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十二章一至十一節,以弗所書四章十二節,十五節下至十六節。
本篇信息我們要對在召會中有事奉的人,說到一點事奉上的基本認識,好叫眾人明白我們到底為著甚麼而事奉,並且要怎樣事奉?為使大家清楚這兩點,我們要先說到神在這個時代所要作的事。
一般基督徒都曉得,神要把福音傳給罪人,也要得著許多愛祂的人,起來追求並事奉祂。因著許多人都知道這兩件事,所以從已往直到現在,基督徒中間常有人起來應付神這個心意。這實在是神作的事。以傳福音來說,當主從死裏復活,在祂升天之前,的確留下了一個確定的吩咐,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之物傳揚福音。』(可十六15。)除了有主確定的吩咐,聖靈也常在我們裏頭催動這個工作。(徒八29~35,十19~22。)所以歷代以來,這一條熱心傳福音的線,從沒有缺少過,也從沒有斷過。
同時,神也一直在祂兒女中間興起人來愛祂,追求祂,明白祂的旨意,活在祂面前,作屬靈的人。可以說,在新約時代這件事是空前的。在舊約的時候,從來沒有這麼多人起來追求愛神,追求屬靈。然而從使徒那個時候開始,一路下來,將近兩千年之久,世世代代都有相當多的人,起來追求屬靈,追求活在主裏面。在我們眾人裏面,也常有聖靈的工作;我們常會覺得自己不彀屬靈,不彀活在主面前,我們應該更愛主,更追求主。所以,我們喜歡聽屬靈信息,喜歡讀屬靈書報,也喜歡和屬靈的人接觸,好得著屬靈的幫助。這些都是神在我們裏面作的。
然而我們需要看見,神的兒女光有這些還不彀,因為神在這時代所要作的,並不只有這麼多,神還要作另一類的事。可以說,神所以作前面兩類的事,乃是為著後面這一類的事。最後這第三類的事,就是神要把祂的兒女,在一地一地,建造在一起,成為祂的家。凡有神兒女的地方,神都要藉著他們成立一個家。每一個地方上的召會,照理都是神家的顯出。神在這個時代,要我們傳福音救罪人,帶人屬靈,都是為要建造祂的家。傳福音乃是要為神的家得著建造的材料;帶人追求屬靈,受造就,乃是要使這些得來的材料經過一番對付,適於建造。
以蓋造房屋為例。人要造房子,頭一步就是豫備材料。材料有了,第二步就要花工夫處理。材料經過對付、處理,再一塊塊建造在一起,結果就成了房屋。同樣的,神在這個時代,所以在各地興起人傳福音,就是為要得著建造的材料。等到人得救了,成了神建造的材料,神就藉著聖靈以及祂的執事們,在這些材料身上作工,以成全他們,栽培他們,造就他們;有時候也對付他們,訓練他們,破碎他們,好叫他們能適合於神家的建造。所以,帶人得救和帶人追求屬靈,都不過是神的手續,神家的建造纔是神最終的目的。
神這個心意若能得著成全,一個一個地方都有祂的召會建造起來,作為祂的家;這家在一個一個地方彰顯出來,不只能應付神的需要,也能應付人的需要。這家能叫神啟示、彰顯祂自己,能叫神得著祂該得著的榮耀,也能叫神完成祂的旨意,成全祂所要作的,使祂得著安息。同時,當人起來飢渴的追求神時,這家也能應付人的需要,叫人能得著滿足。人一進到這家,就能碰著神,感到神家的味道,有溫暖,有安息。好像人無論在甚麼地方,都不能得著滿足,惟獨這家能叫人滿足。好像每個人雖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連他們自己的家,都不能滿足他們心靈的需要。乃是直到他們進到召會,進到神的家,他們的心靈纔得著真正的滿足。
神在這個時代,若是能在一個一個地方,把得救的人建造起來,成為祂的家,神的兒女就能告訴人,說,『你要遇著神麼?你要認識神麼?可以到這個家裏來。你要得到神的平安和安息麼?你要得到屬靈的糧食和飽足麼?你要蒙神光照,曉得神的道路麼?你真要認識神麼?可以到這個家裏來;這家就是神在地方上的召會。』任何一個地方的召會若是被神建立起來,人每一次來到召會中,都要感覺神在這裏;這裏有神的安息、神的糧食、神的餧養、神的話語、神的同在,人來到這裏就能認識神。神雖是無所不在的,但人真要遇見神,找著神,還必須到這家中來。這就是神在這個時代中,最終所要作的一件事。今天神所作頭一件事,是叫人熱心傳福音,第二件是叫人追求屬靈,第三件就是要建造祂的家,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建造召會,建造基督的身體。這第三件事,纔是神最終的目的,神所以作頭兩件事,乃是為著這第三件事。
然而希奇的是,我們這些事奉神的人,多半只看見前面兩件事。我們看見熱心傳福音的重要,也看見追求屬靈的重要,卻沒有看見建造神家的重要。比方說,好像我們只採集材料,然後把材料整理好,修造好,就到此為止,沒有下文了。我們常認為,一個人只要能熱心傳福音,又能追求屬靈,就已經難能可貴。我們沒有看見,最終那一件寶貴的事。我們沒有看見,神的心意、神的目的,乃是要得著一個家。神要叫那些得救、受了造就的人,配搭、建造在一起,成為祂的居所。
這件事不只我們看得不清楚,看得不重,即使是歷代那些解經的人,那些屬靈人的著作,差不多也只講到第二類。他們講到屬靈的事,就是叫人追求屬靈,活在主裏面。好像人只要能達到這一點,就已經是達到高峰,達到頂點了。歷代著書或者解經的人,很少說到一個地步,厲害的給人看見,神在宇宙中所要得著的,乃是一地一地都有祂的家的顯出。
我們看聖經的記載,使徒們寫書信的時候,寫來寫去,末了都說到神要得著一個家。以羅馬書為例,這卷書一開始是說到基督徒的經歷,但是到了十二章,使徒就說,要有一個身體配搭起來;也就是我們這些蒙恩得救的人,在基督裏成為一個身體,互相作肢體,配搭在一起。(4~5。)按人看,從一章到八章,一個人從得救直到活在靈裏,照著靈而行,(4,)已經是相當好,相當完全了。然而八章之後,還有十二章。在十二章裏,出來了一個基督的身體。因此,使徒勸在羅馬的聖徒,要奉獻,要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1,)好成全基督的身體。在十二章裏有兩個身體,一個是人的身體,另一個是基督的身體。不錯,你得救了,你也屬靈了,你現在是活在靈裏,照著靈而行,這好像是達到高峰了。但這還不彀,你還得有一次的奉獻,把你這個屬靈的人獻上,把你這個活在靈裏的人獻上,把你這個照著靈而行的人獻上,並且把你的身體獻上。為著甚麼獻上呢?乃是為著作一個肢體,好成全基督的身體。神今天所注重的,乃是基督的身體。祂要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獻上,來成全基督的身體。
今天有的人相當活在八章裏,是屬靈的,是照著靈而行的,是活在主裏面的;但是很可惜,他們是單獨的,是自己個人屬靈。他們根本不認識召會,根本沒有看見基督的身體。不錯,他們是屬靈的人,但他們卻沒有把自己交出來。他們雖然屬靈,卻還是留在自己的手裏。他們的屬靈是孤獨、單獨的。他們從來不懂得甚麼叫作配搭,甚麼叫作互相作肢體。他們所有的感覺,就是他們自己一個人就可以了。他們可以自己活在神面前,自己讀經,自己禱告,自己和主交通,自己傳福音,自己探望弟兄姊妹,甚麼都是他們自己,甚麼都是單獨的。一面說,他們身上實在有八章所說的光景。他們不僅知道該怎樣照著靈而行,並且有點懂得萬有互相效力,要把他們模成神兒子的形像,(28~29,)因此他們也在外面接受環境的對付,學習寶貴生命的功課。然而,他們不過是停在八章,還沒有進到十二章。
十二章開頭那一個關,他們還沒有過。這一個奉獻的關,不是指他們剛開始作基督徒時所過的,乃是指在他們作基督徒作得相當成熟、相當屬靈時所要過的。他們還沒有過這一個奉獻的關,把他們這一個屬靈的人獻出來,把他們的身體當作活祭,獻給神,叫他們在基督的身體裏作肢體。
要互相作肢體,成為一個身體
甚麼是作肢體?比方,我和另一位弟兄兩個人站在這裏,他會作事,我也會作事;他會跑步,我也會跑步;他會講話,我也會講話;他甚麼都會作,我也甚麼都會作。我們兩人都不是肢體,他是一個人,我也是一個人;我們都有一個身體,所以甚麼都會作,不必倚靠別人。但肢體就不同了,一隻手只能作手的事,別的事非靠其他肢體不可。手需要口,也需要腳。同樣的,口也需要手,需要腳。每一個肢體都需要別的肢體。
這件作肢體的事,不是道理的問題,乃是看見的問題,是感覺的問題。你光是懂了這個道理,還不太有用;問題是你有沒有看見,有沒有感覺你是一個肢體,還是以為你自己就是一個身體?身體就是甚麼都能,甚麼都會,要跑步能跑步,要打手勢能打手勢,要講能講,要聽能聽,要看能看,乃是全能的。肢體就不是這樣了,每個肢體只會作它那一項,手就是手,眼就是眼,耳朵就是耳朵,腳就是腳。林前十二章二十一節說,『眼不能對手說,我不需要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不需要你。』這就是大家互相作肢體。
今天你作基督徒,覺不覺得需要其他弟兄姊妹?你是覺得,你讀經可以,禱告可以,作見證可以,帶領人也可以,甚至屬靈爭戰也可以,你不需要弟兄姊妹;還是你覺得,你不過是一個肢體,不是一個身體,你需要弟兄姊妹,否則你樣樣都不行?在這裏有很大的不同。你若真是在弟兄姊妹中間作肢體,你就會覺得樣樣都需要弟兄姊妹。
以讀經為例,不錯,你是自己在那裏讀聖經,但在你的感覺裏,你非常需要弟兄姊妹替你讀聖經。你需要他們作你的眼睛,作你的思路,好叫你對聖經能有廣而深的領會。禱告也是如此,雖然你自己該禱告,你也會禱告,但是當你和弟兄姊妹一起禱告的時候,他們常常把你禱告不出來的話,都禱告出來了。常常你裏頭有一個感覺,卻沒有辦法禱告出來,但是某位弟兄一禱告,你裏面就覺得這正是你要禱告的。你看見就連在禱告這件事上,也不能沒有弟兄姊妹。
出去探望也是一樣。有時候你探望一位軟弱的弟兄,但無論你怎樣探望,他就是起不來。你知道他問題的所在,也願意幫他解決,但你就是解決不了。等到有一天,你找了另一位弟兄同去,結果你們還沒有談幾句話,被你們看望的那位弟兄,眼淚已經落下來,他裏面得了釋放。這就是在探望弟兄的事上,你也需要和別人互相作肢體。
若是我們作基督徒能作到這樣,覺得自己不過是一個肢體,沒有別人不行,那我們差不多就認識基督的身體了。以我自己為例,我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可以,但是到了今天,我願意誠實的告訴大家,我沒有辦法離開弟兄姊妹,就連在禱告的事上,也是如此。許多時候我常有個感覺,若是方便,我要去拉一位弟兄來,和我一同禱告。許多時候,我站在臺上講道,是深深盼望最好身邊能彀再站四位弟兄。他們不是坐在那裏,乃是同我站著,一個人講,四個人同站。請你們相信,這樣的講臺必定會改觀。比方,我們這裏大傳福音,有八千人來聽,我們中間有五十位弟兄站在講臺上,一個人講,四十九個人助陣。一個人說,『耶穌是救主,』四十九個人說,『阿們!』一個人說,『你們要悔改信耶穌,』四十九個人也說,『阿們!』你看這個福音要有何等的能力。這樣傳福音,沒有道也有道了,沒有能力也有能力了。這就是五旬節使徒們傳福音的光景。
當召會聚集禱告的時候,有時你的禱告真是有靈感,真是摸著人的感覺。但是請想想看,若是你身旁沒有弟兄姊妹,只有你一個人跪在偌大的會場裏,既安靜又清爽,你想你能禱告得那麼好,那麼有靈感麼?恐怕你只能說,『主阿,感謝讚美你;』不到三、五句,就禱告不出話來。然而很希奇,若是你和弟兄姊妹一起跪下,禱告的話就出來了,並且那個話是一直湧出來的。這就是身體的供應,這就是肢體間彼此的供應。
我常說,我這個站講臺的人,常常對弟兄姊妹講話,好像都是我講給大家聽,但實在說,我對大家講的話,都是因著大家而有的,也是藉著大家而有的。若是沒有眾人在這裏,光有這些板凳,我定規講不到五句話,就沒法講了。我在這裏所以能一直講個不停,乃是因著你們而有的,也是藉著你們所有的。因此,連站講臺也需要弟兄姊妹。
我們都不過是一個肢體,無論你是多小的一個肢體,像一根小指頭,或者你是多大的一個肢體,像一隻膀臂,都只是一個肢體,都需要和別人互相作肢體。我們作基督徒必須作到這個地步,深深感覺永遠沒有辦法離開弟兄姊妹。
有的人要站講臺以前,就到神面前禱告,求神給他一個題目。我要說,用這種方法得來的題目常是不靈的。實在說,這樣得來的題目,不是禱告出來的,乃是你想出來的,是你從思想裏挖出來的。這不是神的路。使徒們寫書信,不是光到神面前去禱告,禱告來禱告去,出來一個題目,於是就寫出哥林多前書,寫出彼得後書,寫出約翰一書。沒有一封書信是這樣寫成的。保羅寫哥林多前書,乃是他接觸哥林多召會,摸著哥林多召會的難處,這就成了他題目的來源。哥林多人中間有分裂和爭競,(一10~11,)就成了保羅的題目。他就對他們講論基督說,『基督是分開的麼?』(13。)又說,『在你們中間有嫉妒、爭競,你們豈不是屬肉體,照著人的樣子而行麼?有的說,我是屬保羅的,另有的說,我是屬亞波羅的;你們豈不是屬肉體的人麼?』(三3~4。)由此可見,保羅的話乃是從弟兄姊妹來的。
每逢我站講臺卻沒有題目的時候,我就去找一些弟兄交通,問問他們:『弟兄,你這些日子好麼?弟兄姊妹最近的光景如何?你們這一家的聚會怎樣?』他就講了一大堆,我的題目就來了,信息也就有了。這樣,當我把信息講出來的時候,弟兄姊妹就覺得非常中肯,非常實際,豈不知這題目和話都是弟兄姊妹給我的。
我們必須看見,神在今天所要作的,就是叫我們互相作肢體,而成為一個身體。我們必須看見,神在這個時代,不光是要人得救,也不光是要人屬靈,更是要人互相作肢體,成為一個身體,成為一個家。祂所以要人得救,要人屬靈,目的是要這些人能成為一個身體,這個身體就是一個家。召會就是這個身體,召會也就是這個家。就基督來說,召會是基督的身體;就神來說,召會是神的家。這就是神今天所要的。我們必須看見這事,而產生一個感覺,覺得我們自己不過是個肢體,沒有辦法不需要弟兄姊妹。我們必須和眾人配搭在一起,不能單獨,不能獨自作基督徒。神要一個家,我們也需要這個家;基督需要一個身體,我們也需要這個身體。我們必須有這樣清楚的看見,和這樣重的感覺。
好多地方的聖徒對他們當地的召會感到不滿。有的人甚至說,『召會的光景既是這樣不好,我索性不來聚會了,還不如自己在家裏讀經、禱告。』這種說法乍聽之下好像很對,事實上所有這麼作的人,結果都倒下去了。他們以為到召會去沒有甚麼益處,還不如自己在家裏讀經、禱告,但不要多久,他們固然不聚會了,也不在家裏讀經、禱告了,竟然到戲院看戲了。請你們相信,即使是最軟弱的一個聚會,還是你們的幫助。即使甚麼都不能幫助你,最少還能拉著你,叫你不掉下去。這是一件希奇的事!我們要看見,沒有一個人能獨自作基督徒,我們必須留在召會裏。我們必須認識這個,有這個感覺。
現在我們來說幾點實行的路。
第一,我們若看見了神的心意,感覺到自己的需要,就必須下決心,一勞永逸的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把自己確定的擺在召會中。無論召會的光景是軟弱,還是剛強,我們必須把自己擺在召會中。我們必須下這一個決心,有這一個定規。有的人還沒有下這個決心,還在那裏猶豫,以致他的光景一直不能正常。我們必須下這個決心。我們若要追求屬靈,要事奉神,要傳福音,就無法單獨,我們必須在召會中。我們要下一個決心,把自己擺在召會中,這是無法逃避的。
其次,當我們決心把自己擺在召會中之後,接著就要學一個厲害的功課,服在元首基督的權柄之下。我們要為這事有一次徹底的奉獻,承認主是我們的元首,在一切的事上,承認祂的權柄,承認祂的地位。這就是以弗所四章所說的:『在一切事上長到祂,就是元首基督裏面。』(15。)我們若要在召會中有一種正確的光景,就必須是個在元首權柄之下的人。我們和元首的關係不正確,我們在召會中的關係就不能正確。這不是道理的問題。我們必須學厲害的功課,使自己與元首基督有正確的關係,在一切事上受祂的管治,大事小事都讓祂作主。如果我們真肯這樣服元首的權柄,活在元首的權柄之下,讓主作主,那麼當我們聚在一起時,人一來到我們中間,就會感覺元首基督在這裏。所以我們必須看見,在召會中沒有人能取代主的地位,大家都得尊祂為聖,都得以祂為元首。
第三,我們要很厲害的學破碎的功課。我們不只和元首的關係要正確,我們和弟兄姊妹的關係也要正確。我們不只服在元首的權柄之下,也要和弟兄姊妹聯絡得合式。這一位負責弟兄,我和他配得合式。這一位長老,我也和他配得合式。這一位同工,我和他配搭沒有問題。這一位弟兄,這一位姊妹,我都和他們配搭得合式。無論是年長的,或是年幼的,我和他們都能配得合宜。我和元首的關係正確,我和弟兄姊妹的關係也正確。請記得,要和元首有正確的關係,就需要服元首的權柄;要和弟兄姊妹有正確的關係,就需要接受破碎。
你我只要在任何一件事上沒有接受破碎,遲早會在這件事上和弟兄姊妹出事。所以,你我都要學厲害的功課。人破碎了,就不僅倚靠神,並且倚靠弟兄姊妹。這不是指在財物上,在事務上,倚靠弟兄姊妹。這裏的意思是你要在屬靈的事上,在生命上,學習倚靠弟兄姊妹。你必須有一種感覺,要倚靠弟兄姊妹纔能活在神面前,要倚靠弟兄姊妹纔能事奉神。你必須覺得,自己不能單獨事奉神,必須和弟兄姊妹聯起來,必須倚靠弟兄姊妹。這不光是一個道理,更是一個經歷。
再者,我們要一直學習活在神面前。一面我們要倚靠弟兄姊妹,一面我們自己還應該學習活在神面前,讀祂的話語,向祂禱告,和祂有交通,敬畏祂。千萬不要以為,我有這麼多弟兄姊妹,要講道有人講,要治理有人治理,我只要作個跑腿的就可以了,其他屬靈的事都靠弟兄姊妹。並非如此,你還得天天到神面前,親近祂,禱告祂,讀祂的話語,和祂有交通,一直活在祂的面光中。
我深深覺得,這些事在我們中間分量都不彀重。元首的權柄在我們身上顯出的不彀多,元首的地位在我們中間不彀明顯,服元首的成分還不彀。另一面,我們個人的破碎也學得不彀厲害。有時候我們批評弟兄姊妹,不滿意長老,不滿意家負責。請記得,一切的批評,一切的不滿,都證明我們沒有受過破碎。我們一旦受了破碎,就沒有話講了。即使長老差一點,我們也沒有話說;弟兄姊妹差一點,我們也沒有話說。一個受了破碎的人,乃是一個沒有話,沒有意見的人。一個受了破碎的人,會一直服在神面前,只覺得自己不行,不大看見別人的錯處。
我們中間這種破碎的成分是相當的少,因此我們中間彼此倚靠,互相作肢體的成分也不彀多。眾人好像都相當自信,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探望麼?我去探望。站講臺麼?我可以作。請問這是甚麼?這是死亡,不是生命;這是解體,不是身體;這是完全的拆毀,不是建造。在這裏不能遇著神,沒有神的同在。你能看見屬靈的英雄好漢,看見單槍匹馬的人,但是你看不見神的同在。
當我們在主面前服祂權柄的同時,也接受祂厲害的破碎,我們就會覺得,凡事需要倚靠弟兄姊妹。我要講道麼?我得靠我的弟兄。我要作一點屬靈的事麼?我得依賴我的姊妹。要互相倚靠,互相作肢體;這樣,當人來到我們中間,立刻會感覺神在這裏,神的心意在這裏流通,神的靈在這裏運行,人自然感覺神的同在。
不僅如此,雖然眾人都這樣互相倚靠,但同時每一個人又都學習敬畏神,活在神面前,有自己讀經、禱告的生活,也都學習受對付的功課。結果沒有一個人是糊里糊塗的,大家都是行在神面前,活在神裏頭的。
若是這樣,召會必是個剛強的召會,明亮的召會,是豐盛的,也是榮耀的。這時福音必然更有能力,造就更加實際。每一個聚會,每一面的事奉,都要滿有神的同在,叫人進來的時候,沒有辦法不說,神實在是在這裏,這裏實在是神的家。因為在這裏有安息,有糧食,在這裏人能碰著神。這就是神所要的建造,這乃是一件最榮耀的事。願神恩待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