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傳福音最好的橋梁

臺島聖徒遍及各界,主的工作大有潛力

一九四九年,我們剛來到臺灣就開始傳揚福音,福音的火便在這裏焚燒起來。那時,我們向每一界廣傳福音,包括學界、醫界、以及其他各界。迄今這三十九年間,我們傳福音,替人施浸的數目,並沒有正式統計,約略估計至少有十二萬人。這些人中若是扣除故去的、出國的,剩下的總還有三分之二,也就是八萬人左右。換言之,有八萬個弟兄姊妹分散在臺灣島上。可是我們現在聚會的人數,最多不過一萬一、二千人,不到一萬五千人。這意思是有超過六萬五千個弟兄姊妹都是久不聚會的。

然而,我們只要與社會上各階層稍微有一點接觸,就會發現弟兄姊妹幾乎是遍及各界。比方,我這兩年搭飛機往來臺灣和美國,最少有兩次在飛機上遇見作護士的姊妹。起先,我們彼此並不認識,乃是藉由一點交談,纔發現對方是姊妹。不過談到末了,她們都表示,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聚會了。其中一位姊妹就說,『抱歉,我得救十年了,不過有八年沒有聚會了。』最近有一位醫生弟兄告訴我,在他所任職的醫院裏就有一百五十位弟兄姊妹從事醫護相關工作。這很叫人受鼓舞,因為這樣的人數應當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以上這些事例給我們看見,各界都有我們的弟兄姊妹,只不過有許多是久不聚會的,因此主在臺島上的工作還有很大的潛力。

已過八月初,我們有一次青年大會。會前,各地召會回報豫估的參加人數,合計差不多是一萬人。然而,青年服事者較保守的豫估,實際到會人數恐怕只有四成,也就是四千人。我當時認為,能有四千個青年聖徒參加特會,也已經是空前的事了。沒想到實際到會的人數竟然有一萬五千多人;扣除兩三千位小學生,最少還有一萬二千位青少年。這件事更加強我們的感覺,看見主在臺灣的工作實在大有可為。

福音化臺灣指日可待

今天全地各大洲都有主的恢復,眾召會的數目加起來約有一千處。我們觀察各地的情形,要福音化一個地方,臺灣是最可能作到的。在這裏,我們有許多家當和很大的潛力。事實上,三年前我們就感覺主要帶領我們福音化臺灣。首先,臺灣島的範圍很小,卻有幾萬個弟兄姊妹。其次,這裏不僅教育普及、交通方便、治安良好、經濟豐裕,大環境對於我們傳福音的行動也是開放的。因此,在這裏傳福音確實有許多便利、方便之處。

此外,在這裏叩訪傳福音的實行,也是一件空前的事。我曾在上海、南京、北京、天津這些大都市裏住過。在這些大都市裏,要叩陌生人的門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五十年前在上海,一個陌生人要去叩人的門,還要進到人家裏去談話,是絕對作不到的。因為就連在同一個弄堂裏的左鄰右舍,彼此往往都是不交談的。然而,在臺灣這裏,這兩年我們出去叩門,不光是門開了,許多人的心也開了。曾有人對去叩門的弟兄姊妹說,『我真佩服你們的精神。一年來,你們這班人叩我家的門已經五次了。你們的精神實在可嘉,所以我一定要受浸。』類似這樣的例子還不只一個。我們多次叩同一個人的門,他不但沒有生氣、厭煩,結果還接受,這就證明臺灣島上的居民對於一般善良的事,心是敞開的。弟兄姊妹出去叩門,第一句話就報上:『我們是臺北市召會的基督徒;』接著把『人生的奧祕』福音小冊拿出來,說了兩三句話,將福音的真理解開,人的心就敞開了,並且接受了福音。這印證福音化臺灣實在是主的帶領,而且是指日可待的。

第一環得學界

大專學生工作經過這幾個月的開展,已過幾天,每天都有一百多位大專生受浸。這個受浸的行動還在進行著,也許要持續到開學之前。不僅大專生是這樣,連高中生也是如此。要福音化臺灣,第一環就是要得著學生,從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這些人進了大學,就都是大學校園裏的福音種子。等他們畢業之後,就進到社會的各階層,因此這一環是很重要的。

第二環得醫界

第一環是學界,第二環則是醫界。這兩環能作成功,不要說福音化臺灣,就是福音化任何地方,都已經成功百分之六十了。因為所有人都得經過這兩個階段。一面,人都要在學界裏受教育;另一面,人生病了都得去找醫生。可以說,這兩界幾乎掌控了整個人群社會。

現在我們的目標就要得學界和醫界。我們要把學界、醫界的弟兄姊妹燒起來,使他們在學校、醫院裏得人,也把人帶到家中餧養。對於福音化臺灣來說,那個力量太大、太可觀,也太榮耀了。

當然,我們不能只作這兩界,還要去作其他各界,諸如商界、警界、軍界等。我們不僅要雙管齊下,更要多管齊下。如果我們把學界作透了,也把醫界作透了,再加上其他各界,福音一定普及。這樣一來,福音化臺灣就為期不遠了。

蒙召事奉的見證

我要作一點自己的見證。我出自寒微之家,年輕時沒有讀過神學院,也沒有意思要作傳道人,不過我倒是喜歡讀書,讀得也不錯。因著背景寒微,就刺激我要努力前程。我告訴自己,讀書若不成功,就沒有前途。一九二五年,在我還不到二十歲,正在努力求學的時候,有一天主叫我聽見福音,我就被主得著了。從小,我就在基督教的學校裏讀書,聽了許多關於基督教的那一套,可是那天,主實在遇見了我。那天的聚會大約有一千多人與會。當我從禮拜堂出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就對主說,『從今天起,就是給我全世界,讓我作皇帝,我都不要,連前途我也不要了。我要提著包包,帶著聖經,走遍我的家鄉,一村又一村的去傳福音。』雖然那時我不懂甚麼叫作奉獻,甚麼叫作全時間,但我就這樣奉獻了。

一九二六年,我畢業去作事,主在裏頭題醒我:『現在你畢業了,應當去為我傳福音。』我就和主討價還價,說,『主阿,我有個弟弟,和我讀同一所學校,他還差二年纔畢業。若我不去作事,家裏的力量不彀,繳不起學費,他就不能完成學業。所以我必須去作事,等他畢業。』禱告完,我裏面有平安,主好像許可了。並且主也祝福,兩年後,我弟弟不僅畢業,還考取了中國的海關,每個月有不錯的收入。

到了一九三二年七月,我的家鄉煙臺興起了召會。剛開始是在我家裏聚會,到了秋天,人更多了,就得另外去租房子。一九三三年春天,聚會人數約有七、八十位聖徒;到了夏天,已經有一百多位聖徒了。一天,主又在裏頭問我:『現在怎麼樣?你該為我出去傳福音了。』這一次主並不鬆手,祂對我說,『你看這裏有召會了,人是那麼多,需要是那麼大,你應該離開職業。』我掙扎了許久,至終主還是得勝了。從那時起直到今天,我在這條路上已經走了五十四個年頭。

我們的正業乃是傳福音

在人群社會中,對人最有益處的行業可以說就是學醫的。不過,按照我自己的觀察和經歷,我們不管是作那一行,最重要、最有福、最光榮、最有前途的,就是傳福音;對於各方面,無論是對己、對人、對社會、對國家,最有益處的,也是傳福音。

我們無論作甚麼,都比不上傳福音好,但我的意思並不是要醫界的弟兄姊妹,醫生、護士全數辭職去全時間服事。我不贊成這樣,甚至是完全反對。醫界的弟兄姊妹不該那樣全時間。『全時間』也不一定是那樣作法。使徒行傳給我們看見,使徒保羅也織帳棚。(十八3,二十34。)這就是說保羅並沒有完全離開職業。聖經告訴我們,每一個得救的人都該愛主,為主並向主活著。因此我們的正業就是傳福音,傳福音就是我們的正業。今天主如果沒有給我開門,沒有加給我這麼多重擔,我也願意帶著職業傳福音。然而,就算我是帶著職業,那個職業並不是我的正業,而是我的副業;我的正業乃是傳福音。表面看,醫界的弟兄姊妹是以醫生和護士的工作為正業;實際說,你們在那裏不是作醫生和護士,而是在傳福音。

主開了護士界福音的門

我出來全時間服事不久,主就特別在中國大陸開了護士界福音的門。一九三三年十月,我離開職業後,到上海去見倪柝聲弟兄,並在上海住了幾個月。年底,我從上海被請去蘇州。蘇州長老會在那裏辦了醫院,裏頭還有護校,有許多護士學生。我被請去那裏,僅僅傳了三天福音,差不多一百多位護士全都得救了。後來,在北京最大的協和醫院,福音也藉著醫院裏的護士傳開,許多未信主的醫生都被作護士的姊妹帶來信主。從那時起,就有許多醫護界的弟兄姊妹,相當支持並扶持主恢復的見證。

我們的職業乃是傳福音的橋梁
醫生和護士這兩門職業是傳福音最好的橋梁

根據統計,目前全臺共有八百多位醫護界的弟兄姊妹,光是臺北就有三百多位。這些弟兄姊妹只要愛主,馬上就會轉觀念。作護士的就說,『我不是為著作護士而作護士。』作醫生的也說,『我不是為作醫生而作醫生。我作醫生,是為了要傳福音。』傳福音需要有個橋梁,那個橋梁就是我們的職業。作為福音的橋梁,沒有別的職業能趕得上醫生和護士。因為人接觸醫生和護士的時候,心都是軟下來的。一個人不管多硬,只要一生病就軟下來了,因為需要求助於人。病人的幫助從那裏來呢?就是醫生和護士。因此,作醫生和護士的弟兄姊妹是處在最有利的地位,來對人說話。

醫生和護士傳福音的影響力很大

按我的觀察,作醫生的至少每週可以帶一個人得救。我這麼說,並不會太過。有位弟兄告訴我,一個醫生平均一天要接觸六十到一百個病人。若真是這樣,不要說一週,甚至一天都能帶一個人得救,也就是每接觸六十個人救一個。作醫生的一天接觸六十個人,很容易帶一兩個人得救。這樣一年下來,就能帶三百到七百人得救。並且那個果效還會往外傳播出去,一個病人得救了,他的配偶、兒女也會跟著得救。中國有一句俗話說,『一表三千里。』一個人得救,連帶著他許多親戚都會受影響。所以,醫生和護士傳福音的影響力非常大。

作醫生和護士的弟兄姊妹需要先轉觀念

然而,這需要作醫生和護士的弟兄姊妹先轉觀念。你們不是從事醫生或護士那一行的。相反的,我們眾人乃是同行,都是傳福音的。我們從聖經看見,醫生路加(西四14,提後四11,門24)和保羅是同一行的。路加不是和醫生同行,乃是和保羅同行。(徒十六10。)此外,還有亞居拉、百基拉,也和保羅同行,他們都是織帳棚的。(十八2~3。)事實上,他們不是在織帳棚這件事上同行,他們乃是在傳福音上同行。

今天,醫護界的弟兄姊妹都和新約的職事是一,也接受職事的負擔。就像路加是保羅的同工,醫護界的弟兄姊妹和職事也是同工,傳福音就是你們的職業。但這不是說,你們不作醫生、護士了;相反的,你們作醫生、護士,就是在傳福音。

需要在時間上有豫算表,並且排定聚會時間

作任何事都得有豫算,財務要有豫算,時間也要有豫算。作醫生的聖徒要和病人談福音,但也不能每一個都談,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不過,總得有一個豫算,每天對幾個病人傳福音。也許這個病人不需要談,也許那個病人是傳福音的好對象;每天總要作一點。下班後,同事們也是傳福音的對象。

因此,第一是轉觀念。福音是正業,醫生、護士是副業。這個觀念一轉,弟兄姊妹就有負擔了。第二,要有豫算表。在豫算表裏,需要排定聚會的時間。聚會該訂在甚麼時候,用甚麼場地,是在家裏或在其他地方,這些都可以尋求主的引導。結果,這件事就成為一個正式的負擔,比看病還重要。這樣付諸實行,必定能帶許多人得救。

傳福音帶人得救之後,還要養和教

人得救之後,接著還要餧養他們。傳福音帶人得救就是生,生了以後還要養,養了以後還要教。生、養、教,是我們為著召會擴增鐵定的實行。作醫生、護士的弟兄姊妹如果能這樣帶人得救,那麼你們所帶得救的人也會這樣去帶別人。先前題到那家醫院有一百五十位弟兄姊妹在其中任職,大家只要肯接受負擔,有心願,有豫算,福音化該醫院不會是一件太困難的事。

作鹽作光使社會得醫治

我能見證,我一點不後悔選擇這條傳福音事奉主的路。我這一生能藉著傳福音幫助別人,實在是一件最有福的事。沒有任何事比這件事更幫助人。我們把主、把福音、把真理給人,我們帶人得救,把神送到人家裏,這裏面就帶著高超的道德、拔高的人品與高尚的生活。這個社會就因著我們得到醫治。我們就是社會的鹽,消除其中的敗壞;我們也是社會的光,除去其中的黑暗,叫人蒙恩得救。

在主面前有永存的價值

等到主來的時候,我們所帶得救的人,將成群結隊的在那裏歡迎我們!相反的,如果我們沒有帶甚麼人得救,等到主來的時候,就沒有歡迎我們的。這就是路加十六章九節所說的:『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為自己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裏去。』我們傳福音帶人得救,結果得救的人成了我們的好朋友,這就是用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若是我們這樣傳揚福音,等主回來的時候,將有很多人在那裏歡迎我們。那些歡迎我們的人,就是我們費財、費力傳福音所救來的人;這將是何等光榮。作醫生和護士的弟兄姊妹收入都較寬裕,不必太去計算你們的收入,多一點沒有多少意思,少一點也不會差。對你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把福音看作你們的正業,積極傳福音,作家聚會餧養新人,作排聚會成全新人。如此,你們必帶千萬人得救,這在主面前有永存的價值,並且是極其榮耀的。

講於八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