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林後四章看魂的破碎(一)

讀經:
哥林多後書四章四至十七節。
寶貝在瓦器裏

林後四章四節說,『這世代的神弄瞎了他們這不信者的心思,叫基督榮耀之福音的光照,不照亮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六至七節說,『那說光要從黑暗裏照出來的神,已經照在我們心裏,為著光照人,使人認識那顯在耶穌基督面上之神的榮耀。但我們有這寶貝在瓦器裏,要顯明這超越的能力,是屬於神,不是出於我們。』以上幾節聖經給我們看見:基督乃是神的像,神的表顯;藉著基督榮耀之福音的光照,神就照在我們心裏,我們就有了神這寶貝。以我們來說,我們是瓦器,也就是土器,是屬土的人;(林前十五47;)以神來說,祂乃是無價之寶。然而這寶貝已經進到我們裏面;因此,在我們裏面顯出來的能力,就是神的能力,不是我們的能力。

瓦器需破碎

為使寶貝從瓦器裏顯出來,我們這個人—魂—必須破碎。林後四章幾乎是聖經中惟一講到魂破碎的經文。魂要破碎,一面是我們要把自己置於死地,另一面需要神興起環境來破碎我們,就如需要開刀的病人,一面要自己簽字同意,一面要醫生動刀。使徒保羅在這章裏充分描述了他對這事的經歷。八節說,『我們四面受壓,卻不被困住;出路絕了,卻非絕無出路。』四面受壓乃指各面遭難。這些難處臨到我們,乃是要作工破碎我們,就像香膏裝在玉瓶裏,玉瓶若不破碎,香膏就出不來。香膏就是七節所說的寶貝,玉瓶就是瓦器。我們不破碎,主就出不來;要破碎就得把自己置於死地。所以神興起各種環境,要使我們破碎。但我們雖四面受壓,卻不被困住,因為我們裏面有生命。這就如同一粒種子,若不埋在土裏,生命就出不來;種子埋在土裏,纔能叫外殼破碎;外殼一破碎,生命就顯出來。種子雖然被埋在土裏,但種子卻不被困住,因為它裏面有生命,這生命有莫大的能力。相反的,若是一粒石子被埋在土裏,就只能被土困住而出不來,因為它沒有生命的能力。種子若不被埋在土裏,外殼就不能破碎;外殼不破碎,裏面的生命就出不來。所以,種子被埋在土裏,也就是『四面受壓』,反成為種子的幫助,使它的外殼破碎,裏面的生命得以釋放出來。同樣的,外面的苦難雖使我們出路絕了,卻非絕無出路,因為我們裏面有神的生命。

九節說,『遭逼迫,卻不被撇棄;打倒了,卻不至滅亡。』使徒外面雖遭逼迫,裏面卻有主的同在。外面順利的基督徒,沒有環境讓主的生命從他裏面顯出來,反而要遭主的棄絕;但外面遭逼迫的基督徒,裏面卻充滿了神,如同司提反殉道時滿有聖靈,人見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徒七55,六15。)他被打倒了,反叫他進到榮耀裏;打倒得越厲害,就越快、越深的進到榮耀裏。外面環境的破碎使裏面的生命長出,並幫助裏面的生命更進到榮耀裏。所以使徒保羅在林後四章九節說,『打倒了,卻不至滅亡。』這乃是因為他裏面有神的生命。

耶穌的治死

八至九節裏的『受壓』、『逼迫』、『打倒』,合起來就是十節上半所說『身體上常帶著耶穌的治死』。這裏的『身體』就是顯出來的肉身。保羅的身體受過對付,被人鞭打,甚至帶著鎖鍊。(徒十六19~24,林後十一23~27,弗六20。)林後四章十節不是說『基督的治死』,而是說『耶穌的治死』,乃是指主復活之前,在地上為人生活的光景說的。主耶穌在地上生活,天天都有人想治死祂,法利賽人、經學家、祭司長、外邦人、猶太人等都想將祂置於死地。福音書給我們看見,主耶穌真是四面受壓,出路絕了,遭人逼迫,甚至被人打倒。祂一生自始至終,都在往死裏去。祂不反抗別人來治死祂,也不逃避人的逼迫,反而樂意去受死。所以,在祂身上天天都有治死的痕跡。『身體上常帶著耶穌的治死』,意即常常把主置於死地的那個『治死』,今天也在我們裏面。這治死並不是主耶穌來殺死我們,乃是主在世上時,常有人來治死祂,這治死今天也在我們身上。

耶穌的生命

林後四章十節下半說,『使耶穌的生命也顯明在我們的身體上。』這裏說到『耶穌的生命』,而不說神的生命或基督的生命,因為這裏所著重的是神與人調和的生命。顯在我們身上的乃是耶穌的生命,也就是神的生命調在人裏面的生命。在新約裏並沒有『活出神的生命』這樣的話,我們身上所活出的乃是耶穌的生命。這生命乃是神的生命調在人裏面的生命。神的救恩乃是要把祂自己調在人裏面;因著我們對神不彀認識,所以我們平常的說法就不彀準確。實在說來,耶穌的生命就是神的生命調在人裏面的生命。

主還未降生之前,祂的生命是神的生命,祂降生以後,祂的生命就是耶穌的生命,也就是神的生命調在人裏面的生命。今天從我們裏面活出來乃是耶穌的生命,裏面不單有神的生命,也不單有人的生命,乃是神與人調和的生命。我們裏面有寶貝—神,我們外面是瓦器—土造的人。在我們裏面的神帶著人性,我們裏面的寶貝乃是神而人者。所以神興起環境來逼迫我們,治死我們,破碎我們,如同以前治死耶穌一樣,好叫那在耶穌裏面神與人調和的生命,也在我們裏面調和著我們而活出來。我們的身上若常帶著耶穌的治死,就要活出耶穌的生命,也就是神而人者的生命。

為耶穌被交於死

十一節說,『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使耶穌的生命,也在我們這必死的肉身上顯明出來。』交於死就是置於死地,『為耶穌』表面上是指『為著主的緣故』,但其實際的含意比這個更深。耶穌在地上時,乃是讓神調到祂裏面,祂也調到神裏面;祂是一直讓神經過又活出來的人。四福音所記載的那位耶穌,實在是一個人,但祂一直以神的心思為心思,以神的情感為情感,以神的意志為意志;祂雖然是人,卻一直以神的一切為一切。『為耶穌』就含示這故事。『為耶穌』就是為叫神調進來,又從我們裏面調出去。

基督徒之所以遭受逼迫,乃是因著魂需要被變化。基督徒的魂一旦得著變化,與世人不同,就招來世人的逼迫。因此,我們若這樣『為耶穌』常被交於死,受人逼迫而不反抗,就使耶穌的生命在我們身上顯明出來。我們若稍微與世人妥協,就能平安無事,但我們『為耶穌』之故,卻願意被交於死,不加反抗。

十二節說,『這樣,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命卻在你們身上發動。』這意思是說,我們為耶穌被置於死地,就能叫別人得生命。『發動』意即『活動』。死若在我們身上活動,生命就在別人身上活動。這裏給我們看到一個原則:我們要得著人,就得自己先經過死,我們身上『治死』有多少,供應人就有多少。

外面的人被毀壞,裏面的人就得更新

十四節說,『那叫主耶穌復活的,也必叫我們與耶穌一同復活,並且叫我們與你們一同站在祂面前。』這裏與耶穌一同復活,有雙重的意義:第一,魂的復活;第二,將來的復活,也就是將來與聖徒一同站在祂面前的復活;這種復活是我們在生命裏成熟以後纔有的。

十六節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反而我們外面的人雖然在毀壞,我們裏面的人卻日日在更新。』外面的人就是我們的魂。『毀壞』就是拆毀,也就是破碎。外面的人一面是因四面受壓而毀壞,另一面是因主的死一直在我們身上運行而毀壞。但是裏面的人卻日日在更新。好像種子的外殼一經毀壞,就萌發出生命來。

十七節說,『因為我們這短暫輕微的苦楚,要極盡超越的為我們成就永遠重大的榮耀。』外面的『治死』乃是短暫的苦楚,而這苦楚乃是為著要彰顯神的榮耀。榮耀就是神的成分從我們身上顯出來,也就是讓神調進來而從我們身上透出去。啟示錄說,新耶路撒冷城是由寶石建造的,並且城中有神的榮耀。(二一11。)這榮耀是從蒙恩的人身上透出來的。他們所以能彰顯神的榮耀,乃是藉著苦難所成就的。因為他們經過許多苦難,己被拆毀,神調進他們裏面,使他們變化成寶石。(14,19~20。)剛從礦山裏開挖出來的黃金礦石,是沒有光輝的;經過火煉,礦石裏面的金纔會顯出光來。我們都有神的生命(寶貝)在裏面,但我們外面的光景卻沒有顯出光輝,還是我們這個人的老樣子。換句話說,我們沒有經過拆毀的魂,會成為彰顯神的攔阻。我們的魂—心思、情感、意志—若不經過破碎,就攔阻光輝透出來。我們外面的苦楚,乃是為叫我們裏面神的光輝照耀出來。因此,我們該把魂置於死地。當我們願意和神合作,神就要興起環境來破碎、對付、拆毀、管治我們,在我們身上作毀壞與殺死的工作。

外面的人被毀壞,裏面的人就日日得更新。苦難的目的是為拆毀我們外面的人,讓神從我們裏面調出來。換句話說,本來在我們靈裏的神,因著環境破碎了我們的魂,就能調到魂裏面,也就是調到心思、情感和意志裏。當我們願意把自己置於死地,神就興起環境來作毀壞、殺死的工作。這毀壞叫我們死,然後神就來復活;我們願意經過死,神就負責叫我們復活,這復活就叫我們的心思、情感和意志被帶到神裏面,而有神的成分,並且能彰顯神。

比方,有一位弟兄得救後,愛主又追求主,也願意為主活著。他雖然愛主,但是他的思想很豐富,情感很強烈,意志很堅剛,因此主無法從他裏面出來,從他裏面出來的都是他自己。神若眷顧他,就必興起環境來擊打他的心思,也許平常他看準的事,這次卻偏偏看錯了,這就叫他不再相信自己的心思。照樣,神會興起環境,叫他在某些事上一動用情感,就在那些事上受對付。意志也是一樣。經過長久的對付,他的心思、情感、意志都破碎了,他就到了死地。這時,那叫耶穌復活的神,也來叫他復活。等到他經歷復活之後,心思、情感和意志會比從前更強。但從前的強沒有神的成分,現在經過死而復活,功能更強更大,卻滿有神的成分,能絕對倚靠神,絕對調在神裏面與神合作。神不想的,他也不想,神不喜悅的,他也不喜悅。他再也沒有自己的主張,乃是以神的主張為主張。到這地步,神就調到他裏面而從他透出來。人碰著他時,雖然他仍有思想、情感、意志,但是其中滿了神的成分和味道,叫人從他碰著神。這就是魂經過死而復活,也就是馬太二十五章所說的,豫備油在器皿裏。(1~12。)這樣的人就是成熟的人,被模成神兒子的形像,變成主的形狀,滿有基督的身量。(羅八29,弗四13。)

講於七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