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這裏是為著主的見證,而主的見證與真理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在這裏是為著真理,以致我們為著主的恢復無論供應甚麼,都是完全基於主的話。我們對主的話有充分的信心。因這緣故,任何人批評我們,我們都不為自己表白;但若有人指控我們在教訓上錯誤,我們不會保持沉默。我們不為著自己爭戰,乃為著真理爭戰。這不是說我們已經明白聖經中的一切,而是說無論我們供應、傳揚、或教導甚麼,都是照著主純正的話。我們並非知道聖經中的一切,或所有的屬靈事物。然而,我們一直在學習主話,並竭力進入這話,好使我們被主光照,更深的被帶進神經綸中真實的事物。
問:我有一位相識約八年的朋友;她是我家鄉一位傳道人的女兒。因此,我一直以為她已經得救了。然而,她對於任何宗教一直都很反叛。我遇見她時,她很屬世,因著與她在一起,我也變得屬世了。我們雖然都很屬世,卻常談到主,她對主非常柔軟。後來約有一年我們沒有聯絡,那段時間我進入了召會生活。當我們又相遇的時候,我對她說到召會生活,也邀請她參加擘餅聚會。我原先期待她會很高興,因為召會生活是在宗教之外。然而,當我跟她談到她對聚會的感覺時,她向我解釋,她已經不再相信耶穌是主了。我進一步探察她的感覺,發現她接受了許多不同的哲學。之後,我試過許多不同的方式,想要再使她向主柔軟,但我所說、所作的,似乎都無法切入她的想法。她不久又會來探訪我,但我不確定如何接觸她。我該如何幫助她轉向主?
答:既然知道你的朋友不久要來,你就需要迫切為她禱告。你可以禱告說,『主阿,你要給我負擔;否則我不會也不能接觸我的朋友。你若使我對她有負擔,也必須給我真正的負擔為她禱告。』我們要相信,每當我們禱告,我們的禱告都會有結果。這意思是,主會引導我們如何往前。
有些人可能會想,你需要用聖經向你的朋友指出耶穌是主,但這樣的方法太重道理、屬宗教了。我的意思不是不該引用聖經的經節跟人談話。然而,我的意思是我們必須先對我們接觸的這個人有負擔,然後藉著禱告得著即時的引導。照著我們從主所受的引導,我們可以選一節經文跟我們接觸的人談話,但不是以道理、宗教的方式,而是啟發式的談話。在這種情況,你為朋友禱告之後,主可能會使你有負擔探訪她,並以一種與先前不同的方式對她說話。
主會帶領你以一種真誠的方式跟她談到生命的意義。你或許不需要對她說到主或得救,因為她可能覺得這些事是屬宗教或老舊的。不僅如此,她可能一聽到任何關於主的事,就立刻會有反感。因此,明智的作法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跟她談,就如生命的意義、她的將來或婚姻(如果她還未婚的話)。你可以這樣接觸她,直到一個地步,她豫備好接受你所要說的話。然後你就可以跟她說到主。
在這種情形裏,我們需要領悟一些關鍵項目。首先,禱告乃是重點。僅僅禱告說,『主阿,拯救她,』是不彀的。我們要以辦交涉的方式禱告。我們可以禱告說,『主阿,你若給我負擔接觸這個親愛的朋友,就必須聽我為她的禱告,也必須帶領我如何為她禱告。』當我們為著接觸的人來到主面前時,我們不要只是作一些尋常的禱告;反而我們必須專特的為著接觸到的每一個人到主面前,使我們能有專特的禱告。
我們有專特的禱告,就會從主得著清楚的引導;憑這引導,會知道如何並從甚麼角度來接觸這位我們有負擔的人。我們跟接觸的人交談,必須迫切、有負擔、並在那靈的帶領之下。這需要學習。
問:我們最近聯繫上一位信徒,他之前接觸到一處地方召會。雖然我們不曾告訴他我們在地方召會聚會,但他察覺,當我們與他一起禱告時,有一種『能力』,跟他先前接觸到那些聖徒時所經歷的相同。我們和他有一些來往之後,曉得他可能聽了一些關於我們的謊言。然而,在進一步與他交通之後,我們明白他相信我們確實是基督徒,他也真實向我們敞開。他的確在尋求主,也想要與我們有交通,但他不知道自己與我們有甚麼不同。我們雖然不曾對他說到召會的事,他卻強烈懷疑我們在地方召會聚會。我們該如何面對他這種情況,並且我們該如何幫助他脫離從前所接受關於我們謊言的影響?
答:這位信徒能察覺我們的禱告中有能力,是很好的事;他敞開也是很好。你不需要刻意試圖帶他脫離任何謊言的影響。其實我想我們中間有些人,可能對人聽了關於我們的謊言這件事有點太敏感。你們所接觸的這位可能從未中毒。你們可能想他懷疑你們在地方召會聚會,但其實是你們懷疑他因著聽了謊言而中毒。首先,我們需要丟棄人聽過謊言的觀念。我們反該想到,他們察覺我們有一些能力,並且他們也向我們敞開。然後我們可以對他們說我們的見證。當然,這不是規條。我們接觸人的時候,都需要學習仰望主,好知道該說甚麼。我們可以求主帶領我們,賜給我們正確的感覺,使我們能說合式的話。我們若向主敞開,祂可能會帶領我們講自己的見證,說說自己是如何得救、甚麼時候得救的。
我們述說自己的見證時,不需要講整個歷程。我們只需要以簡短、啟發人、吸引人的方式,說到自己得救前是多麼罪惡和失望。我們也可以說到自己如何接受了救恩,如何受主光照並吸引,如何認罪並得重生,以及我們的人生如何有了改變。若是接觸對象真的懷疑我們在邪教裏,在聽過我們的見證之後,他也會清楚,我們是在基督裏的真信徒。我們是藉由見證為自己表白。作見證是一回事,直接為自己表白又是另外一回事。當我們試圖為自己表白時,我們就把人趕跑了,但藉著謙卑作見證,我們自然就得著表白。在這樣真正的見證中,我們得表白還是其次,最主要的乃是接觸對象能受主吸引。
作過得救的見證之後,我們可以往前講到我們的奉獻。此外,我們說話時,該留意接觸對象的反應。若他覺得煩,我們該快快結束我們的見證,但他若有渴慕並受感動,我們就可以繼續擺出我們奉獻剛強的見證。他若和我們一樣,也將自己奉獻給主,就會很高興聽見我們的奉獻。事實上,他會對我們的奉獻有回應。藉著作奉獻的見證,我們接觸的人可能會覺得與我們有交契,覺得我們是他的同路人。這時候他就會熱切要聽任何我們對他說的話。然後我們就能逐漸對他說到召會的事。
我們不需要隱藏自己在地方召會聚會的事,也不需要為自己貼上在地方召會聚會的標籤。我們只需要真。我們有些人可能有錯誤的印象,覺得我們曾經因著站住立場而被批評並定罪,所以最好不要張揚自己在地方召會聚會的事。這是不真。
問:我的母親和姊夫曾經差一點進到主的恢復中。然而,當時一位聖徒大大得罪了他們,使他們覺得很失望。我的母親一直很敞開並誠實的說到她很受傷,並被得罪。當我思考這事,也很同情她。目前我的母親仍然向我敞開,但她很難回到她當地召會的聚會中。因此,她開始尋求別處的交通。她都會就著她想去聚會的地方徵詢我的意見,因為她不想與我不認同的人一起聚會。我在這樣的情況中,該有怎樣的態度?
答:我們與親人來往時,我們的生活必須有一種得勝且使人信服的見證。我們在他們眼中若沒有一種特別的生活,無論是否曾有在地方召會聚會的聖徒得罪他們,都很難得著他們。其實被得罪不太要緊;對我們的親人來說,要緊的是我們的生活。沒有人像我們的家人一樣那麼透徹認識我們—我們的為人和生活。因此,任何作父母的,都很難不因自己兒女在生活上有正面的改變而感動。我們的生活事關重大。這是第一點。
其次,我們不該將主的救恩很便宜的推銷給親人。我們不需要乞求他們相信主耶穌,或求他們到地方召會聚會。我們反而該以我們的生活來說服並吸引他們。我們該給親人們看見我們所有的是寶貴的。
常常我們越想推銷甚麼東西給親人,他們就越不想買。然而,我們越不賣任何東西給他們,他們就越想買到、取得我們所有的。我們不該高傲的把東西扣留起來,但我們也不該把任何他們不想要,或沒有豫備好接受的東西給他們。
關於這種情況,照著我的領會,問題不在你母親那邊,而在你這邊,因為是你在衡量這個情況。因此,首先你需要得幫助。我們要幫助人,自己需要先得幫助。我們接觸一個人,若帶著一種想法,認為對方很難、甚至可能永遠無法得救,那麼我們也許永遠無法帶這個人得救,因為我們對他的想法沒有蒙拯救。我們要帶一個自己覺得不容易信主的人得救,首先不是要為這個人的得救禱告,而是為我們對他的想法要蒙拯救禱告。當我們確信他能得救,我們就會有路帶他得救。首先,他在我們的心思裏得救了,然後他會實際得救。我信你對母親之情況的想法還未蒙拯救。因此,當你接觸她時,是帶著不信的態度接觸她。要對這種情況有所幫助,你需要忘掉另一處地方召會,以及藏在她裏面被得罪的事,要禱告到你完全確信母親會到召會中。
你若不覺得母親渴慕召會生活,就不要賤賣召會生活。若要說到召會生活,就得等她有合式的渴慕時再說。對一個不渴慕的人說到召會生活,就像在冬天播種;沒有一個農夫會這樣作。相反的,你該等到冬天過去,土地豫備好,然後再撒種。換句話說,你該簡單的接觸其他人,直到你的母親豫備好。當她渴慕召會生活時,她會為著這事來找你。
問:最近我傳福音給一個搭便車的人。雖然他接受福音也相信主,但我擔心自己在他身上的勞苦,會打岔我在其他接觸的人身上的勞苦;因為這個人沒有受過太多教育,似乎也不太聰明。如果他看起來不是塊好材料,我該繼續在他身上勞苦麼?
答:首先,我們接觸人時,需要學習有禱告的靈。我們總要禱告,求主帶領我們找到對的人。任何人都很難分辨一個人是不是好材料。我曾多次經歷,原來以為是好材料的人,結果並不好。我們的選擇沒有用。因此,我們總要禱告,求主帶領我們找到合式的人。我們這樣禱告之後,就可以自然的去接觸人。
其次,我們需要請人幫助我們。我們不該總是憑自己接觸人。我們需要兩三位其他聖徒來幫助。當我們以交通的方式來接觸人,就叫許多事被帶到光中,而比較容易知道我們是否該花更多時間接觸某些特定對象。
另一個原則就是,只要我們在校園裏勞苦,最值得我們勞苦的對象就是學生,因為他們會一直在校園裏,而我們也在校園裏。不僅如此,學生會留在校園裏直到畢業,因此,我們有更多時間在他們身上作工。我們若在路上接觸人,可能可以持續跟他們接觸幾天,但長期來說不容易維持與他們的接觸。原則上,花時間在那些會留在校園裏久一點的人身上比較好。然而,我們需要學習跟隨聖靈,並且與其他聖徒一同背負新人。
問:有人問我一個問題,我無法回答。他問長老是否該為設立的?
答:有些問題是陷阱。人可能會問許多像陷阱一樣的問題,佔用你的時間。當我們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該用簡答來回應,好脫離陷阱,並且我們需要另發一個問題,將問問題的人帶到更重要的點上。在這樣的情況中,你可以回應說,『長老是否該為設立的,是召會行政的事。』回應之後,你可以立刻接著題出一個問題,像『你甚麼時候接受主的?』這樣你就脫離陷阱了。
問:我工作時接觸到一個人,他得救也愛主。最近我與他交通到奉獻,以及主如何渴望得著我們全人。當我用羅馬十二章一至二節、以及十一節跟他說到,我們全人三部分都該獻給主時,他問了一個問題,暴露出我缺乏認識。他問說,為甚麼羅馬十二章的次序是體、魂、靈,而帖前五章卻是靈、魂、體。不僅如此,你最近用林前一章三十節,對我們說到基督成了從神給我們的智慧:公義、聖別和救贖,指我們靈的得救,魂的聖別,以及體的救贖。你可以就著這個問題多說一些麼?
答:首先,我們接觸人時,不該給他們一種印象,覺得我們知道許多道理。你跟這位接觸對象說話時,不必細說羅馬十二章的體、魂、靈。我們接觸人時,最好不要因著過度詳細的說到一些真理要點,而引發他們的問題。這總是造成攔阻。我們只該在必要的時候說到細節。既然你的目的是要幫助這位信徒經歷奉獻,最好不要觸及聖經中的任何經節,或是對於這經歷而言不必要的知識。詳細去摸到真理的點,會引發人的思考。當你對這位信徒說到體、魂、靈,就會挑動他的觀念,結果就帶來與奉獻沒甚麼關聯的問題。另一個難處是,你若不是很用心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你的答案只會引他到另一個問題。然後這就會演變為無止盡的問題循環。
然而,既然你題起了這問題,你就需要回答,但不要引發道理上進一步的思考。扭轉情勢最簡單的路就是簡單的回答。你可以回應說,『在羅馬十二章,我們的獻上是我們發起的,但在帖撒羅尼迦前書,是神來聖別。當我們獻上自己,是從我們的身體開始,逐步往中心發展。當神來聖別時,祂是從中心開始,向圓周移動。』這樣回應應該就足彀了。
問:我們在校園中接觸到一位姊妹,我們交通到要天天經歷主,她很能接受。然而,她參加了一場聚會,會中交通到身體、身體上肢體的一、以及信徒彼此需要,之後她變得不太同意,她說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個人對基督有更多經歷,並且她已經滿有主了。當她這樣說時,我用以弗所三章十六至十九節與她分享,沒有一個個別的信徒能容納主所有的豐滿,並且主需要所有的聖徒成為祂的豐滿。那時她回答說,她不認為主需要甚麼。我相信照著她的經歷,她該明白自己需要其他人,但我不知道如何使她明白自己的需要。我該如何幫助這樣的人?
答:有時候,我們幫助人的方式很像餐廳服務生的服務方式。若有人每次來餐廳都要牛排,服務生就該每次都上牛排。服務生從來不會想要說服任何顧客喫別的。服務生若想說服顧客,餐廳就可能失去這顧客。你接觸的對象若說她覺得需要對基督有更多個人的經歷,你就該用那種食物餧養她。你該餧養她,直到她想要別的。
我們該學習不要將任何事物強加於人。我們反而該遷就人一段期間。你若按著個人經歷的這條線供應這位姊妹,我有把握她過了一段時間—一週、一個月、或甚至一年—至終會渴慕召會生活。到了某個時候,她會覺得自己需要更多。
問:我們最近遇見一位信徒,他說我們不可能經歷主。他說,我們只能藉著主的話和我們的信心來認識神,不能倚靠任何感覺。我們跟他解釋,經歷基督與倚靠感覺是不同的。於是他回答說,『經歷』這辭不合乎聖經,因此交通到經歷是無意義的。你可以就此給我們一些啟發麼?
答:主在約翰六章五十七節說,『那喫我的人,也要因我活著。』光是這節,就該可以止息所有反對,並為你們開門,好把主供應給人。加拉太二章二十節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基督在我們裏面活著不只是認識和信心的事,也是經歷的事。基督若只在天上活著,那麼祂就與我們的經歷無關,但基督在我們裏面活著,就完全是主觀的,並且聯於我們的經歷。書信中有多處經節說到內住的基督。這位內住的基督與我們的經歷有關。要能回應這樣的問題,需要靠我們每日的學習。所有年輕的弟兄姊妹都要學習,不只是靠一點教導,而是每天竭力學習聖經中所有的重點。
問:一位姊妹和我在一家醫院中工作,我們的主管在一個反對我們的團體聚會。我有心接觸這位主管,她也有心接觸我們兩人。似乎她想要得著我們進入她的團體。每次開始工作之前,她都請我與她一起禱告。她對我很敞開,有時也找機會與我有交通。她甚至邀請我們參加查經,也想繼續查讀下去。然而,我們覺得就著道理的爭辯而言,我們都不是很擅長。你能否告訴我們,我們對她該持怎樣的態度?
答:要用甚麼方式處理這種情形,在於你們覺得是否有路給這位主管一些供應。若是沒有辦法,或你們感覺自己無力應付這個局面,那可能把這件事擺在一邊比較好。既然她屬於另一個團體,也為那個團體作工,想要得著你們,你們也感覺自己無法應付這局面或供應甚麼給她,那就把這件事擺在一邊比較好。
然而,你們若感覺自己能應付這局面,並且你們相信有辦法能供應她,那麼你們可以禱告尋求機會來供應她。原則上,我們不需要為了得著一些接觸對象,花太多時間滯留在一種牽涉到反對的情形裏。我不認為這樣作是明智的。我們反而該仰望主帶領我們去接觸其他的人,並花時間在那些不屬於任何團體的人。
只有在無法接觸到任何其他人的時候,我們纔該花時間去得著那些在其他團體中的人。我們在校園中的目標,首先是要接觸那些自由的人。我們不該試圖叫人轉換團體。我們可能有負擔接觸其他團體中的人,就像你所描述的情況;然而我們需要考量,自己有沒有能力應付那個局面,因為我們所接觸的人可能與他的團體有很強的聯結,可能也想要為著那個團體得著我們。我們若沒有這種能力,就該放手,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們反該去得其他人。
問:有個基督徒團體非常活躍的在我們所勞苦的大專校園裏傳揚福音。然而他們所傳的福音很低淺,他們傳福音的方式反而叫人厭惡福音。他們那種傳揚遍及整個校園,以致我們所接觸的每個人,無論是不是基督徒,對於我們題起任何主的事都起反感。換句話說,這個團體殷勤的傳揚破壞了我們傳揚高品福音的機會。我們該如何在這校園中繼續開展?
答:你們當地的弟兄們或召會需要禱告,並考量你們該不該在校園中公開傳揚。你們若覺得公開的傳揚能陳明更高品的東西,那或許可以產生另一種空氣。你們是否要走公開傳揚的路,在於你們聖徒之間的交通。然而,我的確覺得在這個校園中的弟兄姊妹們,要親自一一接觸那些沒有任何立場的人。你們必須用新的方式來接觸他們。無論他們是否已經厭煩聽見耶穌的名字,你們仍需要以新的方式用福音接觸他們。人就是人,我們接觸他們若是有耐心、愛心和真實的關切,就會看到正面的結果。
我們不必叫人轉換團體。我信校園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學生沒有任何立場。我們該將我們的時間和精神花在這些中立的人身上,而不是想要接觸那些在反對團體中的人。我們接觸這些中立的人,他們的反應可能不會立刻就使我們得著激勵。我們需要學習以智慧的方式,天天作這樣的工。我們不需要期待快速得著結果。若是每個人一年可以結一個果子,那就超過我們所求所想了。這意思不是說我們應該懶散,反而說出我們該勞苦而不期待快速的結果。
在十九世紀初,有些傳教士來到中國勞苦,好為福音開門。那是很艱困的任務。老舊的中國人非常保守,他們不想接觸這些所謂的洋人,也不想聽甚麼人說到洋教,甚至不想看到這些洋人的面孔。但靠著神的恩典,早期的傳教士作了偉大的工作,在那艱困的情況中打開了福音的門。
在那段期間,許多到我家鄉省分的傳教士住在我家的鎮上,那裏是個商港。其中有位傳教士有負擔離開城鎮到更小的鄉村去傳福音。當他初次去鄉村叩門時,那些在他到村裏之前就看見他的人,將消息通報給那裏的村長;村長立刻通報全體村民,然後村子裏所有的門都關上了。因此,他甚麼也沒辦法作。雖然他持續的回到這個村莊,那裏的門卻總是關閉的。當村民得知這個洋人一直來,村裏的領頭人就講定,任何人看到洋人靠近,就立刻敲鑼警告。這樣所有的村民就能在他到達之前把門關閉。
這個情況非常令傳教士灰心,但他仍有耐心並且堅定持續。後來,他試著採取不同的對策。下一次他來的時候,門是關上的,但他選好一個家,拿著手杖站在門外。經過很長一段時間之後,在裏面的人把門打開一下,看看他是不是還在那裏。他一看見門打開,就立刻把手杖放入打開的門縫,這樣他們就無法關門了。至終,他就能將雙腳伸進去而進到家中。
在想出這個對策之前,他已研究過那個情況。他知道既然華北的主食是小麥和玉米,幾乎家家都有磨坊和磨石來磨麥子。磨麥子是件艱辛又勞累的差事,許多人都必須親自磨。因此,他一進到村民的門裏,立刻就跑到磨坊開始推磨。起初村民想要趕他出去,但一旦看到他在推磨,他們就覺得讓他為他們推磨也好。因此,他們就不管他。在他殷勤的推了幾乎一整天之後,母親就叫一個孩子拿杯水給他。這樣有些門就向著福音的傳揚打開了。我們若有耐心、愛心和對人的關切,遲早有些門會向我們打開。
另一個例子是一位年老的美國長老會傳教士,名叫郭顯德(Hunter Corbett)。當他開始前往村莊接觸人時,他們拒絕他,甚至逼迫他。有一次,當他離開村莊騎在馬上時,有些野孩子對他扔泥巴、丟石頭。然而他沒有消極的反應,反而說,『謝謝你們。』他們對他丟石頭一陣子之後,他回頭看著他們說,『你們不累麼?謝謝你們。』全程他都沒有對他們有消極的反應。至終他的耐心,他不被逼迫他的人得罪的態度摸著了人裏面的感覺。有些人可能裏頭思量:『這人很不一樣。我想接觸他,好知道到底那是甚麼?』這就為郭教士打開了接觸人的路。郭教士照顧人到一個地步,當一九○○年拳匪之亂爆發,攻擊海外傳教士和當地基督徒時,有些中國拳匪還保護郭教士,有些喊著說,『別碰郭教士。』
我們在校園裏勞苦作工時,不該期待經過一週就會得著許多可接觸的人,更不該期待得著許多常存的果子。但我相信美國各校園中的情況,不會像傳教士時代的中國那麼艱困。我有把握,若我們勞苦時對人有耐心、愛心和真實的關切,福音的門將為我們打開。實際上,我們對於反對者也該有類似的態度。我們需要學習對他們有耐心,合式的愛他們。
我們一定要對人有耐心、關切和愛心。這會在人裏面產生反應。即使反對者也有良心和人的感覺。我們若正確的行事為人,他們的感覺和良心就會被摸著。我有把握,只要我們有人在校園中以合式的方式勞苦—對人有耐心、關切和愛心—有些人會被我們的所是摸著,被我們的行事為人摸著,也被我們為主作工的方式摸著。就這面來說,我們自己必須能吸引人。我們接觸人傳福音,不僅僅是傳揚、說點話或散發單張冊子,而必須是一種生活,吸引人到主面前。起初人可能對我們態度不好,但我們行事為人和勞苦的方式會成為決定性的因素,決定我們是否能接觸他們。我信一旦我們正確的勞苦並行事為人,至終門會打開,人會有感動,新人也會被得著。然後經過一段時間,就能建立一個強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