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接受基督作生命為著在生命裏長大的路

讀經:馬太福音十三章十八至二十三節,五章三節,八節,二十二章四十二至四十四節,二十六章四十一節,哥林多前書十五章四十五節下,哥林多後書三章十七節,提摩太後書四章二十二節,哥林多前書六章十七節,彼得前書三章四節,以弗所書三章十六至十七節。

在前一章我們看見,在生命裏長大,就是基督作生命在我們裏面擴增,使召會得建造。這件事的種子撒在馬太十三章,在行傳五、十一、和十三章發展到某種程度,並在書信得著完全的發展。在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和歌羅西書,我們看見基督首先啟示在我們裏面,至終藉著我們活出來。

基督是生命

在新約裏,『基督』與『生命』是兩個可交互使用的辭。在約翰十四章六節主耶穌說,『我就是道路、實際、生命;』在十一章二十五節祂說,『我是復活,我是生命。』這些經文表明基督就是生命。因此,在書信所啟示生命長大的六個階段裏,我們可以用生命這辭頂替基督。意即我們可以說,生命啟示在我們裏面,(加一15~16,)生命活在我們裏面,(二20,)生命成形在我們裏面,(四19,)生命安家在我們心裏,(弗三17,)生命在我們身體上顯大,(腓一20,)並且在我們,活著就是生命。(21上。)

在生命裏長大以致成熟

信徒活出基督,就是那撒在他們裏面生命種子的收成。正如作物的收成就是作物種子的繁增,並且作物在性質上與種子一樣;所以信徒活出基督,就是基督這種子的繁增,並且信徒在性質上與這種子一樣。基督已撒在我們裏面,祂要在我們裏面得著收成。首先,神在我們裏面啟示基督;這就是種子。然後基督作生命在我們裏面長大,活在我們裏面,成形在我們裏面,並擴展到我們內裏之人的每一部分,且浸透每一部分。至終,藉著祂的擴展和浸透,祂就安家在我們心裏,到一個地步,我們能宣告:『在我,活著就是基督。』雖然基督作種子已隱密的撒在我們裏面,但祂要公開的從我們裏面顯明出來。(西三4,帖後一9。)這就是在生命裏長大以致成熟。

在生命裏長大就是基督擴增

在生命裏長大這件事,不是外面改正或調整我們日常的行事為人。事實上,外面的改正與在生命裏長大沒有關係。種子撒在土裏,教訓和改正起不了甚麼作用,不能影響種子的萌芽或生長。反之,只有澆灌和施肥,纔能使種子得著益處。(參可四26~28。)

我們需要有深刻的印象,在生命裏長大不是別的,乃是基督在我們裏面擴增。我們需要忘記從基督教所接受一切關於改正自己和改良自己的教訓。我們甚至在得救以前,就從父母接受這種教訓,不需要人向我們重申。反之,我們需要忘記這些事,並留意基督。許多信徒不缺少自我改良;許多人是有教養的正人君子。今天信徒所缺少的是基督這生命在他們裏面擴增。因此,他們需要更多的基督。

召會不是教人循規蹈矩的地方;召會乃是基督撒在我們裏面、我們得澆灌、以及神使人生長的地方。(林前三6。)基督教是滿了教訓的宗教,但召會滿了基督作生命。

我再說,在生命裏長大不是別的,乃是基督在信徒裏面擴增,使召會得建造。要有正確的召會聚會,我們需要有召會感。除此以外,要有在生命裏正確的長大,我們需要有基督感。

基督這賜生命的靈是生命的種子

既然在生命裏長大在本質上與基督有關,我們就需要看見基督是誰,以及基督是甚麼。我們已看見基督是生命。然而,我們需要進一步看見基督是賜生命的靈。林前十五章四十五節下半說,『末後的亞當成了賜生命的靈;』林後三章十七節說,『主就是那靈。』這兩節指明,那撒在我們裏面的種子,不但是基督作生命,也是基督作為賜生命的靈。

馬太十三章指明,那撒在人心土裏的種子就是話,(19~20,22~23,參可四14,)而約翰六章六十三節說,主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這就是說,那撒在信徒裏面的種子就是基督、話、生命和那靈。我們要特別強調,那撒在信徒裏面的種子是賜生命的靈。這樣的種子不是能力的種子,乃是生命的種子。這意思不是說,在生命裏沒有能力,乃是說生命的能力該與別種的能力有所區別。例如,閃電和打雷都是有能力的,但這二者的能力不同於生命的能力。種子撒在土裏時,生命的能力就得以展示。所撒的種子雖然小,但它埋在土裏,就開始生長,並且種子裏面生命的能力就加力給它,突破遮蓋它的層層土壤。這是一種不同的能力,生命的能力。在基督裏的信徒得重生時,他們就得著作生命種子的那靈。

在生命裏長大的路
藉著被那靈充滿

既然撒在我們裏面的種子是那靈,在生命裏長大就是賜生命的靈在我們裏面擴增。那靈是生命之靈;(羅八2;)因此,祂是生命。在生命裏長大這件事,不是我們聖經知識增加,乃是那靈在我們裏面擴增。因此,要在生命裏長大,我們就需要被那靈充滿。(徒十三52,弗五18。)我們越被祂充滿,就越在生命裏長大。

藉著靈裏貧窮

一面,我們需要被那靈充滿,但另一面,我們需要靈裏貧窮。要被那靈充滿,我們就需要靈裏貧窮。在馬太一至四章主耶穌被人推介、引薦並介紹以後,就開始盡職說,『靈裏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諸天的國是他們的。』(五3。)主的意思似乎是說,『我已被引薦給你,作你獨一的需要,並且我在這裏是要給你接受。然而,要接受我,你的靈就需要有正確的光景;你需要靈裏貧窮。』靈裏貧窮不是有貧窮的靈,乃是我們的靈裏卸去東西。靈裏貧窮的意思是忘掉我們已往所接受的一切事物,將主以外充滿並霸佔我們的一切全都倒空。例如,若是我們參加召會聚會的態度是:我們知道說的是甚麼,以前聽過了;這就指明我們是滿的。然而,若是我們有這樣的態度:我們需要主,我們一無所是,因此一無所有,並且一無所能,我們靈的光景就是對的,可以接受主。

每個人都喜歡特別,但要接受主,我們需要歸於無有。(參加六3。)若有人說我們一無所是,我們可能被得罪,但我們聽見這樣的話應當喜樂,因為惟有我們一無所是,基督纔能是我們的一切。靈裏貧窮,意思就是我們一無所是,我們已將主以外的一切都倒空了。照著馬太五章,我們靈裏貧窮就有福了,因為諸天的國是我們的。這意思是,當我們靈裏貧窮,就給基督開路進入我們裏面,並且我們就被遷入另一個範圍,遷入屬天的領域。然而,我們自認為了不起,就被局限在地上。

要讓基督這生命之靈進入我們裏面,惟一的路就是要靈裏貧窮。因此,我們該禱告:『主,我一無所是。』我們這樣禱告,就被帶進諸天之國的範圍裏。今天主不在意我們頭腦多聰明或多遲鈍。我們的聰明或遲鈍算不了甚麼。主只在意我們靈裏貧窮,使祂能進入我們裏面。當我們靈裏貧窮,讓主有路進入我們裏面時,祂作為那靈不是進入我們的心思裏,乃是進入我們的靈裏。因此,林後三章十七節說,『主就是那靈,』提後四章二十二節說,『願主與你的靈同在。』我們的靈卸去了一切,就有空間讓基督進來。然而我們若不願意靈裏倒空,就是在主面前擺出『客滿』的告示,並強迫祂去找別人。

當我們一無所是,基督就進入我們靈裏,與我們聯合成為一靈,使祂能作我們的一切。因此,我們需要藉著靈裏倒空而給祂地位。林前六章十七節說,『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這就是說,在生命裏長大是一件與調和之靈有關的事。那撒在我們裏面的生命種子就是賜生命的靈,接受這種子的器官就是我們人的靈。

藉著轉向我們的靈並呼求主而在靈裏

在馬太二十二章,主耶穌回答猶太宗教人士關於納稅和解經的問題以後,(15~40,)祂問了一個獨特的問題,籠住他們的口:『論到基督,你們怎麼看?祂是誰的子孫?』(42。)主對宗教人士的問題指明,要緊的不是政治或聖經知識,乃是基督。宗教人士一聽見主的問題,立刻回答基督是大衛的子孫。他們的回應顯示他們聖經知識淵博。然後主回答:『大衛在靈裏怎麼還稱祂為主?』(43。)主這裏的問題暴露宗教人士的光景。照著在心思裏對道理的領會,大衛是基督的祖先。這顯示宗教人士是在心思裏,並缺少運用他們的靈。大衛若在他的心思裏,就無法稱基督為主。在四十三節,解開主這問題的關鍵是『在靈裏』這辭。大衛『在靈裏』稱基督為主。

今天我們若留在我們的心思裏,就無法認識並享受基督。我們需要轉向我們的靈並呼求主。惟有我們在靈裏,我們纔能看見並享受基督是主這個事實。最近,一位弟兄告訴我,他不明白禱讀的事。我告訴他,他不需要明白禱讀;他所需要作的乃是轉向他的靈。每當我們轉向我們的靈,自然而然就呼求:『主阿。』我們稱耶穌為主,我們就在靈裏。(參林前十二3。)這對他是很大的幫助。

接受基督的路,就是在我們的靈裏卸去一切;而更多得著祂的路,就是轉向我們的靈並呼求祂的名。我們越呼求祂的名,就越被祂充滿。(羅十12。)然後我們需要隨從我們願意的靈而行,並轉離我們的心思和肉體。馬太二十六章四十一節說,『你們的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我們不該在意我們的思慮,反而該隨從我們願意的靈。

五章三節,二十二章四十三節和二十六章四十一節,啟示出我們信徒接受基督作生命,並在生命裏長大正確的路。首先,我們需要靈裏貧窮;其次,我們需要在靈裏呼求主;第三,我們需要隨從我們願意的靈而行。許多時候我們覺得受壓、不悅或軟弱,就需要受題醒:我們有願意的靈,所以我們能隨從我們的靈。

讓基督有地位在我們心裏長大
生命的種子撒在我們靈裏,卻在我們心裏生長並擴展

馬太十三章一至二十三節指明,那撒在我們靈裏的生命種子,是長在我們心裏。彼前三章四節說到『那以溫柔安靜的靈為不朽壞之妝飾的心中隱藏的人』。這節指明溫柔安靜的靈,人重生的靈,是心中隱藏的人。我們的心是由我們魂的各部分—心思、情感、意志,和我們靈的主要部分—良心—所組成的。我們的靈在這一切的中心;因此,我們的靈是我們心中隱藏的人。提後四章二十二節說,『願主與你的靈同在。』

這幾段話指明,主已將祂自己當作生命的種子,撒在我們的靈,就是心中隱藏的人裏,並且指明祂要繼續在我們心裏長大。因此,主在馬太五章三節一說完靈的事,就繼續在八節說到人的心,這節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看見神。』靈裏貧窮使我們遷入另一個範圍,遷入諸天的國,但清心使我們看見神。我們的靈是基督作生命的種子撒播進來的確切落點,而我們的心是基督長大並擴展的場地。這就是說,我們需要把心裏的地位更多讓給基督,使祂能漸漸據有我們心的每一部分。

在生命裏長大就是基督在我們裏面擴增,而在生命裏長大的路,就是給祂地位在我們心裏長大。我們身為信徒,的確已將基督接受到我們靈裏,但祂擴展到我們心裏有多少?我們需要在主前思量,我們在思想、感覺、和揀選上給祂多少地位?

對許多信徒而言,基督是訪客,只許進入他們靈的『客廳』,卻不得進入他們心裏不同的房間。他們很少經歷基督擴展到他們的心思、情感和意志裏。今天我們眾人需要轉,並使基督有路進入我們裏面的每一部分。我們該禱告:『主阿,我要把我裏面的每個房間都讓給你。願你在我心裏得著更多地位,讓你能定居在我裏面的每一部分。』惟有這樣,基督纔能安家在我們裏面。(弗三17。)

我再說,在生命裏長大這件事,無關改良行為、改正自己、或增加聖經知識。在生命裏長大,是關乎基督在我們裏面的人裏,尤其在我們的心思、情感和意志裏,得著更多地位。惟有在我們心裏得著更多的地位,基督纔能在我們裏面長大並擴展。至終,我們要將我們裏面所有的地位都讓給基督。

四種心

在馬太十三章撒種者的比喻裏,種子撒在四種土裏:路旁、(4,19、)石頭地、(5,20、)荊棘地(7,22)和好土。(8,23。)路旁是路邊的地,人踐踏的地方。路邊的土成為緊密且堅硬的,使種子難以落進去。路旁表徵有的心為屬世的交通往來所硬化,無法敞開接受基督作生命的種子。

石頭地指有的心接受國度的道是膚淺的。這樣的心表面上柔軟,但裏面深處滿了石頭—隱藏的罪、個人的慾望、自私和自憐—阻撓種子在心的深處扎根。照著主的話,有這樣心的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20。)然而,這歡喜是膚淺的。在石頭地裏土不深,沒有地方給種子扎根,因為石頭就在表面之下,佔用了該讓給種子的地方。因為這樣的人自己裏面的根不深,不過是暫時的,一旦為道遭遇患難或逼迫,就立刻絆跌了。這表明我們需要更多把我們心裏的地位讓給基督。

荊棘地滿了思慮和錢財的迷惑,耗盡種子該生長的土地。雖然種子能進入荊棘地,卻因著今世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霸佔土地,並擠住種子,它就無法生長並結果。因此,它不能結實。(22。)

好土就是好的心,把所有地位都讓給種子使其生長。好土沒有像路旁的地那樣硬化,並且沒有石頭或荊棘。每一寸土地都讓給種子,使種子能擴增並擴展。這樣的心結出果實,結了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23。)

我們絕不可忘記,我們的靈是基督撒進來的地方,我們的心是祂生長並擴展的土地。要讓祂繼續在我們裏面擴增,我們就需要把心裏的地位讓給祂。這就是說,我們需要接受基督到我們的靈裏,同時也把我們心思、情感、和意志裏的地位讓給祂。在生命裏長大不是改正、調整或改良的事,乃是藉著把我們這人裏面的地位讓給基督,而使祂長大並擴展。實際上,把我們這人裏面的地位讓給基督,意思就是我們讓步,將心思、情感、和意志降服於祂。今天基督是那已撒在我們心裏的賜生命之靈。如今祂需要我們的心作土地,使祂能長大。願我們漸漸並天天給祂更多地位,在我們裏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