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書一章三至七節,三章十五至十六節,二章二節,四章七至八節,六章三節,十一節,提摩太後書三章十二節。
在主的恢復裏,我們都需要學習沒有別的觀念;我們惟一的觀念該是基督。我們需要讓基督浸透、佔有我們全人,頂替我們的觀念。這並不容易。青年人在聚會中可能說得不多,但他們在聚會之外的談話,說出他們滿了觀念。我年輕時,得救不久,就進到召會生活裏。在召會生活中,主教導我的第一課,就是需要沒有別的觀念,只在意基督與召會。我們需要學習放下我們的觀念,在一切事上只在意基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婚姻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特別是召會生活中,每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基督。我們的『辭典』中只有一個辭,就是『基督』,與一個註解,就是『和召會』。如果我們只在意基督和召會,就會每天在主的祝福之下,留在祂經綸的線上,一直享受生命、安息和恩典。在我們私下的交談、我們的禱告和聚會裏,我們應該不說別的,只說基督和召會。
在本篇信息中,我們要來思考提摩太前後書中的兩個辭:『神的經綸』和『敬虔』。我們先來看神的經綸。經綸(economy)這辭也可譯為『經濟』,今天一般被當作財經名詞來使用。但這辭在聖經中是指一種安排的行政,就是將東西安排、分賜給人的行政。(提前一4。)在幼兒園的課堂上,每天定時會有一種行政,將點心分配給每一位小朋友;這就是一種安排分賜的行政。經綸這辭來自希臘文oikonomia,奧依克諾米亞,意指一種行政或管家職分,為著分配東西。古時富有的人家裏有一位管家,照管家中一切事物。管家職分是一種行政,主要為著將東西分配給家中的成員。
神有一個大家庭。一切祂所揀選的人都是祂家中的成員,祂的兒女。提後二章二十節說,神的家是一個大戶人家。在祂的大家庭裏有管家職分。這個管家職分已經託付保羅,也託付給所有其他的使徒們。(林前九17,弗三2,西一25。)今天那些服事話語給神兒女的人,也在這管家職分中有一分。因此,這管家職分就是新約的職事。新約只有一個職事,這職事是神家中的管家職分,就是神聖的行政,要將東西分賜給神所揀選的人;所分賜的就是神在祂三一—父、子、靈—裏的自己。在神的經綸、神的家庭行政裏,三一神正被分賜到祂的兒女裏面。神的家中有管家職分,就是一種行政,將三一神分賜到我們裏面。父具體化在子裏,子實化為那靈,而那靈臨及我們。這樣,三一神就分賜到一切祂所揀選的人裏面。這是神經綸的定義。
『敬虔』(godliness)這名詞在提摩太前後書中使用了九次。(提前二2,三16,四7~8,六3,5~6,11,提後三5。)此外,『敬虔的』(godly)這形容詞出現了兩次,(提前二10—中文譯為『敬神』,提後三12,)而『不敬虔』(ungodliness)這名詞用了一次。(二16。)因此,敬虔是個重要的辭。然而,少有基督徒知道,『敬虔』這辭的正確定義是神顯現於肉體,或,神在肉體的顯現。這個定義是根據提前三章十六節,那裏說,『大哉!敬虔的奧祕!這是眾所公認的,就是:祂顯現於肉體,被稱義於靈裏,被天使看見,被傳於萬邦,被信仰於世人中,被接去於榮耀裏。』十五節說,召會是活神的家,真理的柱石和根基。十六節指明,召會是神顯現於肉體,或,神在肉體的顯現。有人可能認為,說召會是神顯現於肉體是異端。大部分的聖經學者都不了解,提前三章十六節啟示:敬虔的奧祕就是神顯現於召會;他們認為這節僅僅是指著基督說的。然而,因為『被接去於榮耀裏』是十六節的最後一句,所以這必定不僅是指基督的升天,也指召會的被提,因為基督的升天是在祂被傳於萬邦之前。這證明神顯現於肉體不只是指著基督,也是指著召會,祂的身體。
頭是甚麼,身體也必定是甚麼。基督—頭,是神在肉體的顯現;因此,召會—祂的身體,也必定是神在肉體的顯現。林前十四章二十四至二十五節說,倘若召會有正確的聚集,當不信者進來時,他就會說,『神真是在你們中間。』每當召會正確的聚在一起,就有神的同在—神顯現於肉體。
在提前三章十六節,神在肉體的顯現被稱作敬虔的奧祕。敬虔是個奧祕,因為它又真又活,卻不可見。當不信者進到召會聚會中,可能覺得相當神祕,不懂為甚麼這一班人又唱又叫,還見證他們個人的經歷。有些聖徒的親戚問他們說,『為甚麼你們每週都去那個會所好幾次,總是準時去,一聚就是好幾個小時?那裏有甚麼?有甚麼娛樂麼?』許多不信者不懂這個奧祕,但是當他們進到聚會中,常會發現有神。召會是神顯現於肉體,敬虔的奧祕。
簡而言之,神的經綸是神進入我們裏面,而敬虔是神從我們而出。阿利路亞,這是何等屬天、神聖的交流!基督徒的生活就是神進神出。這交流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在主的恢復裏,我們的召會生活、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就是神終日進進出出。這個交流可比作電路中的電流;那就是電不斷的來來往往。在我們裏面、在我們中間有神聖的電流,就是三一神的流進流出。神的流進是神的經綸,而神的流出就是敬虔。
我們從年輕時就需要學習,不可教導與神的經綸不同的事。保羅勸提摩太仍留在以弗所,惟一的目的是要囑咐那幾個人,不可教導不同的事。(提前一3。)我們只該教導神的流進與流出,此外別無教導。我們不該教導不同的事,諸如頭髮該留多長,或者是否該去某些場合。這種教導會產生問題,引起辯論。(4。)我們需要教導神的經綸。
所有的聖徒都需要學習神的經綸,不單是為著他們自己的經歷,也是為使他們能彀正確的教導別人。他們也需要學習如何教導。一位新得救的青年人可能問我們說,『你對看電影有甚麼看法?我得救之前,電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一週若不看一場電影,就活不下去。現在我聽見有些聖徒說,我們不該去看電影;而另有些人說,我們該得自由,去看電影。請告訴我,我到底該不該去看電影?』我們該這樣回答這位新人:『保羅在提前一章三至四節說,我們不可教導與神的經綸不同的事。我們不該在意這些觀念,這些觀念會引起辯論。反之,我們需要關心神的經綸,就是三一神分賜到我們裏面。現在你既已得救,就有三一神在你裏面。父在你裏面,子在你裏面,靈也在你裏面。你該忘掉電影。住在你裏面的不是電影,而是三一神。我們的得救不是為著電影或三一神以外的任何事。如今三一神既已在你裏面,你不需要問我,反該問你裏面的三一神:「哦,神阿,你想去看電影麼?你若去,我就去。你若不去,縱使電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也不去,因為我愛你,因為我愛與你是一。我愛與你一同生活。」』
這位青年人得著這樣的答案,可能回答說,『今天早晨我有這樣禱告,求主告訴我到底要不要去看電影。我越禱告,越像是祂不想去。』我們可以接著問:『你怎麼知道主不想去?』這位新人可能回答說,『當我考慮要去時,裏面有個東西靜默不語。然而,當我考慮不去時,裏面有個東西喜樂起來。』我們應該這樣和人交通。
一位新得救的青年姊妹可能問另一位姊妹,關於姊妹頭髮正確的長度。這位姊妹該回答她說,『我們的得救不是為著頭髮有特定的長度。頭髮不是我們的救主。我們得救是為著基督;基督今天是賜生命的靈。如今祂正將祂自己分賜到我們全人裏面。』這種教導該普及在所有的聖徒們中間。在我們中間,這種教導已經講了許多年,但在我們的日常談話中仍不常聽到。我們在職事書報中讀到這種教導,但之後並沒有應用所讀的。在我們的日常談話中,我們為著像頭髮的長度這類事情爭論。我們需要將虛空的談論和無意義的閒話,轉變成談論神的經綸。不論有人問甚麼問題,我們只該給人一個答案—神的經綸。聖經教導神的經綸,就是神的管家職分,將神分賜到我們裏面。神的經綸產生敬虔,神的經綸該是我們交通的獨一題目。
如果召會中的聖徒,不論老少都限制自己只交通神的經綸,召會生活就要得著豐富並拔高。我們需要學習使神的經綸成為我們日常的談論,將我們所聽的、所讀的一切信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也該討論神的經綸,就是神將祂自己分賜到我們全人裏面。
敬虔是神顯現於我們的肉體。提前二章二節說,我們需要十分敬虔的過平靜安寧的生活。我們在臥室裏所掛的圖畫,可以指明我們在個人生活中,是否在意敬虔。我們所選的圖畫可能將神顯示給別人,也可能顯出其他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同樣的原則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千百件事上。比如說,去看電影不會將神顯大給人;反之,這會使別人裏面對我們的品格產生疑問。同樣的,即使我們上酒吧是要去傳福音,也不會給人敬虔的印象;反而會叫我們失去見證。這不只是外面的事。如果我們在臥房裏跪下禱告,而牆上掛著某一種圖畫,我們會立刻感覺要起身把它扔掉。不需要任何人告訴我們把它取下來。因為三一神在祂的經綸裏已經分賜到我們裏面,所以我們裏面會有感覺:只要那幅畫掛在我們的牆上,祂就不喜悅。這是敬虔,不是道理。同樣的,如果我們上酒吧,隔天早晨我們會很難禱告,因為分賜到我們裏面的三一神不同意我們上酒吧。這不是外面的規範,而是裏面的實際。我們身為神的兒女,無論年齡或身分如何,都有三一神的實際在我們裏面。這就是敬虔。
如果一位弟兄打著一條顯眼的領帶來講說神的話,他可能會失去裏面那靈的膏抹,而且聽他說話的聖徒們會被領帶打岔。因此,打這種領帶不是敬虔,不是神顯現於肉體。這些並非不重要的小事。我的負擔不是要為我們該打何種領帶或為任何其他的事頒佈規定,而是要我們看見,不論作甚麼、是甚麼或穿甚麼,都該給人敬虔的印象。
另一個在實行上的方面是我們的談話,我們該在其中十分敬虔的過生活。我們口中所出的話,應該給人一種印象,就是神顯現於肉體。我們不該讓鬆散的談論和閒談進到召會生活中來。我們必須操練我們的靈,拒絕這種談論,這種談論不會給人神顯現於我們肉體的印象。
即便是在小事上,我們也需要十分敬虔的過生活。我們決定是否要買一雙鞋子時,不該先考慮樣式。反之,我們需要考慮神能否藉這雙鞋子得彰顯。這是我的實行。我們若選擇電影明星的髮型,當別人看見我們時,他們會對那位電影明星有印象,而不是對神有印象。我們的髮型應當給人敬虔的印象。我們若選擇世俗的髮型,當我們傳福音給理髮師時,就沒有任何衝擊力。如果理髮師要給一位青年弟兄設計新潮世俗的髮型,而這位青年弟兄卻要求換成普通的髮型,理髮師可能會問他為甚麼要這樣選擇。這樣,弟兄的見證就開了路,使他可以說一些關於主耶穌的話,並且他所說的會有衝擊力。可能一開始理髮師會和他辯論,但有些東西會讓他裏面有印象。或許當晚他會醒來,想起這位青年弟兄的見證。聖靈就會向他說話。這是傳福音正確的路。我們不是只傳福音,我們是活福音。作為基督的枝子,我們活葡萄樹並長葡萄樹。我們憑著日常的生活傳揚福音。這就是敬虔。
我們需要十分敬虔的過生活,不只在諸如聚會、唱詩、讚美、和見證這些事上,也在各處、在一切事上。十九世紀末,一位有名的基督徒傳道人,有一次他購置了新的房子,並搬遷進去。當他把一切整理好,房子也裝潢好,就邀請他的父親來參觀他的新家。他父親看完了每一個房間之後,說,一切都很好,只是沒有看見任何一樣東西可以指明這房子的主人是神的兒女。我們家中所展現的,該使人對敬虔有強烈的印象。敬虔不只是外面的事。提前三章十六節的『顯現』這辭,指明敬虔是裏面的生命,同著外面的彰顯。為要使神顯現於肉體,我們整個生活都需要彰顯敬虔。我們的說話、表達、行為、和穿著都該給人一個印象,就是神在我們身上顯現。如果我們操練十分敬虔的過生活,就不會去某些場合,不會參加某些活動。敬虔不會許可我們摸不潔之物;反之,敬虔會將我們從所有不敬虔的事物中分別出來。
提前四章七至八節說,『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因為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操練身體是需要的;保羅沒有說,操練身體沒有益處。然而,今天許多的運動超越了健康的範圍,進到表演的範圍,要展現一個人何等有能力、有技巧。在運動中可以發現競爭、自負、和其他有罪的事物。我們該為著健康的緣故操練身體,但我們不該在展現自己的範圍裏作這事。
我們需要思考,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是甚麼意思。可惜的是,即便在主的恢復裏,許多聖徒也沒有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的一條路,是當我們讀聖經時,表現出合宜的敬重。這並非守舊或守律法。如果一位新得救的弟兄要問一位較年長的弟兄一個屬靈問題,卻看見他隨性的躺在地板上讀聖經,還把腳翹在沙發上,這位新人可能會懷疑:這位弟兄合式回答他的問題麼?顯然這不是敬虔。讀聖經時不合式的姿勢或穿著,絕對無法給人一種印象,就是神顯現於我們。相反的,如果一位初信者看見一位較成熟的信徒跪在一本打開的聖經前,一邊讀一邊禱告,這位新人甚至沒有問問題,就已經得著許多幫助。這位初信者會對他向著神的尊敬、敬畏和愛有印象。這是敬虔,神顯現於肉體。即使沒有人看見,我們也需要在讀經時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因為聖經是我們天父的話。
另一條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的路,是約束我們的說話。我們和別人說話時,需要學習彰顯敬虔。無論他們是不是信徒,我們的說話都該讓他們看見,我們不是鬆散、沒分寸、不受約束的,反該讓他們看見我們愛神、對神有聖別的敬畏。沒有一件事比我們的說話更影響人。如果我們傳福音給家中未得救的一員,但我們在其他時候說話輕浮鬆散,那麼他就不會有一種印象,認為我們的傳講真的有意義。然而,如果我們學習憑著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來說話,每次說話都準確、穩重,家人就會逐漸得著一個印象:我們真的不一樣。最後,他會因我們說話的方式而信服,被帶到主面前。這就是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
我們需要在一切事上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在大事並小事上。我們需要操練身體,然而即使在操練身體時,我們也該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我們運動的方式會給人敬虔的印象。在考量運動時的穿著上,我們需要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
對於我們該穿何種衣服,召會並沒有規條;但是若有一位青年姊妹在聚會中起來,見證她如何得了復興,將自己奉獻給基督和召會,卻沒有正確的用衣服遮蓋她的身體,聖徒們可能會懷疑,神是否真的分賜到她裏面。他們可能會想,神的經綸對她只是道理,沒有成為她的經歷。這不是道德的問題,而是敬虔的問題。穿著不當的服裝在召會中作見證,不會給任何聖徒有敬虔的印象;他們看不見神顯現於我們。我們需要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穿著只是數百個方面中的一個。
有時,我們在會中的喊叫可能『越線』了。在比賽中,所有的跑者都必須跑在他們自己的跑道內。如果跑出跑道以外,就越線了。即使是我們在會中的喊叫,也必須在『跑道』內。有些喊叫給人的印象不是敬虔,而是鬆散、不守規矩。喊叫沒有錯,但凡我們所作,都不該越過界限。我們或唱、或叫或跳,都該帶有敬虔的形像。這需要我們操練以至於敬虔。
購物是我們需要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的另一方面。逛街會導致放縱私慾。我們若操練以至於敬虔,就會轉眼不看某些東西。我們所買的東西會告訴人我們是何種人。
在和其他聖徒通信時,我們也需要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我們轉達召會的消息時,如果有節制,準確且敬畏神,就能顯示我們在意人得著造就。
提前六章三至五節說,『若有人教導的不同,不贊同健康的話,就是我們主耶穌基督的話,以及那合乎敬虔的教訓,他是為高傲所蒙蔽,一無所知,卻好問難,爭辯言辭,由此就生出嫉妒、爭競、毀謗、惡意的猜疑,以及那敗壞了心思,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而失喪了真理之人無止境的爭論。』保羅這裏的話很重。我們和別人說話時,需要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謹慎的說健康的話。健康的話將生命供應給人,而不健康的話卻滿了死亡。我們需要學這個功課,在一切事上操練自己以至於敬虔,特別是在我們對別人所說的話上。
提後三章十二節說,『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過敬虔生活的,也都要受逼迫。』我們需要過敬虔的生活,並且豫備好為此受苦。我們會有苦難,但是過敬虔的生活乃是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