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建造的原則乃是神與人性調和。建造不同於創造。創造是從無生有;然而,建造乃是將已經存在的東西放在一起。當主耶穌成為肉體時,祂就是神與人性調和。因此,作為神在肉體裏,祂乃是一個建造。我們在祂身上看見神聖建造的原則。
約翰一章十四節說,『話成了肉體,支搭帳幕在我們中間。』我們從這節經文看見神建造的原則。『支搭帳幕』一辭,在希臘原文乃是『帳幕』這個名詞的動詞形式。帳幕就是一個建造。因此,主的成為肉體乃是在神建造的原則裏。在五十一節,主題到雅各的夢,這裏我們也可以看見建造的原則。主在這節啟示出祂自己就是那天梯。(創二八11~22。)祂乃是那垂直的路,為著產生神的建造;因為憑著祂並藉著祂,神與人性調和,而這調和就是神聖的建造。
在約翰二章十六節,主對那些在殿裏賣鴿子的人說,『不要將我父的家,當作買賣的場所。』在這一節裏,父的家是指殿,這是帳幕更堅固、更牢靠的型態。帳幕和殿雖然存在於不同的時代,卻有共同的目的。二者都是表號,表徵以色列人作神的居所。(利二二18,民十二7,參來三5~6。)然後,在約翰二章十九節主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將它建立起來。』在這一節裏,殿是指主的肉身,如二十一節所指明的;那節說,『耶穌是以祂的身體為殿說的。』那時,猶太人意圖毀壞主的身體。然而主說,他們若毀壞祂的身體,三日內祂要將它建立起來;這清楚的含示主要從死人中復活。(太十六21。)
這裏我們必須領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猶太人所毀壞的,是耶穌這一個人的身體;然而,主在復活裏所建立的不僅僅是祂自己的身體,祂所建立的也是祂奧祕的身體—召會,基督的身體。猶太人毀壞了耶穌小小的身體,但主在祂的復活裏使之復活的是更大的身體。我們眾人都在主耶穌復活的時候一同復活了。(弗二6。)在祂的復活裏,主建立了基督的身體。因此,在約翰二章十六節,父的家是指殿;在十九節,殿不僅表徵主的肉身,也表徵基督的身體,包括所有主藉著祂的復活所建立起來的聖徒。這殿就是基督奧祕的身體,作為神的家。(林前三16,提前三15。)父的家乃是殿,這殿又是基督奧祕的身體,包括基督自己和所有藉著祂的復活而建立起來的肢體。
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後,我們來看約翰十四章。在一節主說,『你們心裏不要受攪擾,你們當信入神,也當信入我。』這一節指明,作為一個人,耶穌與神是一。我們若要信入神,就必須信入耶穌,因為祂與神乃是一。(十30。)我們必須以對待神同樣的方式來對待祂。在十四章一節,主似乎在告訴祂的門徒:『如果你們知道我與神是一,你們心裏就不會受攪擾。你們心裏受攪擾,是因為你們不領悟我與神是一。你們以為我只是一個人,當一個人死了,他也就完了;所以你們心裏受攪擾。然而,我願意告訴你們,我與神是一。即使我死了,我並沒有完;即使我離開了,我仍然在這裏。你們必須領悟,我這位人子耶穌,乃與神是一。你們若信入神,你們也必須信入我。』
神超越時間與空間。門徒們以為當主離開了,祂就不在了。他們不知道因著祂與神是一,即使祂離開了,祂仍然在這裏。在祂而言,祂的來和祂的去並沒有差別;來和去是一樣的事。因著耶穌與神是一,門徒心裏就無須慌亂或受攪擾。他們應當領悟,祂的去實際上是與他們更有益的。(十六7。)
在十四章二節主說,『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是為你們豫備地方。』甚麼是約翰十四章裏的『父的家』?我們必須以經解經,這是解釋神的話最可靠的方式。我們要知道十四章裏父的家到底是甚麼,就需要回到第二章,那裏說到父的家就是殿。(16。)此外,照著十九至二十一節,殿表徵基督奧祕的身體,包括基督所有的肢體,作神的居所。(弗二21~22。)說約翰十四章裏『父的家』和二章裏『父的家』是不同的,這是不合邏輯的。在二章,我們已經清楚的看見父的家就是殿,表徵基督奧祕的身體作為神的居所。因此,在十四章裏所用同樣的辭,也含示基督的身體。
欽定英文譯本以及一些聖經譯本將約翰十四章二節譯為:『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華廈。』然而,被譯為『華廈』的希臘原文實際上是monai,孟乃,這個字乃是『住』這個動詞的名詞形式。『住』這個動詞用於十五章四至五節,說到我們要住在主裏面,好使主也能住在我們裏面。因此,十四章二節的希臘原文最好譯為『住處』。若父的家是基督奧祕的身體,而在這家裏有許多住處,那麼這些住處是甚麼呢?很顯然的,這些住處就是身體的許多肢體。我們必須領悟,作為身體上的肢體,我們都是住處,因為基督住在我們每一個人裏面。這由十四章二十三節所證實;在這一節裏,主說祂要與父,同那愛祂的人安排住處。所以,許多住處乃是基督奧祕身體上的許多肢體。
主在三節繼續說,『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再來…。』主說到『來』,按原文不是說,『我要來(I will come),』而是說,『我正在來(I am coming)。』這意思是,主的去就是祂的來;祂是藉著去而到門徒這裏來。有些人說,這個來是主將來的第二次來。然而我們必須宣告,這樣的解釋是錯誤的。在這一節裏,主的來是祂在復活裏的回來。主告訴祂的門徒,祂要去受死,門徒為此心裏受攪擾;他們以為祂就要離開他們了。他們不知道,主藉著去受死,就能以另一形狀回來。那時主已經來了,但祂的來還沒有到最完滿的程度。祂藉著成為肉體而來,但祂只能在門徒中間;祂無法進到門徒裏面。主藉著成為肉體,已經完成了祂第一步的來。藉著祂的成為肉體,祂來和門徒同在。然而,還需要有第二步,好使祂能進入門徒裏面。在這第二步,祂需要去,好使祂能再來。祂的去就是祂的來。
我們可以用以下的故事為例,說明這二步。有一天,父母為孩子們買了一個西瓜。當這西瓜被擺在孩子們面前時,孩子們看著它並且非常喜歡它。然後父母說,『抱歉,我們必須把這個西瓜拿走。』這使得所有的孩子都哭了,因為他們以為即將失去這個西瓜。然而,父母告訴他們說,『不要為這個西瓜擔心,不要傷心。我們必須把這個西瓜拿走,好把它切成片,然後我們就會把西瓜拿回來給你們喫。』第一步是買西瓜。然而,即使西瓜已經買了,它也只能在孩子們中間;這時西瓜還不能進到孩子們裏面。因此,就需要第二步。西瓜必須被『殺』,在它『復活』後,纔能以另一種形狀擺在桌子上;這樣的形狀是便於孩子們喫的。所以,西瓜的去並不是離開,而是它的來。
主耶穌藉著成為肉體,已經來到祂的門徒那裏;但祂無法進到他們裏面。祂必須上十字架,被殺並埋葬,然後復活。在經過了這種種過程之後,祂成為那靈回到門徒那裏。(二十22,林前十五45下。)因此,主的去乃是祂的來。
約翰十四章三節說,『我若去為你們豫備了地方,就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到我那裏』,按原文也可譯為『到我自己那裏』;『我自己』是一個非常強烈的辭,指明主去是要接門徒到祂自己裏面,使他們在祂裏面。祂也說,祂在那裏,叫門徒也在那裏。當主說這些話時,祂在那裏?祂乃是在父裏面。(10~11,20。)此外,主要去的地方實際上是一個人位—父。(12,28。)然後在四節,主告訴門徒,他們已經知道主往那裏去的路。多馬問說,他們如何能知道那條路。耶穌回答說,『我就是道路。』(6。)主要去的地方乃是一個人位,而門徒往那裏去的道路也是一個人位。目的地就是父,而達到目的地的道路就是子。這可由六節來證實,這節說,『我就是道路、實際、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由此可見,我們不是要去一個地方,乃是要進入一個神聖的人位—父,就是神自己。同樣的,進到父神裏面的路,也是藉著一個人位—主耶穌。因此,藉著主作為道路,我們就能彀在祂所在的地方,就是在父裏面。
十至十一節說,『我在父裏面,父在我裏面,你不信麼?我對你們所說的話,不是我從自己說的,乃是住在我裏面的父作祂自己的事。你們當信我,我在父裏面,父在我裏面;即或不然,也當因我所作的事而信。』許多人教導說,主在天上,而我們既已被命定要在主所在的地方,所以我們也要在天上;但這樣的解釋完全是錯誤的。主在這一章從未告訴我們祂在天上;反之,祂一再告訴我們祂在父裏面,並且祂要去豫備道路,好把我們帶進神裏面。主宣告在復活的那日,我們就知道祂在父裏面,我們在祂裏面,祂也在我們裏面。(20。)
我們從前與神隔絕;我們與神之間距離很遠。這距離是由於罪、世界、肉體和己。我們是遠離神的,被許多攔阻和障礙所隔絕。但藉著祂的死與復活,主耶穌已經除去神與我們之間的距離,藉此將我們帶到神裏面。主的死與復活為我們開了一條路,使我們得以進到神裏面,並給我們管道以接觸神。藉著祂的死與復活,主將我們帶回歸神,並帶進神裏面。
約翰十四章清楚的啟示出,主所在的地方和我們被帶去的地方並不是物質的地方,而是一個神聖的人位。許多基督徒用約翰十四章,說他們將來會上天堂。然而,聖經裏沒有這種思想。神聖心意裏的中心思想不是我們上天堂,而是神被作到我們裏面,我們被作到神裏面。神的中心思想乃是:祂正在作工,將祂自己作到我們裏面,也將我們作到祂裏面。神的居所不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物質建築;神的居所乃是由許多活人組成的。同樣的,我們的居所就是活神自己。摩西在詩篇九十篇一節禱告說,『主阿,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主是我們的真住處,我們居住在祂裏面;不僅如此,我們也是主的住處與居所。
約翰十四章十六至十七節說,『我要求父,祂必賜給你們另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實際的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祂,也不認識祂;你們卻認識祂,因祂與你們同住,且要在你們裏面。』這兩節告訴我們,實際的靈,就是聖靈,住在我們裏面。我們乃是祂的住處。
十八節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正往你們這裏來。』這節再一次告訴我們,主的去就是祂的來。門徒們害怕祂去,但主告訴他們,祂不會撇下他們為孤兒。反之,祂正往他們這裏來;不是以肉體的形狀,而是以那靈的形狀,以另一位保惠師的形狀來。一面,保惠師是實際的靈,就是在十六節題到的『祂』;另一面,保惠師乃是主自己,就是十八節的『我』。十六節的『祂』就是十八節的『我』。若『祂』來了,就表示『我』來了。這一個是那一個的改變形狀,二者是同一位在不同的形狀裏。主受死前,是在肉體的形狀裏;祂復活後,是在靈的形狀裏。形狀不同,人位卻是同一位。
接下來,主在十九節說,『還有不多的時候,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主在這一節指明,再過『不多的時候』,意思是不超過七十二個小時,祂就要復活。祂的意思是說,『現在我即將死了,但過不多的時候,我就要再活著;我將要復活。此外,我要活在你們裏面,這樣,你們就要藉著我而活。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
在二十節祂說,『到那日,你們就知道我在我父裏面,你們在我裏面,我也在你們裏面。』『那日』就是復活的日子。主告訴門徒,在復活的那日,祂要作為那靈回來,這樣門徒們就會領悟,祂在父裏面,他們在祂裏面,祂也在他們裏面。因此,他們也會在父裏面;因為他們在子裏,無論子在那裏,他們也要在那裏。藉著祂的死與復活,子要將門徒帶進祂裏面;因著子在父裏面,門徒也就在父裏面。不僅如此,主也在門徒裏面。這就是建造。主將神建造到我們裏面,同時也藉著祂的死與復活,將我們建造到神裏面。
在二十一節祂說,『有了我的誡命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親自向他顯現。』我們必須再一次看見,這一章完全沒有題及物質的、天上的華廈。相反的,這一章乃是論到主作為一個人位,向那些愛祂的人顯現。
在二十三節主繼續說,『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同他安排住處。』這個住處是甚麼?這個住處不是天上的華廈;我們纔是那些住處,是父家裏的許多住處。父的家乃是基督奧祕的身體作神的殿,在這家裏的許多住處,就是基督的許多肢體。主在父裏面,我們在主裏面,主也在我們裏面;這指明父是主的住處,主是我們的住處,我們也是主的住處。因此,主和我們是相互的住處,因為我們在祂裏面,祂也在我們裏面。這就是為甚麼十五章四節說,『你們要住在我裏面,我也住在你們裏面。』這不是天上華廈的事;這乃是相互的居住。
在二十章二十一節,主告訴門徒:『父怎樣差遣了我,我也照樣差遣你們。』當父差遣子的時候,父乃是以在祂裏面的方式差遣祂。同樣的,子也是以在門徒裏面的方式差遣門徒。我們可在二十二至二十三節看見這一點:『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吹入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那靈,就是主自己,在門徒裏面;因此,他們就有權柄、知識和領悟力,能赦免人的罪或留下人的罪。他們不是藉著自己而有這樣的權柄,乃是藉著內住的靈而有這樣的權柄。
在十四章二十八節主說,『你們聽見我曾對你們說,我去,並且我正往你們這裏來。』我們必須領悟,主的死與復活不是祂的離開,而是祂藉著另一個步驟的來,使祂能進到我們裏面,並將我們帶到神裏面。藉著祂的復活,我們就能領悟主在父裏面,我們在主裏面,主也在我們裏面。這就是主建造的工作。藉著祂的死與復活,祂將神建造到我們裏面,並且將我們建造到神裏面,使神與我們調和成為一。這就是神聖的建造,就是父的家。這乃是神與蒙救贖之人相互的居所。我們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我們裏面。因此,神和我們相互的居住在彼此裏面。(十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