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對付世界

現在我們要來看關於對付世界的事。這在基督徒開頭的生命經歷中乃是重要的一個,所以我們要相當仔細的來看牠。我們先從聖經的亮光來看,到底罪和世界有何不同?世界是如何形成的?牠的界說是甚麼?牠演變的經過是怎樣?神又是怎樣救我們脫離世界?我們對於這些真理,若有準確的認識,對於對付世界,就容易有準確的經歷了。

壹 對於世界的認識
一 罪和世界的分別

人把自己奉獻給神以後,接著要對付的事物,第一就是罪,第二就是世界。罪和世界,都是我們身上的玷污,都是神所憎嫌的,所以都是我們所該對付,所該除去的。不過此二者所給我們的玷污,是有分別的。罪所給我們的玷污,是野蠻的、是粗暴的、也是醜陋的。世界所給我們的玷污,卻是文明的、細雅的,很多時候在人看來還是很好看的。罪對我們的玷污,好比一件白襯衫上,染了大塊的黑墨,或是沾了許多的污泥。世界對我們的玷污,就好比一件白襯衫上,印了花花綠綠的圖案。在一般人看,襯衫上有了污點,那是骯髒,乃是不該有的;而有了花色,那不是骯髒,乃是該有的。但在神看,此二者都是不該有的。祂不要有污點的襯衫,也不要有花色的襯衫,祂只要純白的襯衫。因為污點固然不合於潔白,就是帶顏色的花樣也是破壞純白的。照樣,雖然世界的污點,比罪的污點好看些,但對於純潔的性質,此二者都是玷污的,所以都需要對付。

罪和世界所給人的侵害,也有很大的分別。罪侵害人,乃是把人玷污了。世界侵害人,卻不僅把人玷污了,更是把人霸佔了。所以,可說罪是玷污人的,世界是霸佔人的。在人身上,這世界的霸佔,比罪的玷污嚴重多了。撒但若單用罪來玷污人,只能叫人受他的敗壞,但他用世界來霸佔人,就把人得著了。這就如一個小孩,原是在他父母看顧之下,天真純潔。若有人來教他撒謊、偷竊,引誘他作許多壞事,就使他純潔的品性,受到玷污和敗壞。但這時他還是在父母的身邊,還是屬於他的父母。等到有一天,那人若更進一步,送他兩件好衣服,就會把他騙去而得著了他,他也就會離開他的父母而失落了。照樣,撒但用罪來玷污人,不過只把人敗壞了,但他用世界來霸佔人,就把人得著了,叫人離開神而失喪了。

我們在創世記起頭的地方,就能讀出這個分別來。亞當雖然因犯罪而受了敗壞,但他還沒有離開神的面。乃是等到創世記第四章,人在那裏發明了文化,有了世界的時候,人就不只是敗壞的,更是被撒但藉著世界霸佔了、得著了。因此,人就不再屬於神了。

亞伯拉罕雖然在以妻為妹的事上,一直有軟弱,但那不過是個罪,只玷污他,還不霸佔他,所以他還能作一個事奉神的人,在外邦地還能為人禱告。(見創世記十二章下半,並二十章。)但是底馬雖然作了保羅的同工,當他一貪愛了現今的世界,就在神面前沒有用處了,因為他是被世界霸佔去了。(見提後四10。)這樣看來,世界在人身上的侵害,是比罪厲害多了。

但一般人都是只感覺到罪的侵害,而不感覺到世界的侵害。因為罪是違背道德的,而世界並不違背道德,乃是頂撞神的自己。人裏面只有道德的觀念,而缺少神的觀念,所以對於違背道德的罪,就有一點認識,能感覺到牠的玷污,而對於頂撞神自己的世界,就沒有認識,也不感覺到牠的霸佔。比方一個人若醉酒、邪蕩、放縱各種私慾、不怕神、也不管人,眾人就都會定罪他,認為這些是不道德的。但一個人若天天吟詩填辭,沉迷在文學裏,全然不想到神的事,也不肯被神得著,眾人反而會稱讚他,並不感覺他是被文學霸佔了。這就是因為人不認識神,沒有神的觀念,所以也就不認識撒但藉著世界所給人的霸佔。

罪和世界的界限,也是有分別的。世界的界限,比罪的界限廣闊多了。罪只是指著那些不道德的,違犯神律法的事。世界卻包括一切在神之外的人、事、物。我們不能說所有在神之外的都是罪,但我們能說所有在神之外的,沒有一件不能成為世界。在這麼多世界的事物裏面,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世界包括罪,罪卻不能包括世界。罪不一定是世界,但世界裏面定規有罪。

一個人,可能犯罪了,而不一定就被世界霸佔了。但凡被世界霸佔的人,卻定規要沾染罪。就如亞當犯罪墮落,只是墮落到罪裏面,還沒有墮落到世界裏面,所以他只是一個被罪敗壞的人,還不是一個被世界霸佔的人。但到了該隱身上,世界就開始了。在該隱的後裔中,有一個人名叫拉麥,他多娶,又兇殺,他就是一個被世界霸佔而又犯罪的人。

再如亞伯拉罕在迦南地住帳棚的時候,他沒有落到世界裏,就不需要犯罪。等他下到埃及,就是落到世界裏去的時候,就需要撒謊,需要犯罪了。這也是證明罪不一定是世界,但世界裏面定規包括罪。我們一落到世界裏,就沒有法子不犯罪。

我們看過了這些罪和世界的分別,就知道世界為害的界限比罪更大,牠給人的侵害比罪更重,牠給神的頂撞也比罪更厲害。牠是直接頂撞神的自己,而成為神的對頭。罪不過頂撞神的律法,而違反神的手續,就是義。世界卻是頂撞神的自己,而違反神的性情,就是聖。罪是與神的律法相對的,世界是與神的自己相對的。所以聖經說,人若與世界為友,就是與神為敵了。(雅四4,原文。)又說,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約壹二15。)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呼召人來跟從祂,一再著重的要人撇下房屋、田地、弟兄、姊妹、父母、妻子、兒女等等。(太十37,十九29,可十29,路十八29。)這些都是人生裏面的故事,也都是世界的代名詞。人若要跟從主,就必須撇下這些世界的東西;因為牠們是霸佔人的。

罪是人初期的、淺的、頭一步的墮落。世界纔是人末期的、深的、最後的墮落。世界纔是最後的東西、最厲害的東西。許多人只注重勝過罪,但聖經卻更注重勝過世界。(約壹五4。)世界是我們更需要勝過的。所以我們要在生命裏長進,要更多被神得著,就必須著重的對付我們身上的世界。

二 世界的形成

世界對神的頂撞,和給人的侵害,是這樣厲害,那麼世界是何時形成的?世界是從何而有的?世界形成的經過又是怎樣?我們從聖經中看見,世界不是一有人類就有的,乃是以後逐漸形成的。人剛被造的時候,只有宇宙,只有天地,只有萬物,並沒有世界。世界是在人墮落以後,因著人失去了神和神在生活上的看顧,纔形成的。所以說到世界的形成,我們就要先從人類生活的需要說起。

平常人說,人生有四大需要,就是衣、食、住、行。其實這還不彀包括人生一切的需要。從聖經看,人生的需要可分作三大項,就是:供應、防衛、和娛樂。人要維持生存,不只需要各種的供應,就如衣、食等等,還需要防衛來保護自己,使自己不受侵害,同時也需要娛樂,使自己愉快、喜樂。這三大項,可說就包括了整個人生的需要。

人生這三大需要,在人剛被造出來,還未墮落以前,都是由神負責的。第一,在供應方面,神在造人之前,就把人生所需要的一切都豫備好了。當日在伊甸園裏的亞當,有園中各樣果子和菜蔬作食物,有水作飲料,還有空氣、陽光、以及居住的地方等等。這些都是神所給他的供應。

第二,在防衛方面,也就是保障方面,當初也是由神為人負責。今天人要自防自衛,但在當初,人的防衛、人的保障,乃是神自己。人在神的看顧之下,就能免去一切的侵害和危險。

第三,在娛樂方面,當初也是神為人負責的。有人以為娛樂是罪,這是錯誤的。人生不能沒有快樂,娛樂就是為著得快樂。創世記二章九節說,『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可見當時伊甸園中那許多樹木,不只有果子好作食物,並且也是悅人眼目,供人欣賞,而使人快樂的。神不只為人豫備了這些叫人快樂的環境,同時神自己也作了人的喜樂。人得著神作了自己的享受,人的喜樂就滿足了。

所以起初人類的供應、防衛和娛樂,這三大需要,都是神來為人打算,為人豫備。這正像兒女所需要的一切,都是由父母打算豫備。也像一個正當的妻子,她所得以養生的,所賴以保障的,和所得以喜樂的,也都在她丈夫身上。可說丈夫就是她的人生,就是她的一切。照樣,當日在伊甸園中的亞當,也不必為自己擔心甚麼,打算甚麼,豫備甚麼,因為一切都有神為他負責。神既這樣負責人生所有的需要,所以也可說神就是人的人生,神就是人的一切。

可惜人竟犯罪墮落了!結果就被趕出伊甸園。這時人和神的關係,就不正常了。但因著神所豫備皮衣的救贖,人還能不離開神的面,所以還沒有失去神。等到該隱的時候,人更深的墮落了,創世記第四章就記載該隱向神說,『你如今趕逐我離開這地,以致不見你面。』(14。)又說,『於是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16。)這樣,人就完全離開神的面,而失去了神。

人這樣失去了神,自然也就失去了神的供應、神的防衛、和神的喜樂。人一失去了神在人生活上的這些看顧,第一就產生出懼怕來,怕沒有供應,怕沒有防衛,怕沒有喜樂。換句話說,就是怕沒有飯喫,怕沒有衣穿,怕受侵害,怕苦悶不樂。同時,人要維持生存,又實在需要這一切,因此人就不得不靠自己的力量,來自造供應,自造防衛,自造娛樂,以應付自己生存的必需。所以從這時候開始,人就有了自造無神的文化。

這從創世記四章,可以清楚讀出來。那裏說,該隱犯罪墮落,失去神之後,從他的後裔中,就產生出人生這三大需要的祖師。這就是拉麥的三個兒子,一個名叫雅八,是住帳棚牧養牲畜之人的祖師。帳棚和牧畜,都是為著人生活的供應,所以是人生活中供應的一面。一個名叫猶八,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彈琴吹簫,都是為著娛樂,所以是人生活中娛樂的一面。還有一個名叫土八該隱,是打造各樣銅鐵利器之人的祖師。打造銅鐵利器,是為著防衛,所以是人生活中防衛的一面。當時人既有了這三大發明,就可以不需要神,而自養、自衛、自樂了。這些就是人類失去神之後,所產生的文化,也就是人類自造的無神生活。

當人一有了這些無神生活,撒但立刻就化裝到這些裏面,而利用這些來霸佔人,叫人只顧盡力的謀衣食以自養,造武器以自衛,並發明各種娛樂以自樂。人把這些需要得著了,就又沉緬在其中,而盡情的享受。到這地步,人整個人生,就被這些生活的事,完全霸佔了,人也就完全不顧神和神的旨意了。這就是世界初步的形成。

這生活事物的霸佔,起初好像還是零碎而沒有系統的,後來又經過撒但的編組,就成為一個更具體而有系統的世界,因此也就更厲害而有系統的把人霸佔住了。例如喫飯這件事,人在那裏一直注意找飯喫,就已經受到霸佔了。但撒但還把喫飯這件事,編組起來,無論是口味,是烹調,是喫法,都有各樣的講究。還有盤碟的配擺,席位的排列,也都有成套的規矩,一定的禮儀。這就叫人不喫飯則已,一喫飯就不得不受到這些的束縛。其他像穿衣、住房、喜喪、職業、娛樂等事,也都被撒但編織成組,有許多花樣,許多講究,成為許多系統,而把人重重纏捆,多方霸佔,使人無法自拔。

所以簡括說來,世界的形成不外五步:(一)人失去了神,(二)人有了懼怕的心理,與急切的需要,(三)人自造了無神生活,(四)撒但的化裝和利用,(五)撒但的編組。這五步一齊全了,世界就完全形成了。

三 世界的界說

我們看過了世界的形成,就很容易找出世界的界說。人原是屬於神,活在神手中,一切倚賴於神的。現在撒但編組的世界來代替神,供應人的需要,人就離棄神,倚賴世界,而被世界霸佔了、得著了。所以就意義說,世界就是一切在人身上代替神而霸佔人的。無論是人、是事、是物,不管是善、是惡、是美、是醜,只要是霸佔人,而叫人不顧神,不活在神手中,不倚賴神,不屬於神的,都是世界。

就字義說,世界這個辭,原文乃是『科斯莫斯』(kosmos),意思就是『系統』或『組織』。我們在前面說過,撒但不只利用人生所需要的人、事、物,來霸佔人,並且更進一步的把這些人、事、物,編組起來,成為一個一個的系統,好更厲害的霸佔人。我們看今日的世界正像一所大學一樣,裏面也是分作許多的系,像飲食系、服裝系、婚姻系、喪事系、文學系、音樂系、金錢系、名譽系…等等,真是不勝枚舉。這些加起來就是一所世界大學。人類在這裏面,有的人被這一系繫住了,有的人被那一系繫住了。撒但就是利用這許多人生系統,把人類一個一個的捆綁住,霸佔住,叫人完全離棄神,忘記神,而浮沉在世界中。人自以為是經營享用這些,卻不知早已因著這些,而落在那惡者手中,聽他的擺佈,受他的捉弄了。所以從字義說,世界就是撒但的一個編制,一個系統,一個組織,為要在人身上奪取神的地位,而把人霸佔在其中。這和前面所說世界的意義,正相吻合。

關於世界的界說,我們還能從聖經中,找出一些講解:

第一,是『世界』與『世界上的事』的分別。約壹二章十五至十七節,說到『世界』,也說到『世界上的事』。十五節說,『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這給我們看見,世界是與神相對的。十七節原文又說,『這世界上的事,…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長存。』這給我們看見,世界上的事又是與神的旨意相對的。至於世界上的事所包括的,在十六節把牠分作三類,就是『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總括來說,凡不是從父來的,凡是出於神之外的,凡是從世界來的,都是世界上的事,都是與神的旨意相對相抵的。

第二,是世界和世代的分別。羅馬十二章二節說,『不要效法…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這裏的『世界』,原文不是『科斯莫斯』,乃是『愛容』,意思就是『世代』。中文和合本聖經有時把這兩個字,都譯作『世界』。實在說來,這兩個字所指明的東西,是不同的。

甚麼是世界?甚麼是世代?可說一切在神之外的人、事、物,合起來就叫作世界,而我們眼前所碰到那一部分的世界,就叫作世代。該隱所碰到的一部分世界,就是該隱的世代。亞伯蘭所碰到的一部分世界,就是巴別的世代。你我今天所碰到的一部分世界,就是二十世紀的世代。所以世界乃是撒但所用以霸佔人那個組織的整體,而世代乃是這組織的一部分。在世界整個的組織裏面,是分作許多世代的。所以使徒在以弗所二章二節,纔有『這世界的世代』的說法。(那裏『今世的風俗』,原文是『這世界的世代』。)世界是整體的名稱,世代是部分的說法。人只能碰到部分的世代,不能碰到整體的世界。平常我們是說,世界霸佔我們。認真說,霸佔我們的,並不是整體的世界,乃是部分的世代。並且就是在這世代中,我們所碰到的,還不是整個的世代,不過是在這世代中有一個妻子,幾個兒女,一座房屋,一點錢財等等。這些就捆綁了我們,霸佔了我們,而成了我們現實的世界。因此,世代也可說,就是前面所說世界上的事。

『世代』這個字的原文『愛容』,繙作英文,就是『摩登』或『時髦』(modern)的意思。所以在以弗所二章二節,中文和合本聖經把這字繙作『風俗』。所以世代的意義,就是摩登,就是時髦,就是風俗,也就是今天顯在我們眼前的世界,也就是世界上的事。羅馬十二章二節,不是用世界來和神的旨意相對,乃是用世代來和神的旨意相對。這和約壹二章十七節的話,也正吻合。

這樣,我們就知道世界,和世代,或世界上的事,彼此的關係了。世界太大了,我們不能完全碰到,我們只能碰到世界裏面的一部分,這一部分的世界,就叫作世代,或世界上的事。神和神旨意的關係,也是這樣。神也實在太大了,我們沒法整個的碰著,我們只能碰著祂的一部分,這一部分所碰著的神,就是神的旨意。你甚麼時候碰著神,就是神有一部分從祂裏面出來了,那一部分就是神的旨意。所以世界是與神相對的,世代或世界上的事是與神的旨意相對的。

所以可說,愛世界不過是一個總稱,愛世界上的事纔是具體的說法。正如我們說順從神也是一個總稱,順從神的旨意纔是具體的說法。

四 世界的演變

我們看過了世界的形成,現在再看世界的演變。我們已經說過,世界是形成在該隱墮落遠離神之後。那時,他住在挪得之地,建造了一座以諾城。這是人類在地上所建造的頭一座城,也是人類自造無神文化和生活的開始。人所造的『城』,在聖經中,可說是人類自造無神生活的中心和表號。因此城也就是世界的象徵。我們若從聖經中,找出關於城的一條線來,就能藉此認識歷代世界演變的過程了。

我們若有啟示的眼光,就可以看見,世界在聖經中,共有兩個大段落,也可說共有兩個世界。第一個世界,是開始於該隱所造的以諾城;第二個世界,是開始於洪水以後的巴別城。那第一個世界,從該隱起,逐漸繁榮發展,到了挪亞的時候,就達到最高峰,人類也就完全墮落到世界中。同時,人類也敗壞到無可救藥的地步,正如創世記六章十一至十二節所說:『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所以,那時候人類的地位,完全是落到世界中,人類的光景,完全是敗壞、強暴,充滿了罪惡。這種光景,就帶來了神洪水的審判。神叫洪水氾濫,不只審判了人類所犯的罪惡,也結束了那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所以經過了這次審判,除了挪亞一家八口之外,那第一個世界,就完全被洪水淹滅了,結束了。

洪水以後,人類又漸漸墮落到世界裏了。到了創世記十一章,人類就開始集體反叛神,棄絕神和神的名,高舉人自己的名,而建造了巴別城和巴別塔。這是聖經中所記人類所建造的第二座城。這座城更是人類只要自己不要神,只靠自己不靠神的宣告,更是人類自造無神生活的代表,所以這座巴別城就成為人類第二個世界的開始。

這第二個世界,從巴別城開始,繼續往下發展,就演變出三條線來,就是聖經以後所記載三個地方的城。第一,是巴比倫城;第二,是埃及的城;第三,是所多瑪城。第一個世界是混雜的,甚麼都有。第二個世界,就明顯的分出三條線,這三條線,各代表世界的一方面:

第一條線,是巴比倫城所代表的一面。巴比倫是巴別城以後的名稱。這城裏充滿了偶像和假神,(據說當日的巴別城和塔,上面滿了偶像的名字,)所以這城是代表世界偶像的一面,也就是偶像的世界。

巴比倫是在迦勒底地,就是亞伯拉罕出身的本地。(創十一27~28。)亞伯拉罕和他的先人,住在那地,都是拜偶像的。(書二四2。)雖然神把他從那裏召出來,叫他脫離偶像,但他的後裔以後又被擄到那裏,被迫拜偶像。(參但二。)巴比倫總是破壞人對神的敬拜。乃是巴比倫人毀壞了神的殿,並將神殿中人敬拜神所用的器皿,擄到巴比倫,放在偶像的廟裏。(王下二五8~9,13~15,代下三六7,10,18~19。)這些都是證明,巴比倫在聖經中,乃是代表世界偶像的一面,也就是代表偶像的世界。

第二條線,是埃及的城所代表的一面。埃及是富庶之地,有尼羅河的灌溉,不只食糧有餘,(參創四二1~2,)且有各樣的口味,(參民十一5,)所以埃及的城是代表世界生活享受的一面。聖經中所記神的子民幾次下埃及,都是為解決生活問題,(創十二10,四二3,四五9~11,18,)就是一個證明。另一方面,神的子民一下到埃及去謀生活,就必落到埃及的權勢之下,要為埃及作苦工,作奴隸。(參出一11~14。)所以埃及的城又是代表世界生活權勢之下勞苦為奴的一面。總括的說,埃及的城就是代表生活、權勢、勞苦為奴的世界。

第三條線,是所多瑪城所代表的一面。聖經論到所多瑪,總是說到她的罪惡。(參創十三13,十八20,十九13。)所以所多瑪城乃是代表世界罪惡的一面,也就是代表罪惡的世界。

這三個地方的城,就是代表第二個世界的三方面,圍繞在神的子民所該站住的地位—迦南—的四周,如同陷阱,要把他們陷在其中。他們一不小心,接受了試探,就會落到所多瑪所代表的罪惡世界裏,而沾染許多世界的污穢。這就是羅得下到所多瑪的故事。或是他們經不起試煉,有了軟弱,就會下到埃及所代表的生活、權勢、勞苦為奴的世界裏,專為生活奔忙,作了生活的奴隸,受了世界的轄制。這就是亞伯拉罕,和以色列人下埃及的故事。至於他們再回到巴比倫去拜偶像,雖好像不容易,但在他們極軟弱的時候,也會被擄到巴比倫所代表的偶像世界裏,去事奉鬼魔。這就是以色列國衰敗了,而被擄到巴比倫的故事。

世界的這三方面,或說這三方面的世界,都是與神為敵,破壞神為祂自己所得著的人。以色列人,是神從世人中所分別出來,歸為神自己用的。但他們總是脫不開這三方面世界的敗壞。他們不是下到埃及的世界求幫助,(賽三十1~4,三一1,)就是變成所多瑪世界的樣子,(賽一10,三9,結十六46,49,啟十一8,)甚至被擄到巴比倫的偶像世界裏,而失去了對神的敬拜和事奉。(代下三六14~20。)今日這三方面的世界,也是同樣的敗壞了主為祂自己所選召出的教會。你看!今日的教會,豈不也是投靠埃及世界的勢力?豈不也是有了所多瑪世界的罪惡?甚至豈不也是被擄到巴比倫的偶像世界裏,而滿有這世界的偶像?今日的羅馬教,尤其是這樣!

這三個地方的城,所代表第二個世界的三方面,要一直並行著演變下去,最後就成為啟示錄十七至十八章的大巴比倫城。那城—就是當時世界的中心和代表—要變本加厲,盡其所能的,與神為仇,陷害神的子民。她是第二個世界發展的最高峰,也是第二個世界的總結。所以就帶來主降臨的審判,而被主用烈火焚燒。這次的審判,是與挪亞時代洪水的審判,遙遙相對的。洪水的審判,是結束第一個世界,這次的審判,是結束第二個世界。所以主在馬太二十四章三十七至三十九節,就把挪亞的日子,和祂的日子作一對比。那大巴比倫城的結束也就是世界最終的結局。

我們從這兩個世界演變的過程,能以看出,撒但總是一直用世界來霸佔人,得著人,而破壞神的旨意,使神不能達到祂在人身上的目的。他先用罪把亞當玷污了,接著就逐步再用世界來霸佔亞當的後裔。到挪亞的時候,整個亞當的後裔,就是受造的族類,就都陷在世界裏,而被撒但完全得去了,於是撒但這霸佔人的工作,就得著了初步的成功。以後那個世界雖經過神洪水的審判,而被神毀滅了,但等到挪亞的後裔生養繁多了,撒但又來鼓動人建造巴別城,而集體反叛神。這樣,人類就又更深的陷在世界裏,而被撒但得去了。

撒但既這樣把亞當的子孫,也就是一切受造的族類,都得去了,神在他們身上的目的就沒法達到了。所以神只好放棄這受造的族類,另外選召出一個亞伯拉罕來,使他的後裔繁多,像天上的眾星,地上的塵沙,而成為一班神所選召的族類,好讓神在他們身上,能完成祂在受造的族類身上,所未能完成的心願。但是撒但仍是不停的作工,他仍是用世界來作奪取人,霸佔人的工作,使神的目的在祂所選召的人身上也沒法達到。

舊約的記載,給我們看見,這蒙召族類多次的墮落,都是墮落到撒但所用以霸佔人的世界裏。像亞伯拉罕蒙神帶進迦南以後,又墮落到埃及去。以後整個以色列人軟弱的時候,也是墮落到埃及生活權勢的世界裏去。再後以色列國墮落失敗到極點,就被擄到巴比倫偶像的世界去。最後到了啟示錄十七至十八章,神的選民又墮落到那代表世界集大成的大巴比倫去了。那大巴比倫,就是蒙召族類最終墮落,而受到撒但最厲害的敗壞和霸佔的地方。

所以我們看見聖經對人類歷史的記載,乃是分作兩大段落。第一大段落,是從創世記一至十一章上半,也就是從人類被造,直到第一個世界被洪水淹滅。這一段乃是以亞當受造的族類為對象。第二大段落,是從創世記十一章下半,到啟示錄末了,也就是從亞伯拉罕蒙召,直到第二個世界被烈火焚燒。這一段,乃是以亞伯拉罕蒙召的族類為對象。雖然在亞伯拉罕蒙召以後,還有受造族類的歷史,但聖經卻不再以之為中心的對象而記載了。在這兩大段落中,撒但工作的特點,都是用世界來霸佔人。在第一段落中,撒但是用第一個世界,把受造的族類,完全霸佔得去了。在第二段落中,撒但是用第二個世界,把蒙召的族類,又霸佔得去了。這第二個世界,到了有埃及的城時就成熟了。因為那時撒但藉著埃及的世界,已經把所有蒙召的族類,就是整個以色列人,都霸佔得去了。

總之,人有兩個族類,撒但就用兩個世界來霸佔人,因此也就帶進神的兩個審判。第一個審判是用水,結束了第一個世界;第二個審判是用火,結束了第二個世界。所以可說,全部聖經是分作兩段。第一段,是從人類被造,到第一個世界被毀滅。第二段,是從選民蒙召,到第二個世界被毀滅。這就是聖經中關於世界演變的路線。

在這世界的演變中,雖然撒但用世界,把大部分神為祂自己所豫備的人,都霸佔去了,但仍有少數的得勝者,沒有被世界霸佔去,乃是站在從世界裏被神分別出來的地位上,一直以帳棚和祭壇,向著那作世界表號和中心的城,作相反的見證。所以在聖經中,不只有城的一條線,說出世界的演變,也有帳棚的一條線,說出一班得勝者與世界相反的見證。這是聖經中另一條重要的線,與世界演變的線相反而並行,所以我們也要把牠看一下:

在第一個世界裏,挪亞是頭一個人,以『帳棚』生活,向『城』的世界作了相反的見證。當神審判了第一個世界,而把他從其中拯救出來之後,他一出方舟,就為神築了一座壇,(創八20,)而住在帳棚裏,(九21,)不住在城裏。他這帳棚,可說是與該隱所造的以諾城相對。他這頭一個從世界裏蒙拯救出來的得勝者,就是住在這『帳棚』裏面,與那象徵世界的『城』相對,作了一個與世界相反的見證。因此他能有祭壇,他能敬拜事奉神。

到第二個世界裏,就有許多人,都以『帳棚』生活,向世界作了相反的見證。其中最主要的一人,就是亞伯拉罕。創世記十二章給我們看見,亞伯拉罕從巴別城的世界裏,蒙神選召出來,到了迦南地,就支搭帳棚來居住。他這帳棚,可說是與巴別城相對。他這帳棚不只證明他的得勝,也說出他對當時世界所作的相反見證。因著他不活在那霸佔人之世界的城裏,而是過著帳棚中為神活著的生活,所以他也有祭壇,也能敬拜事奉神。他的帳棚既是對著巴別城的,他的祭壇就是對著巴別塔的。他的帳棚如何對著巴別城,作相反的見證,他的祭壇也如何對著巴別塔,作相反的見證。

但得勝者何時失敗了,這帳棚的見證,和祭壇的事奉,也就失去了。當亞伯拉罕軟弱失敗的時候,他就下到埃及去。他一到了埃及,帳棚沒有了,祭壇也沒有了;與世界相反的見證沒有了,對神的事奉也沒有了。等他一離開埃及,回到迦南,帳棚和祭壇就又恢復了,見證和事奉也就都恢復了。

同時那與亞伯拉罕一同來到迦南地的羅得,原來也和亞伯拉罕一同住在帳棚裏,後來他離開亞伯拉罕,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城。他一住到所多瑪城裏,帳棚就沒有了,見證也沒有了。

以後整個以色列人都墮落到埃及的世界裏,他們終日所作的就是『燒磚造城』。沒有見證,也沒有事奉。等到他們一蒙拯救,出了埃及,到了曠野,就有了帳棚的生活,也有了祭壇的事奉。那時甚至神也和他們一同住在帳棚—帳幕—裏。那時他們的帳棚,乃是與埃及的城相對。

等到以色列人進了迦南,就有耶路撒冷作他們居住的中心。這耶路撒冷,是那將來作神永遠帳幕之新耶路撒冷的一個小影,乃是與巴比倫城相對的。耶路撒冷總是對著巴比倫的,巴比倫也總是反著耶路撒冷的。當以色列人失敗到極點的時候,巴比倫就來毀壞耶路撒冷。等以色列人中有了得勝者的時候,他們就向著耶路撒冷,(但六10,)而恢復耶路撒冷。(尼二。)

到新約末了,一邊有大巴比倫城的毀滅,一邊就是新耶路撒冷城的從天降下。這新耶路撒冷城,在聖經中也稱作『神的帳幕』,也就是帳棚。所以到最終,我們還是看見,象徵得勝者生活的帳棚,向著那代表世界的城,作相反的見證。

這些聖經的記載,給我們看見帳棚與城相對的屬靈意義。城是人類自造生活的象徵和中心,所以『城』就是代表世界。而帳棚是支搭在曠野,是在城之外,也就是在世界之外的,所以『帳棚』是代表在世界之外的客旅生活。住在帳棚的人,表明他們不是沉緬在世界裏面的人,乃是一個在世界之外過客旅生活的人。人墮落失去了神,所以就落到世界裏面。人若蒙神拯救,就必脫離世界,而過帳棚的生活,在地上作個寄居的客旅,以單純的事奉神。

因此,聖經也給我們看見,帳棚總是帶著祭壇的。有帳棚,就有祭壇;沒有帳棚,就沒有祭壇。挪亞出了方舟,他支搭帳棚,也築了一座祭壇。亞伯拉罕到了迦南,他支搭帳棚,也築了祭壇。等他落到埃及去,就失去了帳棚,也就沒有了祭壇。以色列人也是如此。他們住在埃及,就沒有祭壇。等他們出了埃及,到了曠野,住在帳棚裏,也就有了祭壇。有祭壇,就有奉獻;有祭壇,就有事奉;有祭壇,也就有敬拜。因為祭壇就是人奉獻、事奉、敬拜神的所在和憑藉。人住在帳棚裏,就有奉獻,就能事奉敬拜;人一落到世界裏,就失去了奉獻,也就不能事奉敬拜了。

帳棚的生活,不只是人事奉神的地位,也是神向人顯現的地方。我們在亞伯拉罕和羅得身上,可以看見這件事。創世記十八章,記載神向亞伯拉罕顯現,就是當亞伯拉罕『坐在帳棚門口』的時候。這是證明亞伯拉罕還站在勝過世界的地位上,所以能得著神向他顯現。但到了十九章,就記載神自己不去到羅得那裏,只打發兩個天使去。他們到了所多瑪,就看見羅得『正坐在城門口』。那是表明羅得已經墮落到世界裏面去了。所以雖有天使來救他,卻得不著神向他顯現。因為神不能向一個墮落在世界裏的人顯現。人一墮落到世界裏,就是被撒但得去了,他就不能再見神的面光了。

世界既是這樣霸佔神的子民,破壞神在他們身上的目的,所以當神拯救人的時候,祂就必須給人兩面的拯救,一面不只要拯救人脫離罪惡,另一面更要拯救人脫離世界。脫離罪惡,只是脫離人墮落的光景;脫離世界,纔是脫離人墮落的地位。我們平時所傳的福音,只重在要人脫離罪惡,卻很少說到要人脫離世界,這是不彀的。

舊約裏對於神的救恩,有兩個重要的豫表,一個是挪亞方舟的拯救,一個是使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拯救。這兩個豫表,都不僅表明神的救恩是把人從罪惡裏救出來,更是表明神的救恩也是把人從世界裏救出來。挪亞一家八口,和以色列人的得救,都是兩面的。挪亞一家八口的得救,有藉著方舟的一面,也有藉著水的一面。藉著方舟的一面,是叫他們脫離神洪水的審判;藉著水的一面,是叫他們脫離當時那敗壞的世界。以色列人的得救,有過逾越節的一面,也有過紅海的一面。過逾越節的一面,是叫他們脫離神審判的擊殺;過紅海的一面,是叫他們脫離埃及世界的轄制。

照樣,我們今天所得到的完全救恩,也有這兩面,就是我們藉著信而受浸所得到的。信叫我們得到一面的救恩,受浸也叫我們得到一面的救恩。信是叫我們藉著血得救,脫離了罪;受浸是叫我們藉著水得救,脫離了世界。挪亞一家八口是藉著那淹滅世界的洪水得救,脫離了當時那敗壞的世界;以色列人也是藉著那淹滅埃及軍兵紅海的水得救,脫離了那轄制他們的埃及世界。他們這兩班人,兩次的經過水,都是豫表受浸。(彼前三20~21,林前十1~2。)這受浸的水,就是要把人從世界裏浸出來。所以信徒一受浸,就該是經過洪水,過了紅海;一從水裏上來,也就該是從世界裏出來,而站在支搭帳棚的地位上,以事奉神了。我們這些蒙召得救的人,就該一直是以帳棚的生活,來見證我們是已經脫離世界,而與世界有了分別的人。這樣我們就得蒙拯救,脫開一切世界的霸佔,而作個藉著祭壇,完全為主而活的人。

貳 對於世界的對付

我們再看對於世界的對付。

一 聖經的根據

(一)雅各書四章四節:『你們這些淫亂的人哪,豈不知與世界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麼?所以凡想要與世界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這節,中文和合本聖經兩次所說的『世俗』,原文都是『世界』。)

(二)羅馬十二章二節:『不要效法這個世代(原文);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三)約壹二章十五至十七節:『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

二 對付世界的對象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世界就是在人身上奪取神的地位,而霸佔人的一切人、事、物。所以凡在我們生活中,代替神而霸佔我們的人、事、物,都是我們對付世界該對付的對象。

我們怎麼知道某些人、事、物,是霸佔我們的?那測量的準則是甚麼?第一,我們要看那些人、事、物,是否超過我們生活的必需。凡超過我們生活所必需的,可說都是代替神而霸佔我們的,所以也就都是我們所該對付的世界。我們知道,人要生存,就需要一些賴以生存的人、事、物,像父母、兒女、妻子、丈夫、穿衣、喫飯、住房、行路、家庭、職業等等;這些都是人生存所必需的。而人的生存乃是為著神的,所以這些為著人生存所必需的人、事、物,也就是為著神的,並不是世界。但何時這些人、事、物,超過了我們生存的必需,就變成我們的世界了。比方,穿衣是生存所必需的,並不是世界。但人若注重美衣、金飾,為著迎合時尚,任意奢侈,這就是超過他生存所必需的,而變作世界了。又如有人戴眼鏡,是因眼睛有毛病,那是他的必需,所以不是他的世界。但有人戴眼鏡,卻是因著愛好時髦,這就不是他的必需,所以就是他所愛的世界了。

我們生活中所有的人、事、物,到底那些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那些是超過生存所必需的?這又是以甚麼為準則?這在聖經中,並沒有一個一律或一定的標準。神在宇宙中,既安排我們各人出身於不同的家庭,受到了不同的教育,居於不同的職業地位,接觸不同的社會環境,神也就許可我們各人對於生活,有不同的水準,與不同的觀感。因此,在我們各人身上那生活必需的標準,也就不能一樣了。比方,一個住在城市裏的人,和一個住在鄉下的人,他們同樣是得救的弟兄,同樣在裏面有了基督的生命,但因他們的出身、教育、職業、環境等,都不相同,所以他們對生活需要的觀感,就不能一樣。同樣一件事物,住在城市裏的人,並不覺得是超過生活的需要,而住在鄉下的人,就看是超過生活的必需。就如我穿這套西裝,在城市中作商人的弟兄們看,我穿的很簡樸,但那些在鄉間作農夫的弟兄們看了,就不免覺得太奢華。同樣,一個作公司經理的人,和一個在公司裏掃地的人,或者一個大學教授,和一個在校園裏種花的園丁,他們都得救了,也都是愛主的,但他們對於生活必需的觀感,也絕不會一樣。這就是因為各人的生活和環境不同,所以眼光和感覺也就兩樣。因此聖經對於信徒生活的必需,就沒有一個一律或一定的標準。就是提前二章九節所說不以貴價的衣裳為妝飾,也不過是一個原則的勸勉,並不是細則硬性的規定。到底怎樣纔算是貴價的?這自然是隨著各人不同的觀感而定的。

這種生活水準的不同,我們絕對相信是神所許可的。神在教會中,並沒有意思要把各等各樣的人,都弄得完全一樣。從前在山東有一班基督徒,因缺乏這種亮光,就走到極端了。他們興起了一個聚會,就立了一些規條,凡穿皮鞋的,都不可去聚會,必須穿布鞋纔可以;男人必須剃光頭,女人必須穿裙子,否則也都不可去聚會。我們知道,這不是神在教會中要祂的兒女所作的,這是太過了。如果神是要人這樣作,就所有歐美的人,都沒有資格來聚會了。

所以,對於生活必需的水準,需要我們各人在神面前禱告尋求,而自行定規。不能照別人的標準,來量定自己;也不能照自己的觀感,去要求別人。並且,就是自己在神面前有對付,也必須照著我們在神面前日常生活的水準,不能不及,也不要太過。有人就是把他生活所必需,而並不霸佔他的事物,當作世界來對付,就走了極端的路。從前我在北方碰到一位弟兄,人很聰明,很能講道,也很愛主,常為主說話,可惜就是對付世界對付得太過了。例如他講道常常出汗,但他不肯帶手帕,講得滿頭是汗的時候,就用袖子擦一擦。他睡在床上,就覺得不平安,必須睡在地上纔平安。以後他早晨起來,在房間洗面,裏頭也不平安,就到海邊去捧一點海水洗一洗。他這樣對付,實在是太過了。甚至連飯也不能好好的喫,覺也不能好好的睡。結果,身體受了虧損,不過五十幾歲就去世了。這實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我們要看見,神今天還是要我們在地上生存,還是要我們作人,也就還要我們有生存與作人的必需。當初亞當在伊甸園裏,神還給他好看的樹木,來悅他的眼目。可見連美觀和愉快,也是人生存所需要的。我們把自己裝飾得不像樣子,或把家中弄得一塌糊塗,並不是屬靈。所有的問題,是要問這件事物是不是霸佔了你?如果這件事物在你裏面有了地位,使你裏面一直被牠霸佔,一直放牠不下,那沒有疑問就是你的世界,你就該對付。

雖然凡超過我們生存必需的事物,就是世界,但這不是說,所有我們生存必需的事物,就都不是世界了。有一件事物,雖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卻一直繫住了我們,叫我們不能遵行神的旨意,不能被神完全得著,這對我們也就變作一種霸佔,也就是我們該對付的世界了。比方喫飯、穿衣,這些都是我們生存所必需的,但許多人被這些事霸佔了,這些事奪取了神在他們身上的地位,所以就是他們的世界,也必須對付。

實在說來,當一個信徒往前追求主的時候,最霸佔他,使他擺脫不下的,往往不是那些超過生存必需的事物,反而是這些生存所必需的人、事、物。所以當主耶穌呼召人來跟從祂的時候,並沒有叫人撇下那些超過生存必需的,反而是著重的要人撇下這些生存必需的,就是父母、妻子、兒女、田地、房屋等等。這就是因為這些生存必需的人、事、物,霸佔了人,奪取了主在人身上的地位。當然主耶穌不是要我們撇下不顧這些生存必需的人、事、物,乃是要我們撇下這些人、事、物的那個霸佔。所以到了書信裏面,主又藉著使徒教訓我們,要孝敬父母,要用合宜之分待妻子,要顧到親屬等等。

所以,我們可以清楚看見,對付世界,是重在對付那些人、事、物,在我們身上的霸佔。只要是霸佔我們的,不論是生存所必需的,或是超過生存所必需的,都是世界,都是我們該對付的對象。不過,那些生存所必需的,可能是霸佔,也可能不是霸佔。至於那些超過生存所必需的,就必定是霸佔。

總而言之,對付世界的對象,絕不是固定的某件人、事、物。乃是看說,這些人、事、物,是否霸佔我們,奪取了神在我們身上的地位?可能同樣一件生存必需的人、事、物,在這個人不是霸佔,在那個人就是霸佔,因為在這個人身上,並不奪取神的地位,而在那個人身上,卻奪取了神的地位,所以從我們人這一面說,很難限定甚麼是世界,甚麼不是世界,這並沒有一定的界限和準則。

我們現在再從神那一面來看,對付世界的對象是甚麼?甚麼是世界,甚麼不是世界?從神那一面來看,測量世界是有一定的準則的。這準則,就是神自己。罪怎樣是以神的律法作尺度來測量,世界也怎樣是以神的自己作尺度來測量。對付世界的標準,全在乎神。神不進來,我們就不覺得甚麼是世界。神一進來,我們就覺得甚麼是世界。神與世界,永遠是相對的。那裏有世界,那裏就沒有神;那裏有神,那裏就沒有世界。

所以,若就著神自己這個標準來看,可說世界就是一切和神合不來,頂替神自己,叫神的旨意在我們身上不能通行,以及叫神不能完全得著我們的人、事、物。這一切霸佔我們的人、事、物,統稱為『不聖』,我們對付世界,就是對付這些不聖。所以對付世界的對象,又可說就是『不聖』。

不聖就是聖的對面。聖經中所說的『聖』,(中文和合本聖經很多地方都繙作『聖潔』,)乃是指著分別出來,與眾不同的意思。在全宇宙中,只有神自己是從萬有中分別出來,與萬有不同的。所以也只有神是聖的。同時,一個人,或一件事,或一件東西,如果是分別出來,屬於神,歸於神,為著神的,聖經也稱作聖的,因為是分別為聖的。比方,主耶穌在馬太二十三章十七、十九節,給我們看見,有的金子因歸為聖殿用,就成聖了;有的禮物因獻在祭壇上,也成聖了。這是因為世上所有的金子,都是為著人用的,都是俗的,但有一部分是被分別出來,擺在聖殿裏歸為神用的,所以就成為聖了。再如一隻牛或一隻羊,當牠們在牛群羊群裏面的時候,還是為著人用的,就是屬世界的,就是俗的;等到把牠們從牛群羊群裏取出來,擺在祭壇上,當作祭物獻給神用,就是分別為聖的了。所以這些都不是潔不潔的問題,乃是是否分別出來歸於神的問題。未分別出來歸於神以前,是俗的,分別出來歸於神以後,就是聖的了。

簡括的說,『聖』就是一切是神的,和一切屬於神,歸於神,為著神的。凡不是神的,或不屬於神,不歸於神,不為著神的,都是不聖,都是俗的,也就都是我們對付世界所該對付的對象。

那麼,到底甚麼是是神的?甚麼是屬於神,歸於神,為著神的?神自己和祂裏面的一切,都是是神的。神和祂裏面的一切,進到我們裏面,就使我們成為直接屬於神的,也使一切屬於我們的東西,成為間接屬於神的。

林前七章十四節給我們看見,一個人得救了,他的妻子、兒女,雖然還沒有信主,但因著他是屬於主的緣故,也就是聖的了。這是因為他們既是屬於他的,也就因著他而間接屬於神了。他是直接屬於神的,他的妻子、兒女,又是屬於他的,所以他們就因著他而間接屬於神了。如果他們不是因著他間接的屬於神,而被分別為聖的話,那他得救之後,要對付世界,對付不聖,就得把他們對付出去。這就不合真理了。

再說甚麼叫作歸於神?歸於神的範圍,比屬於神的範圍小。比方我的房子是屬於我的,但不一定是歸於我支配的。照樣,我們得救的人,一切都是屬於神的,但不一定都是歸於神的。乃是等到我們甚麼時候把這一切都奉獻給神了,這一切纔是歸於神的。

再說甚麼叫作為著神?這又比歸於神的範圍小了。為著神,就是給神使用。我們歸於神的人,不一定完全給神使用。我們屬於神如果是一百分,我們歸於神可能只有四、五十分,而我們真正給神使用也許只有四、五分。我們若能達到完全為神使用的地步,那就完全是聖的了。

就以上所看的,我們就知道,凡是是神的,和一切屬於神,歸於神,為著神的,都是聖的;凡不是是神的,和一切不屬於神,不歸於神,不為著神的,就都是不聖的。我們對付世界的對象,就是這些不聖的。所以測量世界的標準,就是神自己。凡和神合不來的、對不起的、搆不上的,那就是世界,就是不聖,也就該對付。所以我們該在我們的身上,在我們的環境中,在我們的家庭中,在我們的工作裏,在我們的事業上,把每一件人、事、物,都擺到神跟前,看這一個人,這一件事,這一個物,是否是神的?是否是屬於神的?是否是歸於神的?是否是為著神的?如果還有一點是搆不上神的,是與神合不來的,就需要對付,叫牠搆得上神,與神合得來。比方,你的妻子、兒女,雖然因著你是屬於神的,而成為聖了,但卻是間接的屬於神,所以就該快快的帶領他們得救。等他們得救了,還沒有奉獻給神,沒有事奉神,沒有為神使用,就還需要再為他們解決歸於神,為著神的問題。這些都可以算是對付不聖。

總而言之,對付世界的對象,就是那些不是神,不屬神,不歸神,不為神,奪取神在我們身上的地位,以及超過我們生存必需的人、事、物。這些都是不聖,都是世界,都是我們所該對付的對象。

三 對付世界的根據

對付世界的根據,和對付罪一樣,也是根據交通中的生命感覺。神從來不要求一個人一時就把他所有的不聖或霸佔都對付掉,神乃是要人把他所感覺到的不聖或霸佔都對付清楚。以事實來說,我們身上可能有一百件不聖的事物,但我們在交通中,可能只覺得十件,所以神就只要我們負責對付這十件,其餘的九十件,我們可以暫不負責,等我們將來生命交通的程度加高,再有所感覺的時候,再對付。

所以對付世界的根據,也和對付罪一樣,該在原則上注意三點:

第一,要照著我們在交通中所覺得的世界去對付,覺得多少,就對付多少。

第二,要逐漸擴大交通的範圍,使我們的感覺遍及到生活的各方面,好使我們在各方面都有世界的對付。

第三,要逐漸加深交通的深度,好使我們對世界的感覺加深,以致我們對世界的對付也就徹底。

此外還有兩件事,最影響我們對世界的感覺,就是愛神與生命的程度。我們曾說過,對付世界,總是以神為準則。我們一遠離神,就不覺得身上有世界;一親近神,就發覺身上有許多事物都是世界。而只有愛神的人,纔願親近神。所以我們要對付世界,就要先愛神。我們愛神越深,對世界的感覺就越敏銳,世界也就從我們身上顯出來得越多。一顯出來,就會掉下去。這個顯出來,就是光照。愛叫我們碰著神,而神就是光,光一來了,就把我們身上的世界照掉了。所以對付世界,並沒有律法,只有神是我們的準則,是我們的度量。我們愛神到甚麼地步,對付我們身上的世界也就能到甚麼地步。

我們生命的程度,也是我們對於世界感覺的一個根據。我們生命的程度有多高,對神的認識就有多高;我們對神的認識有多高,對世界的認識也就有多深。這對世界的認識,就是對世界的感覺,也就是對付世界的根據。所以我們生命程度的高低,和對付世界的輕重,是成正比例的。一個剛蒙恩的人,他的生命幼稚,對神的認識很低,所以對世界的感覺就很淺,對付世界的程度也就很輕。反之,一個久已追求主的人,他的生命既然長進,對神的認識就加高,所以對世界的感覺就加深,對付世界的程度也就加重了。這就如我們頭上的天,是那麼大,那麼高,但我們所看見的天,到底能有多大,能有多高,那就要看我們的視線是如何了。如果你的視線只有井口那樣窄小,你所看到的天,也就只有井口那麼大。這就是平常人所說的坐井觀天。照樣,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有太多的世界,但我們的對付能有多少,這也要看我們對世界的感覺如何。這感覺是根據我們對神的認識;而對神的認識,又是根據我們生命的程度。所以對付世界,雖然也是叫我們的生命長進,但我們要把霸佔我們的世界對付掉,叫神在我們身上有完全的地位,就必須一面求神吸引我們,叫我們更愛祂,一面多追求生命的長進,使生命的程度增高,纔可以。

四 對付世界的限度

對付世界的限度,還是『生命平安』。(羅八6。)我們每一次感覺到身上的世界,而有對付的時候,總要對付到裏面生命平安了纔可以。因為對付世界,既是根據交通中生命的感覺,就也是一個生命的經歷。所以對付世界的結果,就叫我們經歷生命,覺到生命的新鮮、明亮、飽足、剛強、喜樂和平安。對付世界,總該達到這樣的光景,總該以這生命平安為限度。

五 對付世界的實行

我們要實行對付世界,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關掉世界的念頭。

我們初期學習對付罪,並對付世界的功課時,罪和世界還會常常在我們的念頭裏回頭,就是我們還常會有犯罪或愛世界的念頭。這時我們就要負責把這些念頭關掉。

當然,要把罪的念頭完全關掉,叫我們裏面再沒有犯罪的思想,那是不容易的。因為罪是住在我們裏面的,是我們裏面的東西,是我們身內的難處,除非到我們被提變化的時候,這個東西是不會從我們裏面出去的。因此,有些相當深,相當老練的基督徒,有時還會有罪的念頭。

但是世界這難處乃是身外的。聖經只說罪住在我們裏面,從未說世界住在我們裏面。世界乃是身外的一件事。所以世界的念頭,是容易關掉的。約壹二章說到要對付世界,乃是對少年聖徒說的。可見對付世界,不需要多老練,乃是在開頭跟隨主的時候,就可以,也應該作到的。反之,若是一個聖徒,還一直有世界的打擾,世界的念頭一直不能完全從他裏面出去,這就證明他還是在少年幼稚的光景裏。

所以,我們在實行對付世界的時候,總要下決心,下狠心,把世界的念頭徹底的關在門外。不只要關上門,還要加上閂,並且還要使這門變作一道牆,把世界的問題徹底的解決了。這個,我們不能光等主的愛來激勵,光等主的恩典來扶持,我們自己也要負責下手。如果這樣,世界的念頭就不會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