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十章十九至二十節,四章十六節,哥林多前書三章十六節,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二十三節。
禱告:主阿,我們敬拜你,是你把我們召聚到你面前,我們相信你與我們同在。何等的好,我們能在此圍繞你的話,藉此親近你,接觸你這靈。主阿,我們實在感謝你,你作了我們的救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的罪而死,擔當了我們一切的過犯,為我們受神審判,並且從死裏復活。主阿,求你用寶血潔淨我們。我們靠著這血,坦然進到至聖所。主,我們裏面沒有恐懼,因為我們的良心被寶血所灑,已經潔淨了。我們在你面前有平安、有膽量,能聽見你的說話。
主,求你臨到我們每個人,眷顧每一位,在我們裏面再來摸著我們的心,開啟我們的靈,打開我們心思的竅,使我們有智慧能明白你的話語,也有啟示能以看見。主阿,使我們在靈裏都被你感動,都蒙你的恩典;使我們都認識你這位又真又活的神,知道你是那包羅萬有的靈,在我們口中,也在我們心中,我們能隨時接觸你。
主,我們相信你的靈與我們同在。讚美你,使我們成為你的殿;我們是你的居所。我們與你乃是二靈成為一靈。求你祝福我們,使我們得著你作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主,賜給我們口才,給我們有新鮮、明亮的話,能以應付人的需要。也求你的話語帶著權柄、能力,帶著你自己臨到人、折服人,使人向你悔改,向你回轉,看見世界的敗壞,人生的虛空。主阿,也求你光照我們,使我們真能認識你;更求你賜福與我們,使我們都能得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阿們。
本篇信息的題目是:『進入至聖所,幔內過生活』。這是取自詩歌五百五十七首第二節的一句。聖經題到至聖所,也說到幔子。然而一般基督徒恐怕不知道『至聖所』這辭的意思;對於『幔子』,就解釋為用來隔開空間或東西的布幔,至於『幔內』指的是甚麼,就更不知道了。
我得救後,對於甚麼是至聖所,甚麼是幔內,覺得很納悶。對於『至聖』和『施恩』二辭,我覺得不太難明白。但『至聖』加個所,是個至聖所,是指一個所在,那是甚麼地方?『施恩』加個座,那是甚麼座呢?這地上到處都是一塌糊塗,那裏是至聖的所在?甚麼地方又有施恩的座?好像不容易找到。所以我就武斷的說,至聖的所在和施恩的座位,一定是在天堂。所以『進入至聖所,摸主施恩座』,必定是指進入天堂說的;並且國語和合本在希伯來九章二十四節,也確有『天堂』這字眼。但實際上,天堂完全是佛教的用語,被中文聖經譯者借來用,並不符合聖經的教訓。在舊約希伯來原文裏,或新約希臘原文裏,根本都沒有『天堂』這辭。
為了明白『至聖所』、『施恩座』、『幔內』這些名詞,我到處聽道聽了好幾年;但在一般基督教裏,也不太容易聽到關於這一切的信息。直到有一天,我來到了弟兄會的聚會裏,纔聽到他們解釋甚麼是至聖所,甚麼叫施恩座,甚麼又是幔內。那時他們每週二晚上都有禱告聚會,每到聚會時全體就跪下,大聲歎息禱告。他們說,這是『進入至聖所,來到施恩座』。以後我纔知道,那是引自希伯來十章十九至二十節的話。我從他們得了相當的幫助;後來我自己有了相當的經歷,就漸漸明白『進入至聖所,來到施恩座』的真實意義。
在舊約裏,當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行走時,神吩咐摩西要造一個帳幕,好讓祂能在以色列人中間與他們同在。這個帳幕的外面有外院子,長一百肘,寬五十肘,由細麻布當帷幕圍起來。帳幕本身長三十肘,寬十肘,高十肘;其中分為聖所和至聖所兩部分,聖所長二十肘,至聖所長十肘。這帳幕就是神當時在地上,在祂所救贖的百姓中間的一個居所,也是聖殿的前身。先有帳幕,而後就成了聖殿。當以色列人在曠野飄流時,那帳幕就是神的居所;等以色列人進入迦南美地,安定下來後,就建造固定的、石頭蓋造的帳幕,就是聖殿,在內容上仍是一樣,有外院子、聖所、和至聖所三部分。
要進至聖所,首先要經過外院子向著東方日出之地的大門,然後經過外院子進到聖所,然後纔能進入至聖所。在外院子的帳幕門口有燔祭壇,在那裏可以向神獻祭。在聖所和至聖所之間,隔著一幅很厚的幔子。一般的百姓只能進到外院子,不能進到聖所。只有作祭司的人纔有資格進聖所。至於至聖所,只有祭司中職分最高的大祭司,一年進去一次。
在至聖所裏有一個約櫃,櫃裏放著神與祂子民所立的十誡。在約櫃上有一個純金作的蓋,連著兩個彰顯神榮耀的基路伯,這蓋就是施恩座。當大祭司進到至聖所時,第一件事就是把祭壇上贖罪的血彈在蓋上,在神面前為人贖罪。就是在那蓋上,神來赦免人的罪,也和大祭司交通說話。這蓋因著灑上贖罪的血,有基路伯作神的彰顯在那裏,並且是神向大祭司說話之處,因此這蓋稱為施恩座,作為神向人施恩的地方。
因此我們能看見,至聖所乃是帳幕最裏面的部分,施恩座乃是至聖所裏面的主要內容,是神與祂所救贖之人相會的地方,是神赦免祂百姓的地方,也是神對祂百姓說話的地方;就是在這裏,神向人施恩。所以這實在是一件大事。宇宙是那麼的浩瀚,其中有一個小地球;在這地球上,有一個地方叫外院子;外院子裏面有個帳幕,帳幕外面的部分是聖所,裏面的部分是至聖所;至聖所裏面又有一個約櫃,櫃上有個蓋,是神施恩的地方,所以稱為施恩座。施恩座乃是至聖所的中心。
使徒保羅在希伯來九章指明,頭一層的帳幕,就是聖所,表徵舊約;第二層的帳幕,就是至聖所,表徵新約。(8~10。)並且今天至聖所,就是在主耶穌所在的天上。(12,24。)但是當我們還在這地上的時候,怎能進入天上的至聖所?這祕訣就是四章十二節所說我們的靈。這位在天上的基督,現今也同時在我們的靈裏。(羅八34,10,提後四22。)祂是那天梯,(創二八12,約一51,)將我們的靈聯於天,也將天帶到我們的靈裏。因此,我們只要一轉到靈裏,就能進入至聖所,在那裏與在施恩寶座上的神相會。(來四16。)
那封閉至聖所的幔子,豫表基督的肉體。當基督的肉體在十字架被釘死時,這層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二七51;)這就為我們這些原來與生命樹所表徵的神(創三22~24)隔絕的人,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來十19,)使我們得以進入至聖所,就是進入我們的靈裏,接觸並享受神作我們的生命和生命的供應。
詩歌五百五十七首第一節說,『進入至聖所,摸主施恩座,恩惠臨到如同江河。』這就是啟示錄二十二章一節所說,在聖城內的街道當中,有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從神和羔羊的寶座流出來。那個神的寶座,就是施恩座。每當我們一來到施恩座,神的恩惠就如同江河臨到我們。
詩歌四百一十六首乃是一首靈恩的詩歌。在前一世紀,有一班基督徒覺得基督教太發死、太死沉了,落到了儀式、字句裏面,缺少靈、缺少生命。當時他們讀聖經看見,在使徒的時候,在五旬節那天,有聖靈澆灌在人身上。所以那時從英國開始,就有一班基督徒開始禱告尋求聖靈。他們見證說,到一個地步,他們也得著了聖靈的澆灌。這就是靈恩運動的開始。
靈恩運動發展到本世紀初,就傳到美國,先在麻州風行,然後一路向西直到洛杉磯一帶。當時東岸賓州有個地方,有一班基督徒得著所謂的靈恩,於是根據出埃及十七章的故事,稱他們的所在地為以琳,指明他們不是乾旱的,乃是滿了活水的。在他們那裏聚會的人,就寫了這首詩歌。而後一九三四年,這首詩歌傳到中國,到了我們手中。當年十月,倪弟兄在杭州有『得勝聚會』,因為這首詩歌很能彀挑旺人的靈,於是拿出來由我繙譯副歌,在聚會中唱。
到了一九六三、六四年,我們在美國豫備英文詩歌時,就把整首詩歌都選進來。到了六六、六七年,我們重編中文詩歌時,纔把整首詩歌繙成中文。這首詩歌第一節說,『我已相信真事實,我已接受主的死,我已經過外院子,阿利路亞,讚美主!』第二節說,『外層幔子我已過,進入頭層的聖所,神聖供應全得著,阿利路亞,讚美主!我今與神已和諧,經過祭壇全聖別,神外世界永棄絕,阿利路亞,讚美主!』外院子在豫表上就是指世界。這裏說,我們不要留在世界,乃要棄絕世界;我們要經過祭壇得聖別,好得以從外院子經過頭層的幔子,來到裏面的聖所。在聖所裏,有陳設餅的桌子,作我們神聖而全備的供應。
第三節說,『內層幔子我也過,進入二層至聖所,來到神的施恩座,阿利路亞,讚美主!今在神前過生活,以神作我的居所,不再有己的間隔,阿利路亞,讚美主!』內層幔子是豫表我們的己,就是我們墮落的人,也就是主耶穌所穿上的罪之肉體。(羅八3。)當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斷氣的時候,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二七51。)這指明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乃是把我們墮落的人、天然的人釘死了。這就除去了神和我們之間那己的間隔,使我們得著通路進到至聖所,接觸神並享受神。這樣,不只神住在至聖所,我們也得以住在至聖所。第四節說,『我今是神的祭司,經過救贖纔如此,身分地位何確實,阿利路亞,讚美主!我今是在靈裏面,活在神的榮耀前,夜以繼晝不間斷,阿利路亞,讚美主!』這都是形容『住在至聖所,幔內過生活』。
按我們基督徒的經歷來說,今天的至聖所,就是指我們的靈。林前三章十六節說,『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裏面麼?』今天神的殿就是我們。神的殿有外院子、聖所、至聖所三部分,帖前五章二十三節說,作為神的殿的我們,也有三部分,就是身體、魂與靈。身體是外表,就是表徵外院子;魂是在身體裏,就是表徵聖所;靈是包在魂內,也就是表徵至聖所。
得救的人纔是神的殿,因為神的殿乃是神的居所,有神住在其中。未得救的人,沒有神的內住,所以他們不是神的殿。我們都有神的內住,祂今天乃是那靈,住在我們的靈裏。在舊約,神是住在聖殿的至聖所裏;在新約,我們就是神的殿,神也是住在至聖所—我們的靈裏。所以羅馬八章十六節說,『那靈自己同我們的靈見證…。』這就證明神是住在我們的靈裏。
今天這位萬有之上的神,乃是住在我們的靈裏!這是不得了的一件事。若是總統要來住到我們家裏,我們都會受寵若驚,待為上賓貴客。但是神比總統不知大多少,祂竟來住在我們的靈裏。這是何等奇妙的事。神住在我們裏面,就將我們的靈變成了至聖所;在這至聖所裏,因為有神的同在,所以有施恩座。施恩座指明神的同在,神的同在就是神自己,乃是在我們的靈裏,神來向我們施恩。
甚麼叫作『住在主裏面,享受主生命』?首先我們必須知道,我們所要享受的這位主今天在那裏。今天主乃是在我們的靈裏。我年輕時對於『住在主裏面』覺得很抽象。我一點也不知道主就住在我的靈裏。每當我要禱告時,必定虔誠的跪下,邊禱告邊想,這位主必定是高高在上,坐在天上,但願我的禱告能上達天庭。我認為主能把我的禱告從地上接到高高的天上。有時對於我的禱告能不能上達天庭,能不能進入神耳中,也不太有把握。那是我六十年前的光景。
感謝主,今天我們在召會中都是蒙福的人,都知道主就是那靈,當我們相信主時,祂就進到我們靈裏。主原是創造宇宙的神;為了救贖我們,祂二千年前成為肉體來作人,名為耶穌基督。祂是末後的亞當,到十字架上受死,擔當我們的罪,並且復活成了賜生命的靈。如今祂就像氣一樣無所不在。羅馬十章說,當我們傳福音時,這靈就隨著我們,臨到聽的人,就在他們的口中,甚至進到他們心裏。只要人一開口呼喊:『哦,主耶穌!』祂就進到他裏面。
主一進到我們裏面,就永遠不再離開。有時我們也許覺得,信主好是好,但也很為難,有些事因著主變得很不方便。主的救恩真是奇妙,祂不僅救贖我們,還要進到我們靈中。可惜今天許多基督徒不知道他們所蒙救恩的奧祕。我們何等的有福,能知道這奧祕。我們的主乃是宇宙的主,原是渺茫難尋的;但因祂的憐憫,祂為我們成為肉體,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並且復活成為靈,來住在我們信祂之人的靈裏,在我們裏面定居。
然而知道是一件事,享受是另一件事。『享受基督』這辭,乃是我們首先使用的。要享受基督,路就在於要『進入至聖所,幔內過生活』。我們已經指出,外院子表徵我們的體,聖所表徵我們的魂,至聖所表徵我們的靈。要享受基督,我們就不該在魂或體裏過生活,乃該進入我們的靈,在靈裏過生活。
譬如你與人生氣吵架,身體就變作你的出氣筒,特別是你的口。你若閉嘴就癟了氣,氣一癟也就消了;但你的口若一直張開,結果就會越吵越厲害,越講魂裏面越覺得自己有理,到後來甚至肉體行動。這時你就不僅不是在聖所裏,並且是在外院子過生活了。
當你在外院子過生活時,要受這首詩歌的題醒:『我已相信真事實,我已接受主的死,我已經過外院子。』你的肉身已經和祂同釘十字架,你不該再吵了。也許你覺得如果不爭吵,氣不出來,心裏就不舒暢,胃也很難過;但是我們都要受題醒,我們的身體是外院子,是吵嘴生氣的工具,最好不要用。有時候我們雖然經過了外院子,不使用身體作為肉體工具,但是我們使用工具的那一部分,就是我們的魂,包括我們的心思、情感、和意志,還在大大作用,並且一直挑動我們再出到外院子去。結果我們雖然克制自己不活在肉體裏,卻完全活在魂裏,並且活躍得安靜不下來。
也許這時主來憐憫你,就題醒你說,『豈不知你們的身體,就是在你們裏面之聖靈的殿麼?』(林前六19。)我們是屬主的,主就住在我們裏面。我們若接受題醒,從魂轉到靈裏,那就是進到至聖所了。一進到至聖所,我們就是進入避難所,就是到達安全地帶,也就得蒙保守。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每次一回到靈裏,就會向主悔改認罪,承認自己是多麼活在肉體裏,活在魂裏。我們越求主赦免,越向主禱告交通,我們裏面就越蒙恩,恩惠就開始臨到如同江河。這就是摸著施恩座了。我們若這樣作,活水就要把我們浸透,將我們灌滿,以致滿溢氾濫,使我們完全在恩典中。
同時神的榮光照耀,將我們全人射過,把我們照得無處藏身,就使我們看見自己的污穢,更看見自己對不起配偶,對不起親人,在許多事上都不對。你就搥胸、哀哭、悔改;這樣,我們就蒙了大恩。這就是經過外院子,也經過了聖所,而進入至聖所,摸著施恩座,越摸越有神的同在,越摸越有神的豐富;並且我們也得以享受約櫃裏那隱藏的嗎哪,更深的經歷基督作生命的供應。這樣,我們就住在主裏面,享受主作生命。
講於十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