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使徒行傳真實的意義

讀經:約翰福音二十章二十二節,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八節,詩篇二篇,以弗所書二章六節,使徒行傳二章一至四節,一章十四節,二章十四節,四十六至四十七節,八章十四至十七節,啟示錄二十二章一節。

今天許多基督徒不認識使徒行傳這卷書真實的意義。雖然有許多書對使徒行傳有所論述,也題出許多教訓,但是甚至直到今天,我們對這卷書的領會可能並不太深入。這是因為這卷書所記載的事很奇妙,超過我們人的觀念。我們也許認為,使徒行傳是一本很簡單的故事書,說到基督的門徒在祂升到天上之後,如何運用超越的能力神奇的行事,使人信服,領人歸向基督,並且建立眾召會。然而,我們對這卷書的領會,若只有這麼多,我們就缺少完滿的啟示與眼光。

被基督的復活所點活

我們需要對這卷書所記載的,有真實的眼光。正如我們在前一章中所看見的,主死之後,有兩件重要的事發生—復活與升天。復活強有力的證明,神的兒子乃是神聖的生命,是沒有甚麼能毀壞、拘禁、或征服的生命。(徒二24。)這生命征服一切—撒但、死、陰間和墳墓。沒有任何東西,也沒有任何人能拘禁、破壞或征服祂。基督的復活將這事完全證明並見證出來。這是復活的一個意義。

然而,基督的復活不僅是證明或見證;基督的復活也將祂自己分賜到祂的肢體裏面。基督在祂的復活裏,將自己分賜到那些在信心裏與祂聯合的人裏面。(彼前一3。)所以客觀的說,祂的復活乃是一個證明,或見證,指明祂是那不能毀壞的生命;主觀的說,基督的復活將祂自己分賜到我們裏面,使我們成為祂身體的肢體。

被擺在基督登寶座的地位上

基督在祂的升天裏登寶座,被立為宇宙中萬有的頭。(弗一22。)所以,祂在寶座上乃是元首、主、君王和受膏者。一面,祂的升天是祂的登寶座。另一面,因著我們在祂的升天裏與祂聯合,我們也與祂一同被帶到諸天上。(二6。)祂釘十字架時,我們在十字架上,在祂裏面死了;祂復活時,我們與祂一同復活;祂升天時,我們也與祂一同升到諸天之上。所以,祂的登寶座就是我們的地位。因著祂是在諸天之上的寶座上,所以我們也在諸天上,並在寶座上。登寶座指明權柄的賦與。這就是為甚麼主耶穌告訴祂的門徒,天上地上所有的權柄,都賜給祂的原因。(太二八18。)詩篇二篇作為基督升天的豫言,乃是神對全宇宙的宣告,祂已使祂的兒子這位受膏者登寶座,並立祂為萬有的頭。

神將宇宙中的一切權柄都賜給祂復活升天的基督。現今我們是在基督裏,因此,基督的登寶座乃是我們的地位。我們乃是與基督一同在諸天上的寶座上。主吩咐門徒要去,使萬民作門徒,因為天上地上所有的權柄都賜給祂了。他們不是受差遣去傳普通的福音,乃是傳國度的福音,使人作基督的門徒。這不光是藉著祂的話和祂神聖的生命,也是藉著祂的權柄纔得以完成。

藉著基督的復活,我們重生為祂的肢體,並且藉著祂的升天,我們登寶座,被帶到諸天之上。復活是生命的事,升天是地位的事。在祂的復活裏,我們將三一神接受到我們裏面,作我們的生命,使我們重生。在祂的升天裏,我們被帶到諸天之上,在那裏被擺在一個地位上且登寶座。這兩件事—復活和升天,對我們必須非常清楚。基督的復活是甚麼?對基督而言,復活乃是一個證明和見證,指明祂是那不能毀壞的生命。對我們而言,基督的復活乃是三一神的分賜,作我們的生命,使我們被點活,得重生,成為祂身體的肢體。基督的升天是甚麼?對基督而言,基督的升天就是祂的登寶座。對我們而言,基督的升天是我們在諸天界裏寶座上的地位。

憑那靈經歷復活和升天

基督藉復活和升天所完成奇妙、客觀的事實,怎能成為我們的經歷?只有藉著經歷聖靈纔可能。只有在那靈裏,這一切奇妙的事實纔能應用在我們身上,為我們所經歷。沒有那靈,這些事實就只是事實,對我們乃是客觀的,且與我們無關。因此,我們需要那靈。

關於聖靈,有兩方面。一面,聖靈來到我們裏面作生命;另一面,那靈來到我們身上作能力,作權柄。這兩個來,都已經完成了。基督復活之後,在『那日』(約二十19)作為聖靈來到祂的門徒那裏,將自己吹入他們裏面。當祂向門徒吹入一口氣時,祂對他們說,『你們受聖靈。』(22。)聖靈乃是基督的氣。從我們出來的氣,是我們這個人的一部分。在復活那日,基督回到門徒那裏,將自己作為生命的靈,吹入他們裏面。

生命的靈就是基督自己作為生命的氣,吹入門徒裏面。我們不該相信,聖靈與基督是分開、彼此無關的。實際上,二者乃是一。正如前面曾用的例子,雖然水成了水蒸氣,但水和水蒸氣只是在形狀上不同;他們在素質上乃是一。同樣的,基督就是祂在復活那日吹入門徒裏面的生命之靈。

接著,基督升到諸天之上,並在五旬節那日降下,不是進入門徒裏面,乃是作為一陣暴風颳過,吹在他們身上。(徒二1~4。)復活那日有吹氣,五旬節那日有一陣暴風颳過。吹氣是為著生命,颳風是為著能力。

基督復活之後,若沒有在復活那日回到門徒那裏,向他們吹入一口氣,祂藉著復活所成就的,就與門徒無關。藉著祂的吹氣,祂在復活裏所成就的,纔應用到他們身上。同樣的原則,祂藉著五旬節那日所颳的風,祂在升天裏所成就的,就應用到門徒身上。祂藉著升天,登上寶座,而我們這些祂的肢體,也被擺在同樣的地位。然而門徒乃是藉著在五旬節那日所颳的風,登寶座纔應用在他們身上。

五旬節那日乃是『就職』日。一個人在選舉日被選上,進入總統的職務與地位,然而他乃是到了就職日,纔取用總統真正的權柄。我們藉著基督的升天,已經被擺在屬天的地位上。然而,乃是在五旬節那日,當那靈作為一陣暴風颳過,從諸天降臨到門徒身上時,祂藉著升天所成就的,纔應用到我們身上。那時,所有的門徒都就職,被指派,有屬天的能力和權柄。

憑信應用復活和升天

基督在復活那日,將自己分賜到門徒裏面作生命,而在五旬節那日,將所有的信徒放進祂自己裏面。正如我們喝水一樣,基督在復活那日,將自己作為生命的活水,分賜到祂的門徒裏面。正如我們將人浸入水裏一樣,基督在五旬節那日,將門徒浸入祂自己裏面。基督在復活那日,將『水』放進門徒裏面,而在五旬節那日,將門徒放進『水』裏面。這水就是基督,就是三一神自己。在復活那日,三一神被放進我們裏面,作我們的生命,而在五旬節那日,我們被放進三一神裏面。三一神對我們是能力;因為我們已經被放進祂裏面,被放進祂的能力和權柄裏。所以,在我們裏面,我們有三一神作我們的生命;在我們身上,我們有三一神作我們的能力和權柄。我們有基督,就是三一神在我們裏面,作我們活的飲料,並且在我們外面,作我們的衣服和遮蓋。

在基督的復活和升天裏,這一切已經成就並應用在我們身上。現今我們所需要作的,就是憑信接受。我們只該接受並說阿們。我們若向主說阿們,就必得著。基督已經復活,並在復活那日,將祂的復活應用在我們身上。同樣的,在五旬節那日,基督在祂升天裏所得著的屬天地位與登寶座,也應用在我們身上。甚至這應用也已經完成了。現今我們只需要向主說阿們。我們說阿們時,就經歷在聖靈裏的浸。在聖靈裏的浸乃是基督登寶座與屬天地位的應用。

我們必須清楚,在五旬節那日,藉著基督的升天,我們已經被任命、就職、並得著權柄。許多信徒因著沒有這個異象,就軟弱、下沉而貧窮。然而,我們今天若有這個異象,就會說,『阿們,阿利路亞!一切都是我的。』我們會憑信享受並經歷這一切。

活在行傳裏,否認己並憑三一神而活

使徒行傳這卷書乃是一班人的記載,他們與基督同復活並同升天,有基督在他們裏面作他們的生命,並在他們身上作他們的能力和權柄。他們不憑自己活,乃憑基督作生命而活。他們忘了自己的生命,並否認己。不僅如此,他們不憑自己的力量、方式和方法,乃憑基督作他們的能力、方式和方法,而行事為人、行動並工作。現今這位是他們方法、方式和能力的基督,乃是降在他們身上的聖靈。換句話說,他們憑裏面的三一神作他們的生命而活,並且憑三一神在他們身上作他們的力量、方式和方法而行動。這是使徒行傳這卷書的內容。

我們若相信復活與升天已經完成且應用在我們身上,並且我們若對這事說阿們且憑信接受,我們就必須整天否認己。我們不可以憑自己,乃要憑三一神而活,我們也必須棄絕我們一切的方法、方式、知識、領會、道理和教訓。我們必須放棄這一切事,正如那些加利利的門徒至終所作的一樣。那些門徒從猶太教學了許多知識。彼得就是最好的例子。因著他非常受猶太教的教訓影響,神就不得不從天上給他一個異象。(徒十9~16。)彼得其實不需要那個異象;只因他深受猶太教的教訓影響,因此就有需要。

這是一個很強的證明,我們若要活在使徒行傳裏,就必須放下所有老舊的道理。我們許多人仍然受基督教傳統教訓錯誤的影響。在使徒行傳的記載中,門徒不是按照猶太教的教訓或是舊約而行動或作工。他們的一切所行所作,乃是按照這位登寶座之後降下,並臨到他們身上之三一神活的帶領。這班人不憑自己,乃憑基督在他們裏面作他們的生命而活,並且他們不憑老舊的方式、知識或教訓,乃憑三一神活的帶領而行事為人、工作並行動。

因此,每當我們憑自己活,我們就不在使徒行傳裏。同樣的,每當我們不按照三一神活的帶領,反而按照規條、規則、知識與道理而作工、行動並行事為人,我們就不是使徒行傳歷史的一部分。我們反而是基督教歷史的一部分。原則上,使徒行傳只是這樣一班人的記載:他們與基督同復活、同升天,有基督在他們裏面,作他們的生命,並在他們身上,作他們的能力。不僅如此,他們不憑自己,乃憑他們裏面的這位基督而活;並且他們不是按照知識、道理、教訓、規則、規條、形式與傳統,乃是按照在他們身上活的基督而行動。這是使徒行傳這卷書的意義。我們若接受這個觀點,再回去讀這卷書時,就會得著正確的眼光。

帶著屬天的權柄傳揚福音

在我們裏面的聖靈裏,我們有復活的實際;憑我們身上的聖靈,我們有升天的實際。所以,在我們裏面我們有生命,在我們身上我們有權柄和能力。然而,今天在基督教中的情形,尤其是在傳福音的事上,乃是貧窮,甚至是可憐的。今天許多人用世界的方法傳福音,例如登廣告與籌募基金。他們不是憑屬天的權柄傳福音。在五旬節那日,門徒不是藉著向人哀求,乃是憑屬天的授權傳福音。在馬太二十八章十八至十九節,耶穌說,『天上地上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我們必須帶著基督的權柄去傳福音。當我們在耶穌的名裏去傳福音時,我們就有權柄。我們到世人那裏去,不該像乞丐。我們必須作從天上來的大使,來面對這個世界。這是傳福音正確的路。

我們有基督的權柄作我們的後盾。因著祂的登寶座是我們的,所以我們乃是從諸天而來的人,把我們王的東西宣揚給祂的百姓。我們乃是帶著權柄說話。這是傳福音正確的路。我們不僅在傳福音的事上,更在任何一種的事奉上,都必須站在基督權柄的地位上。我們若徹底查讀使徒行傳,就會看見清楚的圖畫,就是那些受差遣的人,都是帶著屬天的能力和權柄出去。他們有基督在他們裏面作他們的生命,也有基督在他們外面作他們的權柄。基督成了他們的制服。基督不僅是我們的飲料,也是我們的衣服、制服。祂是我們的生命,也是我們的能力。

作為一個身體而行動並行事

使徒行傳這卷書的整個記載也給我們看見,有一班人總是作為身體而行動。從第一章起,彼得、約翰、或那一百二十個人,都不單獨行動。反之,這班人的一切行動乃是那一個身體的行動。一百二十個人同心合意在一起禱告,他們接受在聖靈裏的浸,傳福音,背負耶穌的見證,並且總是作為一個身體而行動。(一14,二1,4,14,46~47。)從一章到二十八章,這班人的行動乃是一個身體的行動。

我們很難找到他們中間任何一個人是單獨行動。在八章,雖然腓利在撒瑪利亞時,看起來是自己在傳福音,但是彼得和約翰來,印證了他的傳揚。(5,14~17。)降在身體上能力的聖靈,不是藉著腓利的傳揚而降臨在那些信徒身上,乃是當彼得和約翰來,按手在撒瑪利亞信徒身上時,在身體上的聖靈纔傳輸到他們身上。這證明,甚至腓利的傳揚也不是個人的行動。他的傳揚與身體的行動有關。所以在使徒行傳一章又一章裏所記載的乃是身體,而不是個別信徒的行動與活動。

在使徒行傳中所記載的行動,不僅是身體的行動,也是為著身體的行動,也就是為著召會的建造。沒有一個人行動是與身體無關的。反之,人人都是為著身體的建造而行動。他們所作的結果與成果,就是召會的建造。在這卷書裏的行動,與今天基督教的運動絕對不同。今天在基督教裏,許多人的行動不是出於身體,或為著身體。正如我們所已經看見的,使徒行傳乃是一班人的記載,他們總是為著身體,並藉著身體而行動並作工。所以在本卷書裏,召會得以建造,乃是出自那些人的行動。使徒行傳包含了信徒同心合意活動、工作與行動的美麗圖畫。他們總是在身體裏行動,並為著身體而行動。

在一個神聖的流裏行事、行動並作工

最後,這卷書給我們看見一道神聖的流,一道神聖的水流。這流是從諸天之上的寶座流出來。(啟二二1。)使徒行傳這卷書裏所發生的,與啟示錄二十二章裏的圖畫一樣。從神和登寶座的羔羊基督的寶座,開始了這湧流,而在使徒行傳裏流到地上,從第一站耶路撒冷開始,基督身體的所有肢體都在這流裏。當這流繼續往前,他們就在這湧流的水流裏行動。這流至終到了安提阿。(徒十一19~21。)安提阿成了這流從東到西行動的轉捩點。從安提阿,這流往西轉,越過小亞細亞與歐洲東部馬其頓之間的愛琴海,並且從愛琴海,這流到達歐洲。(十六10~12。)從那裏,主的行動繼續往前,到了西歐和羅馬。(二八14,30~31。)我們可以畫出一條線追溯這流,從耶路撒冷一路到安提阿,往西越過海到東歐,並從那裏到歐洲中部,包括羅馬。

這神聖的水流往西,而不是往東流動。我們要明白這個,就必須認識當時的歷史、地理與文明。那時人很難往東走。因為沒有路,所以只能往西。歷史告訴我們,羅馬帝國建造了許多大路。不僅如此,地中海有許多交通往來,人很容易從巴勒斯坦往西航行。不僅如此,人與人之間有許多相調交融;他們的語言,甚至公民身分,都匯合在一起。人旅行,不需要獲得通行證。一個人只要是羅馬公民,就能在整個地中海區域通行無阻。這樣,所有不同的國家,在羅馬帝國統治之下,都成為一了。

從行傳二章的耶路撒冷開始,在這地上只有一道水流,所有早期的門徒都在這道流裏行事、行動並作工。在這流裏,沒有兩道水流,總是只有一個流。所有主所興起的人,遲早都被帶進這個流裏。當這流往西進行時,亞居拉、百基拉、亞波羅、和一些其他信徒,就被主興起,被帶進這一個流裏。(十八2,24~28。)

沒有任何記載說有一個以上的流。巴拿巴在這一個流裏,直到一個時候為止;之後,他與這流分開了。(十五35~39。)以後在使徒行傳這卷書裏,就沒有巴拿巴進一步的記載,因為他已不再在這流裏了。只有一道水流,只有一個流。這流不像今天的高速公路,每個方向都有分岔,使人糊塗。在新耶路撒冷裏,只有一個流,一條路。

今天許多工作不在這一個流裏,就如巴拿巴的工作這例子一樣。巴拿巴的工作不在這流裏,而使徒保羅與他同工們的工作乃是在這流裏。我們也許為主作工,但我們的工作也許並不在這一個神聖的流裏。歷來整個召會的歷史總是有一種情形,就是有些基督徒的工作是在這獨一的流裏,而許多工作雖是為著主,卻不在這流裏。例如,羅馬天主教的工作,是為著主的工作,卻不在這一個流裏。在這流裏的工作,乃是主今時見證的工作。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見使徒行傳這卷書的原則。我們若在逐章讀這卷書時應用這些原則,我們就會清楚,在使徒行傳裏的是甚麼。我們會認識其真實的意義,並且會有深入的看見。使徒行傳裏這流的中心意義,乃是有一班人,他們認識復活與升天的意義。他們不憑自己,乃憑基督作他們的生命而活,並且他們不按照某些方式或方法,乃按照活的基督作他們的力量、能力、方法、道路而行動。不僅如此,他們認識他們乃是身體,他們總是在一個神聖的流裏,在身體裏,並為著身體而行動。但願我們都清楚到這樣一個程度,使我們不僅認識復活與升天,並且也在復活裏生活,在升天裏行動,不憑自己,乃在身體裏,並為著身體,且在一個流裏。這是使徒行傳這卷書的真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