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錄是一卷用象徵來講說豫言的書,二、三章的七封信包含許多象徵。我們若僅僅照著字面來領會,這些書信並不是那麼有意義。我們若照著象徵來領會,這些書信就有意義多了。這兩章裏的稱號、名字和事件都是象徵,給我們看見,到了召會的第三個時期,巴蘭的教訓和尼哥拉黨的教訓,已經使召會在形式和性質上有了改變。
在召會墮落的情形中,召會與政權和政治有了不正當的攙混,這乃是照著巴蘭的教訓。(二14。)因著這教訓,召會與世界有了聯合。這是屬靈的淫亂,隨後又有偶像崇拜。我們在召會的歷史中,可以追溯這個發展。
此外,還有尼哥拉黨的教訓,(15,)就是宗教階級制度的教訓,有了聖品階級和平信徒的區分。『尼哥拉』原文出自兩個字根—nikao(尼開歐),意『征服或勝過』;以及laos(拉歐斯),意『非專行人或平民』。尼哥拉意指征服平民,這就產生了聖品階級,就是居間階級,將一些猶太教的東西帶進基督教,這也是一種不正當的攙混。巴蘭的教訓帶進了召會與世界的聯合,尼哥拉黨的教訓將召會與猶太教攙混在一起。歷史告訴我們,在第四、五、六世紀時,這些事的確這樣發生了。召會採用了猶太教的形式和禮儀,以及一些猶太教的專門用語和稱號。
第四封信是寫給在推雅推喇的召會。(18~29。)歷史告訴我們,大約在康士坦丁使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的兩個世紀以後,在第六世紀後期,這個國教成了羅馬天主教。當羅馬主教開始被尊為教皇,羅馬天主教就為眾人所公認而正式成立。這開始了召會的另一個時期。
主在馬太十三章三十三節豫言到羅馬天主教,說有一個婦人拿麵酵攙在細麵裏。這婦人就是啟示錄二章二十節那邪惡的耶洗別。耶洗別是以色列王亞哈的異教妻子,因著她嫁給亞哈,神國的子民就和異教有了攙雜。在主眼中,羅馬天主教變得和這婦人一樣,將許多異教作法帶進召會。
耶洗別自稱是女申言者,教導主的子民。(20。)按照新約的原則,主從來不准女人用權柄施教。(提前二12。)同樣的,召會自己也不可以施教,因為在主眼中,召會乃是處於女人的地位。只有主自己是男人,有權施教,有權說是或不是,對或不對。然而,按照歷史和現今的光景來看,天主教裏的人卻說,『天主教會說…。』我們很難勸服在天主教裏的人。我們若告訴他們:『聖經說,』他們就回答:『天主教會說。』不論我們引用多少段聖經節,他們只有一個回答:『天主教會說。』他們這樣,乃是不在乎聖經,只在乎天主教會所說的。天主教會有最高的權柄;凡天主教會所說的就是對的。這個『天主教會』乃是邪惡的婦人耶洗別。羅馬天主教是一個施教的女人。
因著這婦人的施教,許多外邦和異教事物被帶進召會,造成淫亂和拜偶像。(啟二20。)著名的羅馬天主教大教堂滿了偶像,包括彼得、保羅、和許多其他所謂聖徒的像,以及耶穌和馬利亞的像。許多人點著蠟燭進到這些教堂裏,就是為了要崇拜這些偶像。已過一些著作揭發了天主教裏面許多邪惡的奧祕。我們若讀召會歷史,就會發現,主在給推雅推喇這封書信中的豫言,實際上已經應驗。主所豫言的,都準確的應驗了。從第六世紀到十六世紀改教時的這一千年,乃是黑暗時期。
馬太十三章、啟示錄二章、和啟示錄十七章的三個女人乃是同一個人。在馬太十三章三十三節,一個婦人拿麵酵藏在三斗麵裏;在啟示錄十七章一至六節,那邪惡的女人騎在獸上;在二章二十至二十三節,這同一個婦人稱為耶洗別。這三個婦人都是指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將麵酵帶到細麵裏,羅馬天主教就是騎在獸上的妓女,羅馬天主教就是耶洗別,敗壞了基督教。在一九二九年,墨索里尼簽了同意書,將梵諦岡交給教皇,作他的領地。從那時候起,梵諦岡成了一個獨立國家,有自己的管轄權,並且處理外交事務,這真是耶洗別。
啟示錄二、三章的召會,代表召會歷史的各個時期。召會末後幾個時期與我們今天的關係,超過前面幾個時期與我們的關係,所以我們必須對召會末後幾個時期更熟悉。在撒狄的召會描繪召會歷史的第五個時期,就是改教的時期。(三1~6。)『撒狄』原文意『餘剩者或恢復』。毫無疑問的,路德馬丁時代開始的改教,應驗了這封書信中的豫言。改教雖然好,但其中的一切都非常軟弱。按照歷史來看,改教所作的,沒有一樣是完成的。(2。)所以主說,『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1。)
一面,改教運動把許多東西恢復了;但另一面,那些恢復的東西有許多都衰微了。在改革的召會裏,也就是在更正教裏,通常都是有了恢復之後,接著就衰微,然後有更多的恢復和更多的衰微。有許多的復興,過後又都衰退了。更正教的歷史乃是復興又沒落,恢復又衰微的歷史,其中沒有一件事是剛強、彀份量、活而長久的。所以,主對改革的召會—撒狄—並不滿意。
羅馬天主教成了國際的教會,與所有的國家攙混在一起,而以教皇為首。雖然在改教期間,召會放棄了國際的特性,卻又形成了國教。路德自己承認這是不對的,但他無法避免這事,因為政治的影響力太大了。路德是主最大的僕人之一,我們不願批評他,但我們必須說實話。他剛強的對付教皇,但在君王面前卻是軟弱的。我們無法說他為甚麼這樣,也許因為他到底只是人。他剛強的對付天主教和教皇,但他對付德國的君王卻顯得軟弱。至終德國的君王成立了德國國教,其他國家也循例而行;這就是今天我們有國教的原因。在丹麥,國王就是丹麥國教—路德會—的首領。同樣的,在英國,女皇就是英國國教的首領。
國教成立以後,許多尋求者對國教不滿意。他們成了反對國教的人,開始成立許多不從國教、反對國教的召會;這些乃是民間的召會,就如長老會和浸信會。在主眼中,國教和民間召會都是軟弱且滿了死亡的,所以主責備他們。改革的召會不能滿足主的心,因為他們沒有完全回到召會正常的光景。
大約在改教運動三百年之後,召會的第六個時期開始了,由在非拉鐵非的召會所表徵。(7~13。)在啟示錄二、三章的書信中,有幾個有含意的名字,如巴蘭、尼哥拉黨和耶洗別。現在七節說到『非拉鐵非』,意思是『弟兄相愛』。按照召會的歷史,這封書信的豫言乃是應驗在弟兄會的實行中,他們是主在十九世紀初期興起的。在起初的二十年間,弟兄會非常美好。弟兄會恢復了許多屬靈的事,也開啟了神的話。他們真的回到召會正常的光景。弟兄會絕對否認並棄絕巴蘭教訓、尼哥拉黨教訓、和耶洗別教訓所帶進召會的一切事物。
一些聖經教師,譬如潘湯(D. M. Panton),告訴我們,弟兄會運動比改教運動更有能力,不過今天許多人對這事所知不多。改教運動與政治事務牽聯太多,以致大體上成了屬世的運動。另一面,弟兄會不宣傳自己,他們和屬世事務沒有任何牽聯。弟兄會中有些人在社會上是貴族和貴婦,但他們為著這個見證被得著的時候,放棄了他們的頭銜。在整個召會歷史中,從來沒有一個信徒團體像弟兄會這樣絕對的撇棄世界。
弟兄會豐富的恢復了真理。基督教的基要教訓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出自弟兄會教師的發現。今天在美國,司可福參考聖經(The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非常普遍,但司可福只是他教訓的『推銷員』,不是『製造工廠』。在他的參考聖經中,幾乎所有註解中的真理,以及他函授課程的教訓,都是出自弟兄會的著作。馬金多(C. H. Mackintosh)是弟兄會許多偉大的教師之一。上一世紀,偉大的美國佈道家慕迪(D. L. Moody)曾經說過,若有人要將全世界的書都付之一炬,他只要擁有一本聖經和一套馬金多的摩西五經略解(Notes on the Pentateuch),就心滿意足了。對慕迪來說,除了這些書以外,其他基督教的著作都沒有多大意義。除了馬金多以外,弟兄會中間還有許多偉大的教師,包括柏勒(J. G. Bellett)和開雷(William Kelly)。司布真(C. H. Spurgeon)曾經描述開雷說,他的心思像宇宙一般大。閱讀弟兄們寫的書,是大有幫助的。
弟兄會在他們的時代非常具有影響力。在十九世紀中,一次颶風造成牙買加島很大的損害。消息傳出不久,世界各地的弟兄會就將財物餽送寄到那個島上,以解救那裏的弟兄們。他們寄去作為餽送的金額,總數超過英國政府寄去的金額。
弟兄會在三件事上相當突出—弟兄相愛、遵守主的話、以及沒有否認主的名。(8。)他們富有弟兄之愛,他們是真正的『弟兄們』。不僅如此,他們放棄各種名稱和頭銜,告訴人說,他們惟獨在主的名裏聚集,他們也一直遵守主的話。弟兄相愛、遵守主的話、以及不否認主的名—這些在他們中間是很顯著的,他們也撇棄其他的一切事物。他們中間沒有聖品階級或平信徒。倪柝聲弟兄有一次告訴我們,在弟兄會中間,甚至一個廚師也比傳教士更懂得聖經。在他們中間,即使是小弟兄也非常清楚主的話。
弟兄會大約在一八二五年開始聚會,到了一八二九年,在義大利也有了聚會。他們在短時間內擴展得很快,甚至到了亞拉伯。
第七個時期的召會由在老底嘉的召會所表徵。(三14~22。)今天有些人錯誤的教導人說,在老底嘉的召會代表墮落、冷淡的改革召會。然而,我們若透徹研讀召會的歷史,就會看見老底嘉代表墮落的弟兄會。在這封書信裏,主所責備他們的,不外是屬靈的驕傲。主沒有題到罪或巴蘭的教訓、尼哥拉黨的教訓、或耶洗別的教訓。除了驕傲,他們沒有別的難處。他們宣稱自己是富足且發了財,一樣都不缺,但實際上他們也不冷也不熱,乃是像溫水一樣。(15~17上。)
一個世紀多以前,弟兄會有很好的起頭,但是大約二十五年以後,他們中間有許多人墮落了。當我們參加他們在歐洲、英國或美國的聚會,就能感覺到這書信的應驗。我們感謝主,他們其中一些人還在非拉鐵非的光景中,但為數不多。他們因著豐富的知識而有屬靈的驕傲,但是他們沒有多少屬靈的經歷。他們沒有多少活的信心,也沒有眼藥擦他們的眼睛,使他們能看見屬靈的事。他們甚至失去主的同在;主乃是在他們的門外。(20。)
在改革的召會中,仍然有巴蘭的教訓、尼哥拉黨的教訓,甚至多多少少有耶洗別的教訓。然而,在老底嘉我們找不到這些事。所以,老底嘉不是代表改革的召會,乃是代表墮落的弟兄會。他們墮落不是因著罪,乃是因著驕傲。他們說,『我們知道創世記所教導的,我們也知道啟示錄所教導的。我們有偉大的教師解釋但以理書,以及其他的教訓。有誰知道的比我們還多?』他們這樣驕傲,是因為在知識上富足,在道理上正確。然而,主說他們是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17下。)他們對主沒有多少經歷,沒有多少活的信心,他們的眼睛也沒有真的被開啟,反而被道理弄瞎了。他們有頭腦的知識和道理,靈裏卻沒有光。所以,他們需要付代價。(18。)
我們若再讀寫給老底嘉的信,並且參加弟兄會的聚會,我們就必須承認,這正應驗了主在第七封書信的豫言。這是真正的老底嘉,像溫水一樣不熱也不冷,因著頭腦的知識瞎了眼,又缺少一切活的事物。我們看見了,就會說,『主,憐憫我。』
請參考這裏的召會歷史系統表,取材自倪柝聲弟兄的『教會的正統』這本書。(六五頁。)這圖表指明,以弗所、士每拿、和別迦摩所代表的召會時期,都已經結束。今天這三個召會中沒有一個還存在。然而,召會過程中第四個時期的推雅推喇召會,今天還存在,並且要存留到這世代末了。在給推雅推喇的書信中,主清楚的指明,這召會要存留到祂來的時候。(二25。)今天羅馬天主教不僅存在,而且享有盛名。此外,在撒狄的召會,就是改革的召會,也要一直存在到主再來的時候。(三3。)照樣,非拉鐵非和老底嘉也要一直存留到主回來的時候。(11。)
今天,在主回來以前,四種召會存在我們面前—羅馬天主教、更正教、弟兄相愛的召會、以及墮落的弟兄會。我們若生在五百年以前,在我們面前就沒有甚麼可揀選的,因為只有一種召會。然而,改教運動以後,有了兩種召會。大約一百四十年以前,有了三種召會。在本世紀的今天,有四種關乎召會的選擇。當然,我們可能都同意我們和推雅推喇毫無關聯,但有些人對撒狄仍有爭議。但嚴格的說,撒狄不該是我們的選擇。你滿意成為撒狄的一部分麼?我在一九二七年離開了撒狄。實際上,只有兩種召會留在我們面前。我們是弟兄相愛的召會,還是老底嘉?我們一旦成為非拉鐵非,就再也不可能是撒狄。但我們必須謹慎,不要成為老底嘉。
這圖表的前段指明,以弗所雖然失去了起初的愛,卻還維持在正常的水準。所以,在以弗所的召會仍然是美好、可稱羨且可愛的。在這之後是受苦的士每拿召會,還維持在正常的水準。然而,到了別迦摩的時候,召會變得不正常,推雅推喇則繼續同樣的趨勢。撒狄轉回正常的水準,卻半途而廢。路德的著作告訴我們,路德本人也對改教運動不滿。遺憾的是,他的許多跟從者卻感到滿意。我們讚美主,非拉鐵非完全回到正常的水準,但不久之後就墮落,落到正常水準以下。這個圖表清楚的給我們看見,今天基督教真實的光景。
我們面前的四種召會,都要存留到主回來的時候。現在我們必須問自己,我們要選擇四種當中的那一種。我相信我們都清楚那一種召會能使主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