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是一卷論到國度的書。首先,馬太福音給我們看見,國度的實際和實行就是召會生活。若沒有召會生活,國度是抽象且難懂的。我們若不實行召會生活,國度對我們就僅僅是道理,不真實也不實際。
第二,馬太福音啟示召會是甚麼。在四福音當中,只有馬太福音題到召會,一次在十六章,一次在十八章。十六章啟示召會的建造是生命的事,十八章啟示召會的行政是權柄的事。
儘管十八章並不包含『權柄』這辭,卻可以看見召會的權柄這件事。十七節說,如果人拒絕聽從召會,召會有立場和地位把他當作外邦人和稅吏。此外,十八節指明,召會可以捆綁和釋放。這是召會的權柄。
許多不屬於公會的基督徒相信,按照馬太十八章二十節,每當有兩三個人被聚集到主的名裏,那個聚集就是召會。他們的想法是,主既在他們中間,他們就是召會。然而,有主在我們中間是一回事,是否成為召會是另一回事。十六至二十節清楚的給我們看見,這兩三個被聚集在一起的人不能成為召會。十六至十七節說,『他若不聽,你就另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見證人的口,句句都可定準。他若不聽他們,就告訴召會。』按照上下文,十六節的兩三個見證人必定是二十節被聚集到主名裏的兩三個人。這些經文清楚指明,召會與這兩三個人的團體是不同的。倘若十六節的兩三個人真是召會,他們就不需要將他們的事帶到召會。按照十七節,如果這兩三位有無法解決的事,他們應該將他們的事帶到召會。這證明他們不是召會。
每一個城市裏應該只有一個召會。(徒八1,十三1,十四23,參多一5,林前一2,啟一11。)假定某城市裏有兩三位姊妹一起禱告,有主在她們中間,她們就宣稱自己是召會。此外,假定同一城市裏有幾對夫婦也一同禱告,宣稱有主在他們中間,他們也是召會。如果一個城市裏有許多這樣的小團體,每一個團體都算一個召會,那個城市裏就會有許多召會。這種光景是錯誤的。正如洛杉磯這個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只有一個政府,照樣一個城市裏只該有一個召會和一個行政。(徒十四23,參多一5。)
我們需要一再的讀新約,使我們能看見在宇宙中只有一個召會,召會在每一個城市中的彰顯必須是獨一的。美國這個國家只有一個,它在各國的代表也必須是獨一無二的。舉例來說,在倫敦的美國大使館只有一個,不能有兩個。無論在何處,都只能有一個大使館代表美國。如果在一個國家裏有一個以上的美國大使館,這就指明美國分裂了。因此我們非常清楚,因為宇宙召會是一個,所以召會在每一個地方的彰顯也必須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不該以為,在主的名裏聚集,並有祂的同在在我們中間,就使我們彀資格成為召會。我們若這樣想,就證明我們對召會沒有清楚的異象,證明我們在黑暗裏。我們若真看見召會的異象,若真在光中,我們就會領悟,宇宙召會是一個,並且召會在每個城市彰顯時,當地的召會必須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城市不能有一個以上的召會。兩三個人的團體可以聚集,甚至有主在他們中間,但他們沒有召會的權柄。他們若有難處無法解決,就必須將難處題交到召會。因此,權柄是隨著召會的。這是召會的行政。
第三,我們要在國度的實際和實行裏,就必須在召會中;而我們要在召會中,就必須與聖徒保持正確的關係。在馬太十八章一節,門徒問主說,『誰在諸天的國裏是最大的?』主給他們看見,想要為大的人,不能進入國度,但降卑自己變成像小孩子的人,將要進入國度。(2~4。)想要為大,會破壞我們與聖徒的關係。我們與聖徒之間關係的重要性,也可見於奴僕的比喻,這奴僕不願憐憫與他同作奴僕的,不願赦免他。(23~35。)因此,我們要進入國度,就必須顧到與聖徒的關係。
與聖徒們保持正確關係的路,就是變成像小孩子。年老的人在知識上很豐富,但在生命上非常可憐、軟弱;反之,孩子沒甚麼知識,卻滿有生命。我們必須降卑自己像小孩子一樣。林前八章一節說,『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降卑就是放下我們的知識。我們若放下我們的知識,以接受生命代之,就會變成像孩子一樣謙卑。降卑不僅是我們在行為舉止上向別人鞠躬;而是放下我們的知識,接受生命。
按照馬太十八章三節,我們要進入國度,必須回轉,這是生命的事。然而,我們要留在國度裏,必須謙卑;我們必須有謙卑的生活,就是一種不以知識為中心,而以生命為中心的生活。召會生活中一切的困擾,都是因為僅僅注意知識所造成的。今天如果所有的基督徒都放下他們的知識,就沒有困擾了。我們若簡單的忘掉我們所知道的一切,以基督為我們的生命,愛祂也彼此相愛,並且當我們來在一起時,領悟我們是基督獨一身體上的眾肢體,這樣就沒有難處了。召會中一切的難處都是太強調知識的結果。因此,我們必須學習忘掉我們所知道的,以基督為我們的生命而活。我們應該告訴人說,『我們知道得不多。我們單單以主為我們的生命。我們憑祂而活,愛祂,愛我們在基督裏的弟兄姊妹們。我們聚集時,領悟宇宙中只有一個身體,無論何處,這個身體的彰顯都必須是獨一的。』我們若單單是這樣,就會與基督身體上所有的肢體維持正確的關係;我們會在真正的召會生活裏,這個召會生活就是國度的實際和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