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馬太福音所啟示新約經綸的原則

讀經:

馬太福音一章二十節下至二十三節,三章九至十二節,十六節,五章三節,八至九節,十三至十六節,六章九至十節,三十一至三十三節,十章十九至二十節,十二章二十八節,十三章三節,二十四節,三十一至三十三節,四十四至四十六節,十六章十六至十八節,十八章十七至二十節,二十二章四十二至四十五節,二十五章一節,二十八章十八至二十節。

從聖靈懷孕,生出基督

馬太福音是新約頭一卷書,這卷書的第一章說到耶穌在童女腹中成孕。雖然我們可能從小就知道這故事,但我們需要看見主出生的原則。這是一件全新的事,與舊約中任何一件事都不同。在舊約所有的世代,從創世記到瑪拉基書,人總是從人所生。列祖、摩西、大衛、所羅門、眾申言者、以及所有其他人,都只經歷過人的出生。然而,在新約開始,一件全新、不一樣的事發生了。馬太福音裏有一個童女懷了孕,所懷的卻不是從人來的,而是出於聖靈的。(一18,20。)耶穌出生的原則乃是:新約經綸中一切的事物都必須從聖靈孕育,而非從人孕育而來。所以,我們必須是『童女』,就是離了聖靈,甚麼都不能作的人。神的定旨是要在所有蒙祂揀選的人裏面生出基督。(加一15~16,二20,四19。)我們不管用多少力量,都無法憑自己作甚麼事來生出基督;我們需要聖靈進到我們裏面。

基督教已經成了一個在舊約原則裏的宗教,大致來說,人每件事都能作得到,而幾乎所有事都是從人孕育的。今天主正在回到起初,恢復童女,(林後十一2,)讓聖靈在這些人裏面能孕育出耶穌的東西,耶穌就是耶和華救主(太一21)連同祂拯救的能力。基督教已經失去了耶穌大部分拯救的能力,因為其中很少有事物是從聖靈孕育的。相反的,如果一處地方召會中一切的事都從聖靈孕育,那處召會就會彰顯出耶穌和祂拯救的能力,這一點不差就是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23下。)主的恢復就是要恢復從聖靈孕育的事,不要任何出於人的教訓、組成、組織或宗教傳統。這條路能得著耶穌連同祂真正的人性和真實的拯救能力,就是神與我們同在。

藉著施浸者約翰的職事被了結,並藉著耶穌的職事在聖靈裏受浸

馬太三章告訴我們,施浸者約翰以全新、迥然不同的方式出來傳道。(1~4。)他既是按舊約條例,由祭司生到祭司職分裏,生活就該像殿裏的祭司,喫祭司的食物,穿祭司的衣袍,作祭司事奉神。然而,約翰十分不一樣;他不住在殿裏,反而住在曠野,身穿駱駝毛,喫蝗蟲野蜜。他完全棄絕老舊的宗教,以及舊約祭司盡職的方式。他沒有在殿裏獻上祭牲、教導律法,反而在曠野傳道說,『你們要悔改,因為諸天的國已經臨近了。』(太三2。)悔改,原文意,以後想法不同,指心思和觀念的改變。猶太人習慣於自己宗教的觀念,但約翰的來臨,標示出一個新的經綸安排,他們該放棄他們老舊的宗教,有所轉變,並要改觀念。

約翰沒有把宗教教訓給那些悔改的人,反而藉著在約但河裏給他們施浸而『埋葬』他們。(5~6。)以色列人過約但河時,從河裏取了十二塊石頭,立起作為見證。(書四3,6~7。)從約但河的水裏拿起來的石頭,表徵死而復活,指明『復活的』新以色列,要成為渡過死水的見證,這表徵我們藉受浸得以應用與基督的同死及同復活。(羅六3~4。)約翰將人浸在約但河的水中,表徵他埋葬了老舊、被了結的人。約翰似乎在說,『你們若真要悔改,並且改觀念,我就要了結你們,埋葬你們和你們老舊的性情、背景、宗教和知識。老舊的必須埋葬,你們必須成為新的。不僅如此,這個了結會把你們引到那在我以後要來的一位。祂要把你們浸在聖靈裏。』我們必須被施浸者約翰的職事了結,纔能從聖靈成孕。(參約三5~6。)

藉著我們浸入基督的死並在祂的復活裏起來,神就能興起祂所需要,為著祂建造的活石。(彼前二5。)不僅如此,這些活石更成為亞伯拉罕的真子孫、結好果子的樹、以及收到倉裏的麥子。(太三9~12。)子孫、好樹和麥子都有生命。這指明藉著施浸者約翰和主耶穌的職事,神聖的生命就分賜到我們裏面。約翰的職事藉著埋葬把我們從宗教帶出來,耶穌的職事把我們浸在聖靈裏。藉這兩個職事,我們就成了神活的子孫、活的樹、以及活的麥子。

靈裏貧窮並且清心,作地上的鹽和世上的光

五章說到有一條路將我們帶進耶穌的職事裏,就是靈裏貧窮並且清心。(3,8。)靈裏貧窮帶我們進入諸天的國,清心使我們得以看見神。我們所需要的不是組織,而是諸天的國;不是宗教,而是神自己。不僅如此,我們若是靈裏貧窮並且清心,我們就成為製造和平的人,也就是神的兒子。(9。)我們是神的兒子,含示我們由聖靈成孕,得有神的生命。靈裏貧窮的意思,乃是不認為自己是甚麼、有甚麼、或者知道甚麼。我們若真的靈裏貧窮,就會說,『主阿,我一無所是、一無所有、並且一無所知。』清心的意思,就是不尋求神自己以外的事物,以祂為獨一的目標。我們若靈裏貧窮並且清心,我們自然就是神的兒子,由聖靈成孕而有神的生命。

在十三節耶穌說,『你們是地上的鹽。』這裏的你們是複數,指明耶穌是對那些要構成召會的人說話,召會就是基督團體的身體,神兒子的集大成。(十六18。)召會是地上的鹽,也是世上的光。(五14~16。)地既敗壞又黑暗,所以,我們作為召會必須是地上的鹽以消殺腐敗,也是世上的光以照亮世界。這樣一個召會不是隱藏在斗底下,乃像城立在山上。

為父的名、祂的國、和祂的旨意禱告

在馬太六章,主教導我們禱告。惟有當我們經過了前五章,纔可能有六章所啟示的禱告。到這時候就有了一班人,他們靈裏貧窮並且清心,由聖靈成孕而成為神的兒子,並被建造在一起成為召會,作地上的鹽和世上的光。這一種人就能禱告:『我們在諸天之上的父,願你的名被尊為聖,願你的國來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9~10。)這禱告又大又高又深奧。今天在地上,神的名沒有被尊為聖,反而被羞辱。不僅如此,神的國被棄絕,神的旨意被抹煞。所以我們必須為著父的名、祂的國和祂的旨意禱告。惟有正確的召會能有這種禱告。地方召會在地上,就是要使父的名被尊為聖,帶進父的國,並且使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由我們到目前為止看過的這些經節,可以看見主心裏所要的是甚麼,我們需要在那裏,以及我們需要成為甚麼。

與那靈是一,讓祂在我們的說話裏說話

十章十九至二十節說,『但他們把你們交給人的時候,你們不要憂慮怎麼說,或說甚麼;因為在那時刻,自會賜給你們當說的。因為說話的不是你們,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裏面說話。』這是從那靈孕育並與那靈是一的實際。當我們說話,那靈透過我們的說話並在我們的說話裏說話。不是我們靜默而有另一位從天上發聲,乃是我們與那靈是一,祂在我們的說話裏說話。這裏主耶穌不是說到神的靈,而是說到我們父的靈。我們父的靈乃是兒子名分的靈。(參羅八15。)我們是父的兒子,有兒子的靈。(加四6。)所以當我們說話時,我們與那靈,那靈與我們,乃是一。這是新約裏的一個大原則。

有那靈的實際好為著召會,就是神的國

在馬太十二章二十八節主耶穌說,『我若靠著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神的靈在那裏,那裏就有國度;在那靈裏就是在國度裏。我們若有那靈,就不只有神的生命,更有國度的權柄。六章十節為著國度來臨的禱告,乃是藉著我們裏面有那靈而得著答應。當召會有那靈的實際,召會就是在實行上神的國。(羅十四17。)恢復召會生活作為國度,就是恢復那靈的實際。

那撒種的撒好種,以產生建造召會的材料

馬太十三章告訴我們,主耶穌是那撒種的,也是種子。(3,24。)祂是那撒種的,將自己作為好種,撒到我們裏面。外表看,這種子很小,就像芥菜種一樣,卻滿了生命。(31~32。)不僅如此,這種子產生麵,作成餅,表徵召會。(33,林前十17。)召會作為餅,乃是滿足神和人的食物。每當人留在召會中,他就會說,『我很滿足;』當他得著滿足,神也得著滿足。

然而,那狡猾者撒但,總是跟著主的工作而來。主來撒種之後,撒但(由空中的飛鳥表徵—參弗六12)就把撒在硬心裏的種子奪了去。(太十三4,19。)他也將稗子,表徵假信徒,撒在麥子,主的真信徒中間。(25。)此外,麥子產生麵之後,那狡猾者使用邪惡的婦人耶洗別,(啟二20,)表徵羅馬天主教,將異教、罪惡的事物,如同酵攙進召會中,敗壞那純淨的無酵細麵。但是主仍然能產生藏在田地裏的寶貝,以及珍貴的珠子。(太十三44~46。)主開始祂的工作,是藉著將自己作生命的種子撒播出去,雖然有撒但敗壞的工作,至終主還是會得著寶貝和珠子,就是建造召會和新耶路撒冷的材料。(林前三11~12上,啟二一18~21。)這是馬太十三章裏所傳達的神聖思想。

認識基督並被變化以建造成為召會

在馬太十六章十三節主耶穌問門徒說,『人說人子是誰?』彼得說,『你是基督,是活神的兒子。』(16。)彼得認出耶穌是受膏者基督和神的兒子,這意義真是深邃。然而,主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召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她。』(18。)彼得這名字,意思是『石頭』,石頭乃是為著神建造的材料。召會在其上建造的磐石,不僅指基督,也指彼得從父所領受關於基督的啟示。(17,弗二20。)耶穌似乎是對彼得說,『單單認識我並不彀,你也必須認識召會。因著你現在已經是彼得,是一塊石頭,你必須和別人一同建造在我上面,好成為召會;陰間的門,撒但的權勢或黑暗的權勢,不能勝過召會。』主的回答啟示,祂有一個仇敵一直想要勝過祂,但祂要把召會建造起來,成為工具、憑藉,來擊敗這仇敵。建造召會的路,乃是藉著認識並據有基督,且被變化成為寶石。仇敵撒但絕不能勝過這樣得勝、建造起來的召會。

聽我們所在地的召會並在主的名裏聚集

在馬太十八章,召會變得很實際。十六章所說的召會是宇宙召會,就是基督獨一的身體,十八章所說的召會是地方召會,就是在我們居住地的召會,乃是基督獨一身體在某地的彰顯。十七至十九節告訴我們,我們若與一位弟兄有難處,就該告訴召會並要聽召會,召會有捆綁和釋放的權柄。不僅如此,在地方召會中,主把我們聚集到祂的名裏,享受祂同在的豐富。(20。)

主耶穌是人子又是神子

新約中所有的基本原則,幾乎都在馬太福音啟示出來。主耶穌在祂職事的某個時刻,就開始揭示祂的死與復活。(十六21,十七22~23,二十18~19。)然後在二十一至二十二章,祂的對頭問祂四個主要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你仗著甚麼權柄作這些事?給你這權柄的是誰?』(二一23。)接著,法利賽人和希律黨人問:『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二二17。)同一天,撒都該人問祂關於復活的事。(23~28。)最後,一個律法師問祂:『夫子,律法上那一條誡命最大?』(36。)這些問題全都源自宗教、政治、以及對聖經的解釋,很像今天人會問我們的問題。我們讀過這兩章,就會欽佩主耶穌回答祂對頭問話時的智慧。祂很有智慧的回答他們的問題後,就用一個問中之問,轉過來反問那些來找祂的人:『論到基督,你們怎麼看?』(42。)每個找麻煩的人,都是問到關於宗教、政治和解經的事,卻忽略了基督,祂是萬有的中心。他們認識宗教、政治、以及聖經的某些方面,卻不注意基督。他們需要認識的是基督,不是宗教、政治和解經。最大的問題是:『論到基督,你們怎麼看?』

主耶穌有智慧,卻很簡單。祂問他們:『祂是誰的子孫?』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42下。)主回應說,『這樣,大衛在靈裏怎麼還稱祂為主,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把你的仇敵,放在你的腳下?」大衛既稱祂為主,祂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他們沒有人能回答祂一句話;從那一天,再也沒有任何人敢問祂甚麼了。(43~46。)今天我們知道主這問題的答案。主耶穌有兩種性情,也有兩個地位。祂是人子帶著屬人的性情,祂也是神子帶著神聖的性情。作為人子,祂是大衛的子孫;作為神子,祂是大衛的主,也是所有人事物的主。藉此我們能看見基督是誰。

作童女出去迎接新郎

在二十五章,諸天的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她們的燈,出去迎接新郎。(1。)童女象徵信徒生命的一面。(林後十一2。)在此,我們不是被看作宗教人士、聖品人、平信徒、或研究聖經的人,乃單單是童女。馬太這卷書開始於一個童女,(一18,)到了二十五章就有十個童女。我們所在意的,乃是要作童女,背負明亮的見證,從世界走出去迎接我們的新郎主耶穌。我們正出去,而祂正回來,有一天我們將與祂相會。(6。)對世界,主要回來作全能的王,但對我們,祂要回來作可愛的新郎。作這樣的童女,乃是召會生活的恢復。

浸入三一神裏面,有祂與我們同在,直到這世代的終結

二十八章給我們看見,我們需要浸入三一神裏面,並且知道祂與我們同在,直到這世代的終結。(18~20。)我們是真童女,一直有基督這位以馬內利,祂是神與我們同在。認識並經歷以上所有的事,就是召會生活真正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