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信息我們要交通,如何把讀經化作禱告,好幫助少年弟兄姊妹,用靈化禱聖經,摸著主自己。在帶領少年人之先,要先向他們說明,聖經裏雖然有教訓,但是聖經並非以教訓為目的,而是以供應『營養』為目的。聖經是超過教訓的,是要透過教訓,將神的話供應到人的靈裏,作人生命的糧食,使人得著生命的營養。
在這一點上,我們都需要從人天然的觀念裏蒙拯救。在人天然的觀念裏,總以為書是一種知識的憑藉,為著傳述某一種教訓。聖經表面看來也是一本書,和世界的書一樣,都是白紙印著黑字。所以無論是老年人、少年人,一拿到聖經,難免認為聖經也是要灌輸一些知識和思想,叫我們得到知識和教訓。許多基督徒多多少少也有這種觀念;然而,我們要讓弟兄姊妹看見,聖經和其他書不一樣。聖經不僅僅是給我們一些教訓,聖經乃是要透過教訓,給我們生命的食糧,給我們屬靈的營養。所以我們讀聖經,不重在得教訓,乃是重在得生命的糧食和屬靈的營養。
其次,要說明這個食糧並不是知識,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精神食糧。今天人把報紙、雜誌、小說、或科學知識等,當作一種所謂的精神食糧,是因那些文字書籍傳達了一些世界的知識或學說。然而,聖經不是這樣,聖經所給我們的食糧,乃是基督,就是主自己。我們讀聖經,是要接受生命的食糧,就是接受基督,也就是接受三而一的神。父在子裏,子成為靈,這三而一的神,乃是寄託在聖經的話裏。所以,我們接觸聖經,要用禱告讀聖經,好從聖經裏得到生命的食糧;這也就是要用靈摸著基督,接受主耶穌。
有人或許會題出這樣的問題:聖經中不是也有很多篇幅,說到與基督不相關的教訓?譬如,『你們跟不信的,不要不配的同負一軛。』(林後六14。)這是關乎婚姻和交友的事,這樣的話明明是教訓,不見得和基督有甚麼關係。又譬如,聖經中常題到殷勤的事,(羅十二8,11,林前七35,彼後一5,10,)好像也和基督不太有關。似乎從聖經裏的確能舉出許多例子,表面看和基督沒有多少關係。然而,我們要知道,基督乃是聖經的中心;聖經一切的話,都以基督為中心,再從這個中心往外延伸,直達到圓周。所以,我們若是讀聖經,只存著一個接受教訓的態度,我們就不會摸著基督,也得不著這些教訓和基督的關係。
我們讀聖經時,應當把基督當作聖經的中心目標;這樣,我們就會看出所有的教訓與基督的關聯。基督就像是車輪的中心,從軸心張開一條條的輪輻,直達到邊緣,而成為一個整體的車輪。聖經的真理就如同一個整體的車輪,基督是這車輪的中心,從這一個中心出來許多教訓,無一不與基督有關。有的是直接相關,有的是間接相關,有的是間接又間接的相關。我們若是有這樣的觀念,就能找出聖經中所有的教訓,與基督相關聯的地位。
我們若是存著摸著基督、接觸基督的心讀聖經,就能得著主耶穌作我們的食糧。這樣,當我們讀到林後六章十四節:『你們跟不信的,不要不配的同負一軛。』我們就能清楚的了解,為甚麼信的和不信的,不要不配的交友並結婚,因為這會阻礙我們對基督的經歷。信的人與不信的人配在一起,並不能幫助信的人更多經歷基督,反而攔阻他們的經歷。所以我們看見,信的人不要和不信的配在一起,是為要保守信徒在一個境地,能享受基督並經歷基督。
聖經中說到殷勤和謹慎等美德,也都是這個原則。一個懶惰的人定規會失去經歷基督的機會;一個不謹慎、馬虎的人,不能盼望他有多少機會經歷基督。一個會經歷基督的人,定規是個殷勤、安靜、仔細、謹慎的人。然而,並不能說一個人安靜、仔細、謹慎、殷勤就能經歷基督。只是一個人若不謹慎、不仔細、不殷勤,定規不能經歷基督。我們這樣讀聖經,就能知道為甚麼聖經有這麼多教訓,因為這些教訓是要保守人在一個境地,叫人能彀經歷基督。
你若要留在一個境地,經歷基督,就要接受聖經的教訓。你若違反這些教訓,你就沒有保障,沒有約束,也沒有規律;結果你就會從經歷基督的地位岔出去。聖經裏許多的教訓,都是保障、約束和規律,把你我保守在一個確定的立場上,叫我們能享受基督。你若是常常這樣來摸聖經,慢慢的你就會從聖經的前後文裏,找出這些教訓和基督的關聯。譬如,你讀到林前一章二節:『祂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這意思是基督是所有信祂之人的分。三十節又說,『這基督成了從神給我們的智慧:公義、聖別和救贖。』這給我們看見,哥林多前書裏的教訓,都是在基督裏的故事。所有的教訓,你都能把它直接或間接的聯於基督,因為基督乃是聖經的中心。
聖經既不是一本教訓的書,我們讀經的時候,就不該盼望從聖經得著教訓。我們乃是要藉著禱告,化讀聖經,吸取主自己。聖經是一本供應生命的書,是生命的糧。我們讀聖經的時候,要從其中得著供應,得著生命的糧食。我們所得生命的供應、生命的糧食,就是基督自己。雖然其中說到好些事並不直接談到基督,但都是為著保守我們,約束我們,把我們擺在一個地位,叫我們能經歷基督,向著基督。所以,那些教訓和基督都有直接、間接的關係,都能聯到基督身上。
現在,我要說到把讀經化作禱告的實際操練。第一,我們用禱告化讀聖經,並不在乎我們講得多、讀得多、或交通得多,乃在乎我們要多用禱告,化開聖經的話。這樣的讀經不重在明白,不重在研究,也不重在談論和交通,乃重在用禱告把我們所讀的,吸收到我們裏面。所以,這樣的讀經最好不要講解太多,也不要彼此發表太多感覺。
如果有感覺要發表,要用禱告的方式發表。比方,我們四個人一起讀經,我一有了感覺,不要講出來,而要用禱告把感覺發表出來。當我這樣禱告的時候,聽見我禱告的人會受影響,而引發他的靈感,並把他的靈感禱告出來。若是第三者也受了影響,引起了靈感,也把它化作禱告,這樣禱告到一個地步,會比我們用講的還要透切明白。因為這不僅是頭腦裏的明白,更是化作我們靈裏的供應。所以不重在講解,不重在交通,乃重在禱告。
第二,這樣化禱聖經,不要讀太多經節。因為讀得太多,就化不開。這如同喫飯一樣,不要擺上太多菜,擺上太多,容易令人眼花撩亂,無法細細品嘗其中的精髓。同時,不要喫得太大口,或喫得太快,乃要細嚼慢嚥,纔能喫得好,喫得有消化。所以,不在乎你喫得多,乃在乎你喫得好。當然在化禱時,也有一點技術上的講究。有的地方,你必須讀完一整段聖經節,纔能化禱。譬如,馬太一章的家譜,只讀兩三節會覺得太枯乾,需要讀完整個家譜,再選其中一段化禱。這在技術上需要有一點練達。有的聖經節,一句就很豐富,就足彀化禱了。
第三,最好要有帶領的人,不是來講解,而是把化禱的經節作一點說明。這千萬不要長篇大論,只要指點一下即可。譬如,約翰一章一節的『太初有話』。你可以點一點說,這個話是太初就有的,這個話就是主自己,萬物都是藉著這個話成的。生命就在這個話裏面,在這個話裏的生命,就是照亮我們的光。只要把這一段重點指出來,就可以了。
至於馬太一章的家譜,也要點一點,給人看見,主耶穌是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子孫。從亞伯拉罕下來共有四十二代:前一段是從亞伯拉罕到大衛;下一段是君王的家譜,從大衛到被擄;後一段是失去王位的先祖,從被擄到馬利亞的丈夫約瑟。或者再點一下,這個家譜裏共有五個女人,其中只有馬利亞是貞潔的童女,其他四個都不太好,有猶大的兒媳他瑪,撒門的妻子喇合,波阿斯的妻子路得,還有大衛所娶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主耶穌是從貞潔的童女馬利亞生的。之後,再點一下,為甚麼主耶穌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和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是信心的始祖,大衛是君王時代的開創者。主耶穌一面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由以撒所豫表;一面也是大衛的子孫,由所羅門所豫表。總而言之,整個家譜給我們看見,主耶穌是神來作了人的後裔,而且是一個承受產業、承繼王位的人。亞伯拉罕的子孫是要承受產業的,而大衛的子孫是要承受王位的。帶領的人只要點一下重點就可以了。
第四,一定要帶人禱告。從前我們帶領人禱告,人都有二個推辭:第一,不會禱告。第二,沒有話,沒有感覺。現在,我們若有這樣的操練,就沒有藉口了;因為禱告不需要自己編,只要用聖經的話禱告就可以了。譬如,約翰一章一節,你可以說,『主阿,太初有話,話與神同在,話就是神。』這就是你禱告的話,或者你可以把語氣改變一下。至於,沒有感覺、沒有話語等問題,也同樣得著解決了。你讀的聖經就是話,並且你應該信,你一用聖經的話禱告,就會有感覺、有題目可以禱告。你可以說,『主阿,感謝你,太初有話,話就是你。』或者你可以多說一點。有時不一定讀的時候就有感覺,乃是禱告時,就有靈裏的供應。你禱告的時候,靈裏頭會有話,話就有感覺,你立刻照著這感覺說,『主阿,你就是神的話。你把神向我們說明了,你也常在我們裏面對我們說話。』這是很自然的,一點都不是太難。
第五,帶人禱告的點不要太多,只要一點就可以,至多兩點,不要一個人包辦所有的禱告。譬如,約翰一章一至四節有好些重點:太初有話是一點,話與神同在又是一點,話就是神又是一點;萬物藉著祂而成是一點;生命在祂裏面是一點,這生命是照亮人的光又是一點。絕不要一個人就把這麼多點都禱告了,最好只禱告一個點,最多兩個點。你禱告一個點,讓別人有機會再禱告。這樣,你禱告一點,我禱告一點,他禱告一點,幾個人就能點點都禱告了。若是你還有感覺,可以輪流回來再禱告。
末了,我們應該相信,當我們這樣輪著禱告時,我們的靈裏會隨時有感覺;有的是直接的感覺,有的是聽別人的禱告而有的感覺,有的感覺是互相影響而有的。這樣禱告的結果,就把這一段聖經化開了,也幾乎是講透了。這個好處,就是使眾人的靈都得著操練,裏面也得著餧養。這個餧養就是在聖經的話裏,所蘊含的基督自己。我們要把這幾點向少年人說明,也要實際的帶他們操練。
一九六一年七月二十一日講於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