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福音探訪的絕對條件

讀經:
哥林多後書十二章二節,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節,腓立比書一章二十一節。

我非常有負擔要大家看見福音探訪的絕對條件。我們聽見『叩門』這辭的時候,也許會想到一些不莊重的活動。然而實際上,訪人傳福音是一件極受尊重的事。因此,我們必須用滿有尊嚴的方式,並且按照一些絕對的條件,實行我們的福音探訪。

與基督是一並在與三一神生機的聯結裏

我們若要出去登門叩訪傳福音,就必須與基督是一。在林後十二章二節,保羅告訴我們,他是一位在基督裏的人;在腓立比三章九節,他渴望給人看出是在基督裏。他要一直留在基督裏,在基督裏作事,在基督裏行動,在基督裏生活。換句話說,他要與基督是一,好叫人看見他是在基督裏,發現他是在基督裏,在基督裏遇見他。他完全是在基督裏並與基督是一的人。我們要出去訪人傳福音,就必須與基督是一,並在與三一神生機的聯結裏面。(太二八19。)我們已經浸入三一神,就必須留在與這位三一神生機的聯結裏。只要我們是在基督裏的人,並在與三一神生機的聯結裏,我們就有資格訪人傳福音。

我們出去訪人傳福音的時候,是有權柄作基督的代表。一國與他國交涉的時候,乃是授權大使代表本國。這些大使必須是受尊敬、非常莊重、得人敬重的人。我們不該凡俗、平常、隨便、輕率的出外探訪人。我們出去必須是主所授權的代表。我們必須是基督的大使,(林後五20,)代表祂出去探訪人並將祂帶給人。

在日常生活中活基督

我們要作經常與基督是一並在與三一神生機聯結裏的人,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活基督。(腓一21。)我們需要以基督作我們日常的生活。在腓立比一章二十一節保羅說,『在我,活著就是基督。』我們都必須如此說並如此實行。一天過一天,我們需要活基督。基督不僅是我們的生命,也是我們的生活。祂既是我們的生命,就必須是我們的生活。我們若是活祂,就自然而然的代表祂,並且有合式的莊重,叫人尊敬並敬重我們。

禱告到實際經歷與基督是一

我們也必須把自己禱告到實際經歷與基督是一。(徒四24~31。)不管我們多麼活在基督裏,我們仍在舊造裏。我們的肉體仍然存在,我們的天然人仍舊活著。我們活在這地上,許多因素都叫我們從基督岔開。因著在我們日常生活、家人、家庭、工作的地方、學校、或者其他地方,有許多因素不知不覺的將我們岔離基督,所以我們需要禱告。這就是為甚麼主耶穌囑咐我們要儆醒禱告。(太二六41,弗六18,西四2。)儆醒禱告保守我們自己在基督裏。我們需要儆醒,使我們不在基督之外;我們也需要禱告,使我們被帶回到基督裏。禱告常常保守我們在基督裏,或把我們帶回到基督裏。因為我們在經歷上可能從基督岔開,而不在基督裏,我們必須將自己禱告到實際的經歷與基督是一。

按照屬靈與神聖的事實,我們始終都在基督裏。但按照日常、實際的經歷,我們常常不在基督裏。所以我們必須再一次將自己禱告到基督裏。禱告將我們帶到基督裏,並帶到與基督是一的實際經歷裏。我們需要這種實際的經歷。許多時候在我們的經歷中,我們覺得自己不在基督裏。我們談話、作事、甚至買東西,都證明我們不是實際的在基督裏。就地位說,我們是在基督裏,但就經歷說,我們可能不在基督裏。所以我們必須禱告,保守自己在基督裏;我們離開祂的時候,也要將自己禱告回到基督裏。在出去訪人傳福音以前,我們必須至少花二十分鐘禱告與主同在,使自己回到基督裏。這樣,我們出去探訪傳福音,必定與基督是一,並且必定是在基督裏出去。

行傳四章二十四至三十一節記載,初期召會的信徒如何將他們自己禱告到基督裏。門徒與使徒在耶路撒冷,在猶太首領的逼迫和威嚇之下一同禱告。毫無疑問,他們的禱告保守他們在基督裏。他們禱告的時候,就被那靈在外面充溢,再次經歷澆灌的那靈。結果,他們就放膽講說神的話,甚至向那些逼迫他們的猶太首領作見證。(五28~33。)

禱告到有真實的負擔,要罪人得救

我們也需要禱告到有真實的負擔,要罪人得救。在提前二章,保羅勸勉我們,要為萬人禱告,(1,)因為神我們的救主願意萬人得救。(4。)神的心意需要我們的禱告,使其得以施行。在羅馬十章一節,保羅論到猶太人說,『我心裏所喜悅的,並我向神為以色列人所祈求的,是要他們得救。』我們心裏所喜悅的,該像保羅一樣,是要人得救,因為這是神心裏所喜悅的。(路十五6~7,9~10,23~24。)我們需要向主禱告,使祂把對罪人得救的關切,分賜到我們裏面,成為我們的負擔。

同著基督訪問人

我們也必須是同著基督訪問人的人。(徒十24,34~44。)我們必須有把握和信心,我們是為著福音的緣故,同著基督出去訪問人,並且有把握和信心,基督與我們同去。我們不應當憑著自己或者獨自去訪問人,我們必須憑著與我們同去的基督訪問人。

接觸人並勸服人,使基督能分賜到他們裏面

在作福音探訪時,我們接觸人並勸服人的目標,乃是將基督分賜給人。(徒八26~39。)接觸人以後,我們需要勸服他們,我們不能以自己平常的話勸服人。這就是為甚麼我們甚至舉手叩門的時候,都必須禱告。這樣,人開門的時候,便看見我們是在基督裏的人,在向基督禱告。那時刻,我們所該說的即時話語,會臨到我們。這是即時的話,不是我們所準備的話。正如字句殺死人,(林後三6,)照樣,豫備好的固定話語也能殺死人。我們必須向主敞開,好得著任何一種話語。

你可以說,『我來要把好消息帶給你;』『我與基督一同來訪問你;』『我與神一同來看你;』或者說,『先生,我有負擔到這裏來與你一同讀聖經。』你不需要一直重複同樣的話。當然,我們向人說話時,在膏油塗抹之下,可能受引導重複一些話,你若在膏油塗抹裏要在一個時候向人重複一些話,你就必須重複。你也許需要重複說,人是神所造的器皿,為要盛裝祂。重複經常是需要的,但你不該總是以相同的開場白開始你的談話。你若一再機械式的重複相同的開場白,你就會像演員,你的探訪也成了表演。你必須與基督是一,祂是賜生命的靈。祂是那麼活,那麼即時,祂能給你即時的話。祂所給即時的話必定抓住人。人會極其樂意將自己向你敞開,同你談話,使你能將基督分賜到他們裏面。

與新接觸的人長篇大論,必定會殺死他。我們一開始談話所用的發表,就必須能將基督分賜給人。我們可以告訴這人,我們是與基督一同來訪問他,並且可以將『人生的奧祕』裏的一段話,指給他看見,他乃是器皿,為要盛裝基督,而基督乃是那是靈的神自己。我們可以告訴他,按著羅馬十章,這一位基督現在就在這裏,甚至就在他口裏,也在他心裏。(8。)然後我們可以引導他藉著禱告、呼求主耶穌的名接受主。(9~13。)我們藉著這樣說話,就將基督放到他裏面。這是迅速的、有能力的、滿有衝擊力的路。人能這樣在五分鐘內接受基督。

那靈在我們訪人傳福音的時候,與我們同去,祂與我們一同接觸人,也與我們一同進到人的家裏。當我們接觸人的時候,基督的靈就等候機會進到他們裏面。當人以真誠的心禱告,就自然而然的運用並敞開他們的靈。那靈在等著有人呼求『哦,主耶穌』的時刻。就在這時刻,等候的那靈能進入人敞開的靈裏。在這一瞬間,重生發生了。(約三6。)人得重生不需要太久。話說得太多,會關閉人的靈。好的推銷員都受訓練不說自己的話,而說他們受訓的話。到了某一個時候,他們就不說話,使買賣成交。

有些人也許不同意這作法,說,我們必須在不信者豫備好重生以前訪問他,並且與他談話數次,我們也必須等到確定他已經重生了,纔為他施浸。已過,聖徒的習慣是把新人帶到召會的負責人那裏,讓他們分辨新人是否重生了,是否可以受浸。這人若未能通過這次面談,別人必須安慰、鼓勵他,使他不至於感到失望。帶他歸主的人可能告訴他:『我會幫助你多學一些聖經上關於救恩的事,將你豫備好。召會大約三週之內另有一次施浸,你那時回來還不太遲。到那時你必定能通過長老的考試。』

然而,照著新約,沒有一個例子要求信徒等候一陣子纔能受浸。聖經給我們看見,人一相信,應當立即受浸。五旬節那天,三千人相信之後立即受了浸。(徒二38,41。)埃提阿伯的太監在腓利一知道他信了之後,也立即受了浸。(八38。)腓利與這位太監有簡短的談話以後,來到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裏有水,我受浸有甚麼妨礙?』腓利沒有告訴這位太監要等一等,乃是立即為他施浸。使徒保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遇見主之後不久,亞拿尼亞告訴他:『現在你為甚麼耽延?起來,…受浸。』(二二16。)信與受浸之間不應當有間隔。信與受浸乃是救恩完整之步驟的兩部分。(可十六16。)

倪弟兄告訴過我一位青年人的例子,他信了主耶穌,並且準備好到美國讀書。倪弟兄有負擔要這位青年人在離開中國以前受浸,所以他將此事告訴另一位同工。這位同工接觸了這位青年人以後,告訴倪弟兄,為他施浸還嫌太早。倪弟兄告訴這位同工,這位青年人要去美國讀書,沒有時間等了。這位同工仍然堅持,為他施浸還嫌太早。然後倪弟兄說,受浸若是錯的,他願負責。但是這位同工仍然堅持需要等候。至終,倪弟兄無法為這青年信徒施浸。在信與受浸之間需要等候一段時間的觀念,是不合聖經的。一般說來,今天基督教不實行人一信主就立刻為他們施浸,但我們必須走合乎聖經的路。照著聖經,凡信主的,應當立即受浸。

腓立比的禁卒和他全家,在信入主耶穌以後,立即由保羅、西拉施了浸。(徒十六30~34。)禁卒和他全家受浸,必是在他們所在之處的浴池裏。行傳十六章告訴我們,禁卒與他的全家受浸之後,就『領他們〔保羅和西拉〕上去,到他的家裏。』(34。)照著三十四節的『上』字看,這浴池必定是在地下室。這說明早期的信徒受浸,沒有任何的規條儀式,乃是因地制宜。在主的主宰之下,古時候的房子具備這種洗浴設備,能用作浸池。今天在現代的美國,我們要立即為初信者施浸就更方便了,因為幾乎每一家都有浴池和自來水。這樣作當然是合乎聖經的。然而,我們不應當隨便為人施浸;我們必須十分尊重並滿帶尊敬的為人施浸。

將人浸入三一神—浸入與三一神生機的聯結裏

為要將人浸入三一神裏,我們必須有衝擊力。我們必須有把握和信心,我們不是僅僅將人浸到水裏,乃是將他們浸入三一神裏。水代表、表徵、象徵三一神。照馬太二十八章十九節來看,將人浸入父、子、聖靈的名裏,就是將他們浸入與三一神生機的聯結裏。(見聖經恢復本,19節註4與註6。)

要求主與你同去同行動

你出去訪人傳福音的時候,必須要求主與你同去同行動。(太二八20下,可十六20。)你必須告訴主:『主,你必須與我同去,與我同行動。你若不給我有把握你是與我同去同行動,我就不去。』你需要學習將自己禱告到有這種把握。否則,你就不該去。即使有兩三位傳福音的同伴與你在一起,也是不彀的。你必須有主耶穌。你必須有祂與你同去的把握。這樣,你就能告訴人:『我與基督一同來訪問你。』你這樣告訴人的時候,就不會輕率的說話;你會認真的說,因為你有基督與你同在的把握。

不要把這種福音探訪當作容易的事,要避免任何輕率

最後,你不可把這種福音探訪當作容易的事,並且要避免任何輕率。(帖前二1~4,7~12。)你必須是很莊重的人,不僅吸引人注意,也叫人尊敬。即使你是青年人向年長的教授說話,也必須顯明你的莊重。不要隨便或者輕率的出去。你必須很莊重的與基督一同出去。

我們應當盡力建立登門叩訪傳福音的習慣。我們必須按著本章所陳明的九項,正確的去實行。然後,我們會得著完全的裝備,有資格訪人傳福音。我盼望這樣的習慣在每一個召會都建立起來。我們若實行全召會四分之一的聖徒出去,其餘四分之三的人禱告扶持的這個原則,我信我們每年有百分之百的擴增是可能的。

我們登門叩訪傳福音的同時,也必須努力有正確的聚會。藉著正確的聚會,我們所得的新人纔能被托住。我們若帶他們歸主,卻沒有正確的聚會保守並托住他們,他們就會失落。我們需要正確的家聚會與排聚會保守初信者。有三件事是基本且重要的,就是探訪人、設立家聚會、有排聚會。探訪人就會有家聚會,有了家聚會就會有排聚會,有了排聚會就會有較大的召會聚會。這樣,我們就能建造地方召會,以建造基督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