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於與職事是一的功課

現在我們需要花一些時間,進到新約的職事裏,使我們從整本新約來看這職事。對我們來說,認識新約的職事是甚麼,真是太重要了。我們已經指出,新約的職事開始於施浸者約翰。然而,我們不該把他的職事看作是一個分開、單獨的職事。施浸者約翰的職事乃是新約職事的一部分。它是新約職事的事奉,甚至是新約職事的頭一個事奉。我們需要專一的探討這職事,把要點選出來。

從馬太十一章,主對祂先鋒職事的稱讚裏,我們能看見,甚至這頭一個事奉,新約職事的頭一部分,也是獨一的職事。約翰悔改的職事,悔改的方式,是非常顯著的職事,劃分了舊約和新約的界限,這職事在神的經綸中是個里程碑。然而,我們不該把約翰的職事看作是分開、獨立、個別的職事。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你就變作福音書裏所說約翰的門徒了。

與主的職事爭競

馬太第九章,約翰的門徒來問主耶穌,他們的問題將法利賽人和他們自己連在一起。(14。)照著路加第五章,發問的是法利賽人,(33,)照著馬可第二章,似乎是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一同問主。(18。)在那時以前,法利賽人是一個派別,另外還有一派,是異端的派別,稱為撒都該人。然而,在馬太第九章的時候,約翰的門徒成了另一個派別。由此我們能看見,約翰開始傳道也許不過兩、三年,他的事奉就引起難處,而與主的職事爭競。

神無意使約翰的事奉成為分開的職事。在神的心意裏,約翰的事奉不過是新約職事的開始,是引薦主職事的事奉。約翰清楚的告訴我們,他的職事是甚麼,(約一23,28~30,)但他的門徒領會錯了。他們認為他們的老師施浸者約翰很偉大,他的教訓是獨特的。他們跟從他,也跟從他的教訓。也許不知不覺,無意之間,他們與主的職事起了爭競。最終那種傳講,成了頂替主職事的東西。

在施浸者約翰所遭遇的事上,我們常常沒有看出主的主宰。先是希律把約翰下在監裏,後來由於希律耽於情慾,而把約翰斬首了。但我們要知道,約翰被下在監裏是由於主的主宰,甚至約翰被斬首也是由於主的主宰。我的意思並不是說,神樂於看見約翰下監,更不是說神樂於看見他被斬首。然而,我們必須相信神是主宰的;我們必須冷靜的思考,為甚麼神許可約翰下監,後來又被斬首。

約翰所以下監並被處決,是因他叫人顧到另一種職事。約翰的職事和他的門徒引起了一些難處。神先藉著希律制止約翰的傳講,約翰甚至從監裏打發門徒去問主耶穌一些問題。這事之後不久,約翰便殉道了。神主宰的結束了當時約翰的職事。當然,那不是美好或積極的結束。

施浸者約翰的事例給我們看見,也許我們從神領受了真正的職事,真正的事奉,卻有一個危險,就是不願意看見那事奉被了結。這是很要緊的一點。神可以使用你,也可以使用我。神為著祂的目的,可以使用我們從事一種事奉,但我們被祂使用以後,也許就不願意看見那事奉被了結。

同樣的原則可以適用於摩西的事例。在出埃及三十四章,記載摩西的面皮發光;那裏沒有告訴我們,摩西為甚麼用帕子把臉遮住。(30~35。)不過,照著保羅在林後三章十三節的解釋,摩西是害怕百姓看到他職事的結束。摩西不願百姓看見他的職事停止發光。甚至在他的事例中,我們也看見他顧慮到職事的了結。我們都樂於在一種事奉中被主使用,我們沒有一個人願意看見那事奉被終止。

這樣的難處逼得神這位主宰者許可約翰下監,甚至結束他的生命。我們需要仔細的考慮整個事件。若沒有神的主宰,容讓事情這樣發生,約翰的門徒必定早已接管他的教訓,造成大的難處。這裏我們需要學習一個功課。神不許可任何的職事,任何的事奉,來與祂新約的職事爭競。神的主宰使施浸者約翰遭遇的事,清理了整個局面。以後的時間,主的職事雖然遇到抵擋,卻不再有爭競。抵擋比較容易對付,但要對付爭競卻是非常為難。

神容忍法利賽人的抵擋,時間較長,至少容忍到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的時候。主甚至豫言說,因著他們抵擋祂,棄絕祂,耶路撒冷的聖殿要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祂又指明,神的殿已成了他們的家,(太二四1~2,二三38,)因為他們使神的殿成了賊窩。主多年容忍抵擋,但祂不能容忍爭競。約翰立刻被下在監裏,並且他的生命很快結束了。我們需要從這件事例學到功課。這件事是出於主的主宰。

彼得接續新約的職事

施浸者約翰以後,主耶穌接續神新約的職事,徹底完成了那一部分的職事。然後五旬節到了。那一天彼得很剛強,並且在各方面都是純潔的。在行傳二至五章,我們看見一個青年人,也許纔三十幾歲,無論在意念、願望、動機、心、靈、悟性上,面面都很乾淨、純潔。除了主的職事以外,他不顧別的事物,甚至不顧自己的性命。當時在他身上,點點都沒有難處。

彼得與舊約的方式

然而,到了行傳第十章,彼得的態度給神造成難處,使神為難。在馬太十六章主告訴彼得說,祂要把國度的鑰匙給他。鑰匙這辭是複數,至少有兩把。在五旬節那天,彼得用一把鑰匙為猶太人開啟了進入神新約國度的門。接著,神要使用他以第二把鑰匙為外邦人開門,但是這件事違反了彼得的背景和傳統。在五旬節那天所需要的,只是聖靈降臨在彼得身上。但是為著哥尼流的家,神用了兩個異象,一個給彼得,另一個給哥尼流。這指明神感到為難,因為祂被迫採取舊約異象和異夢的方式。

新約的方式是跟從裏面的膏油塗抹,跟從內住的靈。彼得有那靈住在他裏面,但因著他的背景和傳統,他不懂內住的事。彼得有那靈外面的澆灌,也有那靈裏面的內住,但他不懂內住的事。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要執行神的職事,需要潔淨的人。在五旬節那天,和行傳二至五章裏,彼得真是潔淨!沒有一件事成為帕子遮蔽他;他完全純潔,如同水晶。但不久以後,甚至他在使徒行傳裏禱告的時候,也有帕子遮蔽他。那層帕子乃是傳統和他的猶太教背景,遮蔽他並使他離開新約的方式。然而,神勝過他,征服他,甚至說服他到哥尼流家,用第二把鑰匙開門給外邦人進入。

在使徒行傳裏彼得職事的終止

我們需要把使徒行傳一讀再讀,仔細考慮。彼得使用第二把鑰匙以後,行傳十二章告訴我們,他被下在監裏,然後從監裏得了釋放。然而,過了行傳十二章,十三章就沒有關於彼得的事了。行傳十三至二十八章是為著保羅的,其中再也沒有一章是為著彼得的了。在使徒行傳裏,彼得在神的新約職事上就此完結了。彼得很不錯,我相信他的書信是在這段時間以後寫的。(寫彼得前書的時間,無法確定是在行傳十三章以前或以後。)彼得寫了這兩封書信,實在美好。特別是他在後書裏非常真誠、勇敢,推薦一個曾經當面責備他的人。(三15~16。)

行傳十二章以後,我們就沒有看見彼得,直到十五章。然而在行傳十五章,彼得在使徒中間不再是領頭的,甚至在耶路撒冷的長老中間也不是領頭的;當時耶路撒冷的氣氛、趨勢和影響,都不支持彼得,卻完全支持雅各。雅各可以看為半新約的使徒,有一大部分屬新約,一小部分屬舊約。

攙雜的元素

灰色的東西既可與白色,又可與黑色相調。雅各好比灰色的東西,兩邊都能適應。彼得原該比作純白的東西,但他不敢成為他所是的。在那種氣氛、影響和趨勢之下,彼得的所是不會受人歡迎。然而,雅各很受歡迎,因為他能同時適應兩邊。

我們從雅各書和馬可福音生命讀經所看見的,使我們能曉得,甚至行傳十五章的情況也不完全純正。我們需要在行傳二十一章所發生之事的光中,來看行傳十五章裏所作的決定。雖然那個決定是『聖靈看為美好』的,(28,另譯,)但是下那個決定主要是受了雅各的影響,並不純粹是照著神新約的經綸。二十一章所發生的事,是出於十五章的決定。換句話說,我們能說,十五章所有的軟弱,到了二十一章就被暴露出來。在行傳二十一章,雅各非常大膽的宣告,耶路撒冷的猶太信徒有好幾萬,都為律法熱心。(20。)雅各甚至大膽到一個地步,勸保羅接受同樣的作法。

保羅職事的轉機

我們可以說,保羅在行傳二十一章變得軟弱,聽從了雅各的勸告。有些人也許爭辯說,保羅非常剛強的守住了他的話:向著猶太人就作猶太人。(林前九20。)他們也許原諒保羅,但主不允許他有這樣的藉口。我們曉得主沒有原諒保羅,因為在保羅同意參加還願的末了一天,主結束了整個事情。保羅替許願的窮人拿出規費,再過一天,就能完成還願的事。然而,主不許可這樣的事。結果,耶路撒冷全城發生暴亂,保羅被捉拿,並且下在監裏。

這件事非常嚴肅。甚至保羅的職事,這時也轉變了,因為在那裏有一些糾纏不清。我們不該牽連在這樣的事情裏。使神的經綸減弱或使它變成灰色,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至於保羅,他是純一的,因此,神能以另一種方式使用他寫書信。保羅坐監的時候寫了諸如以弗所書、腓立比書和其他的書信。這雖然很好,然而寫作這些書信,成了保羅在行傳二十一章以後僅有的職事。這些乃是嚴肅的事。

巴拿巴的事例

我們必須回頭來看巴拿巴的事例。他很忠誠,並且是把保羅帶進來的人。(徒九27。)他也是和保羅同作使徒的。然而他有意見。對我們來說,這不是一件嚴重的事。當然巴拿巴不是猶太教徒,但因著意見,要採取自己的作法執行所謂的職事。那是使徒行傳關於巴拿巴記載的終結。從此以後,不僅在聖經裏,就是在歷史上,也很不容易找到與巴拿巴有關的記載。今天,對我們來說,這是多麼嚴肅的話!

亞波羅職事的難處

到了行傳十八章末了,亞波羅進來了。他不是來自彼得的源頭,也不是來自保羅的源頭,而是來自其他的源頭。我們無法追查亞波羅來自甚麼源頭,但他在十八章出現,教導聖經,只曉得約翰的浸。(24~28。)亞波羅必須與保羅的職事匯合,越合越好。雖然他也許與保羅非常合一,但他的事例成了一個難處。

在哥林多,亞波羅成了難處,彼得也成了難處。我無法找出彼得有沒有親自去過哥林多。然而,他的職事在那裏成了一個難處,不是因著彼得,乃是因著有所謂彼得的職事。既然有人說,『我是屬磯法(彼得)的,』(林前一12,)就有人跟從彼得的職事。亞波羅也在那裏,也有人說,『我是屬亞波羅的。』我不信亞波羅有意造成難處,但難處不是因著亞波羅,乃是因著他的職事和人的跟從。保羅是個在靈裏的人,他沒有定罪彼得,也沒有定罪亞波羅;他在說到消極的事上,反而先題起自己的名字。(12。)我們需要謹慎的考慮這些事,以看見今天在我們前面的危機。在哥林多,彼得的職事和亞波羅的職事,以及人們跟從他們的職事,造成了難處,幾乎引起分裂。

假定我是亞波羅,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想主會越過越多的使用我麼?如果我有一個職事,像亞波羅的職事那樣被主使用,你想我對主的用處會一直增加麼?保羅的職事從來沒有那樣被主使用過。他的職事,在神新約的職事裏是主要的項目。亞波羅的職事卻不是這樣。

無論如何,在哥林多,由於彼得、亞波羅、和保羅這三種事奉,有了難處。我不信亞波羅的所作所為,在神新約的經綸裏與保羅合一到極點。(見林前十六12。)他不是分裂的,也沒有與神新約的職事分開。但我們在聖經裏看不見,亞波羅與保羅在神新約的經綸裏百分之百是一。

個人的見證

請容許我從自己與倪柝聲弟兄同工的經歷作點見證。我與倪弟兄同工了十八年多。你們中間有些人當時在那裏,必定看見那種光景。自從倪弟兄工作開始,有一些基督徒後來成了有名的傳道人,有一段時間也與倪弟兄在一起。在主的恢復裏,第一次擘餅聚會是倪弟兄與一對夫婦一同舉行的,他們是在主恢復裏起頭擘餅聚會的三個人。後來那位弟兄成了倪弟兄的難處,因為在神當時在中國的行動上,他沒有與倪弟兄是一。從那時起,一位接著一位顯著的弟兄進到主在中國的恢復裏,他們幾乎都成了倪弟兄的難處。倘若我和別人採取同樣的態度,當然我也會成為他的難處。然而,大家都曉得,我在倪弟兄的職事上百分之千的與他是一,因為我的立場、我的態度、我的靈完全與他是一。我沒有一點破口,讓人說我是倪弟兄的難處。這樣的指控毫無根據。

如果有人會問,你是不是與我合一,這問題就是暗示,你不是百分之百與我合一。下雨的時候,如果水能從屋頂漏下來,那意思當然是屋頂上在甚麼地方有了裂縫。如果沒有裂縫,水就無法漏進來。你若百分之百徹底的與我是一,我們就像沒有裂縫的屋頂,雨水無法進來。下雨的時候,雨水就證實並試驗出,屋頂有沒有裂縫。如果漏水,就證明有裂縫。

哥林多的難處和今天的危機

我們需要讀聖經裏的事實,而不僅僅是白紙黑字。在哥林多有些人說,『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保羅的,』這些話是有原因的。如果彼得的舉止、行動和工作,在氣氛、色彩、味道上完全與保羅是一,在哥林多就沒有人會說他是屬彼得的,不是屬保羅的。如果亞波羅的工作、傳講、行動和生活,與保羅的味道、色彩、氣氛完全相配,就沒有人會說他是屬亞波羅的,不是屬保羅的。那裏有三個團體,一個屬彼得,一個屬亞波羅,一個屬保羅。

無論你稱他們為三種職事、三位帶領人、三種領頭職分、或三種不同的教訓,事實上有了不同的『三』,就造成漏洞讓雨水進來,雨水也真的進來了。有些人說,『我是屬彼得的,我不在乎保羅。』有些人說,『我是屬亞波羅的,我不在乎彼得或保羅。』還有些人說,『我是為著保羅的。』因此,在哥林多眾聖徒中間有了爭執,而這是由於所謂的執事有了不同的味道、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氣氛。如果彼得、亞波羅、保羅在一種氣氛、一種色彩、一種味道裏工作、行動、為人,我不信哥林多會有甚麼事情發生,使人說他們屬這一個,或屬那一個。這樣的事所以會發生,只因為三人中的氣氛、味道、色彩和靈不是一。

那麼我們今天的情況如何?我們需要照著聖經的光,嚴肅的考慮當前的情況。我再說,如果倪弟兄在我們中間作工,我會有更多的自由說到這些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箭靶子會是他,而不是我。如今因為我是箭靶子,我就很難說到一些事情,免得有人認為我所說的是為自己表白。

我們都需要曉得,我們是在主的恢復裏。主恢復的第一個特徵就是一。一旦我們失去了一,我們就了了。如果我們失去了一,我們就不再是主的恢復。因此,我們需要看見,有了不同的教訓和不同的意見,就有了破壞一的危機。我感謝主的憐憫,從主在美國的恢復開始,我在其他的事上,從來沒有像在這件事上這麼謹慎。二十三年來,我的實行就是操練自己不與任何弟兄爭辯道理或意見。六年前,我們中間發生了非常嚴重的難處。那段期間,也許你沒有聽見我說到這些難處,因為我不願給人一種印象,對別人的意見和道理展開爭辯。然而,這意思不是說,我贊同那些意見和道理。現在我曉得,我們越往前,我們的趨勢越有一種危機,就是意見和不同的教訓會進來。意見也許不錯,教訓也可能合乎聖經,但它們是不同的。遲早這些事會造成隱密的分裂。從神臨到祂恢復的祝福,總是根據一。(詩一三三。)如果我們失去一,我們就失去祝福。

我相信我們從亞波羅的事例能學到功課,就是我們雖然一同行動,一同盡職,一同作工,並且一同在主的恢復裏,但很可能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氣氛和不同的色彩。亞波羅沒有對保羅表示異議,但他的職事帶著與保羅的職事不同的色彩和味道。

我不是說,我們中間已經發生了事情,造成了難處。暴風雨還沒有來,但氣象豫報已經發佈有風暴了。今天在主恢復裏的氣候有些徵兆,如果我們不謹慎,一些暴風雨會來臨。因這緣故,我有負擔把真實的光景告訴你們,使你們曉得我們前面的危機。即使我們還不在暴風雨裏,我仍覺得需要發佈氣象豫報,讓你們知道在這種氣候裏,如果我們不謹慎,暴風雨可能會來臨。我盼望六年前的暴風雨不會重現。我相信我們都懷著善意。我不相信我們中間有誰存心不好。然而,即使我們的存心不錯,我們所作的事仍可能會錯誤。我們都必須謹慎。

我們惟一的關切不是道理,乃是神的經綸

我與倪弟兄在一起時,仇敵從來無法用我的舉止、行動、工作、傳講、教訓或說話方式,來造成難處。這不是說,我在每一點道理上,都百分之百與倪弟兄一致。例如,我對啟示錄十一章兩個見證人的解釋,甚至今天也和倪弟兄不同。我相信倪弟兄是受彭伯(Pember)、郭維德(Govett)、和潘湯(Panton)的影響,他們根據希伯來九章二十七節所說,一個人只能死一次,而把兩個見證人解釋成以諾和以利亞。只有以諾和以利亞沒有死過;因此,這種解釋的意思是說,他們蒙神保守,為要在啟示錄十一章成為兩個見證人,在那裏被殺。

雖然我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但從我頭一天聽見這種解釋,我就強烈感覺它是不準確的。首先,神在舊約裏有由律法和申言者所構成的見證,律法由摩西代表,申言者由以利亞代表。因此在新約裏,甚至主耶穌自己也照著猶太人的方式、拉比的方式,稱舊約為律法和申言者。在啟示錄十一章,兩個見證人站在主面前,並且擔負一個見證。在宇宙中,我們看見就是摩西和以利亞這兩個見證人,在變化山上站在主面前。

除此以外,如果我們說,基於希伯來九章二十七節,人只能死一次,我們就必須考慮拉撒路的事例。他曾死過,又復活了,以後又死了。還有拿因寡婦之子的事例。(路七11~15。)他死了,被人用棺木抬著;主耶穌來使他復活。他復活了,但他確實又死了。在聖經裏有好些人死過兩次。(王上十七17,22,王下四32~35,十三21,太九24~25,十一5,徒九40,二十10。)

當然你們能曉得,我不是盲目的跟隨倪弟兄。我給你們一點暗示,我未必在每一點道理上都贊同倪弟兄。你們必須同意,我所謂異議的點是合乎邏輯和聖經的。我在啟示錄生命讀經信息第二十七篇,三百七十三至三百八十頁,論到這兩個見證人主要的點。那些點是非常基本的。事實就是事實,真理就是真理。然而,這兩個見證人是以利亞和摩西,還是以利亞和以諾,這樣的事我並不關切。我惟一關切的是神的經綸,是基督與召會。我從來沒有發現一個人,在基督與召會的事上勝過倪柝聲弟兄。因這緣故,我將自己百分之百放在他腳前跟從他。實際上,我跟從他,乃是跟從神的經綸。

不破壞那職事

親愛的聖徒,我的點是說,我們在這裏不是為著道理,乃是為著神的經綸。今天我說到這些道理的點,對倪弟兄的職事一點也不會造成損害。然而,如果他活著,我在那裏與他同工,而我說到這些事情,那在我們中間立刻就會有分裂。因這緣故,我那時不傳講倪弟兄所沒有傳講的,也不教導倪弟兄所沒有教導的。

那時候我所教導、所傳講的,都是倪弟兄的東西。我這麼說,一點不覺得羞恥。地上有這樣一個人值得我跟隨,這是榮耀的事。雖然如此,我完全曉得倪柝聲弟兄是一個人。如果有人知道他的缺點和軟弱,我必定是其中之一。我寶貝主所作的,使用他實現主的旨意到了極點。我沒有興趣照著今天宗教的老套,去作輕鬆的工作。我為著神在地上獨一的目的,把自己和前途獻上。我在倪弟兄身上看見這目的,我也為著這目的,並且為這犧牲一切。因此,我絕不會說一句話,也不會作甚麼事,破壞這目的。我看見他是神為著祂的旨意所使用的人。

我們不該忘記米利暗和亞倫背叛的記載。(民十二1~15。)他們必然看到摩西的軟弱。毫無疑問,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然而,米利暗背叛的時候,卻患了痲瘋。她沒有得著獎賞;她患了痲瘋。這意思不是說,摩西沒有錯。要點是我們都必須非常謹慎。我一向的作法是顧到你們眾人,我不信我作了甚麼破壞你們在主手中的用處。我倒是更顧到幫助你們被成全,使你們能在主手中有用。說一句話或作一件事,在反面影響主的恢復,不是一件小事。

我總覺得,即使有一絲影響主的恢復,都是非常嚴肅的事,更不用說破壞它了。我與一位弟兄在一起二十二年以上了。我對他非常坦率,我們也非常接近。雖然如此,我確信連這位弟兄也不能說,我隨意和他談到任何一位弟兄消極方面的事。這意思不是說,我是眼瞎、口啞或沒有感覺,好像一塊大理石。如果你有感覺,我確信至少我也有。但我從來不談論,也從來不說甚麼,因為我在這裏不是為著那個。五十五年多以前,我把自己交給主,以後我來到美國,如今仍然晝夜勞苦,歷盡艱辛,完全為著主的恢復。我渴望看見,你們都在主手中得完全,並被成全,叫祂能使用你們,並使祂的恢復能興旺的實現出來。

我們在這裏不是重複基督教的歷史,或作一種宗教的工作。我們在這裏是為著主的恢復。主知道,我不是說甚麼事來恐嚇你們任何一個人。我是有負擔來說事實,說真理,向你們揭開真實的光景和真實的危機。親愛的弟兄,我們在這裏,我們甚至需要和保羅一樣說,要恐懼戰兢的(腓二12)向主學習關於祂經綸的事。從我們說過的四件事例,你們能看見一些暗示,關於在主的行動上一切造成難處的事。我們說過的四個人—施浸者約翰、巴拿巴、彼得、亞波羅,沒有一個是反面的人,甚至沒有一個是膚淺的。他們都是非常扎實、正直、善良、道德、具有分量的屬靈人。他們都很扎實、有分量,但在一些重要的點上他們不謹慎;他們沒有充分考慮主的行動中真實的情況,以盡他們的職事。如果亞波羅徹底考慮整個情況,當然他會曉得,他必須和保羅一樣,在同樣的氣氛、色彩、味道裏與保羅是一。那種情況使保羅為難到極點,就一面說,使他成為愚妄人,好表白他自己。(林前一13,九1。)那些造成難處,使保羅為難的,不是反對者、批評者,而是像亞波羅和彼得這樣親愛的人。

我們眾人真需要寶貝這機會,來看這些重要的事。我們都需要有晴朗的天空,有明如水晶的眼光,使我們知道自己在那裏,並且清楚看見真實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