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四篇,神同在的福氣包括無上的安息,(3~4,)得見神的面勝過一切,(7,10,)以及享受神自己。(11。)
八十四篇裏的話實在滿了詩意。三節說,『萬軍之耶和華,我的王我的神阿,在你的兩座壇那裏,連麻雀也找著房屋;燕子也為自己找著菢雛之窩。』按照聖經,麻雀是不值錢的。然而,在一百零二篇七節,詩人自比為房頂上孤單的麻雀,主在馬太十章二十九至三十一節和路加十二章六至七節,也把我們比作麻雀。燕子是很小的鳥,燕子的雛更是微不足道。然而,這些鳥卻在神的兩座壇那裏找著安息。這表徵我們這樣卑微的人能在神的同在裏找著安息。祭壇豫表十字架。這裏的含意是,卑微的人能在交通裏,藉著十字架找著安息之所。
八十四篇十節上半說,『在你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沒有一件事比活在神的面光和同在中更為美好。
在十一節詩人經過了七十三篇的剝奪之後,進到神裏面,享受神自己。
八十四篇五節說,『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這人便為有福。』在此詩人給我們看見,聖民得福是因心中想往錫安大道。這是一條內裏的路。我們可能為主作了很好的工,也有正常的聚會生活,但我們仍會覺得不滿足,想要更多得著神自己。這就是心中想往錫安大道。我們能走這條路乃是因神的力量。
沒有人能不經過苦難、剝奪、破碎,而深刻的摸著神自己。我們能藉著禱告摸著神,但要更深刻的摸著神,就要經過流淚谷,就是要經過痛苦。六節裏流淚谷的譯音是巴迦谷。在我們早期出版的詩歌本裏有一類詩歌,叫作巴迦谷的泉源。
苦谷能變為福泉。惟有那些有經歷的人纔能懂得這事。我們若肯走這谷,這谷就會變為福泉;我們若肯經過,痛苦就會變為祝福。當我們經過試煉和苦難時,一面是最痛苦的,一面又是最幸福的。
六節的秋雨(或,初雨),乃是開頭的雨水。因著許多西方古文明是以秋天為一歲之首,秋雨之福表徵開頭的祝福,而不是將殘的祝福。因此,我們的眼淚是祝福的開始;那些最寶貝的經歷都是在流淚谷經歷的。當聖民肯走神的路時,流淚就變作祝福。一面,有流淚、痛苦;另一面,有落雨、祝福。這使我們摸著神的同在並得著安息。
聖民有自己的感覺和觀念。他們有神所造良善的性情,並且是在良善的律法之下。結果,他們無論在禱告、讚美或感謝時,都有神所造良善的感覺和對律法敬虔的觀念。然而,他們也敬虔的活在神面前。因此,他們寫詩篇時,他們的本意是要發表良善和敬虔的觀念,但基督的靈能藉著他們發表出基督的事。
在詩篇裏,聖民的發表一再的說到基督。詩篇本是聖民自己敬虔和天然良善的發表,但聖靈常藉機發表關於基督的事。前一段或前一句也許還是發表敬虔的感覺或與律法有關的觀念,但後一段或後一句就轉到基督。這特點是詩篇奇妙的所在,也是詩篇難讀之處。我們若未摸著這竅門,就無法明白這卷書;但若懂得這竅門,讀時就容易摸著聖靈的意思。這些聖民原是不認識基督的,但因著他們敬虔的活在神面前,就給神的靈有機會在他們的發表裏說話。我們讀詩篇裏聖民的觀念時,也能覺得基督的味道。我們若抓牢這一點,就能分辨聖民的觀念和關於基督的發表。
在卷三,神剝奪了聖民所看重的一切聖別事物,使他們認識一件事:神惟一的目標乃是基督。當神剝奪了他們的一切之後,他們能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七三25。)這樣,他們就慢慢的轉向受膏者基督。這轉變在八十四篇已經很清楚了,而八十五篇加強了這觀念。
八十五篇說到聖民所需要的拯救。
有時我們落在苦難裏,外面是苦的,裏面是下沉的。所以,我們需要兩面的拯救。有時外面的苦境雖已過去,我們裏面的心境還是下沉、軟弱。所以,我們需要回轉向神而得復興。
神的拯救有個結果,就是聖民得享平安,並且神的榮耀得以在地上住在聖民中間。(8~9。)這裏雖未題到基督,但平安和榮耀都在於基督。人有了基督,就得著平安,神也得著榮耀。路加二章十四節把人的平安和神的榮耀都聯在基督身上。所以詩篇八十五篇裏拯救的結果,說到人得著基督後的光景。當人得著了基督,就得著平安,神的榮耀也得著彰顯。
詩篇八十五篇裏拯救的路也是基督。十節說,『慈愛和真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慈愛配著真實,公義帶進平安。『慈愛』原文有『由憐憫而有慈愛』的意思,這辭包括憐憫和慈愛的思想在內。神差遣基督到世上來,祂拯救的對象不是一班像樣的人,乃是一班不堪的人。因此,神需要顯示憐憫。神若不憐憫,祂的慈愛就達不到人。我們在路加福音裏看見,基督來到地上,乃是因著神憐憫的心腸。(一78。)神有憐憫,祂的憐憫叫祂在不堪的人身上施行恩典。
『真實』乃是那顯在神的約上的真實。雖然人破壞了那約,在神面前不堪,但神在約上顯出祂的真實。神因著憐憫而顯示慈愛,因著慈愛而守祂與人所立的約,照著約上的真實對待選民,為要拯救人。這就是慈愛配合真實的意思。神拯救人,並不是因人有甚麼長處,乃因祂的憐憫和慈愛。神的公義帶進平安。神因祂的憐憫、慈愛、真實而守祂與選民的約,並憑祂的公義把平安帶給選民。
我們都是不堪的罪人,是可鄙、邪惡、詭詐、可憐的人。但神眷顧我們,祂憐憫的心腸叫祂來向我們施慈愛,藉著打發祂的兒子來拯救我們,賜我們平安。主耶穌在地上所作的一切事,都是照著神的真實。神在對待人的事上,沒有一點不真實。神真實的對待我們,乃是因著祂的慈愛,這並不是必須的。祂按約上的真實守約,差遣祂的兒子死在十字架上。神也按著公義使主從死裏復活。所以我們來到神的面前,相信主耶穌,神就必按著祂的公義赦免我們的罪並拯救我們;我們就因此得著從公義來的平安。神的公義藉著基督帶進平安。(參羅五1,來七2~3。)這也是基督掌權的光景。(詩七二1~8。)
詩篇裏所陳明拯救的路,在原則上與新約一樣—神因著祂的慈愛和真實差遣祂的兒子為我們成功救贖。我們相信時,神必須因祂的公義賜平安給我們。因此,慈愛配合著真實,公義帶進平安;這條路完全是在於基督。聖民所得著的拯救乃是在於基督,而得著拯救的路也是在於基督。基督來了,人纔得著平安,神纔得著榮耀。神的慈愛被帶來,神的榮耀得著彰顯,都是藉著基督。當基督在要來的新耶路撒冷裏作王時,神的公義就要完滿的帶進平安。(彼後三13,啟二一1~4。)
詩篇八十六篇完全是聖民基於敬虔而有的禱告。在這禱告之後,聖靈馬上給聖民感覺,神的啟示乃是關於錫安。
在八十七篇,聖民得到啟示,惟有錫安纔是神所寶愛的。聖民所寶愛的是敬虔;(八六;)而神的啟示乃是錫安。(八七。)我們若有亮光就能看見,我們的敬虔在神面前是何等的沒有分量。
我們若以全本詩篇的眼光來看八十七篇,就會領悟神如此在意錫安,是因為基督在那裏。四節的『這一個』代表生在各地的名人,是不蒙神悅納的。五節裏的『這一個』、『那一個』指基督自己和眾聖徒,他們都生在天上的錫安,是蒙神悅納的。因此,錫安是神所寶愛的。
八十七篇一節說,『耶和華所立的根基在聖山上。』我們不能把這根基當作是建築物的根基。當初詩人雖有物質一面的背景,但我們不能看得這樣簡單。耶和華所立的根基乃是一個人。林前三章十一節告訴我們:『因為除了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以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基督乃是作根基的石頭,也是房角石,(賽二八16,參太二一42,)可靠的磐石,(林前十4,)砸人的石頭。(太二一44下。)這根基已立在聖山上了。(參詩二6下。)
八十七篇二節說到神愛錫安過於聖民的一切住處,因為錫安是以基督為根基。
世上惟一榮耀的事乃是神在基督身上的事。所有神榮耀的事都是在基督身上。這話幫助聖民知道,神所立的根基是基督;這根基既是在錫安,因此一切榮耀的事都是在錫安。(3。)
那時猶太地的南邊是埃及(拉哈伯),東邊是巴比倫,西南有非利士,西邊有推羅,再南邊是古實。這些都是猶太地周圍有名的地方。巴比倫表徵尊榮並誇口的地方。非利士很接近猶太地,是在猶太地和埃及之間,在迦南旁邊,又離埃及很近,所以豫表靠近屬天之地,又靠近屬人之地的地方。推羅是貿易之地,古實,即埃提阿伯,是不懂屬靈之事的地。這些地方不能和錫安相比,因為這些地方沒有神的根基,沒有神的基督。(4。)這就是本篇詩的意思。
六節說,『當耶和華記錄眾民的時候,祂要數點出,這一個生在那裏。』『這一個』是誰?『這一個』就是我們榮耀的主。四節所說的五個地方,是代表在錫安以外的地方。我們要問,我們是生在那裏?我們若是生在巴比倫或埃及,那些地方沒有神的根基。只有一個地方有神的根基,就是錫安。人所生在的那些地方,沒有基督;但有些人—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錫安。啟示錄十四章一節裏的十四萬四千人乃是在錫安聖山上;他們是在錫安的人。
當耶和華數點眾民的時候,祂能說,『這一個生在那裏。』正如祂能說,『我的兒子生在那裏。』聖靈在詩篇八十七篇的發表,乃是對八十六篇的答覆:我們的敬虔算不得甚麼;惟一重要的乃是基督是否生在我們裏面,基督這根基是否立在我們裏面。
在八十七篇七節,因為基督這根基是立在錫安,所以人在這裏無法不歌唱、不跳舞。我們說這地方是基督也可以,是錫安也可以。基督和錫安是不可分的。錫安裏頭有一個有福的泉源,因為『這一個』生在她裏面;耶和華的根基乃是立在錫安。
在詩篇裏,聖靈一再指明基督與人的敬虔相對。在八十八篇,基督的靈藉著聖民的困苦,說出基督心中在神面前為神子民所受的痛苦。聖民不能忘記自己的環境。他們在自己裏面,因自己的敗壞與罪惡而感到神的忿怒;因此,他們向神呼求。
八十八篇給我們看見在自己裏面的人,(3~7,)八十九篇給我們看見在約裏的神。(3。)八十八篇說到人對罪的感覺,(6~7,)八十九篇說到神按信實的行事。(1下。)八十八篇說到人感覺神的忿怒,(7~16,)八十九篇說到人看見神的慈愛。(1上。)八十八篇說到聖民的呼求,(1,)八十九篇說到神在慈愛裏對待聖民。(4。)這兩篇給我們看見,神從天上來了,祂按照祂的約,不管我們的境遇如何,犯不犯罪,總是憑信實、慈愛來對待我們。
八十九篇開頭說到神的慈愛和信實。(1~2。)
神是按祂的慈愛和信實與大衛立約。(3~4,參賽五五3。)
神是慈愛、信實、真實、公義、無可比擬的大能者。(詩八九5~18。)
神的約是以基督為中心;(19~37;)神在這約裏,就是在基督裏。
基督是神的聖者,是那有能者,是神所揀選、所高舉、所堅固的受膏者。(19~21。)神的約完全是以這位受膏者為中心;神在這約裏,乃是憑基督對待人。
神的信實和慈愛都在於基督。(24,28,33。)
基督稱神為祂的父,為祂的神。(26。)
基督來成為人,與人聯結,並且被神立為長子和地上最高的君王。(27。)
基督的寶座是永遠的。(29,36~37。)聖民的感覺完全重在自己的敬虔,而神對待聖民都在於基督。這在新約裏說得很清楚,但在舊約裏的話語是隱藏的。
三十八至五十一節說到聖民根據神的約向神質問並祈求。這時,詩人的感覺進步了。在八十八篇裏,他感覺自己有罪以及神的忿怒,沒有脫離自己的感覺。然而,在八十九篇,他從自己出來了。他不管自己如何,乃憑神的約求問神。他脫離了自己,進入基督裏;他的眼睛完全在基督身上。他看見神之於我們、神對待我們,不在於我們,乃在於基督和祂的新約。他從自己出來,換了立場。他現在是在基督裏,一切都憑靠基督。八十六篇說到聖民憑著敬虔祈求,但八十七篇說到基督生在錫安。八十八篇說到聖民看自己,但八十九篇說到聖民脫離自己,進到基督裏。
我們若將自己讀進八十六至八十九篇,聖靈就能摸著我們的感覺。我們初期親近神,多少帶有八十六篇的原則,就是存著良善敬虔的觀念,甚至覺得自己還有不少是處。慢慢的,神就啟示祂所關切的,不是我們自己的敬虔,乃是基督生在我們裏面作我們的根基。於是我們就轉了彎,看見自己的壞處,越看自己越認為自己不像樣。這時我們就需要異象,看見我們和神的關係完全是在基督裏並根據神的約。
卷三前半論到神剝奪聖民,為使他們以神自己為惟一的目標。後半則是加強說到無論我們是好是壞都算不了甚麼,只有基督纔算得數。神所看重、所寶愛的,只是基督。我們要從自己的壞裏出來,也要從自己的好裏出來。神惟一的目標是關於『這一個那一個』都生在錫安。我們不必因缺點而灰心,也不可因長處而自誇。一切都必須是基督。我們該說,『主阿!不是我,乃是你。』我們需要從自己的感覺出來,摸著基督,抓住基督,並讓基督得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