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二、三章包含了給召會的七封書信,這是主給祂召會末了的書信。這七封書信是寫給在亞西亞的七個召會。然而,當時在亞西亞不只有七個召會,主為甚麼只寫信給這七個召會?研讀聖經的人都同意,這七個召會乃是所有召會的代表,是當時所有召會的光景一幅完全的圖畫。
不僅如此,啟示錄是一卷豫言的書。(二二7,18~19。)因此,二、三章所題到的,也必定含有豫言性質,我們必須把這七封書信當作豫言解釋。在四福音書、使徒行傳、和二十一封書信中,沒有充分的豫言召會在地上的歷程。啟示錄二、三章若不是召會的豫言,新約就會有一個缺口。然而,這兩章補滿了這缺口。這兩章中七個召會的圖畫,乃是豫言,論到從使徒時代末期,一直到主來臨時,這段漫長期間召會的完整歷程。此外,我們若不以豫言的方式明白這兩章,這兩章就沒有甚麼意義。我們若將這兩章領會為豫言,就會明白這兩章的正確意義,這兩章就極其有意義。
我們若將這兩章的記載與召會歷史的事實作比較,就會看見二者是彼此相符的。在亞西亞的這七個地方召會,不僅代表當時亞西亞所有召會的光景,也代表召會在地上歷經的七個階段。我們若從這個觀點,並在這光中查讀這七封書信,就會領悟這七封書信是多麼有意義,多麼有幫助。我們談論召會的實行時,需要認識並明白召會在這地上所經之歷程的七個時期。
大約四十年前,倪柝聲弟兄出版了一分名為『基督徒報』的月刊,共二十四期。每一期都有很多頁是啟示錄頭三章的默想與解釋。這是我們頭一次眼睛被主開啟,看見甚麼是召會。那二十四期的刊物翻轉了整個中國基督教裏的青年人。每一期都有一萬多分送到全國各地。在這之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倪弟兄第二次非常奇妙的帶領研讀啟示錄二、三章。我從這一切著作中,得到很大的幫助。
啟示錄二、三章的七個召會,代表召會在七個時期的進展。第一個召會是在以弗所的召會,代表從使徒時代末期到羅馬帝國開始逼迫基督教的階段。(二1~7。)那是第一世紀末的一小段時間,是召會初期的階段。那時早期的使徒都已離世,只有這卷書的著者約翰還活著。
這個時期的召會還是得勝的。然而,召會雖然沒有遠離正確的光景,但有一個隱藏的因素,成了召會衰弱與墮落的源頭。召會離棄了對主起初的愛。從外面看,沒有甚麼不對的事;從外面來說,一切都沒有問題,都是正常的。但從裏面來說,召會失去了她對主起初的愛。(4。)『起初』一辭,原文也有『上好』的意思。召會所失去起初的愛,乃是上好的愛。所以主責備這召會,並警告她必須悔改。她若不悔改,就要在兩方面受到虧損。第一,燈臺要從以弗所挪去。(5。)歷史告訴我們,自從以弗所的燈臺被挪去,多少世紀以來,那裏就再也沒有過真正的召會。這警告的豫言,的確已經應驗了。
第二個虧損是,信徒得不著神樂園中生命樹的享受為賞賜。(7。)燈臺是光的事,生命樹是生命的事。我們若失去對主起初的愛,就不會有生命的享受,光也會消失。另一面,我們若真愛主,就會享受祂作生命,也會享受光作為這生命的流出。生命就是光,(約一4,)但我們若要享受這生命,就必須愛主。我們也許為主作許多工,就外面來說,我們與主可能沒有甚麼問題。但我們對主若沒有上好、起初、新鮮的愛,就不會完滿的享受祂作我們的生命,並且也會失去光的照耀。
這對我們是個警告。我們若要實行召會生活,就不能僅僅在外面作一些事。我們必須從裏面開始,以上好的愛、起初的愛、和新鮮的愛來愛主。這樣,我們就會享受祂作神樂園中的生命樹,我們也會有生命的光。失去起初的愛,乃是召會墮落的源頭和因素。
第二封書信是寫給在士每拿的召會,就是在逼迫中受苦的召會。(啟二8~11。)『士每拿』原文意『沒藥』。在表號上,沒藥表徵受苦。這召會代表召會歷程的第二階段,從第一世紀末至康士坦丁作皇帝時為止。歷史告訴我們,在這段期間,羅馬帝國逼迫召會。『福克司殉道者記實』(Fox's Book of Martyrs)一書中說到許多信徒在逼迫下受苦的故事。我鼓勵青年弟兄姊妹讀這本書,書中的記載很激勵人且加強人。其中的一段記載是一位玻雷卡(Polycarp)老弟兄的故事。他被有關當局逮捕,受慫恿棄絕基督時回答說,『我事奉祂八十六年了,祂從未錯待過我一次,我又怎能褻瀆那拯救我的王?』羅馬帝國的逼迫到了一個地步,羅馬城的掌權者請求該撒不要再殺基督徒,免得那城裏所有百姓都被剪除了。他這話的意思是,他們殺的基督徒越多,就有越多人成為基督徒。
在士每拿的召會沒有受主責備,乃是得著鼓勵。主告訴這個召會,祂是那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的。(8。)祂是那遭受逼迫被治死,現今又活的一位。受苦的召會必須認識,主乃是復活與復活的大能。沒有甚麼能拘禁復活的生命,就是死也不能。這復活的生命是在受苦的召會裏面,所以召會必須經歷基督作復活。賜給士每拿召會的獎賞乃是生命的冠冕。受苦召會的獎賞不僅是生命樹,更是生命的冠冕。召會歷史中的這一段,如今已經應驗了。
第三封書信是寫給在別迦摩的召會。(二12~17。)在這封書信裏,我們能看見召會在性質和形式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按照歷史來看,別迦摩代表的召會時期,開始於康士坦丁使基督教成為國教,鼓勵人歸依作基督徒,造成召會在性質和形式上的改變。迦摩』的原文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結婚』,結婚就是聯合。這時候,召會與世界聯合,成了屬世的召會。召會與世界結婚,並與世界聯合。『別迦摩』的第二個意思是『堅固的高塔』。那時,召會在地上成了高大的東西,成了高塔,不再是低微的東西。當康士坦丁進到基督教,將基督教定為國教,又鼓勵人加入基督教時,就把基督教搞大了。這應驗了馬太十三章三十一至三十二節芥菜種的比喻,矮小的菜成了高大的樹,就像高塔一樣。
在別迦摩的召會中,有兩件事在主面前是邪惡的,第一是巴蘭的教訓。(啟二14。)巴蘭是一個外邦的申言者,他教導摩押王巴勒,使神的百姓犯淫亂且拜偶像。(民二二4~6,二五1~3。)康士坦丁進到基督教的時候,就開始有異教申言者的教訓,也就是異教的教訓。這造成召會與世界聯合,並且敬拜偶像,犯了屬靈的淫亂。對主來說,這乃是邪惡的。
別迦摩第二件邪惡的事是尼哥拉黨的教訓。(啟二15。)在最初階段,在以弗所的召會裏,只有尼哥拉黨的行為、活動,(6,)還沒有尼哥拉黨的教訓。然而,到了召會的第三個時期,尼哥拉黨的行為已經成了尼哥拉黨的教訓。我們若透徹研讀歷史,就能領悟,尼哥拉黨的教訓乃是聖品階級與平信徒制度的教訓,也就是宗教階級制度—『聖職等次』—的教訓。『尼哥拉黨』原文的意思是『征服平民』。所謂的聖品階級,宗教階級制度,征服了召會中其他的人。
古時,以色列百姓被救出埃及之後,神宣告他們乃是祭司的國度。(出十九6。)然而,由於以色列百姓的失敗,在西乃山下拜了金牛犢,於是十二支派中只有一個支派成為祭司。神原初命定以色列全國作祭司的國度,但由於那次的失敗,只有一個支派成為祭司。這些祭司成了神和以色列人之間的居間階級。這成了猶太教祭司職分的系統。然而,新約清楚的告訴我們,所有的信徒都是神的祭司。(彼前二5,9,啟一6。)凡被基督之血贖回的一切真信徒,都是祭司。信徒與神之間沒有居間階級。所有的信徒都在同一階層上,有同樣的地位,在同一個階級。沒有聖品階級,沒有平信徒,沒有宗教階級制度,也沒有居間階級。
然而,在使徒時代末期,有些人興起成為尼哥拉黨。給以弗所的信上說,那裏的召會恨惡尼哥拉黨的行為。(二6。)那時候雖然已經開始有那些作法,卻還沒有形成教訓;但是到了召會的第三個時期,那些行為已經成了教訓。召會的歷史完全應驗了這事。康士坦丁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以後,成千上萬未重生的人,被浸入基督教成為會員。他們沒有得重生,沒有神的生命。他們沒有聖靈,不是基督身體的活肢體。所以,他們不知道如何盡功用,他們也不會盡功用。因此,有些人開始教導說,某些人應當受訓練成為聖品階級。小部分人受訓練成為祭司,就是聖品階級,大部分掛名的基督徒顧到他們屬世的生活。這樣就產生了居間的聖品階級。這在主眼中是非常邪惡的事,我們必須勝過它。
今天我們必須恢復普遍的祭司職任。每一位基督徒必須是盡功用的肢體,是事奉的祭司。在召會裏,不可以有階級,或者我們可以說,必須只有一個階級—不是聖職人員或平信徒,乃是弟兄。今天有些人說到『非專業牧師』或『非專業傳道人』這樣的辭。然而,我們既不是神職人員,也不是平信徒;我們乃是祭司和肢體。我們都是基督身體的肢體,我們也都是神的祭司。
在給別迦摩召會的信中,主應許將隱藏的嗎哪賜給得勝者。(啟二17。)這符合馬太十三章的比喻。『別迦摩』是堅固的高塔,就像三十一至三十二節的大樹,一切都顯露出來,為著對外展示。然而,按原則說,寶貴的東西乃是隱藏的。(44。)在這個時代,基督乃是隱藏的嗎哪;所以,我們必須是隱藏的召會。我們必須學習隱藏,不顯露。我們不該以屬世的方式宣傳自己,這樣作乃是與世界聯婚,犯了屬靈的淫亂,不但拜偶像,並且也成了偶像。我們必須學習隱藏。基督在這個時代既是隱藏的,我們作為祂的身體也必須是隱藏的;這樣,我們就會享受祂作隱藏的嗎哪。
我們越隱藏,就越經歷基督作隱密的那一位,也越經歷白石。(啟二17。)啟示錄中的『白』表徵蒙主稱義、稱許並悅納。(三4~5,18。)我們不該想要被人接受或讚賞,我們不可害怕遭受批評或逼迫。我們乃該竭力得隱密之主的稱義與悅納。當我們成為隱藏的人,我們就感覺到主隱密的稱許。
白石上有主賜的名字,這名字只有我們和主認識,此外沒有人認識,因為這名是個祕密。我們需要對基督有祕密、隱藏的經歷,這樣我們與基督之間就有祕密存在。當整個基督教與世界聯婚,已經成了大樹、高塔時,我們必須隱藏,從大樹、高塔、屬靈的淫亂、以及拜偶像這些事隱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