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五章三至十二節,十三至十六節,二十至四十五節上,四十八節。
馬太五、六、七章啟示國度的實際。按照馬太福音,國度有三個主要方面:國度的實際、國度的外表、和國度的實現。我們若要明白馬太福音關於國度的所有章節,就必須看見國度這三個主要的方面。馬太福音裏有些經節是關於國度的實際,有些經節是關於國度的外表,還有一些經節是關於國度未來的實現。
我們必須看見,當國度的實際出現時,仇敵撒但也進來作打岔、攔阻、並毀壞的工作。仇敵這樣的工作,就產生國度的外表。今天國度的實際與國度的外表這兩條線同時存在。十三章有麥子,但也有稗子。有生長超過比例,不從其類的大樹,也有敗壞細麵的酵。稗子、大樹和麵酵,構成國度的外表。
至終就有收割的時候,就是國度完滿的來臨。那將是國度的實現。不要以為我們不必分辨國度的這三方面。如果你沒有看見這三方面,就不能明白馬太福音所說關於國度的事。這就是為甚麼許多基督徒從來不清楚馬太福音裏的國度。他們從來沒有看見國度這三個不同的方面。馬太五、六、七章乃是完全的啟示並論述國度的實際,這三章素稱山上寶訓。主耶穌呼召祂的門徒,把他們帶到山頂上,在那裏與他們談話,這篇談話記錄在馬太五、六、七章裏。要看見並領悟這三章裏所啟示的東西並不容易。已往人沒有充分、適當、並正確的認識這三章。雖然大部分的基督徒用過這幾章裏的一些句子、片語和辭句,但他們都沒有正確的領悟這幾章。這幾章乃是正當國度生活的啟示,其中有些經節非常的深奧。如果你不認識管治的原則,就很難領略這些經節的真義。
主在山上的談話可分作七段,啟示國度子民生活的七方面。
國度子民的特性或性質,啟示於五章一至十二節。我們也可以說,這是國度子民的元素、實質或素質。我喜歡用特性,因為這不僅是素質或元素的事,乃是有一些實質彰顯出來了。特性不只是指性質說的,乃是指從性質出來而得著彰顯的東西。國度子民的特性乃是在諸天的管治之下,而不在任何屬地的管治之下;不在家庭、學校、警察局、或法院的管治之下,也不在社區任何別的機構的管治之下,而是在諸天的管治之下。諸天的國,實際上的意思乃是諸天的管治。
我們必須看見,從人墮落時起,人就在屬地的管治之下。人墮落後,就開始失去神從諸天的管治。今天所有屬世的人,不論他們的身分、標準、是好是壞,都在一種屬地的管治之下。他們被家庭、學校、公司、或市政府管治;這乃是屬地的管治。
然而神在地上建立祂國度的時候已經來到。祂的國是另一種的管治,是屬於諸天的。神的國雖然是在地上,其管治卻是從諸天來的,所以稱為諸天的國。這種在地上的管治乃是從神所居住的諸天來的;這不僅是一般的神的國,乃是特別的諸天的國。諸天已經下來管治這地,在這種管治之下,我們國度的子民有特別的性質和特性。我們的特性、素質、元素和性質,連同其一切彰顯,都不同於那些在屬世、屬地管治之下的人。國度的子民有他們獨一的特性和性質。
在諸天管治之下國度子民的特性,雖然有九項,但主要的是由六項內在的光景所構成;這些與他們的心和靈有關,也與三種外在的項目有關。因此,主重複『有福了』這辭九次。六項內在的光景,開始於在靈裏的第一種光景,結束於在心裏的第六種光景。這意思是說,我們若要過正當的國度生活,就需要正確的靈和正確的心。我們必須認識我們的靈,並認識我們的心。我們必須調整並調正我們的靈和心。
內在光景的頭一項乃是在馬太五章三節:『靈裏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諸天的國是他們的。』頭一項基本的光景與我們的靈有關,這是神能住在其中的所在。我們的靈乃是神所創造,在我們裏面的器官,使我們能接觸神、把祂接受進來、接納祂、並盛裝祂。許多基督徒錯過這頭一項光景。他們錯過為著國度生活的頭一個器官,就是人的靈。許多基督徒從未聽過任何關於人的靈的事。這是貧窮可憐的!教導人接觸神,卻不用他們的靈,猶如訓練人跑步,卻不用他們的腳。
靈裏貧窮,意思是說,將神以外的一切東西從我們的靈倒出去。我們都必須倒空我們的靈,我們的靈只為著神。這意思是說,我們必須將我們靈裏其他的東西全都倒出去;我們需要靈裏倒空為著神。不幸的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有一些神之外的東西充滿我們的靈。不要以為你的知識只留在你的心思裏,你的知識能通過你的心思,進入並佔有你的靈。不要以為你的恨只留在你的心裏,恨也能進入並佔有你的靈。不要以為你屬人、天然、屬肉體的愛,只留在你的情感裏,它也能進入並佔有你的靈。這樣,你的靈就為知識、恨、或愛所充滿。你的靈一旦被充滿,就沒有空間留給神。
當國度來臨時,我們需要靈裏倒空且貧窮,好叫我們能將神接受到我們裏面。然而,這意思不是有一個貧窮的靈。不要有一個貧窮的靈,但要靈裏貧窮。這意思是說,除了神以外,你靈裏甚麼東西都沒有。當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經學家、和祭司長來到主耶穌跟前,他們靈裏充滿了各種他們認為是寶貝的垃圾。他們的傳統、宗教、儀文、聖經知識、形式、以及一切老舊猶太宗教的作法,都變成許多的垃圾,充滿他們的靈。不僅如此,他們的觀念和哲學的推理,也充滿並佔有他們的靈,他們完全被這一切的事物所充滿。當他們來到主耶穌跟前,就與主辯論,因為他們靈裏不貧窮。因此,主在山上那一篇談話開頭就說,『靈裏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諸天的國是他們的。』(3。)如果我們靈裏貧窮,神就能立即進入我們裏面;這樣,我們就要在諸天的國裏。這就是我們裏面部分的頭一個光景。我們的靈必須倒空;不要把任何的知識、傳統、儀式、宗教,或神之外的任何東西保留在你的靈裏。要讓你的靈倒空別的事物,並且絕對、完全的為著神;這乃是我們所需要的。不要容讓你從基督教所接受的一切知識和事物,佔有你的靈,這些必須被倒出去。這些也許看起來相當好,但與主耶穌比起來,不過是糞土。保羅在腓立比三章說,他看他從前的成就和知識乃是糞土或廢物。他將萬事看為虧損,因他以認識他的主基督耶穌為至寶。讓我們也為基督的緣故,靈裏倒空且貧窮。
如果我們靈裏貧窮,當然我們就會哀慟。我們會因著神子民中間貧窮的光景,甚至因著我們自己的光景,覺得哀傷和憂愁。今天神子民中間的光景,真值得哀慟。因著法利賽人和熱中猶太教者中間可憐的光景,彼得、約翰和其他的使徒,當然需要哀慟。為著國度生活,我們也需要哀慟。我們需要為著我們自己、我們的社會、以及今天的基督教哀慟。當我們注視基督,我們就快樂歡躍,但當我們看看自己和周圍的人,我們就必須哀慟。有時我在房間裏與主一同歡躍,但在別的時候,我為著基要派、五旬節派、以及靈恩派的基督徒哀慟。你讀讀基督教的書報,就能看見光景是可憐的。如果你注視主和召會,這實在是好。但在召會之外,在形式基督教、基要基督教、五旬節派基督教、甚至靈恩派基督教裏,光景都是可憐的,所以我們必須哀慟。這是第二種內在的光景。
五節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如果我們憂傷哀慟,當然我們就溫柔。我們不會驕傲,只會溫柔。我們會甘心受苦,甚至樂於有所損失。溫柔的意思不僅是謙卑和低微,也是甘心受苦並受損失。如果我們甘心受苦,並樂於有所損失,我們就要得著賞賜—承受地土。當國度的實現來臨時,有些人要承受地土。按照路加十九章,有些人要承受十座城,另有些人要承受五座城。我們都必須是溫柔的子民。我們必須靈裏貧窮,為現今的光景哀慟,然後我們必須溫柔、謙卑、低微、甘心受苦、且樂於受到損失。
我們不僅該尋求義,也該飢渴慕義。我們必須巴望、渴望照著神與神是對的,也與人是對的。我們必須是對的—不僅是照著人的規則和原則,照著人的盼望和期望,也不僅是照著我們自己的觀念和哲學,乃是照著神是對的。得著義乃是照著神與神是對的,也與人是對的。我們必須飢渴要這樣的義。這與我們的動機有關。在我們的靈裏並在我們的心裏,就是在我們內裏的所是裏,我們必須照著神與神是對的,也與人是對的。
馬太五章七節說,『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成為對的,或尋求義、飢渴慕義,意思是對自己嚴格,而憐憫人乃是對別人寬大。我們也許照著神與神是對的,也與別人是對的;但也許別人不是對的。反之,他們非常放蕩。我們應當定罪他們麼?不,我們必須對他們有憐憫。如果我們對別人施憐憫,我們就要蒙神憐憫;但如果我們對別人嚴格,神也要對我們嚴格。我們必須學習對自己嚴格,但對別人仁慈。我們絕不該以自己為尺度來量別人,也不該要求別人照著我們的標準。如果我們這樣作,意思是我們沒有憐憫;反之我們是守律法的。讓我們學習對自己嚴格,多有要求,但對別人仁慈,毫無要求。這就是憐憫人的意思。
八節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看見神。』如果我們的心是清的、是純潔的,就必看見神。我們的動機、打算、願望和目的,都必須出自純潔的心。有一個純潔的心,意思是我們的心是單一的,除了主自己以外,不尋求甚麼。
這六種內在的光景開始於我們的靈,結束於我們的心。這意思是說,我們都必須學習調整我們的靈和我們的心。我們都需要禱告說,『主阿,調整我,賜給我正確的靈和正確的心。否則,我絕不能有正確的國度生活。』
當我們向主有正確的內在光景時,有些東西就自然而然的發出,成為外在的情形。發出來的頭一種情形是製造和平。我們是製造和平者,並且我們要稱為神的兒子。這是因為神的兒子耶穌基督,乃是製造和平者。祂是真正的製造和平者,而我們是神的兒子。如果我們是靈裏貧窮、哀慟、溫柔、飢渴慕義、憐憫別人、並且清心的人,當然我們就是製造和平者。你想這樣的人還會與別人爭戰麼?這樣的人當然是和平的,也是製造和平者。
如果你操練保持自己照著神與神是對的,也與人是對的,你就會受到逼迫。別人不會感激你,反而會逼迫你。你會因著尋求義而受逼迫。這是國度子民特性第二種外在的情形。
第三種外在的情形是,你要為基督受逼迫。人要為基督的緣故捏造壞話毀謗你。使徒保羅受了惡名之苦。(林後六8。)我們也得了一些惡名;人多次毀謗我們,散播謠言和謊言。這就是為耶穌基督受苦。也許因為你轉到主的恢復,一些親朋就說你壞話。即使他們不知道你有任何惡事,他們也要照著他們的想像製造一些謠言。那麼你將會得到一個惡名。主耶穌說,當這事發生時,我們要喜樂歡騰,因為我們在諸天之上的賞賜是大的。
這些乃是國度子民的各種特性:靈裏貧窮、哀慟、溫柔、飢渴尋求主的義、憐憫別人、清心、總是製造和平、為義受逼迫、並且為基督受逼迫。這必須是我們的特性,我們必須是這種人。
如果我們有這樣的特性,我們當然對世界有影響力。主耶穌說我們是地上的鹽和世上的光。這地是腐爛敗壞的,世界是黑暗的。今天這地因著一種屬靈方面的『化學作用』而敗壞了,所以需要用鹽來醃;鹽會殺滅地上的敗壞。主要把我們當作鹽,擺在這敗壞的化合物中,以殺死細菌和敗壞。世界,人類社會,充滿了黑暗;我們在這裏乃像世上的光,照亮這世界,排除黑暗。然而,我們必須有那種能把我們構成鹽和光的正確特性,否則,我們就是敗壞之地和黑暗世界的一部分。我們自己就是敗壞和黑暗,而不是鹽和光。我們相信,主正在使所有的地方召會充滿鹽和光。
馬太說到國度子民的特性和影響之後,就說到國度子民的律法。國度子民不在成文的律法,就是舊約摩西的律法之下,乃在生命之律的約束之下。我們所以知道這事,因為主在這段話末了說,我們是父的兒女。我們是兒女,就有父的生命。主在五章四十八節說,我們要完全,像我們的天父完全一樣。我們要像父一樣完全,惟一的路乃是得著父的生命;否則,我們絕不能完全,像父完全一樣。大部分的兒子都像他們的父親,因為有他們父親的生命。這段話給我們看見,活在摩西律法之下,與活在生命律法之下,二者之間比較上的差別。
主耶穌說,我們若要進入諸天的國,就需要有超過法利賽人憑摩西的律法所有的義。摩西的律法說我們不該殺人,但諸天之國的律法說,我們該與別人和好。與別人和好,與別人相合,比不殺人更高;這超過不殺人。
內裏的純潔超過禁止姦淫的律法。犯姦淫是外面的事,但生命的律法要求內裏的純潔。摩西的律法要求人不可犯姦淫,但生命的律法要求心裏純潔。生命內裏的標準,遠超過摩西外面的標準;這超過摩西的律法。
不可起誓超過不可起假誓。(33~37。)起假誓是不留心實踐你所允諾並起誓要作的事。這意思是說,你不遵守誓言。因此,舊約說不可起假誓。(利十九12,民三十2。)這意思是說,不要疏於去作你所說過的;你必須去作任何你起誓要作的事。但新的律法要求你甚麼誓都不可起。不需要起誓,因為不需要證明你是對的。如果你是對的,你就是對的,你不需要去證明。你的答案如果是,就說是;如果不是,就說不是;不需要為此起誓。再多說甚麼,就是出於那惡者。(太五37。)甚麼誓都不可起,遠超過不起假誓。
生命的律法說,『不要抗拒惡人,』(39,)這超過摩西的律法所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按照摩西的律法,如果有人打掉你的牙,你可以還報,打掉他的牙。(出二一24,利二四20,申十九21。)但生命的律法說,『不要抗拒。』(太五39。)如果有人打你的右臉,你應當連左臉也轉給他。如果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應當喜樂的同他走二里。如果人拿你的裏衣,你應當連外衣也讓給他。這比舊約的律法高得多,這乃是超凡的義。
愛你的仇敵當然超過愛你的鄰舍。摩西的律法要求你愛你的鄰舍,(利十九18,)但生命的律法要求你愛你的仇敵。(太五44。)這再一次遠高於且遠超過摩西所給的律法。
至終主這段談話,結束於告訴我們說,我們是父的兒女,必須像父一樣完全。我們惟有憑著父的生命,纔能完全。我們惟有因著我們裏面有超凡的生命,纔能有超凡的義。因著我們有超凡的生命與超凡的律法,我們就能有超凡的義。國度的子民是奇妙的子民!他們的特性、他們的影響、和他們的義是奇妙的!這應當是地方召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