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十二章四至六節上,七節上,以弗所書四章七節,彼得前書四章十節,約翰福音一章十七節下,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十節,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九節。
綱目
在本課中我們要來看供應恩典的服事。羅馬十二章四至六節上半說,恩典賜給了每一肢體,每一肢體都有恩賜。以弗所四章七節說,『恩典賜給我們各人,是照著基督恩賜的度量。』然後彼前四章十節告訴我們,我們都要作神諸般恩典的好管家。約翰一章十七節下半給我們看見,恩典乃是基督自己來作神的具體化身,給我們享受。在林前十五章十節保羅說,『我…格外勞苦,但這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然後在林後十二章九節主又告訴保羅:『我的恩典彀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羅馬十二章六節上半說,『照著所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得了不同的恩賜。』這表明基督身體上所有的肢體都得了恩賜。我們必須讓聖徒對這點有深刻的印象。他們可能知道基督身體上所有的肢體都有恩賜,卻不運用他們的恩賜。
按照以弗所四章七節,和羅馬十二章六節上半,每一肢體都得了恩典。我們要一再讀這兩處經節給聖徒們聽,好使他們有深刻的印象,知道他們每一個人都得了恩典。本課所需要的,主要就是使聖徒們有深刻的印象。他們可能知道某些點,卻從未對這些點有深刻的印象。
按照彼前四章十節,所有的肢體都是神諸般恩典的管家。在這點上,我們需要多說一點,因為這對眾聖徒不是普通的觀念。神的恩典不是只有一面,乃是有許多面。靈恩派的人以為恩典就是說方言;你若不說方言,就沒有恩典。對那些要求醫治的人而言,恩典就是神蹟;你若沒有神蹟,就沒有恩典。但新約給我們看見,用一杯涼水服事聖徒也是恩典的一面。整潔會所,豫備椅子給聖徒坐,又是恩典的另一方面。一位弟兄若因著某種情形非常受困擾,我去同他禱告,那又是恩典的另一方面。神的恩典是多方面的。我們可以用許多方式向聖徒說明這點。
召會是最好的社會,有最好的團體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裏,過著這樣一種團體生活,就需要許多種服事。每一種服事都是聖徒彼此供應恩典的一方面。因此,所有聖徒作為基督身體的肢體,乃是神諸般恩典的管家。一面,我們是基督身體上的肢體;另一面,我們是神的管家。管家乃是有使命,要將豐富的供應服事給人的人,管家總是供應人某些需要。所以我們必須幫助聖徒們看見,今天在召會生活中,每一位弟兄和姊妹,作為基督的肢體,都該是神所選定、任命、囑咐的管家,用祂恩典的某些方面來服事人,給人供應。
有一位我認識約三十年的弟兄,(他現在已到主那裏去,)他是這供應恩典服事的好榜樣。他在聚會中不多說話,因為他沒有分派到那種恩典;但每次我到臺灣他所在的地方,我總是看見他在會所裏作某種的服事。他是個退伍軍人,靠退休金過活,他所有的時間都用來服事召會。雖然他在聚會中說話不多,但召會從他身上得著最大的服事。因著他的服事,他受到所有聖徒的尊敬,同工們也很器重他。他在許多方面服事聖徒,滿足他們的需要。
當然,我們期望所有弟兄姊妹在聚會中都開口說話盡功用,但我們不喜歡強迫聖徒作這事,因為有些人沒有作話語出口的那分特別的恩典。你若要求某些人盡功用,就像要他們的命一樣,我們不該作這事。我們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公開說明這點。我們可以說,我們明白有些聖徒沒有說話的一分,所以我們不強迫他們說話。他們有喫喝、呼吸的口,卻沒有說話的口,但他們還是應當照著所賜給他們的恩典服事召會。他們可以有一些實際的服事,例如為會所吸塵。所有的聖徒都會得著他們吸塵的益處,那是『吸塵』的恩典。我們應當這樣向聖徒們說明實際的服事。
有些聖徒可能因著不擅於說話而受困擾,到一個地步不敢來聚會。他們來聚會可能不會感到快樂,甚至可能感到有點羞恥。他們沒有那一面特別的恩典,所以很難說話。但在另一面,我們必須陳明,凡是有口的人都不該找藉口。你可以騙得了人,卻騙不了主,主知道你最愛講話。一位弟兄可能在聚會中沒有講甚麼話,但對妻子卻講很多話。
我們需要一直講這個點,使聖徒都有深刻的印象,知道他們都是管家,神已將某方面的恩典託付給他們。神的恩典是多方面的,你不能說你從未得著恩典;你已經得著了恩典。你沒有保羅或某些長老所有的那面恩典,但你必定有某一面的恩典,因為神已經賜給了你一些東西。
召會中實際的服事,例如整理椅子、整潔窗戶、割草坪、修剪樹木等維修會所的事,乃是肢體用恩典所盡的功用。當你割草坪的時候,你可以將恩典供應給與你一同割草的人。
我們若雇用工友來整潔會所,那會造成一種空氣;但如果眾聖徒帶著許多的禱告來作會所中這種維修照管的工作,就會產生極大的不同。這時,會所就如雅歌裏所說的華轎,是用眾童女的愛情所建造並鋪排的。(三9~10。)服事的聖徒將會所鋪排成能乘載基督的華轎。這樣一個會所必然與任何一種禮堂不同。我們進到一個禮堂時,會感到冰冷;但當我們來到我們的會所,那是由這麼多童女所整理、吸塵、並整潔的,那個感覺會完全不同。我們不該以為,為會所的地板吸塵,甚或只整潔會所的一扇窗戶是件小事。
在我的家鄉煙臺,有一位年長的弟兄是一家大保險公司的經理。他很富有,但每週六他都特地來會所,為要整潔五扇窗戶。他告訴每一個人要留這五扇窗給他。那五扇窗就在會所的前面,像五隻『眼睛』一樣。他維持那些窗戶潔淨得像水晶一樣。好些聖徒都受到他服事的感動和激勵。
煙臺召會的會所被主大大的使用。一個年輕人騎著腳踏車經過會所,讀到貼在會所外面的經節,就是行傳十六章三十一節:『當信靠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他看到這節經文,就下車並且禱告,這樣就蒙主拯救了。等到他進入召會生活以後,他向我們作了這個見證。
一位在我們中間作女執事的姊妹,有負擔為她丈夫的得救禱告,她丈夫在上海是個很好的商人。我們中間有一位弟兄是他的朋友,就邀請他在農曆年初二來參加我們的福音聚會。因著他與這位弟兄的交情,又因著他妻子的緣故,他覺得不能拒絕這次邀請。他來聚會的前一個晚上,作了一個夢,夢中他看到會所,有一班人在門口招呼人進去。他在夢中進到會所裏,走樓梯到二樓。他看到他的朋友,就是召會中的弟兄,正從另一道樓梯上來。他也看到會所的內部。第二天早上他醒來,就一直想著他在夢中所看到的。他的朋友或妻子不需要叫他去聚會,因為他很想看看,會所是否與他在夢中所看到的一樣。當他到了那裏,看見會所,還有那些在入口招呼人進去的人;他進到會所裏面,情形與他在夢中所看到的完全相符。他看見他的朋友從另一道樓梯上來,就如他所夢到的。那天會所擠滿了人。那個聚會我傳過福音以後,他第一個站起來禱告接受主作他的救恩。
我分享這事的點乃是:在煙臺的會所被主大大的使用並祝福,因為有許多聖徒傾倒出實際的服事。那個會所的每一部分,都是用許多愛和禱告所整潔並豫備的。當煙臺的聖徒在整潔會所時,他們就禱告。有人清潔椅子時,會禱告說,『主阿,我禱告你,無論誰坐在這椅子上,都要得救。』他們是這樣確定的禱告。
我一生中從未看過一個像煙臺那樣的召會生活。我們中間沒有偉人,但所有小肢體都服事並盡功用。甚至我們的兒童也找機會服事聖徒。當福音聚會在進行時,會所一些小房間滿了禱告的聖徒。他們一直禱告,直到聚會結束。那是一個所有聖徒都服事的召會。藉著每一肢體自然的盡功用,召會就長大並建造起來。我們必須讓聖徒認識,召會的服事乃是眾肢體用恩典所盡的功用。這恩典會臨到人、滋養人、甚至拯救人。
恩典乃是神具體化身在基督裏給我們享受。(約一17下,林前十五10。)每個肢體都必須經歷基督作這恩典。在我們實際服事的一切事上,恩典都與我們同在,這恩典要出去臨到人。這就是說,我們在我們的服事中將恩典供應給人。
無論我們在實際的服事中所作的是甚麼,我們若真的在靈裏作,恩典必定與我們同在。然後藉著我們所作的,我們就將基督作為恩典供應給人。首先,我們需要在環境中經歷基督的恩典,(林後十二9,)然後藉著我們的服事將恩典供應給人。這裏我們該強調,為使我們經歷基督作恩典,神總是給我們某種環境。主常常為我們命定了苦難和試煉,使我們能經歷基督作恩典。所以當保羅三次求主挪去他肉身上的刺時,主不願這樣作,祂說祂的恩典是彀保羅用的。在某些神所命定的環境裏,我們經歷恩典,並累積恩典,好使我們在基督徒的生活中有恩典的儲存。這樣,當我們服事時,就有一些東西作為恩典供應給人。
我們服事的目標不是完成事情,甚至吸塵這類的事,也不是只為了把事情作完。我們的目標乃是以基督作為恩典灌注別人。我們一起服事的時候,能用恩典彼此灌注。我們不該閒聊、埋怨、批評或空談。我們的談話應當是用恩典彼此灌注的交通。我們需要有恩典好供應人。事實上,我們的目標不是維持一個整潔的會所,乃是將基督作為恩典供應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