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藉著我們同樣寶貴的信,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以及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而在生命裏長大

讀經:

彼得後書一章一至四節。

召會若要成為主搆上時代的彰顯,就絕不能變老舊,反而要日日得更新,(林後四16,)好叫我們在靈裏,在生命上,在主的見證上,在祂的道路和帶領上都是新的。我們絕不該像我們從前的樣子;我們要忘記背後,向著標竿竭力追求。(腓三13~14。)為此,我們需要認識主當前的心意。

使召會能作主彰顯的三件要事

我們作為主搆上時代的彰顯,需要專注於三件事。首先,我們必須留意神聖的生命和生命的長大。神聖的生命是聖經的中心事物和焦點。神造人以後,立刻將人擺在生命樹前,(創二8~9,)指明神的心意是要人得著祂的生命。除了生命樹之外,還有帶進死亡的善惡知識樹。死亡來自那在神這生命之外的知識。我們若沒有神聖的生命,就只有帶進死亡的知識。神的心意是要我們得著祂的生命,這生命一點不差就是神自己。

我們說自己有神,不該以宗教的方式領會這事,反要認識我們主觀擁有的這位神,乃是我們的生命。神要進到我們裏面作我們的能力、生活和一切,意思就是祂之於我們是生命。這生命就是神自己成為我們的分,讓我們持續享受。在聖經末了,我們再次看見生命樹。(啟二二2。)聖經結尾的方式和開頭是一樣的。聖經開始於生命,也結束於生命。所以,生命是聖經的中心事物。

召會要作主的彰顯,第二件要緊的事乃是我們必須靠著主的憐憫,盡所能的幫助地方召會中的每個肢體,有分於召會實際的事奉。每個人都必須是事奉的肢體,並非只有幾位是祭司,其餘的人是『平信徒』。相反的,我們都是神的祭司,所以都需要事奉。召會是一個祭司體系,一個祭司團,是一團祭司一同事奉;(彼前二5,9;)祭司體系的要求,乃是每個人都有實際並真實的事奉。第三,我們要幫助每個肢體在聚會中盡功用。

我們若完全領會以上三件事,地方召會就能搆上時代,也要達到主恢復的標準。每處召會不僅在名義上,更在實際上成為基督身體在地方上的彰顯。基督的身體要滿了生命,有生命的長成,人人事奉,並且每個肢體都在召會聚會中盡功用。這會使我們滿有效能的成為主現今並搆上時代的見證。否則對我們來說,『在主的恢復裏』就僅僅是個說法,並不是實際。藉著生命長大,藉著每個肢體都有分於召會實際的事奉,並藉著每位與會者以活的方式在聚會中盡功用,我們就能在實際上成為召會。

分得同樣寶貴的信

彼後一章一至四節啟示生命這件緊要的事。一節說,『因我們的神和救主,耶穌基督的義,與我們分得同樣寶貴之信的人。』我們一接受主耶穌,神就分給我們每個人同樣寶貴的信。信是對真理本質的質實,(來十一1,)這真理乃是神新約經綸內容的實際,包括彼後一章三節所說『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不論我們是否完全認識主耶穌,這信使我們相信祂。人也許會要我們解釋耶穌是誰,我們會說,『我不知道怎麼解釋祂,但我不能不相信祂。』這在我們裏面的信永遠不能被取去。由於我們的軟弱,我們可能覺得今天最好不作基督徒,離開主去生活,之後再轉向祂。但是,就算我們試著這麼作,我們也會失敗,因為我們裏面那寶貴的信不放我們過去。我們可能想要和主『離婚』,但祂絕不與我們離婚;即使我們想離開基督徒生活和召會生活,也作不到。這是因為我們裏面寶貴的信在運行。

我們得救那天,主已將一些東西放進我們裏面,使我們能相信祂。如今不是我們信,乃是我們裏面的信在信。這分給我們的信,比金子更為寶貴。別種的信都可丟棄;師從孔子的人可以在頃刻間放棄儒家思想,但基督徒永遠無法真正放棄基督,因為他裏面那寶貴的信會迫使他相信。我們的信若能放棄,這信就不是真的。真實的信是我們永遠無法放棄的;就是這同樣寶貴的信使我們眾人成為弟兄姊妹。

神的神能將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賜給我們

使徒約翰寫了幾卷我們視為生命的書,就是約翰福音、約翰書信、以及說到生命樹的啟示錄。(二7,二二2。)同樣的,保羅為著召會的職事,乃是滿了生命的職事。然而,我們可能未曾珍賞過,彼得的職事也是生命的職事。我年幼時,人教導我彼得後書和猶大書一樣,主要不是說到生命,乃是說到背道。但主頭一次將彼後一章三節向我打開時,我就歡騰起來。這節說,『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賜給我們。』『已…賜給我們,』指明這是一個事實,而不光是應許而已。基於所分給我們這同樣寶貴的信,神的神能已賜給我們一切關於裏面生命的事和外面敬虔的事。彼得對生命的發表,比約翰和保羅更為獨特。約翰和保羅說到許多關於生命的事,但他們沒有使用像三節這樣的發表。我們都該禱讀並學習背誦這節聖經。神的神能,就是基督自己作為賜生命的靈,(林前一24,十五45下,)不是僅僅局部的將一件事或幾件事賜給我們,乃是將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都賜給我們。因神的能力已將這些事賜給我們,我們如今擁有這些事。我們都該歡騰並宣告:『阿們!祂的神能已將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賜給我。』

為神自己的榮耀和美德所呼召

彼後一章三節說到這一切事賜給我們,乃是『藉著我們充分認識那用祂自己的榮耀和美德呼召我們的』。神呼召中的主要項目是祂的榮耀。(徒七2~3。)我們一為主所召,相信主並接受祂,祂的榮耀就向我們顯現。因著缺少充分的認識,我們可能只會說,『哦,耶穌真好!』事實上,『真好』這句話含示我們感覺到祂的榮耀。相信並接受祂就是經歷祂的榮耀。

彼後一章三節的『美德』指明優越。恩典、能力、愛、和憐憫都是神不同方面的優越;神在祂的恩典、能力、愛、憐憫同忍耐上是優越的。我們得救時,也許感覺到耶穌不僅榮耀,更是滿了忍耐。我們可能說,『主阿,我小時候聽過你的名字,我的父母告訴我要信靠你,但我從未這麼作。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主阿,你對我是如此的忍耐。』忍耐是神的一種美德,一種優越。不僅如此,我們也可能覺得自己罪惡,領悟到神滿有憐憫的接納了我們,這憐憫也是神向著我們的優越。此外,我們可能也感到神是何等慈愛,何等可愛;這可愛是另一種優越。有的人可能自我很強,無法被轉變,但有一天主耶穌臨到他,使他回轉;於是這位弟兄不僅感覺主的榮耀,也感覺主的能力。這位弟兄也許說,『主阿,除你以外沒有人可以改變我。』這能力也是另一種美德。我們已經為神所召,祂用祂自己的榮耀,和祂諸般的美德、優越,就如忍耐、憐憫、愛和能力等,呼召了我們。

神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

四節繼續說,『藉這榮耀和美德,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在新約中,我們可以找著許多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其中一項應許是:『我的恩典彀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十二9。)我們可能因自己的軟弱而失望,其實我們應當喜樂,因為主的能力是在我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我們的軟弱正好讓主的能力顯得完全。許多弟兄喜歡禱告:『主,使我剛強。』但主可能說,『不,我倒要使你軟弱。你的禱告錯了,我不需要剛強的,我需要軟弱的。我的恩典彀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主那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使我們在軟弱中喜樂。

聖經中有許多應許,一一應付了我們的難處。每個難處都不過是要給我們一條路,來享受主的應許。因此,我們該為我們的難處感謝主。所有的難處都是適合我們享受主的處境。我們所擁有的聖經,是一部滿了寶貴應許的約。(來九16~17。)一個擁有產業的人,不會走到那裏都隨身攜帶自己的產業,乃是藉著一紙所有權狀的契約來持有這產業。倘若有人對他說,『給我看看你的產業,』他只要把權狀拿給人看就可以了。這是約的原則。聖經是一部聖別又神聖的約。我們一講到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就可以說,『神的約這樣告訴我。』神賜給我們的,裏面有同樣寶貴的信,外面有約。如今這活的信、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以及一部帶著又寶貴又極大應許的約,乃是我們的分。

有分於神的性情

彼後一章四節的結論說,『叫你們既逃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藉著這些應許,得有分於神的性情。』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其主要和中心的項目就是神的性情。我們裏面所有的不僅是聖別的,更是神聖的。鳥能飛翔,因為牠們有飛翔的天性。同樣的,貓的行為像貓,狗的行為像狗,是因著牠們各自的天性。因著狗獨特的天性,狗吠叫是容易又自然的;不讓狗吠叫,對狗來說反而是一種受苦。同樣的原則,對有分於神性情的人,敬虔是自然而然的,世俗對他們反而是受苦。我們裏面敬虔的神聖性情,使我們有敬虔的所是和生活。敬虔的意思是像神。沒有神的性情,就不可能像神。讚美主,我們天天都在有分於祂的神聖性情!

我們讚美主,祂已將同樣寶貴的信、一切關於生命和敬虔的事(其主要項目是神聖的性情)、以及這麼多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這些應許已經匯集成一個奇妙的約),賜給了我們。這些都是神聖生命的事,我們正在這生命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