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神的恩賜─話與靈

今天許多基督徒對屬靈的恩賜很有興趣;然而,我們卻太常忽略兩項最大的恩賜,就是聖經與聖靈。一個是在我們的外面,另一個是在我們的裏面;而這兩者是彼此呼應的。我們從聖經中得知基督是光,也是生命;我們也照樣在靈裏看見基督是光、是生命。

假如今天地上沒有聖經,兩千年之後,世人對這位主的認識會怎樣?定規是一片混亂。也許你說我們有靈,信靠靈是沒有錯,但物質的生命如何沒有身體就不能存在,照樣,靈和話也必須相互依存。你的生命就像靈,而你的身體就像話。你若好好的照顧身體使身體健康,你的生命就能更持久。照樣,你若是建立起規律性的讀經,並且花時間禱告,你的靈定規會健康,你的家庭生活和召會生活也會有很大的改進。

我們先回答幾個問題,再繼續。

問題與解答

問:我一大早就開始工作,難道我要更早起來讀主的話麼?

答:每天提早十分鐘起來喫主的話,對任何人都不太難。這是一個健康的習慣,不僅對屬靈有益處,對身體也有益處。當我們讀主的話時,憂慮就會代以喜樂;主的話乃是醫治我們緊張和憂慮的良藥。(見箴四20~22。)

問:是否最好在太陽未出來之前讀主的話?

答:這個想法是出自拾嗎哪的豫表。以色列人必須在太陽未出來以前收取嗎哪,否則嗎哪就會融化。(出十六21。)如果你能起得這麼早,當然很好。不過我也不是這麼規條。如果你是護士,時間可能會很不規律。我只是要求你們在一天開始,先花十分鐘來讀主的話,不管你是五點半還是八點半開始都好。

問:我們應該單獨喫主的話呢,還是團體喫?

答:個人與主接觸是基本的;團體的接觸也有幫助。如果有時間,兩者都可以有。若沒有時間,就要注意你個人與主的接觸。個人與主接觸好比教科書,團體的接觸好比參考書。你在學校上課,必須讀教科書好能及格;然後,可能的話,也讀些參考書。近幾年,有些聖徒只有團體的晨更;等到他們單獨禱讀的時候,就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能讀參考書,卻不能讀課本,這是很差的。

問:假使我們在親近主的十分鐘內,不覺得主在講話,我們應該擔心呢,還是豫期有時會有這樣的情形?

答:你去喫早餐時,先不要想早餐是甚麼味道;只要坐下來喫就是了。如果你定意要從早晨的讀經裏得著『好味道』,你只會換得失望。我們的感覺常是錯綜複雜,起伏不定,如同天氣一樣的善變。所以不要相信感覺。即使主的話好像沒有留在你裏面,這話還是在那裏作洗淨的工作。我鼓勵你們,不要想從讀經裏得到甚麼,這樣當你好像沒有甚麼得著的時候,就不至於洩氣了。

在一天的開始,你需要來到主面前。如此把主放在第一位,乃是尊榮主。不管你覺不覺得,祂定規會報答你的。

問:有許多次,我在聚會中覺得有膏油的塗抹要我去作一些事情,但是等到第二天我要去作的時候,感覺沒有了。這樣的事說不清發生多少次了。有時候我想該照著第一次的感覺去作,有時候我也就算了。

答:基督徒的生活乃是憑信心,不憑感覺的生活。比方說,我們應該正常的參加聚會。可能許多聚會我們覺得沒有得著甚麼,但是不管怎樣,我們每次總是得了益處。如果你停止聚會,不出幾個月,你就會發現自己多像這世代的樣子。

在我們早期的基督徒生活中,主為著同情我們的軟弱,確實給我們感覺。但是一段時間之後,為了訓練我們憑信心而活,祂便把感覺挪去。這時,我們落到深谷。主知道我們受不了太久,因此過了一陣子,又恢復了我們的感覺;這時我們便覺得是在山頂上。這樣的循環不斷的重複,直到我們對感覺的倚賴逐漸消失,不再有山,也不再有谷。人的反對或歡迎對我們都是極小的事,我們也不在意是晴朗還是陰霾。

在進入這個階段之前,不必覺得困擾不安。倘若你覺得前一天晚上的膏油塗抹失去了,再來接觸主就是了。若是膏油塗抹又回復了,就跟隨牠;如果沒有,就甚麼也不作。主不盼望你憑昨晚活,祂只要我們活今天。這就是簡單的信心之路。

生命的複雜性

生命是非常複雜的。你怎麼給生命一個定義?生命有許多種─植物的生命、動物的生命、人的生命、天使的生命、以及神的生命。當約翰說,『生命在祂裏面』,(約一4,)他所指是那一種生命?神的生命和人的生命又有甚麼不同?人死的時候,是那一個生命死了,而那一個生命仍舊繼續呢?

三個生命

我們基督徒有幾個生命?在新約中,希臘文用了三個不同的字來說到生命。第一個是白阿司(bios),研究生命學問的『生物學』就是從這個字衍生出來的。白阿司是指肉身的生命,醫生所治療的對象就是肉身。另一個字是樸宿克(psuche),這個字是英文『心理學』的字根。樸宿克繙作魂;指著肉身生命以外的東西。當人死的時候,他的白阿司死了,但樸宿克卻仍然繼續存在。第三個字是奏厄(zoe),是一種更高等的生命。約翰說到『生命在祂裏面』,所用的就是這個字。憑著天然的出生,我們裏頭沒有奏厄,只有白阿司和樸宿克。但約翰三章十六節告訴我們,當我們信入子(就是接待祂,接受祂)的時候,我們就得著了奏厄。

也許一些實例能幫助我們正確的區分這三者。若是早上你沒有喫早點的話,到了近中午肚子會覺得餓,這是你裏頭的那一個生命覺得餓了?是白阿司。你若是喫得很好,但是仍覺得需要享受一點音樂,高興高興,那是那一個生命飢餓呢?那是你的樸宿克。也許你來到聚會中,詩歌唱得很好,也很有享受,其後,你的樸宿克可能得著了滿足,然而在你深處仍然覺得虛空、飢渴。這乃是你的奏厄發出呼聲,需要得著餧養。為甚麼你只注意白阿司和樸宿克,卻忽略了奏厄呢?

我們的經歷的確證實我們裏面有這三個生命。

約翰福音中的基督

在這一位是話也是神者的裏頭,不僅有生命,(約一4,)並且『這生命就是人的光』。(4。)約翰十章十節主更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祂還稱祂自己是『生命的糧』,(六48,)和『從天上降下來的活糧』。(51。)祂是何等的豐富─是話、是神、是生命、是光還是生命的糧。

不只如此,在約翰十五章主還告訴祂的門徒,祂是一棵葡萄樹─不是一棵傲視天空的大樹,而是低矮蔓延的葡萄樹,甚至延伸到了地極。祂不是高得叫我們搆不著,而是低矮蔓延。這棵樹向著水平生長,為著要遍佈人所居住的全地。

不是比喻

有人說,約翰十五章所給我們的那幅圖畫,是我們與基督之關係的比喻。更準確的說,這棵葡萄樹和牠的枝子乃是一個神聖、屬靈的事實。父神是農夫,照料這棵生長蔓延於全地的葡萄樹。我們是枝子,在這裏擴展基督。我盼望你們參加召會的聚會,不是為了要得到一些快樂,這個理由太低下了。我們不是在這裏找快樂,而是在這裏擴展基督。

我巴望我們都能在這個異象的實際裏。我們的背景攔阻我們,使我們看不清這個異象。基督教的背景、天然的背景、國藉的背景,都使我們認為一定要為神作這作那纔可以。所以我們就思索、打算、定計畫,甚至忙著到東到西!然而,枝子只當留在牠們所在的地方,活出葡萄樹。

看不見卻是真實的

基督活在我們裏面,但我們的肉眼看不見祂。那麼我們怎麼能證明祂是真的呢?在我職事的早期我傳了很多福音。有一次,一位教授來找我,說,『李先生,你的道講得很好,話也富有哲理。你說的都合乎邏輯,可是你怎麼能證明你傳的基督是真的?』我回答說,『你裏面有沒有生命?』他回答說,『有。』我又問:『若是這樣,請給我看一看,不然就不必再說甚麼了。』他沒有辦法拿他的生命給我看。我接著說,『某某先生,你並不像你自己所想像的那樣有哲學頭腦。你可以在某一門的科學領域得到博士學位,但你一定不會那麼透徹的認識你自己。請問你有幾顆心?』他回答說,『李先生,你說甚麼呀!誰都知道我們只有一顆心阿。』我告訴他說,『對不起,你弄錯了。你有兩顆心,除了一顆輸送血液生理的心之外,你還有一顆能愛人的心。是不是呢?』他服了。他有生命,但他無法把生命拿給我看。我有一位又真又活的基督,但是我也不能把祂拿給你看。

以人位而論,基督可能是看不見的,但祂也是話。聖經這本書和其他所有的書不同。當我們敞開心來讀聖經的時候,便會發現有東西在我們裏面運行。這是因為聖經是神的話。這位奧妙、看不見的基督就具體化在話裏。當我們接受這話進來的時候,話就成了靈。然後,當我們把這靈說出去的時候,靈又成了話。話和靈,這兩樣神所給我們的恩賜,其實就是一個,也就是基督自己。我們摸不著基督,但我們可以接觸這話;我們感覺不到基督,但我們可以感覺到靈。靈和話乃是我們藉以住在基督裏的兩個憑藉。

包羅萬有的靈

在這個新約的時代裏,每當我們接觸神的靈時,就接觸到耶穌基督包羅萬有的靈。出埃及三十章二十三至二十五節所描述複合的膏油,為我們描繪這個豐富的靈。你們也許還記得,在『生命長大以達到建造』第八篇信息中所題到,加到一欣橄欖油中之四種香料的意義。沒藥表徵死;香肉桂表徵死的甘甜。菖蒲是一種出於污泥,長在空中的植物;牠乃是說到復活。桂皮是有香味的植物,古時候用來驅毒蟲,特別是驅蛇用的;牠代表復活的香氣。在這描繪那靈的膏油裏,有基督的死、復活、神性(一,油的分量)、人性(四,香料的數目)、三而一(三單位的五百舍客勒)、以及神格。我們有了這膏油,就有了包羅萬有的成分。

因此我們每一次正確的接觸那靈時,就經歷到死與復活。在聖靈裏,有殺死的因素,也有復活的因素。比方我覺得我的妻子太煩我,我受不了她嚴格的管制我的飲食。我想要喫四十個餃子,但是她只准我喫三十個,還告訴我她只作這麼多。這真是太過分了。當我進到主的話裏,真摸著那靈,我所寶愛的餃子會怎麼樣了?我想喫餃子的胃口就被殺死了。我對妻子惡劣的感覺呢?那些消極的想法也都消散了。當我接觸那靈的時候,先有個殺死,然後有東西上升,把我帶進復活裏。只要我在復活裏,不管她對我的飲食有多少限制,都影響不了我。不過遺憾的是,過了兩三天之後,復活的感覺似乎又消失了。我覺得下沉,我看看我的妻子,她一點都沒有改變。我改變了,她還是老樣子,還是沒有改變。(其實我也是一樣。)這時,我又需要尋求這位靈,經歷祂殺死的功效,再回到復活裏。這就是生命長大的路。

包羅萬有的話

靈如何,聖經也如何。在話裏面也包含了殺死和滋養這兩種因素。我是在中國長大的,那裏非常盛行孔夫子的教訓。他的『大學』一書就是專講發展天然的美德,甚至說到良心,稱之為『明德』。我記得曾聽過宣教士說,孔子的教訓就像聖經的教訓一樣。我是個在基督教中受過栽培和教育的人,對此很覺困惑;如果在孔夫子的著作裏早已有了聖經的教訓,那又何必需要聖經呢?兩相比較之後,我得到了結論,兩者倫常的教訓是相同的:當孝敬父母、愛你的鄰舍、要仁慈、要謙卑。在那個時候,我還不能分辨孔子倡導的美德和聖經所啟示的美德究竟有甚麼不同。

現在我清楚了。『大學』不過是培養天然的美德,但聖經卻相反,是要殺死你天然的美德,而帶進基督神聖的美德。你越讀聖經,就越被殺死。我從經歷中看見,先被殺死的是消極的東西,譬如驕傲、仇恨和嫉妒。等到把這些對付完了,就開始殺死精細的東西─你的愛心、謙卑、忍耐和良善。你也許會抗議,主在殺死這些人所稱羨的美德;但是這些必須被對付,直到最終你自己也被殺死了。我們天然組成的一切,都得被殺死。

當我有這樣看見的時候,我就俯伏在主面前,說,『主!赦免我。我願意接受殺死。求你把我這個可憐的己切成碎片。』主就這樣作了。藉著聖經的話我被殺死了,並且被切成了碎片。但是聖經不僅殺死人,更叫人復活。我們有復活的基督活在我們裏面。而不是有教養的天然美德。

我們必須天天接觸聖經,並且摸著那靈;靈和話都同樣來殺死我們,然後叫我們復活。在一週之中,我們需要這樣來生活,然後把這個釘死並復活的生命帶到聚會中。如此,當我們的聚會陳列出基督的豐富時,乾渴的人就要被吸引,所有的肢體都要長大、聯結在一起,並且被建造起來。

『快樂』的虛空

有些召會散佈著一種空氣,鼓勵青年人只要享受快樂─唱唱詩歌、喊喊叫叫、彈彈吉他。倘若你們的目標是這樣,這些青年人怎能扎實的被建造?不出幾年,主的恢復就會化為烏有。召會應該是(一)家庭,(二)學校,(三)醫院,(四)訓練軍隊的軍營。在主的恢復裏,我們不盼望聚會成為娛樂場所;那是巴比倫的路。若是一天過一天,一週過一週,青年人因著主的話得著了建造,其他認真、莊重的青年人就會被吸引,到主的恢復中來。這樣恢復的前途就無可限量。

何必挨餓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4。)聖經就像食物。食物不是給你明白,而是給你喫的。你到餐館去,絕對不會只讀一讀菜單,就認為你喫完飯了。你喫了多少主的話?我恐怕你們中間有許多人都是挨餓的。

你們需要每天喫一頓主話的『早餐』。不要說你太軟弱了,不能有規律的來作。不要引用羅馬七章十八節:『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羅馬七章是指勝過罪說的,而我們是說生命的需要,就像呼吸和喫飯一樣。也許你對這樣的早餐沒有甚麼感覺,牠卻會滋養你、光照你、澆灌你、並加強你。

不要無所謂的過你基督徒的生活。保羅說,『所以我這樣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這樣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我乃是痛擊己身,叫身為奴,免得我傳給別人,自己反不蒙稱許。』(林前九26~27。)倘若你是個鬆懶的基督徒,你可能會不蒙稱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