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三章一至十六節:『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猶太人的官。這人夜裏來見耶穌,說,拉比,我們知道你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傅的;…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尼哥底母說,人已經老了,如何能重生呢?豈能再進母腹生出來麼?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從肉身生的,就是肉身;從靈生的,就是靈。我說,你們必須重生,你不要以為希奇。風隨著意思吹,你聽見風的響聲,卻不曉得從那裏來,往那裏去;凡從聖靈生的,也是如此。尼哥底母問祂說,怎能有這事呢?耶穌回答說,你是以色列人的先生,還不明白這事麼?…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在基督教裏面有一件最寶貝的東西,且是人最容易摸得著,看得見的,就是這一本聖經。無論如何,誰都得承認,這一本聖經在人類中間是有無比的價值和能力的。不只從宗教來說,牠有特別高超的地位,就是從文學來說,雖然牠不注重文學,牠也非常有文學的地位。就是從科學來說,雖然牠不注重科學,牠也非常有科學的地位。無論從那一方面來看,聖經都有牠特別的地位。
但是有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就是許多人對於聖經的認識太皮毛,太站在門外來看牠。他們只看見聖經如何影響個人,如何影響社會,如何影響國家,並如何影響整個人類的文化;至於聖經的內容如何,聖經的中心是甚麼,他們完全不懂。
聖經雖有六十六卷之多,但牠的題目,牠的中心,只有一個,就是我們常常所傳講的主耶穌。你如果把主耶穌從這本聖經中除去,這本聖經就只剩下皮毛,就變作空的。有了主耶穌,聖經纔有實際。所以人要明白聖經的內容,就必須認識主耶穌。
所以,親愛的朋友!從今天晚上起,我們要從這麼多的聖經裏面,選出幾段來看看,到底聖經裏面所說的這位主耶穌是誰?祂和我們有甚麼關係?
許多人以為主耶穌不過是一個宗教的教主。許多人想祂是一位改革家。也有許多人看祂不過是一個完全的人,有高深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人們對於主耶穌這種種的看法,都是不準確的。我希望各位朋友把這種種的看法擺在一邊,來看聖經說,主耶穌到底是怎樣的一位。
假設有一個名人,在空間和時間上都離我們很遠,我們要怎樣纔能認識他呢?道聽途說不可靠。我們要認識他,就必須看他一本可靠的傳記。在聖經裏面有四卷書,是專寫主耶穌的生平的,可說是主耶穌的傳記,就是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這四卷書都是描寫主耶穌的。
為甚麼要四卷書來描寫祂呢?這是因為這位主耶穌是奇妙的,是多方的,不是一卷書所能描寫的。主耶穌最少有四方面。馬太、馬可、路加和約翰,這四卷福音書,各記一方面。馬太、馬可和路加,頭三卷福音書,雖然記的各有不同,但牠們卻都給我們看見,主耶穌是一個人,是一個完全人,作了我們的救主。但是約翰福音在這一點上和前三卷,卻有一個大的不同。約翰福音告訴我們,這位作了人中人,人上人的主耶穌,就是神,就是從太初就有的神,就是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的神。還沒有天地,還沒有萬物,還沒有人類,就有了祂。祂在太初,就是在那無始的永遠裏面,就是神。有一天,祂成了肉身,就是成了人的樣子,來到人中間。祂雖是太初就有的神,但到了一定的時候,就穿上人的身體,成了一個人,來到人中間。從外面看,祂是人,但在祂裏面就是神。
這就是主耶穌奇妙的地方。外面是人,裏面是神。你若看祂的外面,你覺得祂不過是一個人。你若認識祂的裏面,你就知道祂是神。當祂在地上的時候,祂的門徒憑著祂的外面,看祂不過是一個人。他們知道祂的母親是誰。他們也知道祂的家在甚麼地方。他們看見,祂乏了,要休息;祂餓了,要喫飯;祂渴了,要喝水。祂也有喜怒哀樂。祂在各方面都和人一樣。但祂說話的智慧和權柄是超凡的,作事的能力也是超凡的。祂所說的話,絕不是人所能說得出的。祂所作的事,也絕不是人所能作得來的。所以祂的門徒聽見祂所說的,看見祂所作的,就常常發問說,祂到底是誰呢?
親愛的朋友!這個問題,約翰福音已經給我們清楚答覆了。牠開頭就告訴我們,這位完人耶穌,就是太初就有的神,就是那位創造萬物的神,萬物都是藉著祂造的。(約一1~3。)後來牠又證明給我們看,祂是無所不在的─祂能在祂所在的地方,看見在別處與祂隔離甚遠的人。(約一47~51。)祂是無所不能的─祂能用水變酒,就是能使無變有。(約二1~11。)祂也是無所不知的─祂能知道人心裏所存的。(約二23~25。)祂是永遠裏面的神,來到時間裏面成為人。祂所以成為人,是要來到人中間,和人接觸,使人得著神的恩典,也就是使人得著神的生命;使人看見神的真理,也就是使人看見神的自己。這就是約翰福音所告訴我們的。
約翰福音在頭兩章,證明過主耶穌就是神之後,馬上就給我們看見,當日主耶穌在地上,所接觸的,都是些甚麼人。主耶穌在地上所接觸的人,有千千萬萬。如果把他們每一個的情形都寫出來,恐怕那就太費時間和篇幅了。所以約翰就從那千千萬萬的人中間,選出幾個典型的人來作代表。這些典型的人,每一個都代表那些和他同類相似的人。
約翰福音從三章到十一章,給我們看見,當日主耶穌所接觸的人,不過只有八種。三章給我們看見,第一種上流的人。四章給我們看見,第二種下流的人。五章給我們看見,第三種軟弱的人。六章給我們看見,第四種飢餓的人。七章給我們看見,第五種乾渴的人。八章給我們看見,第六種犯罪的人。九章和十章給我們看見,第七種瞎眼的人。十一章給我們看見,第八種死了的人。
這八種人是代表當日所有和主耶穌接觸的人,也是代表所有世上各種的人,他們的情形,就是所有人的情形。他們的需要,也就是所有人的需要。主耶穌能解決了他們的難處,就是能解決所有人的難處。主耶穌能應付了他們的需要,也就是能應付所有人的需要。
這八種人不只代表世上各種的人,也代表一個人的八種情形。每一個人都是:(一)願作上流的人;(二)實際的生活,卻不免是下流的,是不名譽的;(三)有作好的心願,卻無行善的能力;(四)人生是不滿意的,心情是飢餓的;(五)世上的福樂是虛空的,心靈是乾渴的;(六)在罪中生活,作罪的奴僕;(七)心眼是瞎的,不認識神,不認識自己,不知道人的來源和結局,也不知道人生的究竟;(八)靈是死的,失去了神覺,不能感覺神,不能懂得屬靈的事。
這八種情形,乃是每一個世人實在的光景。這些情形裏面的難處,只有主耶穌能替人解決。這些情形所產生的需要,也只有主耶穌能給人供應。
我們今天晚上先來看
在人群中,在社會裏,第一種人,必是有道德、有地位的人。約翰福音剛剛好就是把有道德、有地位的人,算作第一種人。
我們今天晚上所讀的這段聖經,裏面所記載的這個名叫尼哥底母的人,就是這第一種的代表人。這個人頂少有五種資格和優點:
第一,他是一個法利賽人。當日猶太社會裏的法利賽人,就像我們中國從前的儒家,是講道德說仁義的。這個人既是一個法利賽人,他就必是注重道德的,他的道德就必是高尚的。
第二,他是猶太人的一個官。他不是一個平民,不是一個無名的小百姓。他乃是一個高貴的官。所以他是有地位、有名望的。
第三,他是以色列人的先生。他是教導人的,是一個教育家。所以他必是有學問、有知識的。
第四,他是一個老年人。他說,他已經老了。他是一個上了年歲的人,不是一個初出茅廬的人。所以他必是一個飽嘗世故、有閱歷、有經歷的人。
第五,他是一個宗教家。他不是一個無神派的人。他是一個相信神的人。他來見主耶穌,乃是和主耶穌研究關於神的事。所以他是滿有宗教思想的人。
有的人有道德,不一定有地位。有的人有地位,不一定有學問。有的人有學問,不一定有閱歷。有的人就是這四樣都有,但不一定有宗教的思想。但是這個人不只有道德、有地位、有學問、有閱歷,並且他還有宗教的思想。他真可說是人群中一個不可多得的高尚人。所以用他來代表人群中的第一種人,可說是最適合的。
他所代表的,就是那些在人群中有道德,在社會裏有地位、有學問、有名望的上流人。他的情形,描出他們的光景。他的缺乏,說出他們的需要。
我信,今天晚上在這裏,有許多朋友也是這樣的人。你在人群中有修養、有道德;你在社會裏有地位、有名望。你也有學問。有知識;也許你的年齡也很高;也許你也有宗教的思想。你的為人,你的心境,也許和這個人是一樣的。就是不能各方面都一樣,至少有一方面是和他一樣的。所以他是能彀代表你的。他的需要,就是你的需要。他來見主耶穌,就是你來見主耶穌。主耶穌對他所說的話,就是對你所說的話。我們現在來看他,也就是來看你。
他來見主耶穌,一開口就說,『拉比,…你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傅的。』他這句話,說出他的觀念,也說出他對主耶穌的認識。他稱主耶穌作『拉比。』猶太人稱人作『拉比,』就像中國人稱孔子作夫子一樣。在他看主耶穌乃是人的一個夫子。所以他說主耶穌『是由神那裏來作師傅的。』他所以這樣看主耶穌,是因為他有一個觀念。他的觀念是以為,人是需要教導的,人是能彀教導得好的。他以為人所以這樣壞,是因為人受的教導不彀好,不彀多,所以人需要教導,需要一個好的師傅來教導。因此他想,主耶穌必是神所差來的一個師傅,來教導人怎樣作好,怎樣行善。他認為人的問題,就是一個教導的問題;人所需要的,就是一個能施教的夫子。
他的這個觀念,也是今天許多人的觀念。今天許多人,特別是教育家,都以為人要作好人,必須有好的教導,必須受好的教育。他們以為人是能彀教得好的。他們想,如果一個人受的教導彀多彀透,這個人定規能作一個好人,能作一個人上人。
古今中外許多有道德的人,許多有思想的人,都和當日來見主耶穌的這個尼哥底母一樣。都是想,只要能教人一個好的作人之道,只要能教人好好的修行,人是一定能彀作得好的。人的觀念總是以為,人是能作得好的,人是能修行得來的。
豈不知人這個觀念是錯誤的。人是不能作好的。人所需要的,不是教導。主耶穌來,也不是作師傅,所以當尼哥底母一說出他這句話,稱主耶穌作拉比,作師傅,主馬上就打斷他的話,回答他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尼哥底母的觀念,以為人所需要的是教導,只要有好的教導就好了。但是主耶穌說,人所需要的,不是教導,乃是『重生。』教導是行為的問題,重生是生命的問題。尼哥底母以為人的行為所以不像樣子,是因為人受的教導不好,是因為人受的培植不好。他的觀念是重在改行為。他沒有看見人基本的問題不是在行為,乃是在生命。
比方說,有一棵樹結的果子非常不好,味道又澀又酸。你不能用剪刀來把牠修一修,加上一點肥料,培植牠一下,就盼望牠結出好的果子來。我們都知道這樣修理,這樣培植,是不會使牠結出好的果子來;反而越這樣修理培植,就越使牠結出更多不好的果子來。問題不是在外面的修理培植,乃是在裏面生命的更換。不是說,修理培植不需要,修理培植乃是第二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乃是牠裏面的生命需要更換。牠裏面原來的生命,乃是結酸果子的生命,你在外面修理牠,培植牠,絲毫不能改變牠裏面生命的性質。修理培植,也許會使牠所結的果子,外面的樣子比前好看,可是裏面的味道還是酸的,和從前一樣。外面的樣子改了,裏面的味道沒改。
親愛的朋友!教育、教導,最多只能改變你外面的行為,只能改變你外面的生活,絲毫不能改變你裏面的生命。教導培植不是第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乃是你裏面的生命需要更換。所以主耶穌對尼哥底母說,『你們必須重生,』意思就是說,你們
『重生』這兩個字,是非常有意思的。『生』就是生孩子的『生。』『重』就是再一次的意思。所以『重生,』就是再生一次。
請我們大家想想看,如果要那結酸果子的樹不結酸果子,而結甜果子,需要用甚麼方法來改變牠?凡接過樹的人都知道,需要把結酸果子的樹,從半截砍下來,然後再從結甜果子的樹上,砍下一根枝子來,接到結酸果子的樹本上。這樣一接,過了一段時間,再開花,再結果,就結出甜果子來。要牠不結酸果子,而結甜果子,不是在牠外面修理培植所能為力的,必須在牠裏面給牠換一個生命纔可以。
尼哥底母是一個修行的人。他以為他這個人不彀好。他來請主耶穌教導他如何修行,使他能作一個彀好的人,能作一個人上人。但是主耶穌給他看見,他所需要的,不是外面的教導,乃是裏面的重生,乃是裏面的再生一次。
朋友!信基督所注重的,不是修行的問題,乃是重生的問題。我來臺北不過一年多,我碰到兩個好朋友,他們都對我同樣的說,宗教是好東西,宗教是勸人作好,每一個宗教都是大同小異。這些話說在別的宗教身上,還可以;若說在信基督上,就是張冠李戴了。信基督不是勸人作好。信基督反而是告訴人說,人是作不好的。信基督是說,像你我這樣的人,是作不好的。像你我這樣的樹要結甜果子,是不可能的。你有作好的心願,你有作好的思想,但是你沒有作好的生命,沒有作好的能力。
朋友!你想作好麼?作好是對的。但是你沒有這能力!你裏面的生命是壞的,是不能作好的。你要作好,就必須換一個生命,就必須重生。
許多人說,要效法基督。但是人若沒有基督的生命,怎能效法基督呢?人若要效法基督,就必須先得著重生,就必須先得著基督的生命。只有有了基督生命的人,纔能效法基督,纔能跟從基督。
有兩群的小東西,一群是小雞,一群是小鴨。有一天養牠們的人,不分小雞小鴨,都把牠們趕出去。一到小河邊,不用養的人來分這是小雞,那是小鴨,牠們自然就分開了。一到河邊,小鴨就到水裏去,非常的痛快;小雞就嚇得遠遠走開。小雞的生命是怕水的,你就是逼牠們進水,牠們也是不肯進去。小鴨的生命是愛水的,你就是不要牠們進水,牠們還是要進去。牠們的愛水不是教的;牠們能到水中去,也不是學的。這乃是牠們生命的特性,生命的本能。
從幼年的時候,父母就告訴你說,不可說謊。以後師長也告訴你說,不可說謊。但是到了時候,你就說謊了。你的說謊,不是教的,不是學的,乃是你生命的特性,你生命的本能。
許多的罪惡,你都能犯。但你從來沒有入過犯罪的學校。有誰是讀過犯罪的學校,然後纔會犯罪的?不要說不必讀犯罪的大學,就是連犯罪的小學也不必讀,人就會犯罪了。犯罪是人裏面生命的特性,是人裏面生命的本能。
你長到二十歲的時候,父母告訴你說,要保守你的身分,不要胡行。結果呢?攪來攪去,上了跳舞場,交了壞朋友。這些醜陃的事,叫我們知道,我們裏面的生命到底是好是壞。如果我們裏面的生命是好,為甚麼我們外面的行為是這樣壞呢?為甚麼在外面結出酸果子來呢?
親愛的朋友!你已往的歷史到底好不好呢?我想每一個誠實的人,都要低下頭來說,真是不好!看看你已往的歷史,看看你今日的生活,就該知道你裏面的生命是壞的。或許有人要說,我碰到某一個同學,我碰到某一個同事,他們把我帶壞了。請你不要埋怨別人。你裏面的生命若是好的,就沒有一個人能在外面把你帶壞了。你的難處,不是在外面的行為,乃是在裏面的生命。你第一需要的,不是改外面的行為,乃是換裏面的生命。你需要重生,你需要再生一次。
並且一種生命,只能明白牠所屬的那一界的事。猴子不能明白人界的事,因為猴子沒有人的生命。比方一個小孩子,你教他幼稚園,他能彀讀。你再教他初小,他也能彀讀。初小讀完,你再教他高小,高小讀完,你再教他初中,再教他高中,再教他大學,他也都能讀完。但一隻小猴子,你教牠,牠不能讀。不要說大學,就是小學牠也不能讀。猴子的模樣雖然有點像人,但牠不能明白人所能明白的事。你不能教導一隻猴子明白人界的事。你若要猴子明白人界的事,你就必須先使猴子有人的生命。
同樣的,我們人只憑著我們人自己的生命,也是不能明白神國的事。我們也不能教導一個沒有神生命的人明白神國的事。一個人,不管他的學問有多大,他的知識有多高,如果他沒有神的生命,你無論怎樣教導他,他也不會明白神國的事。只有神的生命,纔能明白神國的事。人若要明白神國的事,人就必須有神的生命,就必須重生。所以主耶穌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主耶穌來到世上,不是要教導人,乃是要叫人得著祂的生命。祂來到世上,不是作人的師傅,乃是作人的生命。人有生命,教導纔有用處。所以教導不是人第一的需要,生命纔是人第一的需要。人必須先得著生命,人必須先得著重生。
許多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都是想,那些沒有道德、沒有學問的人,纔需要重生;像他們這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就不需要重生。豈知沒有道德的人需要重生,有道德的人也需要重生。沒有學問的人需要重生,有學問的人也需要重生。因為沒有道德的人固然沒有神的生命,不能活出神的形像,就是有道德的人,也是沒有神的生命,不能活出神的形像。沒有學問的人固然沒有神的生命,不能明白神的事,就是有學問的人也是沒有神的生命,不能明白神的事。所以有學問的人和沒有學問的人,都是同樣的需要神的生命。有道德的人和沒有道德的人,也都是同樣的需要重生。
尼哥底母雖然懂重生的字義,但不懂重生的意義。他以為重生的字義既是再生一次,就重生必是再進母腹生出來。那知重生雖是再生一次,卻不是再進母腹生出來。再進母腹生出來,仍是『肉身,』仍是人的生命。
也許尼哥底母以為人老了,就變壞了,就變成老奸巨猾了;若能再進母腹生出來,就會返老還童,就會變成一個新生的人。那知就是能再進母腹生出來,還是肉身;壞的生命,老奸巨猾的種子,還在他裏面,再過六十年,還是會變壞,還是會變成老奸巨猾。
重生不是再進母腹生出來,乃是再『從聖靈生。』從聖靈生的,就是靈,就是神的生命。所以重生就是人在自己的生命之外,再得著神的生命,重生就是神的靈進到人的裏面,將神的生命放在人的裏面。這個生命是屬靈的,是人的眼睛看不見,人的手摸不著的,卻是人所能感覺得到的。所以主耶穌說,這個從聖靈生的生命像風一樣。
尼哥底母知道了重生乃是從聖靈生之後,就問主耶穌說,『怎能有這事呢?』他的意思就是問說,怎樣就能重生?怎樣就能得著神的生命?
主耶穌回答他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主耶穌的這個答覆給我們看見,人要得著重生,就必須有兩件事:
(一)主耶穌必須被舉起,就是在十字架上被釘死。銅蛇在曠野怎樣被舉起,代替以色列人受了神的審判,使那些在死亡中的以色列人得以活過來,照樣主耶穌也必須在十字架上被舉起,代替我們罪人受了神的審判,使我們能得著神的生命而得著重生。
(二)我們必須相信這位被舉起,在十字架上替我們擔罪受審的主耶穌。我們必須承認,我們是有罪的,是得罪神的,在神面前是被定罪的,是該死的,而相信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是擔當我們的罪,替我們受了神公義的審判,我們纔能得蒙赦罪,而得著重生。
你若承認你這個人是壞的,是沒有法子變好的,而在神面前服下來,承認你自己的罪惡,從心裏接受主耶穌作你的救主,神的靈就必進到你裏面,將神的生命接在你的靈裏。你一敞開你的心接受主耶穌作救主,神的靈馬上就進到你裏面,使你得著神的生命。
我作個表演。這個電燈沒有光。我把電門一開,電馬上就進到牠裏面,使牠有了光。我們一打開心門,聖靈馬上就進到我們裏面,使我們有了神的生命。
也許有人要說,這樣一位神的生命,會進到我們裏面,不免有些渺茫。也許也有人要說,不免有點迷信。但是親愛的朋友,這事是非常的實際,是非常的真確。我們都知道無線電這個東西。若是在二百年前,有人說在美國說話,我們在中國馬上就可以聽見,恐怕人都要說,這是瞎說,這是迷信。但是今天我們都知道,這是何等的實在。只要你在這裏裝好了收音機,開了電門,天空的電波馬上就進入裏面,使牠發出聲音。
人甚麼時候從心裏悔改,從心裏求告主耶穌,打開自己的心門,接受主耶穌作他的救主,他裏面就有了一個收音機,聖靈就要像電一樣的進入他的裏面,使他裏面得著主耶穌的生命,就是神的生命。
我們也都知道,每一件東西,你要接觸牠,必須用對的器官和對的方法去接觸。你若用錯了器官,或用錯了方法,你就接觸不著那件東西。比方聲音,你必須用耳這個器官,和聽的方法去接觸。味道,你必須用鼻子這個器官,和聞的方法去接觸。空氣,你必須用氣管和呼吸去接觸。否則,這些東西就像沒有一樣。
同樣的,我們要接觸神,要得著神的生命,也必須用對的器官,和對的方法纔可以。神是個靈。我們若用頭腦這個器官,和思想的方法,去想神,就永不會接觸著神,而得著神的生命。也許你越想,就越覺得沒有神;越想,就越覺得神的生命是渺茫的,神既是一個靈,神的生命又既是屬靈的,就人要接觸祂,要得著祂的生命,人就必須用心靈這個器官,和相信求告的方法纔可以。神和祂的生命,雖是我們的眼所看不見,手所摸不著的,但卻是我們的心靈所能觸著的,所能感覺的。你若肯照著你心靈中的感覺,來向神認罪,來求告主耶穌,而用你的心靈來相信接受主耶穌作你的救主,你就必定在你的心裏觸著神,而得著神的生命。神的生命一進入你的裏面,你就得著了重生。
一個人一得著重生,有了神的生命,最少就必有四個結果:
(一)從他裏面有了生命的改變。人的生命是壞的,神的生命是好的。神的生命一進入人的裏面,就必從人裏面,使人起了變化,有了改變。我們這酸果子樹,一接上神甜的生命,就必從人裏面有了甜的改變,而結出甜的果子來。
(二)能明白屬靈的事。這個明白不是知識的,乃是生命的;不是在頭腦裏,乃是在靈裏;不是頭腦知道,乃是靈裏覺得。一個得著重生的人,許多時候,頭腦雖然不明白某一件關於神的事,但他的靈卻能感覺到那件事。
(三)有分於神的國。只有得著重生的人,纔能懂得神國的事。所以只有得著重生的人,纔能進入神的國。得著重生的人,今日在靈裏是在神的國裏,將來全人也都要進到神的國裏。
(四)永不滅亡。因為他有了神的生命。神的生命是永遠的,他有了神這永遠的生命,所以他就永遠不會滅亡。
所以親愛的朋友!一個上流人所需要的,就是重生,就是得著神的生命。今天晚上,凡是在這裏還沒有重生,還沒有得著神的生命的人,請你從心裏相信,從心裏禱告,從心裏接受主耶穌作你的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