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以斯拉和尼希米所帶進的恢復(一)

讀經:

以斯拉記一章五節,五章一至二節,七章九至十節,九章一至四節,十章一節,尼希米記一章一至四節,二章一至二節,四章十七至十八節,以賽亞書五十二章十一至十二節,啟示錄十八章四至五節。

以色列人在荒涼中,乃是藉著申言者但以理的禱告得著恢復。但以理是完全為神而活的人,他懂得神的心意;當他知道被擄時期將滿,便禁食,披麻蒙灰,面向主神尋求,禱告、懇求。(但九2~19。)因著他的禱告,就有兩個人被興起來,一個是以斯拉,一個是尼希米。其實,有千千萬萬的人被興起來,以斯拉和尼希米不過是其中的代表而已。因著但以理在神面前的禱告,神就在各方面運行作工,激動外邦的君王,(拉一1~2,)並有一班又一班的人被興起來成全這事。(一~二,五1~2,六13~22,七~八。)

恢復

舊約以色列人荒涼的歷史,象徵新約召會荒涼的歷史;照樣,以色列人恢復的歷史,也象徵新約召會恢復的歷史。因此,我們要對照著來說到恢復。

是出乎神的

恢復是出乎神的。神已經豫言,以色列人服事巴比倫王七十年滿了以後,就要從被擄之地被帶回耶路撒冷。(耶二五11~12,二九10~14。)神在被擄的人當中找著但以理,給他負擔在神面前禱告。(但九2~19。)那時在神的子民中必定還有很多人在同樣的原則上禱告,就是求神恢復耶路撒冷的見證。這樣的禱告不是出於人的,乃是出於神,因此蒙神垂聽。神就多方作工,不僅是在君王心中,也在千萬的以色列人心中,又在環境中作工。至終,以色列人被帶回到耶路撒冷。

我們在召會歷史中也看見同樣恢復的故事。在召會剛荒涼時,主就豫言有一天召會要得著恢復。啟示錄二章末了題到,那自稱是女申言者的婦人耶洗別所在的推雅推喇的召會,表徵背道的召會;(18~29;)此後,在三章主馬上題到在撒狄的召會。(1~6。)撒狄這名字,原文意,恢復。這指明,推雅推喇的召會所代表背道荒涼的光景,到了一個時候就必定會有恢復。因此,給撒狄的那封書信乃是主的豫言,給我們看見,召會將要有恢復。

從召會的歷史我們看見,當召會荒涼成為羅馬天主教時,裏面仍有許多屬靈、虔誠、活在主面前的人;他們為此光景憂傷流淚,屈膝禱告,求主恢復召會的見證。世人都以為召會的恢復是從路德馬丁(Martin Luther)改教纔開始;實在說來,在路德還沒有出來之先,就已經有相當多的人為這事禱告了。他們都願意脫離羅馬天主教回到召會當初的實行;他們雖是處在荒涼的時代,卻無分於荒涼。正如舊約的末底改、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他們不僅不讓荒涼在他們身上有地位,反而在其中作相反的見證。越是荒涼,他們的見證越明亮。這等人為數不多,但這一條線,這一道流,從未斷過。

路德興起改教不是突然的,乃是經過長時期的醞釀。在他之前已有人從事改教;不過,清楚顯明出來乃是在路德的時候。這情形就如同舊約到了以斯拉、尼希米時,恢復就不僅是在神面前禱告的事,而是有所行動了。我們讀過路德改教的記錄,不得不低頭敬拜,承認神實在是在路德、他的同工、和許多愛主的人心裏作工。當初神興起以斯拉、尼希米時,也同時興起外邦君王幫助他們往前。同樣的,當路德起來從事恢復的工作,神也興起君王幫助他。羅馬天主教千方百計想要殺他,但神的手在環境和人的心境中作工,保守了他和他的同工。那恢復的光景真像舊約以色列人脫離巴比倫時一樣。無論是舊約以色列人的恢復或是新約召會的恢復,都是出乎神的,是神在人的心中與環境中所作的工。

藉著有心願的人

恢復乃是藉著有心願的人。在舊約,但以理是個拿細耳人,關心神的見證、神的國度、神的子民;他在神面前是有心願的人。於是,神來找他,使用他。(但一8~9,九2~27,十1~19。)以斯拉也是有心願的人,他立定心意考究神的話語,要知道神到底要祂的子民怎樣行。他精通神的律法,是為要教導神的子民;後來神就成全他這心願。(拉七6~28,十1~19。)尼希米更是有心願的人,他在王宮裏居高位,若只為著自己的生活,他本可以安然度日;但他的心不專注在自己的生活上,乃在於神的城、神的國上,他一有機會就打聽關乎他本國的事。有一天,他聽見耶路撒冷遭難的消息,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神面前禁食禱告。(尼一1~4。)後來他在事奉亞達薛西王時,面帶愁容,被王看見,王說必是他心中愁煩。他就對王說,『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城門被火焚燒,我豈能面無愁容呢?』(二3。)王問他:『你要求甚麼?』他就禱告神。神答應他所求的,使王差遣他回去重建耶路撒冷城。(4~8。)尼希米建造聖城時,他的俸祿全都用在神的建造上。(五14。)這些記載陳明,神所以用這些人,乃因他們是有心願的人。

召會歷史給我們看見,神未在人外面作事之先,就已先在人的心裏作工了。歷世歷代以來,神在每個角落尋找有心願的人。路德馬丁原是個微不足道的修道士,父家不富足,也不高貴。但他幼年時,就有一顆清潔的心要討神的喜悅,為神而活,這心願就成為他後來改教的動機。十八世紀,新生鐸夫(Zinzendorf)興起,他出身貴族,封有爵位,年輕時看見一幅耶穌受難的圖畫,就深受吸引。基督受死的愛使他立下心志,願意一生為主而活。在召會恢復的路上,新生鐸夫有他特別的地位。由以上二人,我們可以看見,歷代被神興起走恢復之路的,都是有心願的人。何時神能找著有心願的人,祂就能有恢復的路。

恢復的內容
殿的恢復

按照舊約記載的次序,神子民之恢復的內容,首先是殿的恢復。殿是神的居所,是神在地上彰顯祂榮耀的地方。神歷代作工,就是要得著殿;而撒但所作的工就是要破壞神的殿。在舊約,神的殿在所羅門時代建造起來,(王上六,)不久撒但就進來破壞。結果,因著以色列人的荒涼,這殿至終被燒燬。(十二1~十三3,十四25~26,代下三六19,耶五二12~13。)神在地上沒有了居所,就回到天上去,(結九3,十19,十一22~23,)成了天上的神。(拉五12,六9~10,尼一5。)因此神來作恢復的工作,首先就是恢復祂在地上的居所。在新約時代也是如此。召會原是神在地上的居所,(提前三15,弗二22,)後來墮落成了羅馬天主教—大巴比倫;(啟十七1~6,參二18~29;)裏面沒有神的同在,也沒有神的掌權,完全是人的權柄、人的組織,甚至成了撒但的住處。(參13,24。)我們的主基督乃是在巴比倫—羅馬天主教之外;神的靈也不在其中。此時,召會就不能作神在地上的居所了。

召會歷史給我們看見,那些從事改教的人一旦丟棄羅馬天主教—離開大巴比倫,立刻就有神的同在,神就住在他們中間,這就是恢復殿了。我們不能否認,當路德和他的同工們聚集禱告時,神就在他們中間。雖然那同在遠不如五旬節那天主與門徒們的同在,但那裏確實是神的居所。以色列人從巴比倫回來,在耶路撒冷立了殿的根基,豫備建造聖殿時,(拉三7~11,)有好些見過先前的殿的老年人,親眼看見立新殿的根基,便大聲哭號。(12。)新殿與舊殿相比,當然差得遠,(參該二3,亞四9~10,)雖然如此,大家還是喜樂,(拉三10~13,)因為原則是一樣的—神有了居所。那些有分於恢復的人,雖然沒有完全恢復到原初,但是主與他們同在。

城的恢復

神子民之恢復的內容,其次是城的恢復;(尼一1~七4;)城的恢復意義比較深遠。恢復殿是恢復神的同在和敬拜,恢復城是恢復神的權柄;所以在恢復殿時,我們看不見爭戰,但在恢復城時,就有了爭戰。(四,六1~14。)尼希米四章記載,那些建造城牆的人一手作工,一手拿兵器;(17;)換句話說,他們是一面恢復,一面爭戰,這是因為恢復城乃是恢復神的權柄。

神在召會中的工作是恢復祂的同在和祂的權柄。今天這兩面在我們中間也正在恢復;然而,我們要問在我們中間是否絕對有神的同在?是否絕對讓神掌權?在我們這裏是不是神完整的殿?是不是神完整的城?神的同在、神的權柄,能不能在這裏豐滿的彰顯出來?不要以為我們敬畏神、愛主、聚會敬拜就彀了。召會乃是神的國度,是神掌權的地方。神屬靈的權柄該在召會中運行,以彰顯神的榮耀;這纔是召會在地上的功用。

在舊約,當所羅門王在位時,有耶路撒冷城作神掌權的範圍,他又建造聖殿作神同在的地方,使神得以彰顯祂的榮耀並通行祂的旨意。後來以色列人墮落,導致城和殿都被拆毀—神的同在沒有了,神的權柄也丟失了。在新約,五旬節那天召會興起來,顯明為神的殿,滿了神的同在;召會也是城,滿了神的權柄,就是聖靈的主權。(徒二。)以後召會荒涼了,這兩樣也都丟失了。因此,召會要恢復,首先就要恢復殿,其次要恢復城;也就是先恢復神的同在,(參啟三4~5,)再恢復神的主權。(參7~9。)

以斯拉記給我們看見,恢復殿的人只要有心願就彀了;但尼希米記給我們看見,恢復城的人只有心願是不彀的,還必須儆醒、爭戰。因此,恢復城的人必須比恢復殿的人更老練。一個剛興起的地方召會,多半只有殿的光景,還沒有城的光景。那些剛起來事奉主的人,都是有心愛主、事奉主的,你在他們中間能覺得主的同在,但他們還缺少深的見證,還沒有多少神的主權顯明出來。這就是說,幼嫩的人有主的同在,但老練的人不只有神的同在,還能一手作工,一手爭戰。在尼希米時代,他們的所在地不只有神的殿,還有神的城;他們有神的同在,還有神的主權。按正常情形說,城是外圍,殿是中心,有殿就有城;但在不正常的情形時,常是先有殿,慢慢纔有城。以斯拉恢復殿,(拉三6~13,五1~六18,)過了幾十年,尼希米纔恢復城。(尼二17~20,六15~七4。)今天,在有的召會你只能看見殿,還看不見城。

有很多人以為有沒有城並不重要,只要有殿就可以了,他們以為有殿就有神的同在,就能禱告、事奉。豈不知殿是需要城來保護的;如果沒有城,殿就沒有保障。神的同在是寄託在神的權柄上,神能在那裏掌權,那裏纔有神真實的同在;神的主權彰顯在甚麼地方,那裏神的同在纔靠得住。一個剛強的召會,不只有殿,也有城;不只有神的同在,也有神的主權。我們要讓神將這兩樣恢復在我們身上並在召會中。一面,撒但在召會中的破壞就是要拆毀這兩樣,正如尼布甲尼撒王派他的臣僕來拆毀的,乃是殿和城。(王下二五9~10。)同樣的,巴比倫所豫表的羅馬天主教所敗壞的,就是神的同在和主權。另一面,改教所恢復的,乃是先恢復主的同在,再恢復主的主權。路德的時候,神的同在恢復得很多,而神的主權恢復得還不明顯。

地位的恢復

神子民之恢復的內容,第三是地位的恢復;就是恢復到當初的地位。以色列人的恢復必須恢復到耶路撒冷;否則,那恢復就沒有得著正確的地位。雖然在巴比倫的末底改、但以理等人,就個人說,他們早就得了恢復,但沒有取得恢復的地位—回到耶路撒冷;乃是以斯拉、尼希米這些人回到耶路撒冷,纔取得正確的地位。正式的、完全的恢復,必須是回到耶路撒冷。無論是殿或城的恢復,都必須以原有的地點為基礎。

就應驗說,地位的恢復關係到今天召會立場的問題。召會荒涼成了羅馬天主教(就是大巴比倫),在其中實在沒有神的同在,也沒有神的主權,就是失去了殿和城的實際,並且離開了『耶路撒冷』—失去了正確的地位。現今召會要恢復,就要恢復殿和城,就是恢復神的同在和主權,並且要回到耶路撒冷這原初的場地。恢復神的同在和神的主權乃是恢復召會的實際,而恢復到耶路撒冷乃是恢復召會的地位。

舊約所說回到耶路撒冷很容易懂,但今天的耶路撒冷在那裏?今天除了背道的羅馬天主教不說,還有許多更正教的團體,那一個是回到耶路撒冷的?原則上,恢復到耶路撒冷,就是恢復到原初的地位,也就是恢復到當初使徒設立召會的立場。正如所羅門所造的聖殿是在甚麼基地,被擄得恢復的人也必須在同樣的場地恢復聖殿的建造。

今天基督教裏分門別類,有許多的公會稱呼,如長老會、浸信會、美以美會、信義會等;這些都不在召會當初的立場上。召會的恢復不僅要恢復殿與城,還要恢復地位,就是正確的立場。不錯,人也許是在事奉主,有神的同在,也有神的主權,但看不見有多少實行是在當初召會所在的立場上。有人也許問說,既是如此,為甚麼他們還有主的同在?這是因為許多時候主體諒人的軟弱—祂看見既有一班弟兄姊妹在那裏聚會,就還願意與他們同在;但有一天神要開他們的眼睛,使他們看見一切都需要被帶到正確的立場上,否則裏面就沒有平安。今天若是我的職事僅僅注意殿和城,不注意地位,我裏面就過不去;殿和城必須建造在當初的立場上。

當初使徒們在耶路撒冷時,就是建造在耶路撒冷的地方召會。(徒八1。)等到保羅那班人到了安提阿,住在那裏,他們就在那裏建造在安提阿的地方召會。(十三1。)然後他們出外傳道,在每一個地方有了得救的人,這些得救的人自然成了當地的召會。所以,當使徒回程時,就在每一個有信徒的地方設立長老。行傳十四章二十三節說,保羅和巴拿巴『二人在各召會中…選立了長老』。這裏的『各召會』都是在一地一地的地方召會。所以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使徒們所作的,就是在一地一地建造召會,設立在合一立場上召會的見證。等到主藉約翰寫啟示錄的七封書信時,就是一個地方一個燈臺;(一11~12;)燈臺就是見證。可見主所要之召會的見證完全是一地一個,也就是一地一會。今天,召會乃該恢復到原初這正確的地位和立場上。

當然也有人只站在當初的地位上,卻沒有神的同在,沒有神的主權,這樣也不對。我們不僅要看見恢復耶路撒冷地位的重要,也要有彀多『殿』和『城』的成分。一面,我們的實行不要以為有殿和城就知足了,還需要有地位;但另一面,也不能僅僅注意地位,而沒有殿和城的實際。我們要在召會正確的立場上恢復召會正確的光景。

關於召會當初正確的光景,我們可以舉一些例子來說明。譬如,按照新約聖經,受浸乃是把人浸沒在水裏;(徒八38~39,參太三13~16;)這是當初使徒們的實行。但今天在更正教裏,並沒有完全恢復到當初的光景。此外,在使徒時代,召會中有長老治理,有執事服事,(徒十四23,提前三1~7,多一5,提前三8~13,腓一1,)還有得著神恩賜的人受神的引導盡職供應,成全聖徒。(林前十二1~11,28~31。)但今天羅馬天主教裏有修女、修士、主教、大主教、紅衣主教、教皇等階級組織;更正教裏也有拿薪水的牧師,還有長老、董事會、會長、會督等階級組織,他們將事奉主變作一種行業。這些都偏離了原初的光景與實行—信徒個個都該是祭司事奉神。(彼前二5,9,啟一6。)

在事奉主的事上,保羅乃是個好榜樣,他仰望神供應他的需用;(腓四10~19;)許多時候他遭遇貧困,甚至多次飢渴、不食(由於缺乏食物)。(林後十一27。)在我們中間事奉主的人沒有一個是拿薪水的;他們是為主而活,願意傳主話的人。我們寧可貧困,也不願拿人的薪水,受人的支配。我們事奉主是為著講說神的真理,所以有時必須毫無顧忌的說出人的光景。召會當初的光景乃是沒有人的組織和辦法,不靠人的作為;一切讓神掌權,讓聖靈運行。每一個學習事奉的人,都當學習在交通中受神的引導。這是召會當初的光景。

關於財物奉獻,使徒們當初實行的榜樣是,信徒因著愛主的緣故,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照所得的昌盛,拿出來奉獻給主。(林前十六1~2。)並且當初的實行乃是照著主所教導的,在奉獻的事上,不要讓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太六3。)

總之,恢復是幾方面的,要恢復殿和城作為實際,也要恢復耶路撒冷的正確立場。在正確立場上之地方召會裏該有的正常光景乃是,負責的弟兄們確實站在聖經所說長老的地位上,同時也認識肉體,願意接受十字架的破碎。他們的治理和帶領都有神的同在,都能顯明神的主權;人一走進這樣的召會聚會裏,就摸著神的同在和祂的主權。我們不僅要恢復到當初的立場上,更要恢復到當初的光景中。我們不拿人的薪水,不從人的支配,學習活在神面前,倚靠神,仰望神。我們要一直查問自己:我們真是倚靠神,在神面前有對付,而活在神面前麼?我們有沒有禱告?有沒有在神面前等候?若是沒有,我們就只有虛空的地位,而沒有殿和城的實際。我們不只要站在對的地位上,我們的光景也該是對的。

恢復必須是從巴比倫出來,並且要一直回到耶路撒冷,纔算是完全,僅僅離開巴比倫還不彀。今天在基督教裏,有人也許離開了巴比倫,但他們不一定在耶路撒冷;這等人也許是在其他許多的地方—他們不要羅馬天主教的制度和作法,但也沒有回到當初使徒設立召會的立場上。常常有人和我們爭論,你們怎麼說別人都不是地方召會,只有你們纔是?我只簡單的回答說,因為他們自己說自己是某某會,當然就不是地方召會了。但也有人自稱是地方召會;對於這樣的團體,我們要察驗其立場是不是耶路撒冷;因為並不是離開巴比倫,就是回到了耶路撒冷。不在耶路撒冷的,就搆不上恢復的標準。今天基督徒不在巴比倫的相當多,也就是說,離開羅馬天主教的相當多,但來到耶路撒冷的相當少;問題不是人在不在巴比倫,乃是在不在耶路撒冷的立場上。願主恩待我們,使我們在主的恢復裏,無論是在召會的立場或實行上都討祂的喜悅,在正確的地位上恢復殿和城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