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教會的產生

讀經:馬太福音二章十九至二十三節,三章十五節,四章一節,三節,四節,十二至十六節,十一章十九節,二十五至三十節,十二章六節,八節,十九至二十節,四十一節下,四十二節下,十三章五十五至五十七節,十六章十八節,十八章十七節,二十一章四十二節,二十八章十九節。

我們已經看見,主耶穌是一位何等奇妙的人物。這位奇妙的人物是為產生教會,並且到末了祂成了這個團體的頭。祂是頭,教會是身體。在產生教會之先,祂是個人基督;但在產生教會之後,這位奇妙人物便成了身體基督。

耶穌的深度

基督徒已經看見,主耶穌成為肉身,作了一個人;祂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埋葬了,復活了,現今在第三層天上,在神的右邊;不僅如此,祂還要再來。這些看見都是真實的,但是這些非常膚淺。比方說,從人的外面我們可以看見他的鼻子、耳朵、眼睛和嘴。我們看見他的雙肩,他的膀臂和雙手。要說出這些是很容易的事,但這不過是他的骨架,是他的外表,他真正的人還另有所是。看見人外面的骨架是容易的,但要認識他裏面是甚麼並不太容易。

照樣,我們不要以為認識耶穌是容易的事。主耶穌說,只有父知道子。『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太十一27。)只有父知道子,也只有子知道父。更深的認識耶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耶穌裏究竟有甚麼?這是一個大而深,難測、難量、無限的汪洋。但在聖經中我們卻有一些名稱。在馬太福音這一本福音書裏,對於基督就有好些名稱。可是我怕大多數基督徒來讀馬太福音是戴著有色眼鏡。他們是照著已過所領受的傳統知識來讀牠。很少人看見耶穌是那位更大的所羅門,更大的約拿,甚至是更大的殿。

基督不同的稱謂

在馬太福音裏,有好些名稱說到基督。當然頭一個就是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這一點我們在已過的信息中已略略看過。不僅如此,祂不單是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子孫;祂也被稱作木匠的兒子。(太十三55。)祂也被稱作更大的殿,(太十二6,)更大的約拿,(十二41,)以及更大的所羅門,(十二42,)安息日的主,(十二8,)大光,(四16,)以及匠人所棄的石頭。(二一42。)

主耶穌也被人加以一些惡名。你知道麼?耶穌被稱作貪食好酒的人,又叫罪人的朋友。現在我們喜歡聽到這個名字,但在當時這個名字不太好。『人子來了,也喫也喝,人又說祂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耶穌有各樣壞的名字。祂肯在任何地方與任何人同食,尤其是和稅吏並罪人。祂這樣作是因為祂惟一的目的是將祂自己分賜到人裏面,不管這人是罪人、稅吏、或法利賽人。祂是盡所能的將祂自己分給他們。祂不是為喫,祂的喫是為得著機會將自己分到一位名叫馬太的稅吏裏面。似乎是馬太邀請主耶穌去與他同喫,祂就去了。為這事法利賽人定罪祂,但是耶穌不在意。藉著祂的喫,馬太完全被祂得著了。當日的一個稅吏頭子竟成了最前頭的門徒之一。

耶穌並不循規蹈矩,也不在意宗教,祂是非常有彈性的。只要祂能將自己分賜到人裏面,祂不在意祂必須作甚麼。如果是要祂喫,祂就喫。無論就祂的所是而言,或是就祂所蒙的呼召而言,祂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祂自己分給神的選民,叫他們能以回轉變成祂的身體,就是教會。祂惟一的目的就是產生教會。

建造教會的路

最後,在馬太福音裏祂說,『我要建造我的教會。』(太十六18。)甚麼是建造教會的路?乃是藉著讓耶穌進到你我裏面。建造教會不僅是帶人到教會來,叫他成為一個教友。不,建造教會乃是將基督分到人裏面。基督一旦進到我們裏面,祂就要將我們天然的情形變化為另一種情形。舊的都要過去,一切都要變成新的。我們是從舊的所是變成新的。然後我們便成了新人,就是教會的一部分。無論耶穌所作的是甚麼,或祂蒙的呼召是甚麼,都是為一個目的,就是把祂自己分給一班人,好叫他們能變化,脫離舊的情形,而成為新的,就是教會。

宗教與政治輕忽拿撒勒人

在馬太福音裏,耶穌是奇妙的。祂是大衛的子孫,是一位王。祂也是亞伯拉罕│希伯來族第一代│的後裔。祂也是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並且祂是耶穌,耶和華救主。在第一章裏,祂是大衛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耶穌,以馬內利,耶和華救主。

但是在第二章我們馬上看見,宗教對這位奇妙者的忽略,以及政治對祂的逼迫。宗教並不關注祂,而政治卻進來逼迫祂。耶穌是這樣一位奇妙的人物,為要產生教會;如果我們為主的旨意向著主是認真的,我們今天的命運也是一樣。如果祂已經進到我們裏面,並且我們與祂是合一的,我們就經歷就要和祂一樣。

宗教的影響力和政治的權勢幾乎構成了整個人類的社會。如果我們為著主和祂的教會,向主是認真的,宗教必定輕忽我們,政治也將逼迫我們,正如他們在那位拿撒勒人身上所作的一樣。然後我們將成為拿撒勒人。這就是耶穌還是一個幼童時候,發生在祂身上的事。

『只因聽見亞基老接著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大王,就怕往那裏去;又在夢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內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裏;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祂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二22~23。)

作一個拿撒勒人,就是作一個被宗教忽略,又被政治逼迫的人。宗教要說我們非常渺小,微不足道;而政治要說我們算不得甚麼。讚美主!我們是算不得甚麼,我們甚麼也不是。這就是作拿撒勒人的意思。拿撒勒人的生命是為著教會的,教會是出於一位稱為拿撒勒人的。

盡諸般的義

這位奇妙的人物被人所藐視、反對、逼迫,但在神眼中祂是完全的。在一切與神有關的事上祂都是義的。『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太三15。)義就是與神之間是對的。假定你把汽車停在一個不許停車的地方,那就是不義。我們該曉得,我們有耶穌作我們的生命,而耶穌在凡事上都是義的。如果沒有義,就沒有教會生活。假定你買一分四角五分的牛肉餅麵包,付了一塊錢,而店員找你七角五分,那你怎麼辦?也許你以為佔了便宜,因為你多得了兩角。但如果這樣,你就漏失了耶穌的生命。耶穌在凡事上都是義的。你若接受祂作生命,你就會還人那兩角。『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

也許你在一間公司工作,許多辦事的人都把公司的紙張、鉛筆、橡皮,拿回家去用。也許你要說,這算不得甚麼;如果這真算不得甚麼,那你為甚麼不買些紙張、鉛筆、橡皮,帶去公司用呢?你永遠不會這樣作。主耶穌永不會從辦公室拿東西回家去用,在凡事上祂都是公義的,祂的態度是理當盡諸般的義。

以神的話為糧的生活

在馬太四章裏,耶穌被聖靈引到曠野去受魔鬼的試探。當『祂禁食四十晝夜,後來就餓了。那試探人的進前來,對祂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耶穌卻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太四2~4。)當耶穌餓了的時候,那試探人者來對祂說話。但是耶穌回答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來的一切話。如果我們認真過教會生活,我們會常常覺得飢餓,因此我們必須學習來喫神的話。耶穌的生活是一直從神的話語得著餧養。只有這樣的一個生活,纔是教會生活中所該有的生活。耶穌生活在世上,是一個最能喫神話語的人。今天這位耶穌在我們裏面也是一樣。如果你說耶穌在你裏面,而你卻不天天喫神的話,那不是耶穌,那還是你。耶穌是靠喫神的話而活的。

大光

然後耶穌如同大光來到:『那坐在黑暗裏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太四16。)如果我們是一個拿撒勒人,被宗教所忽視,被政治所逼迫,卻藉接受耶穌作我們的生命,天天喫神活的話,來盡諸般的義,我們就要成為光。無論我們去到那裏,人們都會在我們的照耀之下。也許人們是在黑暗裏,但我們的在場要帶來亮光,他們就要看見光。有時若沒有我們,我們的家是在黑暗裏。但自從我們接受了耶穌作我們的拿撒勒人,並作我們裏面的生命,又甘心忍受逼迫,並藉喫神的話而在凡事上為義,我們的家就要充滿了光。

更大的殿,更大的約拿,和更大的所羅門

耶穌也是更大的殿。『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裏有一人比殿更大。』(太十二6。)祂是那更大的殿和更大的約拿。『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 看哪,在這裏有一人比約拿更大。 』(十二41。)祂也是那更大的所羅門。『當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她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智慧的話;看哪,在這裏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十二42。)

耶穌是更大的殿,有神的同在;是更大的約拿,有神的能力;也是更大的所羅門,有神的智慧。如果我們接受耶穌作我們的生命,我們便要成為神的殿,有神的同在。無論我們在那裏,別人會覺得神在我們身上。他們也會覺到神的能力,以及神的智慧。我信我們好些人都有這種經歷。也許在家中我們是最幼小的一個,可是全家都覺到我們是那麼有能力,那麼有智慧,那麼在神的面前。這就是因為那更大的殿,更大的約拿,更大的所羅門是在我們裏面。這該是教會中的人該有的生活。我們必須有更大的殿,更大的約拿,以及更大的所羅門。也許別人不喜歡,但是他們不能否認,他們必須承認神的同在,神的能力,以及神的智慧是與我們同在。

我認識一位在電報公司工作的弟兄,所有的同事都以藐視的語氣稱他為『耶穌』。但是有一天他們需要人來照管一大筆錢。他們一致同意要將這筆錢託那位被稱為『耶穌』的人管。他們知道他是全公司最可靠的人。這就是教會人在世界中該有的光景。我們該有智慧、能力、並神的同在。

宗教不變

我們的確有這麼一位奇妙人物住在我們裏面!祂是那位更大的殿,更大的約拿,和更大的所羅門。但是不論住在我們裏面的這一位是多奇妙,宗教是永遠不變,政治也永遠不贊同。當耶穌來到祂自己的家鄉,所有宗教的人都厭棄祂。『耶穌…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裏教訓人,甚至他們都希奇說,這人從那裏有這等智慧和異能呢?這不是木匠的兒子麼?祂母親不是叫馬利亞麼?祂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西門、猶大麼?祂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裏麼?這人從那裏有這一切的事呢?他們就厭棄祂。』(十三54~57。)

還有,在馬太十四章裏,希律斬了施洗約翰。由於這事,耶穌知道祂必須離開。『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裏獨自退到野地裏去;眾人聽見,就從各城裏步行跟隨祂。』(十四13。)

宗教與政治永遠不會接受真正的基督,他們也永遠不會接納真正的教會。這是耶穌的命運,這也是今日教會的命運。教會的路不是一條被宗教、政治所歡迎的路。相反的,教會的路總是被宗教所忽略,甚至被今日的基督教所忽略。並且教會的路也要被政治所逼迫、攪擾。但這並不能阻止主。主要建造祂的教會,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她。『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門不能勝過她。』(十六18。)

神建造的資格

今天許多人談論基督建造教會。但是如果我們要曉得基督建造祂教會的路,我們就必須了解這篇信息所題起的一切事。如果我們肯讓祂建造祂的教會,我們必須學習接受這樣一位奇妙的人物作我們的生命。我們都已經被擺在這樣一位奇妙的人物裏面,現在祂已進入我們裏面,叫我們能靠祂而活。只有這樣我們纔有一種生活,適合於教會的建造。

今天幾乎所有的基督徒都不彀資格來為著教會的建造。他們有資格作許多別的事,比方從事各種基督教運動、組織自由團體、成立各樣的宗派,但他們沒法過正當的教會生活。正當的教會生活乃是由那些接受基督作生命的人所建造的。他們活在基督的生命裏,他們也靠基督的生命行事為人。要有教會生活,我們需要藉這位奇妙人物來得著資格。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是真正的拿撒勒人,必須真正盡諸般的義,必須真正喫神的話。我們也必須是光,照亮我們所在地的人們。並且有那更大的殿,更大的約拿,和更大的所羅門。這個生活纔使我們有資格來過教會生活。

耶穌說祂要建造祂的教會。祂並不是在馬太第二章說這話,而是在第十六章纔說。乃是在祂成了拿撒勒人,盡諸般的義,以及天天喫神的話,也成了大光,成了那更大的殿,更大的約拿,更大的所羅門之後,纔說要建造祂的教會。願主開我們的眼睛,叫我們看見在主恢復裏的實際。這不是一個聚會的新辦法,乃是接受基督作這樣一位奇妙人物的實際。

『告訴教會』

馬太十八章也告訴我們一些有關教會的事。在這章裏我們讀到,如果我們遇到一些難題,我們就必須去告訴教會。『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十八17。)這就是正當的教會生活。必須有一個地方是我們可以去『告訴』的。好些人談論馬太十六章的宇宙教會,但是他們漏失了主在馬太十八章裏的話。這不是宇宙教會,這是地方教會,是在一個實際的所在,是你可以把問題拿去告訴的。讚美主!有一個所在,在那裏我們能『告訴教會』。所以我們看見,到末了馬太福音成了一卷講教會的書。

被棄的房角石

在馬太二十一章,我們看見耶穌被棄不是因為作救主或救贖主,而是因為祂作建造的石頭。『耶穌說,經上寫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麼?』(42。)許多基督徒以為耶穌是因為作救主和救贖主而被猶太人棄絕,但耶穌告訴我們說,祂不是因作救贖主被棄絕,乃是因作神建造的房角石而被棄絕。祂主要的目的不僅僅是作救贖主,而是作房角石為著建造神的家。整本馬太福音就是為這個目的。祂說要建造祂的教會,但宗教的人棄絕祂,因祂為神的建造作房角石。因此他們永遠不可能成為神建造的一部分,因為他們棄絕了房角石。

使外邦人作門徒

但是,阿利路亞!我們接受祂!我們不只接受祂作救主、救贖主,也接受祂作房角石。這就是何以主告訴祂的門徒要到外邦人那裏去,將他們浸入祂的名。『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將他們浸入父、子、聖靈的名裏。』(太二八19,原文。在希臘文,萬民與外邦是同一個字。)猶太宗教的人棄絕了祂,因此祂告訴門徒把祂帶給外邦人。他們會接受祂。他們作了門徒,並被浸入三一神,他們就要成為教會的一部分,學習接受基督作他們的生命,這樣就有資格為著教會的建造。這一切都被基督徒所漏失,但主正在恢復這一切。

讚美主!在我們裏面有這麼奇妙的一位!藉著接受祂作我們的生命,祂要使我們完全有資格為著神的建造,因為祂的每一件所是都是為著產生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