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為著召會的實行所需要的生命

讀經:哥林多前書三章六至十二節,馬太福音十三章三至八節,十八至三十四節,三十六至四十三節。

我們在本章要來看為著召會的實行所需要的生命。這生命啟示在兩段話裏—林前三章和馬太十三章。

林前三章裏的栽種和建造

林前三章九節用兩個辭描述召會:耕地和建築。耕地這辭指明為著在生命裏長大的需要,建築這辭指明為著召會建造的需要。不但如此,在這章,使徒保羅告訴我們,他是栽種的人,(6,)也是建造的人。(10。)栽種需要生命的種子,建造需要如金、銀、寶石這樣的材料。(12。)因此,在六至十二節裏我們看見用生命的種子栽種,並用金、銀、寶石這樣寶貴的材料建造。

區分馬太十三章裏七個比喻的方式

在馬太十三章裏主耶穌講了七個比喻。這些比喻可用兩種方式來區分。一種方式是前六個比喻形成一組,末一個比喻自成一組。聖經裏多次以六加一的組合題到『七』這數字。例如,啟示錄裏有七印、七號和七碗。每一次都是前六項彼此連續相接,然後有插進的話,之後末一項纔來到。(六~九,十一15,十五7~十六12,17~21。)同樣,在馬太十三章裏前六個比喻組合為一組,但末一個比喻卻能單獨來看。

區分馬太十三章裏七個比喻的另一個方式,是把前四個比喻視為一組,後三個比喻視為另一組。照樣,啟示錄裏所有的『七』,包括二至三章的七個召會,都可分為四和三。前四印是四匹馬及其騎馬者,以後又來三印;前四號是一組,後三號是另一組;前四碗可視為一組,後三碗可視為另一組。因此,在聖經裏有個原則,七這數字是由六加一或四加三所組成。

主耶穌在馬太十三章裏所講的前六個比喻,是關乎諸天之國與召會的關係,(1~46,)但末一個比喻則是關乎主來臨時的外邦世界。(47~50。)在末一個比喻裏沒有生命的東西,只有撒在海裏的網,聚攏海中之物。在前六個比喻當中,前四個形成一組,(1~43,)因為它們都與生命的種子有關。在第一個比喻裏,(1~23,)撒種者,就是主耶穌自己,(37,)撒生命的種子。在第二個比喻裏,(24~30,36~43,)主作為人撒好種在祂的田裏,這種子長成麥子。及至人們(指主的奴僕—27)睡覺的時候,仇敵魔鬼將稗子撒在田裏;田地指世界,不是指召會。(38。)第三個比喻裏(31~32)也有種子,但這種子比麥種更小,乃是百種裏最小的,就是芥菜種。在這比喻裏,最小的菜蔬既在其內裏性質上,也在其外表或形式上有了改變,成了大樹。芥菜微小、低微,但好作食物。然而,它成了大樹,在第一個比喻裏喫盡種子的飛鳥,(4,)來棲宿在它的枝上。第四個比喻(33~35)說到由種子長成的麥子所作成的麵。麵是作食物的,但這比喻裏的婦人把麵酵拿去藏在麵裏,直到全團都發了酵,表徵全團都成為敗壞的。

在前四個比喻裏生命的種子及其目的

這四個比喻的基本思想是,主耶穌來到這世界,用意是要將祂自己作生命的種子撒在人裏面。主所撒的種子就是神的話,主乃是在這話裏作生命。(19,路八11,約六63。)有些東西應該由這種子長出來,成為別人的食物和神的滿足。在林前五章七節裏,使徒保羅將召會比喻為作餅的麵團,麵團的基本構成成分就是細麵。這指明主來到這世界,用意是要將祂自己撒在我們裏面,使祂能在我們裏面生長,以產生並形成召會,就是基督的身體,作別人的食物和神的滿足。在舊約裏,細麵作的餅是用來作為獻給神的素祭,使祂滿足。(利二。)因此,主來到這世界,用意不僅僅是受死以救贖我們脫離罪。在更積極的意義上,祂的心意是要將祂自己撒在我們裏面,使我們裏面能長出一些東西,作神的滿足。

我們需要有深刻的印象:在這四個比喻裏,撒種者就是主耶穌自己,祂所撒的種子也是祂自己。(約十二24。)主將祂自己作生命的種子撒在我們裏面,使一些屬祂自己的事物能從我們裏面長出來,或是作供人食用的芥菜,或是作麥子,磨成細麵,好作成餅使神滿足。這些比喻啟示出我們能藉以實行召會生活的生命。基督若沒有撒在我們裏面,沒有長在我們裏面,我們就無法實行召會生活。召會生活乃是基督自己從我們裏面長出來,產生麥子,然後磨在一起成為細麵,並且烤成餅,獻給神使祂滿足。這餅一點不差就是基督的身體,召會。(林前十17。)

撒但對真實召會生活的破壞

然而,神的仇敵撒但進來破壞召會生活。首先,如第二個比喻所啟示的,仇敵將他的種子,就是稗子,撒在麥子中間。(太十三24~25。)五旬節後不久,撒但將許多假基督徒帶進真基督徒中間,如同稗子在麥子中間。他的用意是要阻撓並攔阻麥子的生長,因而破壞收成。這些假基督徒是掛名的基督徒,只是名義上的基督徒,他們在性情或生命上從來沒有改變,因此不是神真實的兒女。

這些掛名的基督徒中有許多是敵基督的。(約壹二18,22。)最近,我應邀在某地盡職。我和人談話的時候,他們的領頭人說,人若在生活上有改變,信不信基督的肉身從死裏復活並不要緊。我聽見這話,非常驚訝。我問他們,人怎能不相信基督的復活而有生活上的改變?然後我向他們指出,他們若堅決要持守這樣的教訓,我就不能與他們往來,因為他們會成為敵基督的。想想今天基督教裏的情況。多少未得重生的人在妨礙、混淆、攙雜、並阻撓真基督徒的長大!這是仇敵狡詐的策略。

接著在第三個比喻裏,仇敵使微小的芥菜種在性質和外表上有了改變。芥菜是作食物的,微小且低微,也是短期生長的,是一年生的菜蔬。召會在這地上真實的光景和情況是同樣的—微小、低微、謙卑、暫時寄居在地上,也能供應別人,使他們得滋養。早期的召會就是這樣微小的菜蔬;但仇敵將其性質改變為大樹,使其失去供應食物的功用,並使其成為永久的實體,像多年生的植物一樣。(太十三32。)羅馬天主教和更正教是存在了許多世紀的龐大組織。毫無疑問的,今天基督教成了大樹,擴展遍及全地,由飛鳥所表徵的許多惡人和惡事已來棲宿其上。我們無法從這棵大樹得著任何食物。仇敵藉著改變召會的性質,而改變其外表和形狀,損害且破壞了召會生活。

仇敵不但將許多假基督徒混在真基督徒當中,並且改變了召會的性質與外表;他也敗壞了召會一切真實的事物。在第四個比喻裏,婦人把麵酵拿去藏在麵裏。(33。)我們已經看見,所撒的種子就是基督自己,用細麵作的麵餅乃是由麥子所產生的。林前五章七節指明,用麵作成的麵團表徵召會。因此,麵表徵基督自己和關於基督的真知識,也表徵召會。這一切都好作食物。然而,由邪惡婦人(太十三33,啟二20)所表徵的羅馬天主教,大妓女,(十七3~6,)把麵酵所表徵的異教事物,就是與召會相異的事物拿來,與召會一切生命的事攙雜,為要將其破壞。

到第四個比喻末了,召會的性質、外表都改變了,內容也完全被破壞了。雖然還有一些麵,但麵全然發了酵。這就是羅馬天主教的原則。她將真實的與虛假的攙雜一起。例如,基督的出生是麵,但聖誕節是酵;基督的復活是麵,但復活節是酵。許多異教的事物已被羅馬天主教這邪惡的婦人帶進來了。我們需要領悟,羅馬天主教裏的一切既真實又虛假,既是麵又是酵。

在第五和第六個比喻裏建造的材料

第五個比喻裏(太十三44)有藏在田地裏的寶貝,第六個比喻裏(45~46)有珍貴的珠子。既然寶貝是藏在田裏,就是在地裏,這寶貝必定由金或寶石所組成。金、珍珠、和寶石乃是為著建造新耶路撒冷的材料。(啟二一18~21。)

我們在這兩個比喻裏所看見的,是純潔無雜、隱藏不再顯露、變化不再敗壞的。金、珍珠、和寶石都是得著煉淨、沒有攙雜的材料。不但如此,它們是隱藏的—金和寶石藏在地下,珍珠藏在蚌裏。它們不像在地面上的大樹那樣顯露。我們該由此學習,每當我們受試誘要作甚麼,使自己顯明,那就是在撒但的原則裏。我們該一直遵循隱藏的原則,就像寶貝藏在地下,珍珠藏在蚌裏。(西三3。)我們不該使自己出名或受歡迎,我們也不該自我宣傳或吹噓;反而,保持隱藏總是最好的。不但如此,我們該領悟,我們需要被變化;這與被敗壞相反。許多渣滓之物必須被燒掉,使我們能在性質和外表上被變化。然後我們就會成為金、銀、寶石,就是適合神建造的材料。

我們已經看見,馬太十三章裏的前六個比喻啟示生命長大,生命繁衍,以及由生命長大所產生的變化。我們若真有基督的生命在我們裏面長大並繁衍,這生命也會變化並煉淨我們。基督正將我們隱藏,煉淨我們,並變化我們,使我們不至攙雜、顯露或敗壞。這些比喻啟示了那為著召會生活的實行所需要的生命,以及實行召會生活的路。我們必須一直接受基督作我們的生命,並且盡力被煉淨而不攙雜,隱藏而不顯露宣揚,且被變化而不被敗壞。為此我們需要被『焚燒』,使許多渣滓能被除去。然後,我們就會成為神所使用,建造召會的寶貴材料。

在馬太十三章的比喻裏,不但有為著收割莊稼的耕地,(林前三9中,)也有為著建造基督身體的寶貴材料。(9下,12。)生命和變化是實行召會生活的路。我們必須與稗子、大樹、和麵酵無關;反而,我們必須煉淨自己脫離這些事物,(五7上,提後二20~21,)好成為純潔、隱藏的,並被變化。實行召會生活正確的路,就是接受基督作生命的種子,使祂能在我們裏面生長並繁衍,變化並且煉淨我們,將我們隱藏,使我們成為寶貴的材料,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