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基督的書信與鏡子

讀經:哥林多後書三章三節,十六至十八節。

書信的『寫』與鏡子的『變』

在前面幾篇信息中,我們曾從歌羅西、加拉太、以弗所、腓立比、以及提摩太前後書,說到基督怎樣是眾聖徒的分。接下來,我們要從哥林多後書,看我們如何能實際的經歷基督,享受基督。哥林多後書是一卷講享受基督,講得最深刻的書。這卷書不僅給我們看見人怎樣經歷基督,更給我們看見,這種經歷是非常深刻的。書中用了許多比方,說到我們與主之間深刻的關係。二章說,我們是基督的俘虜;(14~16;)三章說,我們是基督的書信和鏡子。(3,18。)我們是基督的一封信,基督把祂自己一點一點的寫到我們裏面,組織到我們裏面,結果我們就變作一封活的信,描述、發表、轉達基督。同時,我們也是基督的一面鏡子,讓基督的榮形印刻在我們上面,我們就返照出祂的形像。

關於書信和鏡子,我們要特別注意兩個字,因為這兩個字說出我們如何享受基督,如何經歷基督。一個是關於基督的書信,就是『寫』。我們乃是基督的活信,不是用墨寫的,乃是用活神的靈寫成的。(3。)另一個是關於基督的鏡子,就是『變』。我們是一面鏡子,將遮蔽的帕子去掉,敞開的對著主的面,觀看主的面,主的形像就印在我們這面鏡子上。結果,就起了變化的作用,把我們逐漸變化成為主的形像。(18。)所以這裏有兩個關鍵的字,對書信就是『寫』,對鏡子就是『變』。主一面把祂自己的一切,寫在我們裏面;另一面又把祂榮耀的形像,統統印在我們身上,把我們這個人變化了。從這個『寫』和『變』,我們能找出享受並經歷基督的路。

禱讀後需有屬靈的消化

有些聖徒在禱讀上花了相當多的工夫,我信多數聖徒至少都懂得一點怎樣禱讀,並且有些享受主的經歷。我們都能證實,我們越禱讀主的話,就越吸取主自己,越得到主的豐富。然而,我們若只是這樣禱讀,而忽略了『寫』和『變』,結果讀來讀去,禱來禱去,可能讀也讀不通,禱也禱不通了。這就像喫飯一樣,若是你喫飽了卻不消化,胃口就會不清。喫了三天不消化,恐怕第四天就不想喫了,沒有吸收力了。我們的禱讀是能享受主,但是若只靠禱讀,沒有消化,沒有吸收,很可能禱讀來禱讀去,有的人就『腸胃』阻塞,覺得禱讀沒有味道了。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一面要喫喝,一面也要活動。因為身體有了活動,纔能促進消化,胃口纔會清;胃口清了,就覺得餓,這時再喫,就真是香甜。喫過之後再去活動,五、六個小時後消化了,就想再喫了。這是一個定律。然而有時人生病了,只喫不消化,食物阻塞在腸胃裏,他就不會想喫;久而久之就沒有胃口了。我們享受主也是如此。我們初初禱讀的時候滿有味道,也覺得甘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若是沒有屬靈的消化,沒有屬靈的活動和運動,再往下禱讀,就沒有多少味道了。所以,你前面的禱讀若沒有經過消化,就會阻礙後面的禱讀。你後面的喫喝,一定是要靠前面的消化;你以前所喫的消化了,後面的胃口就開了,就能再禱讀。

屬靈的消化需要我們的合作

甚麼叫作屬靈的消化呢?譬如我們接受了主的話,靈裏給主摸著,也享受了主。這樣,主藉著祂的話就進到我們裏頭,的的確確像食物一樣,逐漸消化後,就供應我們力量,叫我們一面能消除那些不當有的,殺死那些有害的細菌,另一面也叫我們強壯、長大。這是正當的情形。當主在祂的靈中,藉著話進到你裏面,祂就在你裏面慢慢的起作用,要殺死你裏面不該有的東西,同時供應你應該有的東西。在消極方面有一種作用是殺死,在積極方面有一種作用是供應。

這時,我們必須與主的工作合作。當我們感覺裏頭有一個要求,要殺死消極的東西時,我們就得讓主來殺死。當我們感覺主在供應積極的東西時,我們也得讓主來供給。譬如,你從前講話雖然不說謊,但是很隨便,那是你的天然、你的舊造、你敗壞的自己。現在你禱讀主的話,讀來讀去,裏面實在吸取了主自己;主在你裏頭就起了作用,摸著你說話隨便的點。你若在那裏拒絕主的對付,你就是頂撞這個供應。你這一頂撞,接著就是不消化,造成了消化不良。你若是肯與主合作,對祂說,『主阿,赦免我,拯救我脫離這個說話隨便。』這就叫主在你裏面能消化得通。這樣消化得通,接著的供應就來了。主就要再給你感覺,你這個人不僅講話隨便,並且任意而行,行動不照著主的引導。你這個人話是隨便說的,主意是隨便出的。主就在那裏對付你的主意,對付你的主張。這就是主在你裏面的消化,摸著你的難處。你若是順服主第一個對付,第二個會跟著來;順服第二個,第三個又來了。這就是消化。如果你這樣與主合作,你裏頭就會一直消化,這是消極方面的。

積極一面,當主在你裏頭有積極的供應時,你也得接受。譬如祂給你積極的供應,要你禱告,你就要好好合作。如果你不合作,不肯禱告,你就把消化所得的供應阻塞了,接著的供應就停止了。你若要繼續得著供應,就必須順著祂,祂給你感覺要你禱告,你就禱告。祂怎麼感動,你就怎麼跟隨;祂要你讚美,你就讚美,祂要你喜樂,你就喜樂。這樣,你就不叫主受捆綁,你就沒有老套,沒有儀式,裏頭有甚麼感覺就發表甚麼。祂就能整天供應你,讓你享受祂,消化祂;你這人就是個最喜樂、最釋放的人。

我們的身體若是正常,每天三餐喫進去的食物,應當是一直消化的。食物一消化,就被身體吸收了。我們早晨喫了一餐,四、五個鐘頭之內就統統消化,給身體吸收了。中午再喫一餐,過六小時又消化,又被身體吸收了。照樣,我們早晨禱讀,中午禱讀,在禱讀之後一定要有消化。這個消化是兩面的,一面是祂在你裏頭摸著你的難處,一面是祂在你裏頭供應你。祂在裏頭摸著你,你就接受;祂在裏頭供應你,你也接受。祂的供應就是祂的消化,你的接受就是你的吸收。你所接受的統統給你吸收了,你裏頭就又有屬靈的飢渴,你就喜歡再禱讀。所以,我們必須一再禱讀,一再消化,一再吸收。我們越吸收禱讀所得的東西,就越消化了。

有了消化吸收,聖靈就能作寫的工作

當主的話這樣在裏面被我們消化吸收時,這就是聖靈在我們裏面的書寫。聖靈就是用我們禱讀所接受的基督,也就是我們所消化、吸收的基督,寫到我們裏頭。這不是道理。今天基督教裏的道理講得太多,但能實行、實用的太少。即使有人告訴你,我們是基督的書信,那也只不過是個道理。到底我們這封書信是怎麼寫的?請記得,你若要讓聖靈寫,就一定要接觸主。怎麼接觸主呢?乃是藉著禱讀。主今天就是靈,是在靈裏;並且祂也是話,是在話裏。祂自己藉著話,藉著靈,擺在我們跟前;所以,我們非禱讀不可。然而,僅僅喫而不消化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好的消化、吸收,纔能繼續不斷的喫。同樣的,我們要能繼續不斷的禱讀,就需要有屬靈的消化和吸收。

我們若經常禱讀而不吸收,主摸我們的難處時,我們也不理,並且把祂頂撞走了。這樣頂來頂去,我們就會生屬靈的胃病,再禱讀也不靈了。喫了不消化,胃口就壞了。所以,你現在必須與裏頭的靈合作,聖靈在你裏面運行,就是要把你禱讀所接受的基督,消化在你裏面。當祂在你裏面消化時,你隨著祂,與祂合作;這樣,這位活神的靈,就把基督寫到你裏面了。換句話說,這個寫就是把基督組織在你裏頭。

這不是道理;你我需要實際的經歷。我的確看見許多聖徒,早晨禱告,晚上禱告;他們的禱讀實在好,他們真是會喫。然而,他們若是喫了不消化,長久下來胃口就壞了。這就是我們負擔的所在,你們一定要注意消化。有的聖徒作基督徒多年,經常聚會,但你和他稍微接觸一下,就發現十年前他裏頭基督的成分是這麼多,過了十年還是差不多,並沒有多少加增。這證明這位聖徒多年來不過是聽道、學道理,他裏頭根本不吸收,沒有屬靈的消化;所以活神的靈,沒有辦法把基督更豐富的組織到他裏面。

我們常聽見一句話說,基督組織在我們裏面。然而,基督怎樣組織到我們裏面呢?很簡單,就是把祂喫下去,消化在我們裏面。所有的食物要組織到我們裏面,第一,要喫下去;第二,要消化。若是喫了不消化,統統排泄掉,就根本沒有得著甚麼。今天你我都應該禱讀,但是禱讀之後若不消化,還是得不著甚麼,我們身上基督的成分並不會加增。

基督徒最寶貴的就是天天禱讀主的話,並且裏面有一種消化的吸收。怎麼知道你有吸收呢?乃是根據你裏頭天天的變化。活神的靈天天在你裏麵點出你的難處,給你看見,這一點是你自己,那一點是舊造,另一點是肉體。你越禱讀,就越有一個東西點著你。這就是那位活的主在我們裏頭的故事。我們越禱讀,越吸收主的成分,這個成分在我們裏面越消化,主對我們的指點就越多。你越接受這個指點,與這個指點合作,結果這位活神的靈,就多而又多的把基督的成分寫在你裏面。你若天天如此,且不要說過十年,即使僅僅過了半年,人再遇見你的時候,都會說,『感謝讚美主,在你身上,的確有基督的成分。』所以,問題不在於你學了多少道理,得了多少知識,乃在於你這個人的確變了,的確有基督寫到你裏面。

我們所擔心的,是你們聽了一些道,全擺在頭腦裏,一點也摸不著你們裏頭;你們在生命上不起一點的變化,一點也沒有基督的成分寫到裏頭。雖然我勸你們要禱讀,但我更勸你們在禱讀之後,要有屬靈的消化和吸收。請記得,消化是兩面的,一面是殺死你身上不該有的東西,一面是供應你需要的東西。你裏頭常常有消極方面的指責、定罪,也常常有積極方面的供應。這都是消化的供應,你應該吸收它。當你吸收的時候,聖靈就在那裏一點一點的寫了。

聖靈的寫就是聖靈的變

你若肯這樣讓聖靈寫,你這個人就會有變化。變化的作用,是因為有另一種東西,加到原先的東西裏面;是因為有另一種的原料,加到原先的原料裏頭。我所以起了變化作用,是因為基督自己加到我裏面。在這個變化裏,我們最需要的是把自己全人敞開。使徒保羅在林後三章十八節說,我們要以沒有帕子遮蔽的臉觀看主,就是指我們全人都要向主敞開。有的人雖在禱讀,在那裏親近主,但是他不敞開,他裏頭是關起來的。弟兄姊妹禱告,他跟著禱告;弟兄姊妹禱讀,他跟著禱讀;但他只是外面動,裏面卻不開。

所以,你禱讀時必須敞開心,把自己完全敞開。你這一敞開,就向著主了。到這時候,你就是一面鏡子,並且把上面遮蔽的帕子除去了。你這面鏡子,就敞著臉對著主,有主的形像印在你裏面。那就是另外一種原料,加到你裏面;你裏面就起了變化。你我都要學習敞開自己,仰望主。所以在禱讀時,切切要操練一件事,就是敞開自己,從裏頭向主敞開。你我若不敞開,恐怕連禱讀也會成為一個規矩,眾人隨著在那裏喊叫,那是不行的。

各地負責弟兄要特別注意,不要把禱讀作成僅僅是一種外面的作法,在人裏頭卻完全不敞開。當你禱讀的時候,一定要把心打開,把全人向主敞開,叫你裏頭真是向著主,與主之間沒有一點點的間隔,沒有一點點的遮蔽,沒有一點點的帕子。這時,主在祂的靈中,就要把祂的成分加到你裏面,印到你裏面。這樣一來,祂就使你裏頭起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寫。

所以,使徒在林後三章說,我們這封基督的信,是用活神的靈寫成的;(3;)接著又說,我們變化成為主的形像,從榮耀到榮耀,乃是從主靈變化成的。(18。)寫是藉著靈,變也是藉著靈。實在說,寫和變是一件事。你裏頭讓聖靈寫,結果你這個人就變了。你的說話變了,你的存心變了,你的感覺變了,你的主意變了,你的態度變了,你和人的關係也變了;主在你裏面,把你的每一部分都改變了。

這些全數不是道理,乃是實際的經歷。若是你經過三、四個月的禱讀,你這個人卻原封未動,就表明你的禱讀是個假面具。我們就怕你們禱讀到末了,還是原封不動,脾氣還是很大,還是老樣子。這並不是主在你裏面不作工,也不是你裏面沒有摸著主,乃是你不吸收,或者根本沒有敞開,僅僅是把禱讀當作一種作法。若是這樣,你就完全錯了。林後三章十六節告訴我們,要把我們的心轉向主。心一轉向主,帕子就除去了,我們在主面前就沒有遮蔽。

所以,每一天你禱讀的時候,都得對付你的心,都得讓你的心向主敞開。不是外面的喊叫,乃是裏頭向著主,與主有接觸;然後用你的靈禱讀。這時你全人是敞開的,你身上沒有一點遮蔽,主的活靈就會一再的把祂的成分,印到你裏面,加在你裏面;你裏面就起了變化作用。

基督徒不是改過,不是修改,也不是改良。基督徒完全是接觸主,讓主從裏頭變化。外面的改,不過是在外面塗色抹粉,顯得好看些。主在裏面的變化,卻像食物消化在身體裏,從裏頭把人改變了,叫人滿面紅光。滿面紅光不是外面改的,是從裏頭變的。我裏頭吸收主、接觸主,我裏頭享受主,讓主消化在我裏面,被我吸收;這位活神的靈,就天天在我裏面寫,寫的時候,就把我這人變化了。祂把我的思想變化了,把我的觀念變化了,把我的感覺變化了,把我對人的態度變化了,把我對人的觀念變化了,把我的說話變化了,把我全人都變化了。這正如一隻毛毛蟲開始變化,逐漸脫去毛毛蟲的樣子,不久蝴蝶就變出來了。到那時,我們就要變化成為主的形像,從榮耀到榮耀,乃是從主靈變化成的。

不是學道理,乃是接受聖靈的『寫』和『變』

這些話是要給大家一個試驗,看看到底你們的禱讀,是裏頭有消化呢,還是裏頭沒有消化?是有吸收呢,還是沒有吸收?林後三章所說聖靈的『寫』和『變』,乃是一個試驗。你必須讓活神的靈在你裏面,天天作書寫的工作。這不是教導,乃是實際的工作。比方,這裏有一張白紙,你不是教導白紙要這樣或那樣,你乃是在白紙上寫。同樣的,聖靈在我們裏面,不是教導我們,乃是把基督實際的寫到我們裏面,一點一點的寫。盼望你們不要只注意學道理。我真不知該用甚麼辦法,把弟兄姊妹聽道的習慣改過來。現在大家一聚會就要講道,一聚會就要聽道;我們必須把這個觀念打掉。你來聚會不是為聽道,乃是讓聖靈在你裏面寫。你要向主敞開自己,讓主把成分加在你裏面。你就是一張白紙,活神的靈就在你上面寫。

當聖靈在你裏面寫的時候,你並不好受。好比,要弟兄愛妻子,不是那麼簡單;他要經過聖靈挖幾刀纔可以。聖靈把他挖到一個地步,他纔懂甚麼叫作愛妻子。姊妹要服從丈夫也是一樣。若是一個姊妹服從丈夫,必定是因為她被聖靈挖了幾刀,被聖靈寫過,她裏面經過了變化。所以,事情並不這麼簡單。主的救恩不是像哲學家、聖賢那樣教導人;主的救恩乃是把祂自己,組織到我們裏面。

所以,盼望聖徒們不僅要禱讀,還得順著聖靈在裏頭的寫。祂不是教導你要愛,祂乃是把愛神的愛寫到你裏面。祂不是教你聖別,乃是把聖別寫在你裏面。祂要使你這個人的本性、本質裏就有愛,就有聖;到末了你不愛不行,不聖也不行。這就是我們在裏頭真正享受了主。

可惜召會中道理太多,恐怕你們禱讀到末了,都成為道理。所以,盼望你們要學習認識,真正的禱讀就是敞開靈向著主,向著這位活的靈。這位活的靈碰著你裏面的靈,就把祂屬靈的成分,加到你裏面。這個靈在你裏面起作用,就把你這個人變化了。這是一面。另一面,你是一張白紙,藉著禱讀把主接受到裏面;祂在你裏面起了消化作用,活神的靈就把基督的成分,統統寫到你裏面。吸收到末了,你全人就是一封信,把基督說出來。同時,你這人是一面鏡子,裏面有基督的形像,完全返照基督的形像。一面你是基督的信,是描寫基督的;另一面你是鏡子,是返照基督的。基督這位活的靈,把祂自己一點一點的,都寫到你裏面,印在你的上面,把你這人完全變化了,變成祂的形像。結果,你是描寫祂的一封書信,也是彰顯祂的一面鏡子。這是我們禱讀之後該有的結果。

一九六七年三月一日晚上講於臺北(全臺青年特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