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信息我們要繼續說到如何摸聖經。首先,我們要認識聖經是神的靈的所在;所以,每當我們接觸聖經時,要一直保持一個態度,我們乃是在接觸神的靈。我們每一次讀經,都要運用我們的靈,並要放下我們的頭腦、心思。這是正面的。
這些話語雖然簡單,每當弟兄姊妹去操練、練習怎樣接觸聖經,用靈接觸神的靈時,卻相當需要花工夫,並不是一個初讀聖經的人能作得到的。即便他們作得到,作到的程度也相當受限制;因為有其他種種因素,叫他們不能達到這地步。換句話說,我們能藉著讀經,用靈接觸神的靈,這在讀經的事上,已經達到相當精練的地步。雖然在我們屬靈程度還相當幼嫩時,或許也能作到一點,但程度必定非常受限制;而這受限制的原因很多。
現在我們要說到這些反面、受限制的因素。惟有這些限制的因素逐漸減少,我們裏面的靈摸著神的靈的程度,纔能越過越提高。這如同一個人被許多重物所壓,無法起來,當這些重壓逐一減少時,這個人自然能慢慢起來。等到那些重物完全除去時,這個人就能完全起來、完全釋放。我們在讀經用靈接觸神的靈這事上,也是如此。當那些使我們受限制的因素,完全除去之後,我們就能達到一個高的程度。然而,要達到完全除去這些受限制的因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們讀了許多聖經,卻發覺我們的靈碰著神的靈並不多,這就在於我們身上的許多限制,也就是有許多事物壓制了我們。我們知道我們需要起來,但是我們起不來,除非這些壓制的因素,逐漸的被除去。每拿去一點壓制,我們就起來一點;再拿去一點,我們又能起來一點。多拿去一點,我們就多起來一點;完全被拿去時,我們就完全起來了。我們相信,當使徒保羅讀經,用靈接觸神的靈時,在他身上沒有一點的壓制,他是脫盡了在這事上所有的壓制。我們也相信,每逢他打開神的話,無論他讀多少,就能碰著神的靈多少。使徒保羅能達到這地步,必是因為在他身上的壓制全被除去了。他如同大鷹,脫開了一切屬地的纏累,能展翅上騰,在天空隨意翱翔。
在經歷上,我們除去壓制的程度各有不同。一個初得救的人,在讀聖經時,所受的牽制相當多,因為他身上許多的限制都尚未除去。譬如一個剛得救的人,他從來沒有讀過書,一個字都不認識,現在他得救了,知道神給了我們一本聖經,就是祂的話,我們可以藉著讀經接觸祂。請問這位初得救的人,能否藉著讀聖經,用靈摸著神的靈?當然不可能,因為他受到一個限制,就是不認識字。所以,這樣的弟兄姊妹需要花相當的工夫讀書、認字,直到聖經的字都能認識,句子都能看得懂,纔能去掉那個限制。這時他再來讀經,多少都會在他的靈裏碰著神的靈。因為靈的感覺必須經過人其他的部分,人若心裏不明白,人就不明瞭靈裏的感覺。靈的感覺必須經過心思。所以,人若不認識字,不明白這些字句,神的話便不能透過人的頭腦,使人明白,人的靈裏便無法有靈感,也就無法和神的靈有接觸。
故此,每當我們讀經碰不著神的靈時,我們就當知道我們有了限制。這時,我們就必須把我們所受的限制找出來。
在我們身上所受的第一個限制,通常是心的問題。心的問題相當複雜,我們的心若是偏離到神以外的事物,靈感便不行。我們在前面說過,讀經時,要用靈接觸神的靈。然而,無論我們的態度如何堅決,只要我們的心偏向神之外的事物,我們的靈感是無法興起的。我們必須歸正我們的心,從偏離之處轉回;否則我們的心一偏離,靈感就完全無用。
我們所受的第二個限制是無心。雖然我們是在讀聖經,但如果我們對神和神的話無心,不知不覺我們便存著可有可無的態度。這樣,我們在追求神的話的事上,對於追求神的心是不彀的。可能我們的心不一定是偏向神之外的甚麼事物,但我們對神無心,並且無所謂,好像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這樣,我們便完全不能明瞭聖經。這不是相對的,乃是絕對的。
第三個限制是三心二意的心。這意思是,說你不要神,你卻好像有一點要;說你沒有心,你卻也有點心;說你沒有順服,好像你也有,但是你卻考慮東考慮西,考慮代價。說得重一點,你就是聖經所說『心懷二意』,(雅一8,四8,)也就是雙魂的人。神只給人造一個魂,具有一個心思,一個意志。雙魂的人是既為著神,又為著世界而分心。三心二意的人要神,又要別的,兩個都要。想要碰著神的話,又想不要,心志不堅。人一有這種情形,就如同電燈開關的螺絲鬆了一樣,按下去的時候發亮,不按著時不亮,把螺絲轉緊了,就能一直亮著。我們三心二意時,就像這個鬆了的螺絲,總是鬆鬆緊緊,明滅不定,靈裏一直受到攪擾。我們自己的經歷,能說明這個事實。
第四個限制是不絕對的心。我們雖然有點心,也不三心二意,但心不彀絕對,不彀扎實、堅決。那樣的心似乎是輕了、閒了。我們裏面接觸神有多深,完全在於我們的心在神面前絕對的程度。靈是跟著心走的,我們的心一不絕對,靈就沒有辦法。盼望你我都能認識這一件事,我們的心稍微保留一點,靈裏和神的接觸馬上就差了;所以,我們都必須學習對付我們的心。
第五個限制是不平靜的心,心靜不下來。我們都有這個經歷,當我們受到攪擾,有事使我們的心情波動的時候,我們的讀經就差了。事情一來波動、攪擾我們,我們讀經就很難碰著神。我們的心情像海裏的浪花一樣,起起落落的一直波動,這使我們無法讀經。我們要學習這門功課,無論多嚴重的事臨到我們,都要操練平靜安穩。無論在我們的環境中有多少波動,我們都要藉著神的話接觸神,使我們的心情平靜,不受攪動。這對基督徒有相當的幫助,當然對我們讀經接觸神,更有莫大的益處。
第六個限制是有牽掛的心。當我們有難處,環境中有了風波,心裏頭起起落落的時候,我們需要聖經的話安慰我們。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心中有了牽掛,或是掛著我們的親人,或是掛著我們的事業,讀經常常對我們是有益的。聖經裏的話實在安慰我們,成了我們的拯救。然而請記得,神給我們幫助,給我們拯救是一件事,我們靈裏能摸著神,又是另一件事。有時我們可以讀聖經的話,從話中得到幫助,但並不一定在靈裏碰著神。這就是為甚麼有人在遭遇苦難時,得到聖經話語上的安慰,但等所遭遇的苦難結束後,他裏頭卻留不下甚麼神的成分。這就是為甚麼有些人心裏有牽掛時,讀經能受安慰,但等牽掛的事過去後,並沒有留下多少神的成分在他裏面。或許他記得遭遇苦難時,聖經的話怎樣安慰他;在他有牽掛時,聖經的話如何給了他一點幫助。然而,等到環境過去了,他裏頭留下神的成分卻不多。他所得著的,只是聖經話語的安慰,卻沒有在靈裏碰著神的靈。
世界的名人格言,也能叫人在危難中得安慰。我們得救前,多少也有這樣的經歷。然而,這些格言、座右銘,是沒有神的。有的弟兄姊妹在苦難中,從聖經的話得著的益處,和世人從名人格言中所得的幫助,並沒有分別。因為裏面毫無神的成分,不過是一種理智的啟迪,或是心理上的加強而已。他們在靈裏沒有實在的碰著神。
所以,我們在這裏看見,有的人經過苦難得到聖經的安慰,但是苦難一過,在他裏面並沒有留下神的成分。聖經實在的功用,乃是將神供應給人。我們若真在靈裏學習接觸神的話,不僅在平安無事的時候,即使是在苦難中,我們裏面所留下神的成分,必定是多的。我們不只得著神的話的安慰,等到事過境遷,苦難過去了,我們裏頭所留下的神的成分,能使我們與神有更親密的關係,有更多的調和。相信在已往的日子裏,我們的經歷能證實這些事。
因此,我們必須對付這六種心的光景。我們心裏一旦有這些情形,我們的靈就無法興起,無法接觸神的靈。我們需要除去我們心的限制,要一一的對付,對付心偏向神之外的事物,對付可有可無的光景,對付三心二意,對付不絕對,不平靜,以及心裏的牽掛。這樣,我們的靈就能越來越容易接觸神的靈。或許除了這六項之外,還有其他的情形限制我們,但這六項幾乎已經包括了心的所有難處。
除了心的問題之外,我們也必須對付我們頭腦的問題。頭腦其實指的是心思,但這裏我們不說心思,而用『頭腦』。我們頭腦所受的限制,第一,是受的教育不彀。如我們前面舉過的例子,若是我們不認識字,就無法碰著聖經中的靈。然而有一個辦法,可以拯救我們不識字的限制,就是找人將聖經讀給我們聽,叫人代替我們的頭腦。但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時還會成為攪擾。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安靜的讀經是一種光景,別人讀給我們聽,又是另一種情形。後一種情形,會使我們容易受到攪擾。
原則上,我們必須把聖經的字句讀通。最好不僅把中文聖經讀通,還要能在好些地方,將希伯來文、希臘文也讀通。這對我們摸著靈感是很有幫助的。雖然中文和合譯本已相當好,但有些地方的繙譯實在有待改進。因為在我們讀的時候,仍不知其意,只憑中文無法斷定其中的真義。繙譯是最難的,特別像聖經這樣經典的書,更是難繙;尤其裏面還有許多詩詞歌賦,像詩篇就非常難繙。所以,我們若是能讀通原文,便會受到相當幫助。我們的頭腦若是不能領會,靈裏便不可能有感覺。靈裏的感覺往往是經過頭腦的領會,這是一定的。譬如,一個不懂中文的人和你一起聽道,你相當受感動,他卻無法體會。因為話語不能透過他的頭腦,他便不能領會。
我們若願意作個明白聖經的人,願意作個藉著聖經摸著神的人,我們就無法不在文字上花工夫。我常懊惱自己文學造詣不彀,所以只好找補救的辦法,就是盡力找辭典、參考書。我常常是一本聖經,用了二十多種參考書,查出希臘原文的意義。雖然我不是很懂希臘文,但我可以借助於參考書。有的書告訴我們,這個字怎麼用法;有的書告訴我們,這個字與那些字同源,或是由甚麼字衍生的;有的書告訴我們,這個字在當時風俗民情上如何用,或法律上用法的意義為何;有的書告訴我們,這個字在新約聖經裏,一共用了多少次,在甚麼地方是怎樣繙譯的;有的書告訴我們,這個字在聖經裏的屬靈意義。諸如此類,都需要我們花彀多的工夫在這上面。
我們無法在每一個字上,如此下功夫研究,但是在一些重要的字上,我們都得花工夫研究。我們若不花工夫,就不會懂得其深意,也就無法摸著聖經中的靈。比方,和合本聖經在舊約裏有『贖罪』一辭,(出二九33,三二30,利一4,四31,五16,十六6等,)我們若不探究原文,就領會說,我們有了罪,得罪了人或神,因此需要花代價把我們的罪贖了。然而,我們去研讀時,纔發現這辭在許多地方原文字根的意思是遮蓋,因此更好繙作『遮罪』。舊約藉著祭牲所完成的是遮罪,指向新約中基督所完成的救贖。
又如,聖經裏的『創造』、(創一1、)『造』、(二4、)和『塑造』(7)等,在字義上也有區別。又如,『公義』、『愛』、『憐憫』等,也需要深入研讀。我們若是懂得原文的意思,聖經對我們便會煥然一新。因為這些意義表達在字裏,而這些表達在於我們的領會;我們若不能領會,就不能得著其意。
比方,新約聖經裏原文最少用了三個不同的字說到『生命』,其中一個是指人的魂生命,另一個是指動物的生命,還有一個是指神永遠的生命。這些講究非常大,若是我們要好好讀經,就得在這些事上下彀多的功夫。這是用來訓練我們的頭腦;我們的頭腦若沒有受訓練,就無法有靈感。這就是頭腦的教育,是關乎字句的一面。
還有關乎寓意一面的。正確的讀經不只有一種讀法,乃是有兩種:一種是用靈摸神的靈的讀法,一種是研究的讀法,就是叫我們的頭腦受聖經寓意的教育。我們的頭腦要受聖經寓意的教育,不僅對聖經的字句要認識,對聖經的寓意也要明白。比方,我們知道民數記是講『編組成軍』,申命記是講『生活』,這些是寓意上的教育。我們的頭腦需要有認識,而不只有字句上的教育。從前我們讀申命記時,對其中的字句都認識,但對它的寓意卻不甚了解。然而,當我們在寓意上受了一點訓練、教育,再讀申命記時,頭腦便能十分清楚。又比方我們懂得『十分之一』這四個字,但我們不懂得其在聖經中的寓意,也不懂得還有三種『十分之一』的講究。(民十八21,申十二5~7,十四28~29。)我們若不明白聖經中的寓意,頭腦裏沒有領會,讀經時便沒有靈感;但我們若明白聖經中的寓意,用靈接觸神的靈,靈裏的感覺就來了。
我們若要好好從聖經中得著益處,都得操練這兩種讀經的方法。一種是研究聖經中的寓意,一種是接觸聖經中的靈。如同我們豫備食物,有些食物是從市場裏把雞、鴨、魚、肉買回來;有些食物是早先儲備著,如奶粉、醬油、米、麵等。然而,我們若要喫一餐佳餚,不單要有備辦好的食材,還要將這些食材烹調過;這是一面。另一面是我們要喫,『喫』就是我們所說的『摸』,『摸』聖經就是『喫』神的話。在我們喫以前,我們需要備辦、採購,也需要烹調,將食物豫備好。然而有些人懶惰,早晨不肯早起,也不去採購,結果隨便東拼西湊,勉強喫兩口餅乾,喝兩口冷水,就算了。這給我們看見,不是喫的問題,而是備辦的問題。
不錯,我們要藉著聖經用靈摸神的靈,但問題是我們平日備辦了沒有。若我們平日根本毫無備辦,讀到馬太一章的家譜,說到『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雅各生猶大和他的弟兄們,』(2,)後面我們就糊里糊塗了,這是無法有靈感的;因為我們沒有花工夫研究過馬太一章。有一本書叫『基督家譜的拾遺』,我們若肯花半天的時間,好好把這本書及馬太一章一至十七節的經節研讀過,兩相對照,將大意都領會了、記憶了。一週後,再用靈來接觸馬太一章,必定會有靈感。我們若花過像採買食物一樣的備辦工夫,一坐下來讀經,必定有很多可喫的。『基督家譜的拾遺』一書,幾乎將基督家譜的屬靈意義都發表出來了。
我們從前讀出埃及記或申命記時,對其中所講說的,無論是牛群羊群中頭生的、獻上十分之一、在神所選立為祂名的地方,或帳幕的尺寸大小等,都覺得沒有甚麼意義,沒有靈感,那是因為我們在聖經的屬靈『寓意』上,沒有受過教育。我們若肯花三、四個月的時間,照著我們曾經說過的,把整卷出埃及記讀透,等我們再來讀出埃及記時,必定處處都會得著許多開啟和滋養。我們這樣讀經,便能處處都摸著靈感。這意思是,我們不只在聖經的字句上受過教育,在屬靈的寓意上也受過教育。
故此,我們需要讀聖經,研究聖經,還要有人教導,甚至有人逼著我們讀。好像我們不懂得化學書籍裏的意義,便需要有人教導,以了解其中許多的符號。一面說,聖經是淺顯的;另一面說,聖經是一本太專門的書,不是一個不信的人隨隨便便讀,就能理解的。我們必須在聖經的寓意上訓練、教育我們的頭腦,我們的頭腦若沒有受到彀多的教育,在讀經上必然喫虧,我們的靈便不容易摸著神的靈。
我們的頭腦除了受到教育的限制外,第二,我們的頭腦常常是不正確的。我們應當承認,人在墮落後,很大的問題是出在頭腦裏,所以,頭腦正確的人不多。甚至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幾乎人人都有一點精神問題。雖然如此,我們還得操練我們的頭腦。聖經說到心思的更新。(羅十二2。)我們墮落的頭腦是不正確的,因此心思需要更新,纔會正確。有些人在讀經時,心思漫無分際的滿天亂飛;結果,甚麼樣的人就讀出甚麼樣的聖經。這是我們頭腦不正確的問題。我們是甚麼樣的人,就有甚麼樣的頭腦;有甚麼樣的頭腦,就讀出甚麼樣的聖經。我們若要學習用靈摸著聖經裏的靈,必須仰望神的憐憫,讓我們的頭腦、心思,能漸漸深入中心,能正確。我們的心思、頭腦一不正確,就毫無辦法得到正確的靈感,否則即使得到了,也是一些很奇怪的靈感。
第三,我們的頭腦要集中,換句話說,就是不散漫。一個散漫、紛擾的頭腦,無法叫我們的靈裏有靈感。我們都承認,沒有一個人的心思是絕對集中、不紛亂的。我們的經歷證明,每當我們坐下讀經時,心思總是無法集中。我們的心思一下子飄到這裏,一下子飄到那裏,一會兒飄到這件事上,一會兒飄到那件事上。眼睛雖然盯著聖經,心思卻已經飄到別處,如此怎能得著靈感,怎能用我們的靈接觸神的靈?所以,我們需要學習讓我們的心思集中,管制我們容易亂飛亂竄的思想。
第四,我們的頭腦要清晰。有些人的頭腦很正確,但不彀清晰,糊里糊塗的。有些人讀經,一讀就想入非非。還有些人讀到約櫃時,明明聖經上寫得很清楚,但他就是讀不清楚。問他約櫃有多長、多寬、多高,他就會講成祭壇的長、寬、高。再問他祭壇,他又說成香壇。這是很粗略的一個比方。的確,頭腦清晰的人並不多。比方我們問人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這幾卷書的不同之處,很多人都覺得差不多,都是說些獻祭、牛、羊之類的事。這就是頭腦不清晰。
又如在新約眾使徒的列名中,經常先題彼得,(太十2,可三16,路六14,徒一13,)但加拉太書卻先題雅各。(二9。)我們讀經時對此常是囫圇吞棗,讀不出這些細節。我們只得承認,在神的兒女中,要尋得頭腦正確而清晰的人,的確不容易。有些人真是聰明,但頭腦不正確;這樣的人不適合讀經,因為一讀就不知道讀到那裏了。有些人真是規矩,動也不敢亂動,但頭腦不清晰,暗洞洞的。有些人頭腦正確又聰明,卻不知受了甚麼破壞,思想總是無法集中,一直到處亂飛。這些都是撒但的工作。
我們看見,頭腦的教育、頭腦的正確、頭腦的集中、頭腦的清晰,這四項是我們頭腦上所受到的限制,使我們無法摸著神的靈。我們若要摸著神的靈,就必須減少這些限制,減少這些沒受教育、不正確、不集中和不清晰的情形。我們一定要學習讀書、認字,學習研究聖經原文的字義,一點一點的研究。每天花一些時間,藉著讀經接觸神,並且要花彀多的時間研讀聖經。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閒談裏,或看報紙,看電視等,總要花工夫,將所有的腦力、時間省下來,用在神身上,用在聖經上。不要怕麻煩,乃要花三個月研究創世記,三個月研究出埃及記;一年四季能研究完聖經頭幾卷書,就很好了。以後,再花一點時間研究撒母耳記、列王紀、歷代志、詩篇等,這些都不會白費工夫。我們把聖經研究得透透徹徹的,就是在採購食糧,備辦食物。這樣,無論甚麼時候我們要喫任何食物,打開倉庫都有。要奶油有奶油,要牛奶有牛奶,要蜂蜜、麵、醬油、米,甚麼都有。
有些人讀經的倉庫一開,裏面甚麼也沒有,空空如也;甚麼都沒得喫,只好臨時備辦一下。結果打開聖經,遇到出埃及二十五章,說到約櫃有多長、多高、多寬,他就甚麼都不懂了。說到金子包的皂莢木,『皂莢』怎麼會成為一個名詞,他根本沒有讀過,翻字典也查不到。這不是說笑話,有人的確是如此。因著我們沒有花工夫研究,我們就覺得讀經沒有意思。我們無法讀通聖經,這對我們便是個虧損。
所以,我們必須花工夫,惟一的辦法就是一卷一卷的,花工夫讀神的話。盼望這件事能達到各召會中,弟兄姊妹都起來花工夫讀神的話,研究、明白神的話。我們只研究聖經還不彀,研究不過是備辦,最重要的是要喫。我們必須喫,天天喫一點,天天花時間『摸』聖經,接觸神的話。同時我們的心和頭腦,在讀經上都受過相當的操練,在字義上能明白,在寓意上也能明白。這樣,我們再來讀經的時候,我們的靈就能很容易碰著神的靈。使徒保羅便是這樣的人,他的頭腦是受過教育的,是集中、正確而清晰的,無論那一卷舊約聖經擺在他手裏,只要他一讀,就有靈感,他的靈馬上碰著神的靈。因為他具備前面所題應有的條件,他的心受過對付,頭腦受過訓練,所以容易碰著神的靈。
第三,心情的問題。除了心的問題、頭腦的問題,我們還受到一個限制,就是我們的心情。心情和心思不同,心情是指我們平日所說的情緒。我們的情緒不佳時,讀經就不容易有靈感,這是必然的。因此,我們都得學習受管制,調整我們的心情、情緒。我們無法一一列舉心情上的難處,只能簡單的說,我們的情緒需要安定。無論遭遇多快樂、多痛苦的事,或是多有益處、無益處的事,我們的心情都要保持平穩。然後,我們的心情要一直學習擺在神身上,就是要『愛神』。我們必須一直把心情擺在神身上,無論遭遇甚麼,心情都要『定』,要定在神身上。在一切事上學習安靜,處之泰然。
第四是心志的問題。意即我們在神面前有無決心、決意要神,遵守神的命令。不要用世界的領會立定志向,世界的立志在此是無用的。要領會我們所說的心志,是指我們的心意堅定,要神,順服神。這不是我們立志如此,而是我們的心志堅定。並且絕不倚靠自己,因為在心志裏一倚靠自己,不僅是自己的失敗,更是讀經的一個打岔。所以,首先,我們該有心志,但絕不該倚靠自己。
其次,我們的心志必須絕對倚靠神。一個倚靠自己的心志,會帶來後果不堪設想的失敗。一個人倚靠自己的心志,會成為讀經的打岔,因為這樣的人會成為相當驕傲的人。我們的心志必須不倚靠自己,不是因著倚靠自己而有這樣的志向、心意,而是絕對倚靠神。
第三,我們所以有這樣倚靠神的心志,是因為我們知道凡神所命令人作的,都是神要進到人裏面,穿著人作。凡神所要人作的,都是神要到人身上替人作,因此我們沒有一點的擔心、懼怕。我們有堅決的信心說,『神既吩咐,就必定替我作成。』所以,我們要決心決意的和神站在一起,就像迦勒和約書亞那樣,專一跟從神。(民十四24,申一36,書十四14。)我們讀經時能讀出,迦勒的專一沒有別的,就是他知道神要他們進入迦南美地,不管那裏的仇敵有多高大、多強壯,神必定為他們解決一切的難處。神既要他們進入美地,就必為他們作成一切。難道我們知道自己的軟弱,神不知道麼?難道我們知道迦南七族的人高大雄偉,神不知道麼?既然神明明知道,為甚麼神還要叫以色列人進入呢?除非神自己要來替他們爭戰,解決他們的仇敵。
關於我們在神面前的心志,要謹記這三點:不倚靠自己,完全倚靠神,並且絕對知道,神既吩咐我作,必定穿上我,替我作。神的要求有多高,祂的供應就有多高。我們應當有這樣的認識,纔能叫我們的心志是一個屬靈的心志,這對我們纔有幫助。
第四,在我們的心志裏需要加上一點,就是在神面前說,『神,你要我作,你既吩咐我,我就甚麼都喪失了,甚至連性命都喪失了,我也甘願。』我們的心志需要強烈到此地步,就是至死也願意。只要是神的話吩咐的、神說的,就是到死,我也願意順從。用平常的話說,所有的犧牲,所有的代價,都在所不惜,完全不顧及代價。這樣的心志乃是不倚靠自己,專靠神,並且知道神怎樣說,就必定替我們作;即使要出任何代價,甚至死,都甘願順從。這樣的心志乃是一個屬靈的心志。
盼望弟兄姊妹操練在心的問題上盡力對付,在頭腦上盡力改正,在心情、心志上盡力操練。一面我們盡力操練,另一面我們還要學習,在打開聖經時,不帶著頭腦而來,乃要帶著我們的靈接觸神的靈。如此,我們會看見我們的收穫。然而開頭時的確不容易,我們會覺得好像在學騎腳踏車,十分笨拙,不如走路算了。但練過幾次後,我們便知道,騎腳踏車的確比走路便當。此外,好的讀經一定要配上好的禱告,並要隨從靈。我們都該學習隨從靈,我們若不好好隨從靈,就不能有好的讀經。
歸納起來,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為主作工的全時間弟兄姊妹,及各地召會的負責、帶頭的人,每天都得拿出相當的時間研讀聖經,把這件事當作一回事,堅定持續的作。有時人來找我,我會告訴他,我現在沒時間,因為我正在讀經。我乃是看讀經比其他任何事都重要。在生活中,我們需要分別出一段時間讀經,不要把讀經當作消遣,或是認為其他事都重要、都得作,惟獨讀經無所謂,一有人來找,就把聖經放下。我們一定要持守讀經的時間,有些信我沒有回,就因為我要花時間讀經。不能因為要回信,就不讀經了。若是這樣,遲早我們會發現,喫虧的是我們自己。特別是盡話語職事、站講臺的人,若沒有花過工夫讀聖經,就不能盼望講臺的話語豐富、剛強。
我們讀保羅寫的書信,應當會贊同他的舊約的確讀得很熟,實在是練達,運用自如。我們不像他那樣,所以我們的講道很貧窮。因著我們對聖經認識得不彀透亮,所以有時便無道可講。或是有時我們看見召會中一些情形,我們沒有話語應付,無法使弟兄姊妹得開啟,有生意。我們聖經若是讀得透,讀得好,不只能應付一切的需要,更能從聖經這些話的光照和啟示,在召會生活中生意,帶著召會往前去。比方,我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專講申命記裏關於召會的敬拜,結果弟兄姊妹都追求這一個敬拜;這就是講臺剛強、豐富了。
另一面,我們必須常常學習用我們的靈接觸神的靈。我們認識了聖經的字句,對聖經的屬靈寓意也有相當研究,我們的心在主面前也受過操練,我們的頭腦、心情、心思也都受過相當訓練;這樣,我們隨時隨地讀經,五分鐘也好,十分鐘也好,隨時打開主的話都不會失落。我們讀一讀主的話,用我們的靈接觸神的靈,我們便能說,我又一次喫飽、喝足了。每次我們翻開聖經,打開神的話,我們裏面都再度得著滋潤、新鮮。並且一天當中,無論何時都可以如此。
我們這樣用靈接觸神的靈,對於明白聖經是有深切幫助的。這時,神的心意纔被我們摸著,也就是在這樣摸著靈的時候,我們裏頭纔有啟示,是別人所沒有摸著,沒有看見的。這二者乃是互為因果,互相依持。研究的讀經,和摸著神的靈的讀經,二者是彼此相助,互相扶持的。到一個時候,我們對於聖經,就能有相當的認識。那時我們會發覺,有些段落的聖經竟然像是從沒有讀過,或是從前未讀透的;但現在一讀到那裏,多讀兩遍,就發現我們能讀懂了。因為我們在讀經的事上是練達的,我們的思想、靈裏的感覺都是受過操練的。我們真實的得著一本解開的聖經,整本神的話對我們是開啟的,是一本向著我們完全啟示出來的書。
這時,我們纔看見聖經對我們是活的,我們一點也不迷信,但我們能說,只要我們一接觸聖經,沒有一次不碰著神;並且不是表面碰著神,乃是碰著神裏面的心意,懂得神裏頭的思想。神在祂的話語中,將祂自己向我們打開。這樣我們纔是一個認識聖經,得著聖經益處的人。
一九六○年四月二日講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