禱告:主,因著你的憐憫,我們感謝你。感謝你暴露我們,給我們看見我們的短缺,也給我們看見你所需要的是甚麼。主,我們為這一切感謝你,但我們對排聚會的正確經歷仍然一無所知。今天我們還要仰望你。求你給我們看見你的路。求你給我們看見如何面對這光景,如何應付當前的需要。我們需要你的智慧。我們不要憑自己、憑我們的智慧、或單靠我們自己作任何事。我們在你面前恐懼戰兢。我們不要憑自己說甚麼。主阿,拯救我們,救我們免去錯誤。我們不要走岔路。主,遮蓋我們,為我們抵擋那惡者一切的詭計。我們願意蒙保守。主阿,遮蓋我們,給我們清楚的領悟,和敞開的靈,沒有任何偏見或任何意見。我們不喜歡滿了意見。主,遮蓋我們免去這些事,使我們有清楚、純淨、和潔淨的交通,好使你能給我們看見你的路。阿們。
在本篇信息裏我要交通我們從歷史所看見的一些點。新約清楚的給我們看見,在召會生活開始時,聚會先是在家中的。(徒二46,五42。)聖徒在家中聚會的這個事實,很強的指明,他們乃是聚集成排。在每一個家中都有一個排。雖然較大的聚會有其必要,但較大的聚會不是日常的需要。日常的需要乃是排聚集。
新約的記載沒有把排聚集說得像我們今日所得的啟示那麼明確。這可能是因為神聖的啟示總是在神子民的經歷之後纔釋放出來。先是神子民的經歷,接著纔是神的啟示。在整本聖經裏,沒有一個例子說到神的啟示是先於神子民的經歷。神呼召亞伯拉罕,但亞伯拉罕若不往前,神聖的啟示就不會臨到他。聖經裏所有的啟示都是神子民在經歷中往前時纔有的。因為亞伯、以諾、挪亞都與神一同往前,所以神能藉著他們啟示一些事。
在新約的末了,召會存在地上還不到一世紀。聖經的最後一卷書,啟示錄,大約寫於主後九十年。那時召會還沒有多少經歷,所以啟示就停在那裏。然而,照著在天上的記載,使徒行傳這卷書仍然在繼續著,從未停止過。在使徒行傳之後,有許多世紀的召會歷史過去了。在召會往前時,我們都能更往前的看見一些事。
當倪弟兄被興起時,他在一九二二年開始第一個召會的聚會。那個召會聚會必定是個小排。在一九二二到一九三二年,就是我們在恢復裏頭十年的歷史中,我不在其中;但是當我進到工作中之後,倪弟兄特意告訴我這十年的細節。在頭四、五年,聚會的人數一直增加。這增加是由於自然而然的實行排聚集。在起初的時候,沒有大聚會。但是十年之後,情形改變了。從一九二七到一九三二年,在上海的召會增加到大約一百人。在人數達到一百之後,增加率就變得很低。
在一九三三年,我開始在上海事奉。至終,倪弟兄把召會和工作的責任交託給我。一面說,我那時很忙碌,但另一面說,從今天的眼光來看,我那時並不是很忙碌。第一,我在主日要釋放信息。那時,主要的事就是主日早晨的信息聚會。如果信息好,聚會就成功;如果信息不好,聚會就失敗。感謝主,我所釋放的信息是相當成功的。每主日早晨我都講一篇信息。倪弟兄和眾人都很高興,我也很高興。我年輕時,釋放信息是全人投入。今天我無法那樣傳講。那時我不需要麥克風,我能講一小時又十分鐘,用盡我的全人。結果,第二天我需要整天的休息。所以,在週一我是相當空閒的。
我所作的第二件事,乃是照顧週中的聚會,主要的是禱告聚會和弟兄交通聚會。弟兄交通聚會是為著實行林前十四章。因為所有弟兄們都是祭司,所以聚會沒有主席或聖品人。我雖然沒有受囑咐在那聚會裏帶領,但不知不覺的我仍然在帶領。
第三件我所作的事,乃是看望人。雖然我很少出去看望人,人也很少來和我交通,但我還是偶而看望聖徒,與聖徒交通,並接觸聖徒。我也負責書信的來往。
我研究已過的歷史和當前的光景,我看見我們在一九三三年若有排聚集的路,就能得著數倍於當時所得的人數。這會使我們非常忙碌。
在中國大陸聚會生活,以及在臺灣從一九四九到一九五四年
按照我們的歷史,每當召會與會人數達到一百時,增加率就減少了。這原因乃是,在達到那個人數之後,分排聚集的原則就被廢除了。我們開始倚靠大聚會,並開始盡力支持、維持、豐富、拔高大聚會。凡事都是為著大聚會。這完全違反聖經的原則。擴增不是藉著大聚會而有的。當大聚會有很好、很屬靈的講道人,大聚會的人數就增加。但任何基督徒團體若倚靠這樣的講道人,一旦這人去世時,這團體就要受相當大的損失。那不是主的路。
在我去臺灣之前,在中國大陸,我們沒有排聚集。我們曾稱一些小聚會為『家聚會,』但實際上那些不是排聚集。我們在臺灣開工之後,開始大力的實行排。當我們從大陸初到臺灣時,全島的聖徒人數是三到五百。但從一九四九到一九五四年,不過五年中,島上聖徒的總人數達到四萬人。在那個關頭,史百克弟兄接受邀請來訪問我們。在他訪問期間,有幾位受我訓練的年輕同工,受了史百克的消極影響。這在我們中間引起了一場風波。風波過後,大約在一九五八年,排聚集的實行幾乎停止,增加率也大為減少。我們從一九四九到一九五四年所經歷的增加率,一直到今天還沒有再恢復過來。
我們都必須看見,我們的定命乃在於如何有排聚集。如果我們不實行排聚集,我們的增加率就會一直很低。我們每一天可能在許多事上很忙碌,甚至在各處有聚會,但大部分是徒然的,因為年增加率低於百分之十。這就是我們必須竭力形成排聚集的原因。
從現在起,我要以不同於過去七年半我所實行的方式,來實行我的工作。在那些年間我是作教練,我給聖徒指示,把原則教導他們,但我從未親自實行。然而,當我觀察當前的情況,我看見如果我不實行,我們就很難有確定的開始。我迫切的仰望主,求祂給我們一個新的開始。
這種新的實行不會與當前的召會生活衝突,也不會與當前的路衝突。聖徒不必停止去禱告聚會,或別的聚會。他們應當繼續參加所有經常性的聚會。但在召會經常的聚會之外,有些人必須接受負擔,形成新的排。
要形成新排,你首先應當禱告,求主給你同伴。你若禱告,主可能帶領你接觸坐在你旁邊的弟兄。當你到他那裏,告訴他你的打算時,那靈可能印證你的工作,感動他加入。你們二人就成為一排。你們二人在排聚集中頭一件必須作的事,乃是在靈裏,並在你們的環境上緊緊相聯。
今天在召會生活中,我們常假裝彼此認識。實在說,我不認識許多聖徒。我不知道許多聖徒的名字。有些人,我只知道名,而不知道姓。我可能知道一些聖徒的名字,但我不知道他們有幾個孩子。這說明我們彼此沒有親密、徹底的交通。我們必須接受負擔,以新的方式形成排聚集。第一,照著主的帶領,你必須得著幾位同伴。你和你的同伴必須彼此徹底的認識。你必須知道每一位同伴的年齡、他妻子的名字、有幾個兒女、年齡多大、在那裏上學等等。在別的信息裏我曾指出,在排聚集裏第一件事乃是交通,使排裏所有的人都彼此知道最近的情形。
一位弟兄的妻子可能臥病在床,但沒有多少聖徒知道,因為我們在排聚集沒有交通。如果我們在排聚集裏,頭一件事我要問的是,排裏別的肢體最近如何。已過我們隱藏我們真實的情形,不讓別人知道我們的光景如何。我們將自己真實的光景遮蓋起來,假裝成別的樣子。我們這樣作就是自欺欺人。結果我們不知道彼此的光景。我們假裝彼此認識;事實上,我們是分開的。在這樣的情形裏,我們不可能同心合意,而有真實的衝擊力。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出去探訪人時,別人很容易看見我們不是一。要有同心合意和衝擊力,我們必須藉著交通彼此親密的認識。
在形成排的事上,第一步是得著同伴。第二步是在一起禱告、交通,好徹底而親密的彼此認識。你可以禱告說,『主阿,下一步你要我們作甚麼?』當你問主這樣一個問題,我向你保證,祂不會要你出去探訪人。我這樣說,是根據我在已過七年半對新路的研究。你如果昨晚與你的同伴相聚,你們今晨又聚在一起,你要作的頭一件事乃是告訴你的同伴,從昨晚到今晨,在你身上發生了甚麼事。這樣,你和你的同伴就維持對彼此的徹底認識。結果,你們就成為一,在你們之間就會有真實的愛和關心。然後主可能帶領你們再得著四、五位同伴。
在這之後,主可能帶領你們禱告一段時候。這時不要出去;只要禱告。禱告兩週之後,你們可能豫備好,主可能帶領你們出去探訪人。在禱告期間,你該禱告求主帶領你到該去探訪的人那裏。主可能帶領你不僅研究你自己的親戚、表親、姻親、鄰居、同學、朋友、和同事,也研究排裏其他人所熟識的人。主會給你看見誰是需要探訪的人。這就是叩『熟門。』去的時候,你不要一個人去,或照著你的感覺去。你也不該照著你的決定去;你該和排裏的人同去。你的排最多有兩、三位該去;但為了找出誰該去,你必須研究你的對象,並有禱告。
我現在所給有關新路的指示,和我從前在臺灣所講的不同。在臺灣時,我囑咐你們去探訪人,並立即給他們施浸。但今天我不鼓勵你們這麼快給人施浸。還有,當你們探訪人時,不要太快對他們說到聖經、神、基督、或救恩。不然,人會認為你們太宗教了,他們達不到你們的標準。他們可能因著你們的熱心而避開你們。你們第一次探訪所介紹給你們的人時,不要逗留太久;探訪的時間越短越好。短時間的探訪,會給所探訪的人好的感覺,使他歡迎另一次的探訪。不要破壞你所探訪之人的感覺。在第一次探訪時,不要說到太多屬靈的事。
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探訪時,你可以開始說到有關基督的一些事。你可能需要去好幾次,纔能使人得救。原則是:越慢越好,越慢越安全。步伐越慢,你越能確定的得著那個人。
我們說過,我們若能在一年內從我們所接觸的人中得著一個真實的果子,那是一件大事。我們甚至能每三個月得著一個人。一般的說,這樣得著的人,是穩固的。
我們也不可快快的給人施浸。盡量不要在浴缸裏給人施浸。並不是說,一點也不可這麼作;這要看當時的情形。事實上,任何有水的地方,無論是浸池、浴缸、游泳池、河流、或海裏,都可以給人施浸;但是當你定期出去探訪人時,你不必急促的在人家浴缸裏給人施浸。
當新人得救後,最好不要立即對他說到召會。你該繼續在他家裏或在排聚集裏與他相聚。然後,再照著主的帶領,對他說到召會,並帶他到召會聚會裏。
我也題議,若是可能,召會週期性的為著新人設立特別的聚會,有為著白種人的,有為著說華語的人的,還有為著說西班牙語的人的。你可以將新人帶到這些特別的聚會。幾個排可以將新人帶到這樣的聚會中。在那個特別聚會裏,頭一件事要作的,乃是給他們一篇關於受浸的短信息,並給新人施浸。因為他們在浸池裏受浸,並且有許多人環繞在他們周圍,他們覺得很莊重。為著他們的受浸,我們應當喜樂的慶祝,向主有許多的讚美。每一個人都該和新受浸的人握手。在這之後,你可以和所有受浸的人一同擘餅,與他們交通到擘餅聚會的事。我們若這樣實行,我們就必定能帶白種人到召會生活裏。
在實行排聚會時,白種人要盡可能的不和華語聖徒成排在一起。甚至有些按種族不是白種人的,按原則可能是白種人,因為他或是生在美國,說標準的美國式英語,或是他的妻子是白種人。這只是一個原則,不是絕對的。不論那一條路讓我們成功,我們就走那條路。按原則說,所有的白種弟兄姊妹,該與白種人成排。他們該去探訪白種人,而不是中國人,或說西班牙語的人。在說華語的人中間的增加率,可能比在白種人中間的增加率高。譬如,我們可能在二週內,在說華語的人中間得著十個新人,但在白種人中間,可能需要三個月纔得著兩個人。這樣的勞苦仍然是值得的。讓華語聖徒與華語聖徒成排,去探訪說華語的人。讓說西班亞語的聖徒探訪說西班牙語的人;讓說韓語的人探訪說韓語的人。
在比較大而有華語聚會的召會裏,應當也有按照我早先所形容的,為著說華語者的受浸聚會。在開始時,這樣的聚會可能不是每週都有。但至終這樣為著受浸並與新人擘餅的特別聚會,應當每週都舉行。有些地方若只有一個受浸池,不同的排可以安排在不同的時間分別聚會。當然,這只是一般的想法;在細節上我們還需要禱告。
按照新約,我們有使徒、申言者、傳福音者、牧人和教師。(弗四11。)為著長遠計,排聚集可能需要特別、屬靈的牧養或教導。過了幾個月之後,一排可能增加到超過十五人。那時,這個排可以分為兩個排。所有原先形成這排的弟兄們,都可以教導並牧養,但我們不能期望新人走得很快。所以我們必須考慮牧養和教導的需要。至終,當我們有許多排時,就需要許多牧人和教師。我們必須研究這種情形,並為著前面的日子有彀多的禱告。
當排的數目很多時,就不能一般性的顧到排。雖然我不喜歡用『帶領人』這個辭,但經過多方考慮之後,我發覺很難免去帶領人的需要。按照我們當前的實行,我們只有長老,但在一個地方如果排的數目增加到很大的數字,少數幾位長老就不足以顧到全召會。
就著長遠說,我們有很大的需要,但在當前我們必須邁出頭一步,簡單的形成排。在排聚集的新開始的時候,召會當前其餘各面的實行仍然照常。當我們實行新的排聚集時,我們應當仍舊維持召會經常的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