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信息裏,我們看見整本新約像一個輪子,有中心,就是輪軸,也有圓周,就是輪輞。再者,我們看見輪軸,中心,乃是作為生命的基督;從這中心產生許多事物,結果就是召會—神的建造,作為圓周,輪輞。因此,新約向我們陳明一幅圖畫,啟示基督是輪軸,召會—神的建造—是輪輞;而基督與召會合起來形成神所要得著,存到永遠的活的輪子。
新耶路撒冷的圖畫與輪子的圖畫一模一樣。啟示錄二十二章一節指明,新耶路撒冷的輪軸,中心,乃是神和作神羔羊之基督的寶座;從這寶座流出一道生命水的河。至終,藉著作生命的基督流過祂的贖民,新耶路撒冷城就被建造成為這大輪的輪輞和圓周。
我們要看見生命如何建造身體,就需要看見生命如何湧流,因為生命建造身體的路乃是藉著湧流。我們已經看見,新約可以分為四段:福音書、使徒行傳、書信和啟示錄。第一段陳明基督作生命臨到人。約翰福音清楚告訴我們,基督是生命,生命在祂裏面,並且祂來了,是要叫我們得生命。(十一25,一4,十10。)然而,在新約這頭一段裏,基督復活之前,祂是在人外面作生命。在第二段,使徒行傳裏,作生命的基督進入人裏面,並活在人裏面。然後在第三段,書信裏,我們看見基督在信徒裏建造基督的身體。我們若讀二十一卷書信,就知道書信只啟示一件事—作生命的基督正在我們裏面作一個工作,就是建造祂的身體。這是二十一卷書信的主題。新約的末了一段—啟示錄—給我們看見,作生命的基督透過祂整個身體湧流出來。當基督的身體建造完成時,作生命的基督(輪軸、中心)將流過祂的整個身體(作輪輞的聖城)。這是聖經的終極完成,是新約所給我們的啟示。
我們若要看見基督在我們裏面湧流的路,就必須領悟:除了輪軸和輪輞之外,輪子還需要輪輻。然而,啟示在新約聖經裏的輪子沒有許多直的輪輻,卻有單一盤旋的輪輻。新耶路撒冷裏只有一條街道,沒有許多街道;(啟二一21,二二1;)這條街道不是直的,乃是彎曲,或盤旋的。因著街道是盤旋的,就能達到這城四面的十二個門。因此,在新耶路撒冷裏不可能迷路,因為只有一條街道,一路從門引到寶座。這就是新約裏的輪輻。
因著屬靈範圍裏的事物是不可見的,所以很難解釋。因此,神在祂的智慧裏,賜給我們啟示錄裏新耶路撒冷的圖畫;並且在新約二十一卷書信裏,給了我們這幅圖畫的解釋和說明。我們若細看新耶路撒冷的圖畫連同其說明和解釋,就知道新約裏的輪輻乃是信徒裏面生命的流;而這輪輻的目的乃是支持輪輞—召會,並將輪輞聯於輪軸。召會作神的建造,乃是藉著出於基督之生命的流而得支持,且聯於基督這輪軸。
現在,我們需要來看我們主觀的經歷。我們解釋基督在我們裏面湧流的路之前,必須回顧羅馬書。羅馬書可視為有兩個主要段落。頭一段是從一章一節至五章十一節,論到基督的死了結一切消極的事物;結果,我們藉著基督的死與神和好。第二段是從五章十二節到這卷書末了,論到我們藉著基督的生命,被帶領進入的積極事物。
五章十節說,『既已和好,就更要在祂的生命裏得救了。』在基督的生命裏得救,至少包括七件事。首先,在生命裏得救,包括從一切有罪或邪惡的事物中得釋放。(六6~7,14,18,22,八2。)得救不只是與神和好,也是得釋放脫離一切在神眼中有罪的事。這不是客觀的事,乃是非常主觀的事。我們與神和好之後,需要這種主觀的拯救,好從罪得釋放。
第二,在生命裏得救包括被神的靈引導。(14。)我們應當一直在神的靈的引導之下。每當我們的日常行事為人在那靈的引導之外,我們就不再在神的救恩裏。有些基督徒也許會問,我們怎麼可能在神的救恩之外?就一面說,我們絕不可能在神的救恩之外,因為按照神聖的事實和我們在基督裏的地位,我們已經永遠得救了。然而,按照我們的經歷,當我們不在聖靈的引導之下,我們就在實行和經歷上,在神的救恩之外。每當我們從自己說話,或按照自己的個性和願望行動,我們就不再在神的救恩裏。
我們看這件事,必須不從道理的眼光,乃從我們日常生活經歷的眼光來看。我們該問自己:在日常生活行動裏,我們是否經常在神的救恩之外?我們若考量我們的態度、動機和目的,就知道我們常是多麼醜陋且自私。每當我們有這樣的態度、動機和目的時,就不能說我們真在神的救恩裏。因此,我們需要一直在那靈的引導之下。凡我們所說、所想、所考慮、所揀選的,都必須在神的靈的管制和引導之下。這樣,我們就會處於在基督的生命裏得救的過程中。我們要在基督的生命裏得救並從自己得釋放,就需要樂意被那靈引導。
第三,在基督的生命裏得救,包括享受那靈作初熟的果子,就是對基督全享的豫嘗。二十三節所說『那靈作初熟果子』,指明那靈就是初熟的果子。田間初熟的果子乃是收成的豫嘗。照樣,我們裏面的那靈乃是對基督全享的豫嘗。換句話說,我們今天對基督的品嘗,只是要來之享受的豫嘗。
一位姊妹在廚房煮飯時,通常會豫嘗飯菜,但還不是全享。只有在飯廳纔能全享。就一面說,我們今天仍在廚房煮飯;我們還沒有在飯廳。然而,我們煮飯時,能享受對基督的豫嘗。今天我們正有分於基督作豫嘗;只有當我們在父的國裏與主喝新的日子時,(太二六29,)我們纔得全享。我們要在基督的生命裏得救,就需要整天享受基督作豫嘗。我們的日常行事為人必須是對基督全享的豫嘗。
我們可以將這事應用在我們的婚姻生活中。假定妻子開始攪擾我們。我們應該將這事當作接受基督、品嘗基督、享受基督的機會。我們的妻子越攪擾我們,我們越該說,『主,為著這機會讚美你。我越在廚房裏烹調,甚至被烹調,就越有機會在裏面品嘗你。我的妻子越攪擾我,我越享受你、品嘗你。』這對我們不該僅僅是道理,乃該是我們的見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事,不過是給我們機會,讓我們更多品嘗我們親愛的主。我們的生活是一直品嘗內住基督的生活;祂乃是內住的靈,作初熟的果子。羅馬八章十節告訴我們,基督在我們裏面。在我們裏面的這位基督,乃是那靈作初熟的果子,給我們品嘗。我們要一直在生命裏得救,就必須一直品嘗基督。我們越品嘗基督,就越得救。我們絕不該埋怨我們的環境,或因我們的景況怪罪別人。不管別人如何得罪或傷害我們,我們必須說,『主,為著這個品嘗你的機會,我讚美並感謝你。』我們的一切環境,不過是提供我們更多機會來品嘗基督。
第四,在基督的生命裏得救包括被聖別。我們的需要不是明白聖別的道理,乃是主觀的被聖別。主觀的被聖別是甚麼意思?假定我們有一杯白開水,我們將一點橘子汁倒在這杯子裏。這水會變成橘色,但只是淡淡的橘色。我們若繼續將更多橘子汁加到水裏,水就越過越變成橘色。這樣,水就被橘子汁『聖別』了。白開水本身是普通(凡俗)的,但藉著被橘子汁浸透,白開水就變成橘色。這說明被聖別或成為聖的意義。藉著我們的重生,基督加到我們的所是裏,但祂要更多加到我們裏面,使我們被祂浸透。藉著這浸透,我們將被基督聖別。因著被基督浸透,我們全人每一部分都要成為聖的—不僅在地位上,也在性情上。這是聖別的正確意義。被聖別就是在我們全人的每一部分與神性調和,與神的聖別調和。
第五,在生命裏得救包括被變化。十二章二節說,『藉著心思的更新而變化。』基督以祂自己浸透我們而聖別我們時,祂也變化我們。這不是僅僅外面的改變,乃是由基督作生命而有的內裏變化。我們越被基督浸透,就越被聖別;我們越被聖別,就越被變化。
第六,在生命裏得救包括模成作神長子之基督的形像。八章二十九節說,『因為神所豫知的人,祂也豫定他們模成神兒子的形像,使祂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按照這節經文,我們的定命不僅是變化成為基督的形像,(林後三18,)也是模成基督的形像。我們要被作成和基督畢像畢肖,不僅在地位上,也在個性、生命、性情和性格上。
末了,在生命裏得救包括得榮耀。(羅八30。)在要來的被提中,我們將得榮耀。我們全人,包括物質的身體,將徹底被神聖的榮耀浸透。
我們在生命裏得救包含這七方面。這些就是五章十節所題的『更要』。我們不僅藉著基督的死與神和好了;我們也正在基督的生命裏得救,到這樣一個地步,就是從一切有罪且邪惡的事物中分別出來,一直被聖靈引導,豫嘗對基督的全享,藉著被基督浸透而被聖別,從裏面被變化,模成基督的形像,至終要得榮耀。這是在生命裏得救的完整意義。我們得榮耀時,就在生命中與基督一同作王掌權。(17。)基督徒的生活不僅事關得勝並勝過罪,也事關在生命中作王掌權。
我們既已看過羅馬書中在生命裏得救這件事,我要舉例說明基督作生命在我們裏面湧流這件事。假定我們的妻子給我們一些難處。當妻子攪擾我們時,基督正熱切等待要流過我們。我們若簡單的享受祂,站在祂這邊,就會感覺基督正流過我們。生命的流將有路通過我們裏面。然而,假定我們沒有給基督自由的路通過我們裏面;假定我們棄絕基督,而運用心思與妻子爭論。那時,我們雖是基督徒,在實際上卻沒有基督。不僅如此,我們與妻子爭論之後,會發現我們裏面生命的流被切斷了。一旦這流被切斷,輪軸(基督)與輪輞(召會)之間就沒有聯結了。因此,當我們裏面的流停止時,建造也停止了。
我們若以為我們與配偶出了問題,還能與召會沒有問題,我們就錯了。當我們與丈夫或妻子出問題,就必然與身體出問題。這就是為甚麼以弗所書這卷論到召會的書,對付妻子服從丈夫以及丈夫愛妻子(五22,25)這樣實際的事。我們日常生活的細節,包括與配偶的關係,都與生命的流有關。當我們與任何人出問題時,我們就不在生命的流裏;當我們不再在這流裏,我們就在基督和基督的身體之外。然而,當我們在生命的流裏,我們就一面聯於作輪軸的基督,另一面聯於作輪輞的身體。
人們傾向將以弗所五至六章所題基督徒行事為人的細節,與生命的流分開;然而事實上,正確的基督徒生活乃是生命湧流的結果。對一些弟兄來說,要他們愛妻子似乎不可能;另有些人也許說,他們甚至在得救前就愛他們的妻子。然而,我們得救之前所有的那種愛乃是天然的愛。丈夫對妻子真實的愛,乃是基督作生命湧流的結果;妻子對丈夫真實的服從,也是基督作生命湧流的結果。甚至僕人對主人的忠信與誠實,也是基督作生命湧流的結果。基督徒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出於基督的湧流。當我們活在這流中,我們就能忍耐。這種忍耐不是我們生來就有之天然個性的特徵。反而,這忍耐是基督作生命湧流的結果。當我們在這流中,我們也可能有膽量,但我們的膽量不是天然的。反之,我們的膽量乃是基督在我們裏面湧流的結果。因著基督在我們裏面湧流,我們就不能以任何別的方式生活或行事。
我關切的是,我們也許談論召會生活,卻不在生命的流中,不讓主對付我們日常生活實際的細節。我們需要領會,要實際的過召會生活只有一條路,就是一直讓基督流過我們。用別的方法不可能過召會生活。基督是真的、活的、便利的,因為祂在我們裏面,但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沒有顧到活在我們裏面的這一位。表面看來,我們的生活也許不錯,但實際上,我們每天也許僅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和目的生活行事。因此,不論我們知道多少道理,都不能過召會生活,因為召會生活完全在於基督作生命,在我們裏面湧流。
我們需要忘掉我們已過年間作基督徒所累積的一切教訓、思想、觀念和想法,而只在意一件事—跟隨內住的基督。將這事僅僅當作道理並沒有甚麼意義。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接受基督作我們的生命。我們需要憑基督而活,接受祂作我們裏面活的一位,在祂裏面、同著祂、並憑著祂作一切。只要我們仍留在活的基督之外,我們就在黑暗裏;我們會受打岔,無法接受基督作生命,甚至會打岔別人。結果,我們絕不能被建造成為召會。然而,也許有一天,主開了我們的眼睛,我們就會明白作基督徒是甚麼意思。我們會看見自己的生活是何等可憐:我們顧到許多事,卻忽略這一件重要的事—接受基督作我們的生命。
我們不該將基督在我們裏面湧流這件事只當作教訓、觀念或作法。我們需要核對,在我們的經歷中,基督是否在我們生活的每一細節上,在我們裏面湧流並流過我們。當我們在一切事上與主是對的,也在生命的流中,我們就在身體裏,在實際的召會生活中。當我們在基督的湧流之外,我們就在身體之外。我們也許似乎在身體裏,實際上卻在身體之外。我仰望主,願祂開啟我們的眼睛,使我們清楚看見這事。我們基督徒今天所需要的,乃是活在生命的流中。
使徒們如彼得、雅各和約翰,在接受基督作生命之前,不是寶貴的石頭;反之,他們是亞當的後裔,是泥塊,他們的生活是屬地的。然而,在基督進入他們裏面作他們的中心,並在他們讓基督流過他們之後,他們的生活就改變了。在行傳五章十九至二十節,我們能一窺他們的生活:『主的使者,夜裏開了監門,領他們出來,說,你們去站在殿裏,把這生命的話,都講給百姓聽。』有許多年我不明白為甚麼天使用『這生命』一辭。
假定當彼得和約翰在監牢中,約翰為自己的性命擔憂,彼得流淚問主說,『主阿,我何時能得釋放,見到我的妻子?』這時若有一位天使來告訴他們,把這生命的話講給百姓聽,他們會有何種生命可講?使徒們只能見證一種被罣慮和哭泣充滿的生命,這不是基督徒正確的見證。顯然的,在二十節,天使用『這』字,含示彼得和約翰沒有流淚和罣慮,乃是讚美主並歡樂;並且當他們讚美歡樂時,天使注意到他們的生活,就說,『你們去…把這生命的話,都講給百姓聽。』雖然彼得和約翰在監牢中,他們裏面生命的流卻是活潑、有力且得勝的。
就一面說,基督徒的生活乃是囚禁的生活。在以弗所書裏,使徒保羅稱自己為在主裏的囚犯。(四1。)他不僅僅是主的囚犯,或為主作囚犯;他乃是在主裏的囚犯。因此,基督徒的生活連同其各樣的試煉、試誘、困苦和難處,乃是一種囚禁。既是這樣,我要問:我們這在主裏的囚犯有甚麼見證?會不會有一位天使臨到我們說,『去把這生命的話,都講給百姓聽』?我們即使在被囚時,也必須讓基督在我們裏面長大,並在我們裏面湧流。我們這些泥塊乃是在基督生命的流裏,並憑基督生命的流,得以變化成為基督的形像,並被量度、合式的架構在一起,而聯結、建造起來,成為團體的身體。
新約的輪子裏沒有許多輪輻,只有一條輪輻;這條輪輻乃是生命的流,從基督流到祂的身體,就是流到我們。這生命流自寶座上作中心的基督,流到祂身體的每一部分。因此,我們若不讓祂在我們裏面通過,我們就從身體的交通中被切斷。我們都需要有完滿且徹底的領會:召會生活不在於教訓,乃在於基督實際的作我們的生命,並且這生命一直湧流,以建造基督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