確的事來說到主。因為你失去辨識力,你就把聖物給狗,把珍珠丟在豬前。(6。)你不能查知適當的時候和適當的人,好與他分享神的聖物。有些人像狗,我們就不該把聖物給他們;另有些人像豬,我們就不該把珍珠丟在他們前面。聖物是甚麼?在馬太七章六節裏,聖物代表神的真理;神的每一項真理都是聖物。珍珠代表我們對基督的經歷。當我們向人陳明真理時,需要有辨識。我們必須辨識該分享甚麼,該說到甚麼地步。如果我們是多話的,就會沒有辨識、沒有約束的說話,而會把神的聖物擺給錯的人。我們需要有辨識,認出甚麼時候有狗在我們面前,那時,我們就要運用我們的靈,約束我們的談話。我們該領悟有些人是豬,不該把我們對基督的經歷擺給他們。如果我們這樣作,他們就會踐踏珍珠,造成極大的損害。
現在我們能明白,為甚麼主耶穌把辨識的事與審判的事聯在一起。如果我們知道怎樣克制自己不審判人,怎樣運用我們的靈,充分控制我們的說話,我們就有辨識,知道該向甚麼人並該在甚麼時候,分享神的真理和我們對基督的經歷。得著這辨識,在於我們操練拒絕審判。我們絕不該以批評、審判的方式來說到別人,或別的地方召會。
我們的談話也與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有關,那就是禱告。主在七至八節說,我們求,就給我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我們開門。求、尋找、和叩門,與我們的審判相聯。主指明審判的人不能有正確的禱告生活。我們越審判、或談論、或說閒話,就越不能禱告;這是確定的。反之,我們越少說閒話和談論,就越多禱告。如果我們一面操練不談論、不說閒話、不審判,另一面運用正確的辨識,與別人分享神的真理和對基督的經歷,這樣我們就能禱告。首先我們求,然後我們尋找並叩門。有時求就彀了,有時我們需要尋找和叩門。我們可以說,我們求主的恩典,尋求主的人位,叩門要主的同在。得著主的恩典很容易,但得著主的人位很難,得著主的同在更難。
正確的禱告生活聯於『不要審判』。如果我們談話不鬆散,如果我們談論神的真理和我們對基督的經歷不馬虎,我們就有正確的禱告生活。我們就有地位求、尋找並叩門。
這段話結束於十二節,這節說,『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申言者的總綱。』這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盼望別人特別的待我們,我們就該先那樣待他們。不要待別人與你所期望受對待的方式不同,這乃是原則。你要公平;如果你要別人以某種方式待你,你就該用同樣的方式待他們。
我們不能憑著我們從天然出生所得著的生命,來履行這些要求。但藉著新生,我們得著了神聖的生命,這生命能履行這一切要求。我確定在你裏面的主耶穌絕不是多話的。每當我看到一個姊妹說閒話,或一個弟兄說話過多,我總是搖頭,因為我知道主耶穌絕不會那樣談話。這樣的說閒話當然不是主。祂絕不會說閒話,也絕不會說那麼多話。讚美主!祂是我們的生命。
現在我們來看國度生活的最後一方面—諸天之國的子民生活工作的根基。(13∼29。)請注意,根基不只一個,而是有幾個。我們的行事為人、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的工作,必須有正確的根基。我們所是和所作的一切,必須堅固的立在正確的根基上。
頭一個根基是窄門和狹路。(13∼14。)門和路都是窄的。在十四節裏,窄和狹這二字的意思都是窄。所不同的是,門的窄度相當短,路的窄度卻相當長。門窄,只有短短的距離;但路窄卻有很長的距離。進窄門也許容易,但走狹路就很難。那路非常狹。我們不該說那門狹,那路窄。門不是狹的問題,乃是窄的問題;然而,路是狹的問題。換句話說,門的寬度和路的寬度是一樣的。惟一的不同是,門沒有長度,但路有長度。我們的門和路二者都是窄的。按照人的觀念,我們也許以為在開頭那一扇門是窄的,但在我們前進時那條路會變寬。但在國度裏,整條路都是狹的。你要走這條路麼?這路因著是窄的,所以也是狹的。當我們在這路上時,不可能改換行道,因為只有一條行道。我們不能從左道換到右道,從右道換到左道,好像我們在高速公路上變換車道一樣;並且,也沒有路可以超越別人。我們必須忍耐。我們不該想要越過在我們前面的人;如果我們這樣作,就會發現我們不在這條路上了。雖然那路是窄的、狹的,卻引到生命。在這節裏,生命不是指國度的種子,乃是指國度的收成。
我們已經看見國度有兩面:種子和收成。這兩面都是基督作我們的生命。基督是國度的種子,作我們的生命;基督也是國度的收成,作我們的生命。關於種子,我們需要生命進到我們裏面;但關於收割,我們需要進入生命。在聖經裏,有這兩面:永遠的生命進入我們裏面,以及我們進入永遠的生命裏。永遠的生命已經進入每一個信主耶穌的人裏面,但不是所有的真信徒將來都會進入永遠的生命。永遠的生命進入我們裏面,意思是我們得救了;將來進入永遠的生命,意思是我們要進入國度的實現裏,進入婚筵裏。永遠的生命進入我們裏面,意思是我們得著基督作種子;但在將來進入永遠的生命裏,意思是我們有基督在我們裏面成熟。馬太七章十四節不是永遠生命進入我們裏面的問題,而是進入永遠生命的問題。何門、何路引我們進入永遠的生命,進入國度的收成?當然是窄門和狹路。
那門和那路都是窄的。如果你曾在這路上經歷主,你就知道這路有多窄。雖然我們需要有彈性,但我們不該寬闊。我們的門和我們的路都不是寬的。那門窄,猶如鍼眼一樣。在十九章二十四節,主耶穌用駱駝穿過鍼眼的比喻,說明那引到國度收成的窄門。你知道你出生時多大?你至少像一隻駱駝那樣大。藉著出生,你成為一隻駱駝,然後你有了重擔。這就是主在二十四節的話正確的意義。藉著天然的出生,我們是駱駝,鍼眼就是我們進入國度成熟的窄門。我們是駱駝,完全背負著屬世事物的重擔,使我們不可能穿過鍼眼。但主能穿過!祂能使我們縮小。我們都經歷了主的縮小,祂有辦法作到。當你說,『主耶穌,我愛你,』祂就回答說,『我要把你縮小。你越愛我,就越該豫備讓我把你縮小,這樣你就容易穿過鍼眼。』不管那門多窄,我們縮小之後,就能輕易的穿過。我們縮小了,就能進入窄門,行過狹路。這就是引到國度的成熟,引到永遠生命的路。永遠的生命已經進到我們裏面,但現今我們走在進入永遠生命,進入國度的收成,進入國度成熟的狹路上。這國度的成熟,就是永遠生命完全的實現。
許多基督徒聲稱在某些事上是對的。我們不該聽他們所說的,乃要按著窄門和狹路來試驗他們。他們走在闊路上麼?他們很容易超越別人麼?他們能作他們喜歡作的一切麼?如果是這樣,他們就不是在引到國度收成的狹路上;反之,他們是在闊路上。寬門和闊路引到毀壞。在原文裏,毀壞有兩種意義:滅亡或失喪,以及毀壞。這裏的意思不是滅亡或失喪;乃是指你一切的工作被毀壞。七章二十四至二十七節也有同樣的思想,那裏題到蓋在沙土上的房子。當雨淋、河沖、風吹時,那房子就要毀壞。你這個人要蒙保守,但你的工作會遭毀壞。這意思是你自己要得救,但你的工作—你得救後所完成的一切—要被毀壞。這兩節與得救或失喪無關。進入生命的意思不是得救,因為沒有一個未得救的人能進入窄門,沒有一個未得救的人能行走狹路。每一個通過窄門,行走狹路的,都是得救的人。反之,它的意思是指我們得救後,應當考量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這些事會影響我們的將來。如果我們的工作被毀壞,我們就要受虧損;(林前三15;)如果我們的工作被保留,我們就要得賞賜,進入國度。得救是一件事,進入國度完全的享受是另一件事。這國度完全的享受,是由婚筵所表徵的。
蒙召就是得救;然而,我們是否被選上,彀資格參加婚筵,仍是懸而未決的事。這事是根據我們所進的窄門,和所走的狹路。如果我們進寬門,走闊路,我們的工作和行事就要被毀壞,我們就要錯過婚筵;如果我們接受窄門和狹路,這就要引我們進入生命,進入永遠生命的成熟,就是國度的收成裏。這樣,我們就要進入婚筵。
國度子民生活工作的第二個根基,乃是好樹所結的果子。(太七15∼20。)在這些經節裏,有葡萄和無花果,也有荊棘和蒺藜;這些乃是出於兩個源頭。我們已經看見,荊棘和蒺藜來自撒但。創世記三章十八節啟示,撒但是荊棘和蒺藜的源頭;在新約裏,我們看見基督作神的彰顯,乃是葡萄和無花果的源頭。這兩個源頭乃是兩種生命。撒但是產生荊棘和蒺藜之生命的源頭;基督作神的彰顯,乃是產生葡萄和無花果之生命的源頭。
絕不要被教訓和作法所迷惑,要檢查果子。基要派的人也許說他們是對的,五旬節運動的人也許說他們是對的,傳統的信徒也許說他們是對的。我們不該被他們的聲稱所影響,而要考量他們的果子。即使有些地方召會聲稱自己是對的,我們還應當檢查他們的果子。這絕對不是教訓或聲稱的事;乃是果子的事。果子就是根基。我們要認識今天基督徒中的任何人、團體或活動,都必須檢查果子。欣賞必須根據果子。我們不該被人們許多的談論、教導和聲稱所打動,我們該考量果子。主耶穌自己清楚的告訴我們,果子有兩類。假的人絕不承認他們是假的;反之,他們宣稱自己是對的。因此,我們不該因人所說的而受影響,乃該考量他們的果子。我們如何從果子認識樹,也該照樣從果子認識一種工作。只要留意果子。如果一個地方的地方召會是正確的,我們就必定看見果子。果子是甚麼?果子就是出於生命的東西,彰顯為葡萄和無花果,而不是荊棘和蒺藜。我們需要憑著果子認識一個召會、一個人和一個工作。果子乃是根基。
第三個根基乃是神的旨意,不是任何的工作。(太七21∼23。)當那日,許多人要顯在主面前,對主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在你的名裏豫言過,在你的名裏趕鬼過,並在你的名裏行過許多異能麼?』但主要向他們宣告:『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行不法的人,離開我去罷。』(在二十三節譯為『認識』的辭,在羅馬七章十五節譯為『認可』。保羅在十五節說,『因為我所行出來的,我不認可。』)這意思不是說,主不認識他們,乃是主不認可他們作那些工作。他們豫言過,但主從來不認可他們豫言;他們趕鬼過,但主從來不認可他們那樣的趕鬼;他們行過許多異能,但主從來不認可他們用那樣的方式行異能。主所要他們作的,乃是神的旨意。神的旨意是甚麼?神的旨意就是國度的來臨。『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
使徒在書信裏告訴我們,神的旨意就是身體生活。羅馬十二章二節說,我們不要模倣這世代,反要藉著心思的更新而變化,叫我們驗證何為神那美好、可喜悅、並純全的旨意。神的旨意是惟一的—要得著召會,就是國度。這不是豫言、趕鬼、或行異能的事,乃是得著召會生活和國度的事。
一個人不在神的旨意裏,卻能行異能,這樣說似乎不合邏輯。一個在神旨意之外的人怎能行異能?多年前我也有同樣的思想。然而,藉著經歷,我知道人在神的旨意之外,也能行異能。最近,我聽說一個人在主的名裏行過許多異能,但他個人的生活卻是卑鄙、不道德的。現在我們能明白,為甚麼主不否認那些到祂面前,說他們在祂名裏行過異能之人的宣告。主不否認他們的宣告,但祂會告訴他們,祂從來不認可他們作那些事。要謹慎!不要以為只要你的豫言應驗,你就是對的;不要以為你行過的異能會稱義你。甚至趕鬼本身也不能使你得稱為義。惟一對我們有用的稱義乃是尋求國度,因為神惟一的旨意乃是得著國度。
現在我們來看最後一個根基—基督那作為磐石的話。我們的工作必須按照基督活的話,而不是按照死的字句。基督活的話乃是我們建造在其上的磐石。如果我們的工作建造在基督那是磐石的話上,當雨淋、河沖、風吹時,我們的工作就要常存;否則,我們的工作受這三方面來的試驗時,就要被毀壞。雨表徵來自神的試驗;河表徵來自人的試驗;風表徵來自撒但的試驗。有些試驗來自神,有些來自人,有些來自撒但。如果我們的工作是基於基督那是磐石的話,這樣,不管任何試驗,我們的工作都會常存。神所差來,像雨一樣的試驗,不會毀壞那工作。反之,雨越下,那工作越堅固。
馬太五至七章裏,主的話包括了國度子民生活的許多方面。願主開我們的眼睛來看見,敞開我們的心來接受。然而,我們必須看見,主絕不要我們在自己裏面實行這些話;這些話只是啟示國度生活的實際,我們天然人的生命是不彀格的。在五至七章裏,我們看見主耶穌是神聖生命的生活與實際。我們看見這事之後,都必須說,『主耶穌阿,你是實際。你是為著國度之實際的生命。你的生命滿足國度的要求。主阿,幫助我,使我敞開自己。主阿,天天進來滋養我、浸透我、佔有我、變化我、並使我成為你的成熟的一部分,使我在國度完全的實現裏有一分。』至終,在這三章裏,國度實際的每一方面,都要在我們的生活裏表現出來。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我們的工作,要與這三章所描述的完全相合。我們要在國度的實際裏,並且我們甚至要成為國度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