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說『人性本善』,法家說『人性本惡』,
聖經如何看人的本性,性善或性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儒家重視教育,強調教育的作用,試圖用教育改良人。法家認為人性本惡,需要用法治管束人,限制人的行為。聖經則向我們揭示,人是善惡二性彼此相爭的個體。
首先,人有善性。神的屬性是愛、光、聖、義,人既是按著神的形像造的,就有這些屬性,所以人雖然墮落了,但裏面多少仍有一點神的善性。其次,人有惡性。人受了蛇的引誘,受撒但的欺騙,喫了善惡知識樹的果子,罪因而進到人裏面,人就構成了罪人,裏面有了另外一個性情,叫作惡性。惡性就是聖經所說人裏面的罪。罪在人裏面叫人不能如願以償。沒有人願意貪婪、嫉妒、兇殺,沒有人願意自誇、狂傲、欺詐,沒有人願意暴躁、邪淫、縱慾,沒有人願意怨天、尤人、咒詛。但是『貪、欲、傲、氣』這些性情就在人的裏面;人無法脫離這些惡性。結果就是惡性與善性相爭,亦即中國理學所說的理欲之爭。
羅馬書七章十八至二十五節保羅說,『我知道住在我裏面,就是我肉體之中,並沒有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因為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若我去作所不願意的,就不是我行出來的,乃是住在我裏面的罪行出來的。於是我發現那律與我這願意為善的人同在,就是那惡與我同在。因為按著裏面的人,我是喜歡神的律,但我看出我肢體中另有個律,和我心思的律交戰,藉著那在我肢體中罪的律,把我擄去。我是個苦惱的人!誰要救我脫離那屬這死的身體?感謝神,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面說,我們心思中願意為善。請問那一個人不願意作好事?那一個人不願意作好人?但問題不是願不願意行善,乃是能不能行善。當我們願意為善時,裏面的罪,就是那惡慾,就來把我們擄去。願意行善,卻作出惡;願意愛人,卻恨人。善惡在我們裏面交戰,最終的結局就是失敗,就是被擄。所以保羅說他是一個被擄去的人、苦惱的人。要脫離罪,卻脫離不了;要勝過罪,卻勝不過;要作好,卻作不來;想不作惡,卻作出來;這就是人真實的光景。
人人都願意愛人;人人都願意愛自己的妻子、丈夫,愛自己的父母、兒女,然而卻常常發脾氣,得罪他們。因為人裏面有一個惡在捉弄人,是自己無法脫離的。最後,保羅就發出歎息說,『我是個苦惱的人!誰要救我脫離那屬這死的身體?』誰能拯救呢?誰也不能。自己不能救自己,別人也不能,只有一位能救我們,就是主耶穌。所以保羅說,『感謝神,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當主耶穌基督進到我們裏面,祂就打碎罪的鎖鍊,除去罪的捆綁,賜給我們新的生命,叫我們得著生命之靈的律,勝過並超越罪和死的律,叫我們過新的生活。
憑著新的生命所過新的生活,是能勝過罪、脫離罪的生活;這是基督徒榮耀的釋放。盼望所有認識人性的人,能得著這條蒙拯救的路。
如何把這位主接受進來呢?首先,要承認自己是個有罪的人,然後敞開你的心,張開你的口,呼求主耶穌的名,向祂禱告,請祂進到你的心裏,作你的救主,作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