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揭示國度的奧祕—在生命上長大,並藉著變化而建造

讀經:

馬太福音十二章四十六節至十三章五十二節。

馬太十三章位在馬太福音這卷書的中間,是一個轉捩點,在某些方面可說是這卷福音書裏最奧祕的部分。在本篇信息裏,我們要交通這個重大的轉彎,也要交通國度的奧祕,這些奧祕啟示在十三章七個比喻當中的六個裏面。

馬太福音的三個重要段落

馬太福音有三個重要的段落。我們若領略這三段的內容,就會明白這卷福音書所教導的。第一個重要段落就是所謂的登山寶訓,涵括五至七章,給我們看見國度道德的實際或素質。十三章是馬太福音中第二個重要的段落,主耶穌在這段裏用比喻說到國度的奧祕。第三個重要段落是二十四至二十五章,乃是主論到國度的豫言。頭一段講於山上,第二段講於海邊,第三段講於橄欖山上。在本篇信息中,我們要專注於馬太福音的第二大段,就是論到國度奧祕的這一段。

一個轉捩點

從十二章到十三章的轉折,標示出馬太福音的一個轉捩點。主耶穌已經來到,作為賜生命的彌賽亞,(一~八,)但從九章開始,祂就為猶太人所棄絕。這棄絕在十二章末了達到極點。因著猶太人拒絕基督,使祂完全放棄祂在肉身上與猶太人的關係,而轉向祂的門徒。(48~十三1。)在那之前,主以明言說了許多話,也以公開的方式作了許多事。然而,從十三章開始,主以奧祕的方式說每一句話並行每一件事,國度的事就成了奧祕。

十三章開始於:『那一天,耶穌從屋子裏出來,坐在海邊。』(1。)此處所題的屋子代表以色列家,就是猶太教和猶太人。(十6。)猶太人原是神的家,但如今主棄絕了他們。這由主從屋子裏出來,坐在海邊所象徵;海表徵外邦世界。(但七3,17,啟十七15。)因此,主從屋子裏出來,坐在海邊,表徵祂放棄以色列家,轉向外邦人。

馬太十二至十三章所記載的這個轉折指明,棄絕主不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我們若棄絕祂,雖然我們可以聽,卻無法領悟;可以看,卻無法看透。(十三13~14。)棄絕主乃是極為可怕的事。主所說的奧祕之事,只有那些不棄絕祂,卻順服且跟從祂的人纔能看透、領悟。惟有當我們是這樣的人,國度的奧祕纔啟示給我們。

主出了屋子,來到海邊,在海裏的小船上講說國度的奧祕。(2~35。)小船表徵召會,在世界裏,卻不屬於世界。這指明主之前是在以色列家中說話,今天主耶穌乃是在召會裏說話。然而,甚至祂在召會裏的說話也是奧祕的。我們雖然能在召會裏聽見主的說話,卻無法明白其意義。為這緣故,主至終進入第二個屋子裏。(36上。)第二個屋子乃是建立起來的召會,就是國度的實際。如果我們跟隨主,同祂從海邊進到第二個屋子裏,國度的奧祕就會向我們開啟。(36下~52。)

我們必須跟從主,與祂同到海邊,再從船上到第二個屋子裏。我們只有在國度的實際裏,纔能看見主心頭上的事,並領悟國度奧祕的真實意義。

在生命上長大,並藉著變化而建造

在馬太十三章,國度的奧祕陳明於七個比喻裏。要掌握這些比喻正確的解釋和意義,與具備新約教訓的正確觀點有很大的關係。

十三章的七個比喻可分為兩部分。頭六個比喻形成第一部分,最後一個比喻形成第二部分。我們仔細研讀這些比喻,會看見頭六個比喻是說到長大和變化,就是在生命上長大並藉著變化而建造的事。相反的,最後一個比喻與生命長大和變化都沒有關係,而是論到受造之物從海裏被拉上岸來,其光景與先前在海裏的時候一樣。再者,頭六個比喻與今世的國度有關,第七個比喻則與要來的國度時代有關。我們對這七個比喻有了這樣的觀點,就可以下結論說,國度的奧祕在今世乃是關乎生命長大和藉著變化而建造。換言之,國度的奧祕乃是論到兩件事—生命與建造,以及兩個過程—長大與變化。

頭六個比喻—關於今世國度的那一組比喻—可以再分為兩個小組。第一小組包括前四個比喻:撒種者的比喻、稗子的比喻、芥菜種的比喻、以及麵酵的比喻。這四個比喻彼此之間密切相關,都涉及麥粒或種子;其中主要的思想乃是生命的長大。只有當麥粒生長,纔可能產生作餅的材料,好將餅當作祭物獻給神。(利二4。)因此,前四個比喻是論到生命的長大。

頭六個比喻的第二小組,是由後兩個比喻組成。這兩個比喻是關於變化。這個小組裏的第一個比喻,說到藏在田地裏的寶貝,這寶貝可能是寶石。第二個比喻是珠子的比喻。寶石和珠子都是經過變化過程之物。不僅如此,寶石和珠子都代表聖經中一件獨特的事—神的建造。(啟二一18,21。)因此,這兩個比喻乃是論到變化為著神的建造。

我們若在主面前思想這頭六個比喻,就會看見包含在其中的新約主要教訓:生命的長大以及為著建造而進行的變化。生命長大時,就會產生一些事物。接著長大而來的就是變化,變化產生為著神建造的寶貴材料。新約教導說,基督來將祂自己作為生命放在我們裏面,使祂能在我們裏面長大。(約三15~16,十10下,西三4。)我們在前四個比喻裏看見這事。作生命的基督乃是撒種者,將祂自己作為生命的種子撒在我們裏面。生命的種子一旦撒下,就從我們裏面開始生長,產生某些事物。變化就從生命長大而來。使徒保羅使用『變化』一辭,他在以弗所四章二十三節告訴信徒:『而在你們心思的靈裏得以更新。』他也在林後三章十八節說到我們正被變化成為主的形像。再者,他在林前三章九至十二節指明,我們必須被變化,好成為寶貴的材料,用金、銀、寶石,建造在使徒保羅所立的根基上。正如我們所見,這事包含在馬太十三章第五和第六個比喻裏。新約的啟示和異象是清楚的:基督將祂自己作為生命的種子撒在我們裏面,好長在我們裏面;我們藉這長大,就被變化成為寶貴的材料,能被建造成為神的建築、神的家。

我們若有這觀點,馬太十三章對我們就是開啟的。一面,我們會看見基督怎樣將祂自己作為生命的種子撒在我們裏面,好在我們裏面生長,帶來出產。這出產、這生命所帶來的結果,會調在一起作為素祭,獻給神使祂滿足。另一面,我們會看見這生長如何產生變化,以產生寶貴的材料,被建造在一起成為神的建築。因此,生命的出產獻上使神得滿足,並產生寶貴的材料,被建造在一起成為神的居所。

撒但阻撓生命長大的詭計

馬太十三章除了給我們看見國度的奧祕,也給我們看見主與祂的仇敵之間正在進行的爭戰。一面,主要將祂自己撒到我們裏面,並在我們裏面長大,而生產出使祂得滿足並為著祂建造的事物。另一面,仇敵不斷進來阻撓並破壞神的定旨。我們在頭四個比喻裏,看見主與祂仇敵之間的這個爭鬥。

在撒種者的比喻裏

在第一個比喻裏,仇敵作了許多事阻撓生命的長大。首先,他進來奪去主撒在人心裏的種子。(4,19。)在某些情況中,他並未得逞,種子仍能生長。但即使仇敵沒有奪去種子,他仍能使種子所撒到的心變成石頭地。(5~6,20~21。)這樣的心裏面是剛硬的,也沒有深度讓種子長大。有的聖徒已經勝過他們的石心,讓話—生命的種子—長在他們裏面。然而,即使他們勝過那惡者的頭兩種手段,撒但仍有第三種阻撓的方式—荊棘。(7,22。)荊棘是擠住種子生長的因素;這種擠壓的因素乃是今世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仇敵也許沒有從我們裏面奪去話,我們也可能沒有未受對付的己,但或許仍有事物—對我們生活的顧慮和物質錢財的迷惑—擠住我們。我們必須勝過這一切,成為好土。(8,23。)

在這四種土的事例中,我們看見主與祂仇敵之間的爭鬥。我們必須勝過奪取種子的仇敵、內裏的剛硬、和擠壓的因素。我們若勝過這些事物,我們的心就會成為好土,主這生命的種子就能在其中生長,結出許多果實。這樣的心乃是主的得勝。無論仇敵採取多少步驟要阻撓、破壞、損毀我們,主仍有一些得勝者。這些就是有所出產,使祂得滿足的信徒。

我們不該將馬太十三章的任何一個比喻僅僅視為道理;反之,我們應當將它們應用到自己身上。關於撒種者的比喻,我們該問自己是否像路旁的土一樣。路旁的土是靠近田邊路上的土—因著屬世的交通被踐踏而變硬了。變硬的結果,使那些心像路旁土地的人無法明白或領會國度的道。倘若我們的心與屬世的交通有太多的接觸,就會變得像路旁的土一樣。當種子撒在我們心裏時,我們無法逃避仇敵奪去種子的手。因著我們的心已經被屬世的交通弄硬了,我們無論聽多少信息,都無法逃離仇敵奪去種子的手。結果,沒有甚麼屬主的事物能留在我們裏面。我們必須在主面前思考,這是否就是我們的情形。

我們也必須問自己,我們的心是否滿了石頭?是否被今世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擠住了?這些都是阻止我們裏面生命種子長大的事物。因此,這些必須藉十字架被對付。我們需要得拯救,脫離被屬世交通所硬化的心,脫離滿了石頭而沒有深度的心,並脫離被今世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所擠住的心。我們的心得拯救,脫離這些事物時,就能成為好土,讓基督在其中自由生長。

在稗子的比喻裏

在第二個比喻裏,仇敵使用另一項詭計以阻撓生命的長大:他將假信徒種在真信徒當中。這由撒在麥子當中的稗子所表徵。稗子的芽和葉子,大小和顏色看起來與麥子的非常相似,甚至經驗豐富的農夫也難以辨別稗子和麥子,直到二者吐穗的時候纔看得出來。麥穗成熟時,顏色是金黃色,稗穗卻是黑色。金黃色是生命的顏色,是神的神聖性情、神自己的顏色;黑色是黑暗、死亡、仇敵的顏色。(詩六八13,啟二一18,西一13。)無論仇敵使用甚麼詭計來阻撓作生命的基督在我們裏面生長,仍有一些事物藉著得勝者產生出來了—成熟的麥子,可以磨成細麵,作為素祭,好獻給神,使祂滿足。

在芥菜種的比喻裏

在馬太十三章的第三個比喻裏,我們看見狡猾仇敵更多的詭計。這一次,他使小菜蔬變成不正常的巨大。(31~32。)根據創造的原則,所有受造活物的繁衍都必須各從其類。特別的說,結種子的菜蔬都必須『各從其類』。(創一11。)按照神的創造,菜蔬必須是菜蔬,不是樹木。然而,在芥菜種的比喻裏,撒但使小小的芥菜種長得『比別的菜都大』,且成了樹。

菜蔬是為作食物的,但在這個比喻裏的芥菜並不是食物;反之,它『成了樹,甚至天空的飛鳥來棲宿在它的枝上』。(太十三32。)今天,這棵大樹就是基督教國,包括組織之基督教的所有分支作枝條。許多惡人和惡靈前來棲宿在這棵大樹上。召會按其屬天的性質而言,應當像芥菜—微小、卑微,好作食物。然而,撒但狡猾的使召會的性質改變了,使其不再好作食物,反倒成為適合惡人、惡靈棲宿的地方。雖然撒但施展詭計,但主仍有能產生食物、並使祂滿足的得勝者。

我有負擔,使我們將這比喻的思想應用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們不該被事物的表象所愚弄、欺騙。假如某件事的外表看來非常偉大,我們應當特別警覺。倘若我們試圖吸引大批跟隨者並作很大的工,我們就是仇敵狡詐計謀下的受害者。我們應當自願卑微、隱藏並微小。今天,我們面前有兩條路。第一條是成為偉大的;第二條是成為微小的。我們會選擇那一條路?我們會選擇大樹的路,還是小菜蔬的路?(參七13~14。)在十三章第五和第六個比喻裏題到的寶貴材料乃是隱藏的。在第五個比喻裏,寶貝是埋藏在田地裏。在第六個比喻裏,珠子是隱藏在蚌裏。我們是否願意像寶貝和珠子被隱藏,並微小如芥菜種?還是渴望顯明在世人面前,引來世人的稱羨?走偉大的路就是依從大樹的原則,不是依從小菜蔬的原則。願我們都勝過要在世人眼中成為偉大的野心,而是盼望微小,好作神與人的食物。

在麵酵的比喻裏

在第四個比喻裏,我們再次看見神的仇敵是何等詭詐。就在麵團已經產生出來,要獻給神使祂滿足之際,仇敵就將麵酵加進麵團裏面,使其敗壞。(33,參利二4~5,11。)這個比喻裏的三斗麵原是純淨的,但因著仇敵的攙雜,麵團就失去其純淨了。

變化的需要

馬太十三章的頭六個比喻指明,僅僅長大是不足彀的,也需要變化。長大是生命的事;變化既是生命的事,也是神的建造直接必需的。在十六章,彼得認出基督乃是活神的兒子。(16。)這指明他知道一些關於生命的事。主在他的宣告之後,告訴他必須成為『彼得』而非西門。換言之,主告訴彼得,僅僅作一個屬土的天然人並不彀,他必須被變化成為石頭,使他能被建造在磐石上。(18,彼前二4~6。)

我們受造並非石頭;我們和彼得一樣,都是屬土的人。(創二7。)因著屬土的人不適於神的建造,我們就需要被變化成為透明的寶石。(林前三12,啟二一11。)我們惟有藉著被變化,纔彀資格成為寶貴的材料,適於神的建造。

開啟的奧祕

今天,國度的奧祕對我們不再是隱藏的奧祕。在以弗所書、歌羅西書和羅馬書中,保羅告訴我們,這奧祕如今開啟了。這奧祕曾隱藏在神裏面,但如今向所有從海邊跟隨主耶穌進入第二間屋子的人開啟了。(弗三9,西一26~27,羅十六25~26。)願國度的奧祕—在生命上長大,並藉著變化而建造—向我們眾人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