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藉著在生命中作王,並藉著內住之靈在性情上的聖別而得救

讀經:

羅馬書五章十七節,十五章十六節,六章十八至二十節。

開頭的話

神對我們的完滿救恩,在羅馬書裏分兩部分啟示出來。第一部分是神藉著基督之死的救贖;第二部分是神在基督生命裏的拯救。因此,五章十節說,『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在祂的生命裏得救了。』羅馬一至四章所論到的主要意義,是神完滿救恩中基督的救贖,(包括和好,)而五至十六章所論到的主要意義,是神完滿救恩中基督的拯救。在本書中,我們只要看羅馬書第二部分的主要意義,就是基督如何在祂神聖的生命裏拯救我們。

藉著在生命中作王而得救

許多讀羅馬書的人珍賞第五章,因為這一章包含了許多美妙的事物,如稱義、和平、恩典、榮耀和誇耀。(1~3。)但很少人注意到十七節裏在生命中作王這件事。該節說,『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藉著這一人作了王,那些受洋溢之恩,並洋溢之義恩賜的,就更要藉著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了。』本節題到兩件洋溢的事物:洋溢之恩和洋溢之義的恩賜。恩典已經賜下,並且從這洋溢的恩典中,義的恩賜也已經賜下了。神的義被當作恩賜,賜給了我們。這義的恩賜是神在全宇宙中所賜給我們的最高恩賜之一。我們許多人也許已經知道,神已將祂的兒子、祂永遠的生命和聖靈,當作寶貴的恩賜,賜給我們。但我們不太多人知道,神也已將祂的義當作重要的恩賜,賜給我們。

在羅馬書中,保羅對神的義陳明得極為有力、清楚,且無可辯駁。他陳明神的義是我們信仰的根基,並給我們看見,這神的義乃是基於神自己。在羅馬書中,這神的義乃是神救恩的根基。

在羅馬書中,神的救恩主要是在生命裏的事。但祂的救恩有一個基礎。在約翰福音,神救恩的基礎是愛。(三16。)在以弗所書,神救恩的基礎是恩典。(二5,8。)在羅馬書,神的愛(五5)和神的恩(2,15,17,20,21)都曾題到,但在羅馬書中,祂救恩的基礎乃是義。(一17。)義的基礎乃是神自己。沒有神,就沒有義。神自己是祂義的基礎,而祂的義是祂救恩的基礎。祂的救恩有祂的義這個扎實的根基,我們在這義的根基上,蒙了拯救。只有神的義是靠得住的;人的義—包括猶太人的義在內,是靠不住的。

神的義是祂寶座的根基。(詩八九14,九七2。)神的寶座是立在祂的義上。你若將神的義取去,整個宇宙中的一切就都要崩潰。在關於神的義這件事上,神受過試驗、察驗和審判。(羅三4。)在這個試驗、察驗和審判中,祂已經贏得勝利,所以沒有人能藐視神的義。

由於人墮落的這個問題,就需要基督的救贖。因此,保羅陳明了人墮落的這個事實之後,(一21~三20,)就陳明基督的救贖。(三21~26。)基督來作我們的救贖者,為要完成救贖。基於基督的救贖,神就能稱義我們,(24,)因為祂一切公義的要求,都已經由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死滿足了。因著基督的救贖,神就有一堅固的基礎,能照著祂的義來稱義我們,並宣告我們是蒙祂稱許的。祂的稱義不僅是愛的事,更是義的事。神稱我們為義,乃是基於祂公義的要求已經藉著基督包羅萬有的死,得了滿足。因此,神稱義我們,乃是祂義的事,而祂的義永不改變。

神義的恩賜與祂的恩典相配。首先,神的恩典賜下,然後出於神的恩典,就有神的恩賜。這恩賜就是神的義。因著我們接受了洋溢之恩和洋溢之義的恩賜,所以我們能在生命中作王。我們得稱義之後,就該在生命中作王。

我們享受五章裏一切項目的最高點,乃是在生命中作王。我們是享受君王身分的王,但我們的君王身分,不是權柄或能力的君王身分。我們所享受的君王身分,乃是在生命裏的。生命應當是我們享受神救恩的最高點。我們對神救恩的享受,應該搆上這個標準,使我們成為王,在生命中作王。

我們藉著在神聖的生命中作王,就在基督神聖的生命中得救,脫離各樣的不順從。在生命中得救,使我們像王一樣掌權。按照羅馬五章十七節,那些受洋溢之恩並洋溢之義恩賜的人,就是那些得著稱義的人,要在生命中作王。一個得著稱義的人,應當作王,因為他有神聖的生命,王的生命,可憑以作王。沒有王的生命,就沒有人能作王。我們蒙基督救贖、罪得赦免並蒙基督的血洗淨時,我們就得著稱義。不僅如此,我們蒙了神聖、屬靈、屬天、君王和君尊的生命所重生。因此,我們現今能像王一樣,在生命中掌權。

今天一般所傳揚的福音,不包括在生命中作王這件事。我們也許只聽過,我們是罪人,我們若相信主耶穌,神就要赦免我們;然後我們就蒙救贖並得重生,好得著神聖的生命。這是對的,但按照保羅在羅馬書裏的話,還有更多。保羅告訴我們,我們因著一個生命得救,這生命不僅是神聖的,也是君尊的、君王的生命。這是能作王的生命。(五17。)我們已經接受了一個生命,這生命不僅賜給我們能力,使我們成為屬靈、屬天且神聖的,也賜給我們能力作王。在這生命裏,我們管理一切消極的事物。

得救脫離各樣的不順從

我們得救時,就被擺在王的地位上,為要在生命中作王。我們也許已經得救多年,但我們也許沒有經歷過管理任何事物。在一個家庭裏,父母若不在家,十三歲大的姐姐也許管理年僅五、六歲的弟弟妹妹。有的時候丈夫喜歡管他們的妻子。一位弟兄也許對他的妻子說,『你不知道我是頭麼?』這意思是這位弟兄在轄管他的妻子。這些是在天然方式裏作王的例子,但是我們是否經歷在生命中作王?我們需要得著啟示,看見在生命中作王的意義何在。

在生命中作王,勝過罪、世界、撒但、天然人、己、和個人主義,為要成就神新約的經綸,完成基督生機身體的建造

在基督的神聖生命中作王,拯救我們脫離各樣的不順從。(17。)在基督的神聖生命中作王,拯救我們脫離許多種消極的事物。我們管理罪、世界、撒但、天然的人、己、和個人主義,為要成就神新約的經綸,完成基督生機身體的建造。

在生命中作王,乃是管理像罪、世界、撒但、天然人、己、和個人主義這樣的事物。這些事物都是今天背叛的一部分。一切事物都在背叛中。在我們裏面,罪是背叛;在我們外面,世界是背叛。撒但在背叛中,他是為首的背叛者。我們天然的人和己也非常背叛;甚至在召會裏面,天然人也背叛。個人主義是我們天然人的背叛,我們天然的人完全是背叛的。只要我們活在天然人裏,我們就不會同意我們的妻子、我們的丈夫、我們的父母、或我們家中其他的人。在我們天然的人裏,我們不願與召會生活裏的弟兄姊妹是一;我們天然的人總是背叛的。當我們以聖徒的身分和地位,在基督裏行事為人,我們就很和善,幾乎在每一件事上,與每一個人都是和諧的。但是當我們在基督之外,特別是在我們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就忘了我們作為聖徒的地位和身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每個人都不高興,並且沒有一件事合我們的意。我們若與其他弟兄姊妹同住,我們也許認為餐桌和椅子的擺設不對,廚房不對,和我們同住的所有聖徒都不對。這樣的經歷指明我們天然的生命乃是背叛的生命。我們要在生命中作王,勝過我們的脾氣,就必須操練我們的靈,說,『撒但,停止你的活動,你必須在我腳下。我纔是在這裏管理、作王的人。』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實際上我們乃是在對自己說。

我們必須操練我們的君王身分。我們都已加冕,成為在生命中的王,要在生命中作王。我們必須學習,不說任何發表背叛的話。這意思是我們乃是在學習作王。許多時候罪的事物或世界的事物,在我們裏面興起來。這些事發生時,通常管理這些事物最好的路,乃是對罪或對世界說,『停止!到此為止。』有些人也許說,這樣作行不通。但是按照我的經歷,這實在很有效。光是禱告想要管制這些消極的事,不是太有功效。你的脾氣正起來的時候,你也許禱告說,『主,我不喜歡發脾氣。主,幫助我不要發脾氣。』在我基督徒生活的早期,我也這樣禱告,但我發覺,這樣的禱告不太發生作用。今天當我覺得要發脾氣時,我就說,『脾氣,停止!你不是王,我纔是王。不要想征服我或推翻我。是我管制你。到此為止。』對你的脾氣發命令,實在有用。當你這樣發命令時,罪不僅在你裏面停止,也在你的妻子和你的孩子裏面停止。罪停下來,因為你管制它。

在生命中作王—藉著接受因基督而有的洋溢之恩,並藉著接受洋溢之義的恩賜

我們已經受了洋溢之恩,和洋溢之義的恩賜,為要在生命中作王。我們已經蒙神加冕,成為在生命中的王。但要認識這經歷,並不容易。在行傳三章,彼得對瘸腿的人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在拿撒勒人耶穌基督的名裏,叫你起來行走!』(6。)我們應當學習彼得。他沒有金銀,但他有耶穌的名。彼得沒有使用金銀,他乃是使用主耶穌的名。在生命中作王這件事上,我們不該對我們的妻子或丈夫運用任何權柄。我們乃該使用神聖的生命,像彼得一樣。我們有神聖的生命,我們也是在神聖生命中的王,我們要在生命中作王。在召會生活中有風暴或背叛時,我們應該告訴風暴或背叛,我們不同意它們。這就是在生命中作王。

在生命中作王—藉著順從並服從主,我們的主人

要在生命中作王,勝過這麼多背叛的事物,首先我們必須順從並服從主。我們若不服從作我們主人、作我們神的這位主,就沒有人會服從我們。我們若要作王,就必須先服在一位之下。當我們服從主,取了服從主之人的地位,立刻我們就有深刻的感覺,在我們裏面有恩典。當我們認真的考慮要服從主(祂是我們的主人)時,我們就感覺我們裏面洋溢的恩典。當我們對洋溢的恩典有這樣的感覺時,那就是我們服從主的標記。在這樣的時候,我們就在生命中作王。我們接受洋溢之恩的路,乃是服從。

在民數記十六章,當可拉、大坍和亞比蘭起來抵擋摩西和亞倫時,摩西面伏於地。(4。)他面伏於地,是將自己服從於耶和華。因著他的服從,耶和華就能進來對付那情形。(23~24,31~35。)似乎是摩西在管理並作王,事實上乃是耶和華在作王。耶和華的作王是從摩西的服從而來。當摩西將自己服從於耶和華時,在表號上,摩西必然享受了洋溢的恩典。洋溢的恩典乃是對基督豐滿的享受。我們對我們主人的服從,會使主人進來管制背叛的人。對背叛的人,這是一種管制,但是對服從的人,這是享受洋溢的恩典。

你的脾氣發作,事實上乃是個『背叛者』。當你服從主的時候,所有的『背叛者』都被征服了。你應當告訴主:『主,我服從你。我不同意我的脾氣發作,它只是一個背叛者。我服從你。』這樣,你就管制了你的脾氣。

基督的救贖是恩典的事,神的稱義是義的事

我們經歷洋溢之恩並洋溢之義的恩賜,是與基督的救贖,以及神應用基督的救贖來稱義我們相符合的。基督的救贖是恩典的事;神的稱義是義的恩賜的事。在基督的救贖裏,我們接受恩典。在神的稱義裏,我們接受義的恩賜。這兩件事的結果,乃是永遠的生命。(羅五17,21。)至終,永遠的生命成為我們君王身分的憑藉、範圍和元素。我們是在永遠生命中的王。這永遠的生命來自在基督救贖裏的洋溢之恩,和在神稱義裏的洋溢之義的恩賜。

每當有風暴或背叛環繞你的時候,你不該對付它們,也不該直接面對它們。反之,你該留在救贖基督的恩典裏,並留在稱義之神義的恩賜裏。因此,你能說,『主,我的主、我的神,我服從你。主,你知道整個局面。整個風暴在你眼前。我不喜歡這樣的局面,我當然也不同意這局面。主,我要服從你。』當你很慎重的這樣對主說時,你就有很確定又充分的感覺,你滿了基督的洋溢之恩,和稱義之神洋溢之義的恩賜。在這樣的時候,這位主人,就是這位主、這位神,就出去對付那局面。祂在管理並作王。祂的管理和作王就要算為你的管理和作王。這就是在生命中作王的路。

藉著內住之靈在性情上的聖別

我們也藉著內住之靈在性情上的聖別,得以在基督的神聖生命裏得救。在新約裏,聖別有兩面:地位上的聖別和性情上的聖別。地位上的聖別也有兩面:我們得救前和我們得救後。在我們相信之前,聖靈來到我們這裏,聖別我們,在我們悔改前,就將我們從罪和世界裏分別出來。(彼前一2。)我們的悔改是來自那靈在我們悔改前,在地位上的聖別。然後,我們悔改、相信之後,我們在地位上被聖別,(來十10,林前一2,參太二三17,19,提前四3~5,)其目的是為著在性情上的聖別。然後那靈繼續不斷的,一天過一天在性情上聖別我們。這個聖別乃是要變化我們的所是。地位上的聖別是客觀的,是在我們外面。但性情上的聖別是主觀的,是在我們裏面。(羅十五16,弗五26,林前一30。)

按照羅馬十五章十六節,保羅作為神福音勤奮的祭司,將在聖靈裏得以聖別的萬民獻給神。保羅只將那些已經聖別,完全分別歸神的人獻給神;他不將任何凡俗的事物獻給神。他所獻上的,必須是完全分別歸神的事物,就是不僅在地位上聖別,也在性情上聖別的事物。獻上萬民分為三步:第一,傳福音的人將新得救的人當作屬靈的祭物獻給神。(十五16,彼前二5。)新蒙恩的人長大,開始明白作為在基督裏的信徒是甚麼,他們就被鼓勵將自己當作活祭獻給神。(羅十二1。)這是獻上的第二步。然後,當信徒繼續長大以致成熟,那些在信徒身上勞苦的人,就將他們在基督裏成熟的獻上。(西一28。)

在性情上的聖別,是要把我們豫備好,成為神適當的祭物或祭牲。這個聖別拯救我們脫離我們那已被世界元素所浸透的性情。我們愛世界,因為我們的性情已被世界的元素所浸透。在這地上沒有一個人不愛世界,每一個人都愛世界。這世界一切新式的東西都很容易銷售,因為世界的東西切合人裏面被世界元素浸透的內裏性情。

因此,我們得救後,需要被聖別。聖別含示從世界分別出來,聖別也指明某樣事物要被作成聖的,而非凡俗的。神是聖的,祂與世界無分無關;祂完全從世界分別出來。但是我們很凡俗、很屬世,所以我們需要被聖別。我們需要被聖別,不僅是在我們的行為和外面的生活上,也在我們裏面的性情上。我們需要外面、地位上的聖別,因為我們外面的生活完全是屬世的。我們也需要性情上的聖別,因為我們的性情已經被世界的元素所浸透。甚至一個小男孩或小女孩也知道如何揀選屬世的東西。這是因為他們從出生時起,世界就已經浸透他們的性情。

罪是在我們的性質裏,而世界的元素是在我們的性情裏。因這緣故,所有的人都愛世界,想要按照世界現今的時尚,成為時髦的。這是因為我們從出生時起,世界就浸透了我們的性情。因此,我們都需要在性情上得聖別。我們的性質為罪所污穢,而我們的性情為世界所污穢。能拯救我們脫離世界污穢的惟一事物,乃是藉著內住之靈在性情上的聖別。

藉著我們的合作,將自己獻給義作奴僕

內住之靈在性情上的這個聖別,是藉著我們的合作,將自己獻給義作奴僕而有的。(羅六18。)我們要被聖別,就必須是義的。神無法聖別不義的人,神只能聖別蒙救贖並得著稱義的人。因此,首先我們必須蒙救贖並得著稱義,好成為義的;然後我們就能被聖別。聖別是基於義。因此,我們若要在性情上被聖別,就必須將自己獻給義作奴僕。

藉著我們的合作,將我們的肢體獻給義作奴僕

我們在性情上得以聖別,乃是藉著我們的合作,將肢體獻給義作奴僕。(19下。)我們要賭博,必須先將我們的肢體,就是我們的手,獻給賭博。但我們若將我們的手獻給義作奴僕,我們就不能賭,因為賭不是義的。我們不僅需要將我們全人,還要將我們的每一肢體,都獻給義作奴僕。

當我們將我們的肢體獻給義作奴僕,我們就能勝過許多事。許多聖徒勝不過去百貨公司『逛櫥窗』這件事。在銀行裏沒有多餘的錢,通常會拯救一些人不去逛街。但是他們在銀行裏的錢雖然很少,卻還是要去逛櫥窗。表面上,逛櫥窗不是不義;但是因著百貨公司裏面的許多東西是有罪的和屬世的,逛櫥窗事實上就不是義的。我們走過百貨公司時,許多貨品吸引我們,使我們將眼睛獻給這些不義之物。為要得著聖別,我們需要禱告,說,『主,我將我的眼睛獻給義作奴僕。』當我們將我們的眼睛獻給義作奴僕,內住的靈就得勝,聖別我們的眼睛。在羅馬六章,保羅非常仔細。他不僅告訴我們,將我們全人獻給義,並且也告訴我們,將我們身上的每一肢體都獻給義。我們需要將我們的全人,我們的全身體,和我們身上的每一肢體,不僅獻給神這神聖的人位,也獻給義。當我們將我們的肢體獻給義,我們就是義的。結果,神就能進來,在我們的性情上聖別我們。我們若將我們自己和我們的肢體獻給義作奴僕,結果就在性情上得以聖別。(22。)

我們必須將我們自己和我們的肢體獻給義作奴僕。這義就是基督自己。將我們自己和我們的肢體獻給義,意思就是將我們自己和我們的肢體獻給作為義的基督。在羅馬書裏,恩典、(五17,21、)義、(17,21,六16,18~20、)和聖別,都是基督。將自己獻給義,就是將自己獻給包羅萬有的基督。祂是我們的義,祂也是我們得以聖別的根基、基礎。沒有基督在生命上作根基,我們就不能在性情上得著聖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