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傳道書

壹 書名和著者

一 本書的希伯來文原名是『柯轄力』(Koheleth),意思並非『傳道書』,乃是『一個召集聚會者』或是『召集人。』

二 雖然本書沒有明說著者是所羅門,雖然有許多讀聖經的人認為本書著者另有其人,我們根據全書內容,仍斷定為所羅門。因為本書的著者是:(一)『大衛的兒子』,(一1,)(二)『在耶路撒冷作王,』(1,)(三)具『大智慧,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16,王上三12,)(四)曾『動大工程,建造房屋』,(傳二4,王上七1~2,)(五)有『許多的妃嬪』,(傳二8,王上十一1~3,)(六)『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傳二8,王上九28,十10~11,14~25,)(七)『又陳說許多箴言。』(傳十二9,王上四32。)除了所羅門外,在歷史上,在聖經裏,再沒有第二個這樣的人了。

三 可是他為甚麼不像在箴言和雅歌兩書中,正式具名所羅門,而以『召集人』自稱?原來他寫傳道書是在他經歷失敗之後,他覺得他曾有一段很長的時期在神面前失去和平,所以在追述過去失敗的經歷時,他不配再以『和平君』的名義出現,他只能以『一個聚會的召集人』自稱,因為他常召集人來聽他智慧的講話。(王上四34,十8,24。)

貳 一卷難讀的聖經

一 在聖經中,傳道書是一卷非常難讀、難明白的書。甚至有人懷疑為甚麼聖靈將牠列入聖經,因為牠表面有人的牢騷、厭世的觀念、宿命論,又與其他經卷矛盾的言論等等。例如:

『…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一18)『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記念。』(二16。)

人生最高的要求是喫喝(二24,五18)和行樂。(三22,十一9。)

人和獸一樣,結果都是一死,『人不能強於獸。』(三19。)

『不要行義過分,』『也不要行惡過分。』(七16~17。)

活不如死;(四2;)又說死不如活。(九5。)

人死後就完了,再沒有甚麼了。(10。)

『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2。)

『生命』和『勞碌』都是可恨惡的。』(二17~18。)

二 傳道書的確是一卷非常難讀、難明白的聖經,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可是,如果我們能彀得到一串適當的鑰匙,我們就不難發掘牠的寶藏,也不難解決牠的問題。未讀本書以前,我們必須先知道這幾件事:

(一)傳道書的中心思想,就是證實人在日光之下,縱然得了全世界的學問、知識、金銀、財富、名聲、地位、娛樂、享受…可是他如果沒有神,仍屬虛空,因為他的結局是『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正像新約所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太十六26。)

(二)聖靈所以揀選所羅門寫這一卷傳道書,是因為他曾有一段失敗的歷史。神立他為君王,又賜他極大的智慧。他起初是憑智慧來治理祂的百姓,可是他後來卻恃智慧自傲,放縱情慾,背叛神,尋求地上的奢侈生活。神曾規定『只是王不可為自己加添馬匹,也不可使百姓回埃及去,為要加添他的馬匹,因耶和華曾吩咐你們說,不可再回那條路去;』(申十七16;)可是他『有套車的馬四萬,還有馬兵一萬二千』,(王上四26,)『是從埃及帶來的。』(十28。)神又規定王『也不可為自己多立妃嬪,恐怕他的心偏邪;』(申十七17;)可是他有『妃七百…還有嬪三百;這些妃嬪誘惑他的心…去隨從別神。』(王上十一3~4。)神又規定王『不可為自己多積金銀』,(申十七17,)可是他的金子頂多,『銀子算不了甚麼,』『多如石頭。』(王上十10~11,14~27。)所有關於君王的條例都被他破壞無遺。他有最高的地位,極大的智慧,頂厚的財力…,可以說,在日光之下沒有別人比他具有更足彀的條件去追求地上的的學問、名利、享受、娛樂等等,結果他都得著了,卻仍不能滿足,他從經驗中只能得到一個結論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傳一2。)所以也可以說,日光之下沒有別人比他具有更足彀的資格來寫這卷傳道書。

(三)因此,本書裏面所有消極和悲觀的論調,都是人的道理,而不是神的真理;都是人所作的,而不是神所要求人作的;都是人在遠離神失敗的情形中的見解,而不是神在人正常情形中所給予的啟示;都是要求人去看出那些論調是錯誤的,而不是要求人去誤會那些論調是正確的。

(四)『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後三16,)但聖經裏所包含的,不一定都是神自己所說的話,裏面有神的話,也有人的話,甚至魔鬼的話。(參讀創三1~5。)

(五)在所羅門晚年稍有恢復後,神的靈感動他寫傳道書,追敘他當年遠離神追得世界後的失望和不滿足,從而生出種種消極和厭世的見解。然後當他完全恢復後,再感動他寫雅歌,說出回到神面前纔有真滿足。

(六)本書在聖經中是必要的,因為牠使人知道,如果沒有神,生活就虛空,好使人接受那『道路、真理、生命』而親近神。

參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本書中有好多處被引用在新約聖經中。例如:

(一)五章二節,比較馬太六章七節。

(二)六章二節,比較路加十二章二十節。

(三)七章三節,比較馬太五章四節。

(四)九章十節,比較約翰九章四節。

(五)十一章五節,比較約翰三章八節。

(六)十二章十四節,比較林後五章十節。

二 本書中的『神』字,原文都是『以羅欣』(Elohim),共用過四十次。這字是指創造的神。『耶和華』或是『主』在本書中沒有用過一次。

本書中的『人』字(除了少數例外),原文都是『亞當』(Adam),約用過四十七次,指被造的和墮落的『人。』

這說明人和神中間僅存著創造的關係之下的情形:人在神面前只是被造之一,而且是墮落的,是在亞當裏的,沒有蒙救贖、作子民的經過。本書的著者是在這一種的情況下說這一種的話。

三 『虛空』的原文是『哈伯兒』(habel 或 hebel),指『吹氣。』有的解經家把牠引伸作『吹氣泡』,就像小孩所吹的肥皂泡。的確,地上所有的虛榮、金錢、美色、罪中之樂,都像肥皂泡上的虹彩,『在日光之下』顯得美麗、可愛,可是轉眼之間便歸無有,成為虛空。

四 本書中『在日光之下』一語,特指人、事、物都在天然和遠離神的情況之下,並沒有蒙到救贖和更新。

人有了神,與祂和好了,並不列『在日光之下』,因為在屬靈的實際上,他是與基督『一同坐在天上。』(弗二6。)

五 本書中所題及的『智慧』,並不等於箴言書中的『智慧。』箴言書中的『智慧』,是最高級的智慧,是屬靈的智慧,也是敬畏神、認識神的智慧。本書中的『智慧』,只是人的智慧,僅指學問、知識而言。

六 本書末了作者說到牠的『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十二13~14。)這是所羅門在恢復的初期所作的結論。他曾離棄神、背叛神,追求『日光之下』的東西,得著了仍不能滿足,反覺更痛苦、更虛空。他回到當初的途徑,藉著『敬畏』,開始追求神。本書下面一卷雅歌,就是所羅門在完全恢復之後所寫的,那裏不只藉著敬畏去追求神,更進一步藉著『愛』去親近神。所以這兩卷書是彼此互作補充的。

七 巴不得傳道書的教訓深深銘刻在我們心裏。人不必蹈所羅門的覆轍,他就可以有摩西和保羅那樣的揀選。摩西放棄在埃及作王子的身分、高貴的地位、舒服的享受、罪中的快樂,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來十一24~26。)保羅在往大馬色路上看見異象之後,他放棄了在日光之下的追求,而專一尋求主。他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三7~8。)

八 本書九章二至十節說到有一些人對於死的不正確的看法。人如果沒有得著神,往往很容易對死抱著這樣的意見:好人、惡人總是一死;趁著活著的一段時候盡量作事、快樂、喫喝、享受;一死百了,死後毫無所知,沒有靈魂的存在。

聖靈在這裏感動所羅門寫出人在日光之下對死的看法是如何的。祂在別處感動神的僕人寫出信主的人對死的看法又是如何的。信主的人的確視死如歸,知道與基督同在是好得無比,(腓一23,)並且也知道,有一天『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前四16~17。)

人死之後,是否真是一死百了,毫無知覺,也沒有靈魂的存在?主親口告訴我們說,人死後去陰間,有知覺,有靈魂的存在。(路十六19~31,參讀來九27,賽十四9~11,啟六9~11。)

九 本書中題及科學的事實,非常準確。我們絕不能將聖經中的話牽強附會的去湊合科學,可是我們不能不希奇遠在人發現某項科學原理之前,神的話中早已有所題及了。

在約伯記中有好些例子,本書中也有。例如:一章六節:『風往南颳,又向北轉,不住的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這是說到風的規律,不住旋轉。七節:『江河都往海裏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這是說到水的蒸氣的規律。(參讀創二6。)十二章六節:『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這是以詩句來說到人體解剖學:『銀鍊』指脊椎骨;『金罐』指盛腦的顱腔;『瓶子』指肺;『水輪』指心。(因為『水輪』在井旁從一個唧筒把水吸入,又從另一根管子把水壓出,這就是心搏與血液循環。)

肆 信息

在神之外的生活和追求,不能使人得到真的滿足。

伍 鑰字和鑰節

一 鑰字:

(一)『虛空,』共三十七次。

(二)『在日光之下,』共二十九次。

(三)『天下』—指『在天之下』,共三次。

(四)『在地上,』共七次。

二 鑰節:

(一)『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一2。)

(二)『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二11。)

陸 分析

本書根據內容可以分作三大段:總題、實驗、總結。

一 總題(一章一至三節)

人沒有神,『在日光之下』所作的、所追求的都是虛空,得不著滿足。

二 實驗(一章四節至十二章十二節)

著者以各種實驗來證實那總題。

一 研究自然界的現象,覺得厭煩、乏味,沒有甚麼新奇。(一4~11。)

二 追求智慧和學問,仍是捕風。(一12~18。)

三 追求快樂(二1~11)—喜樂、(1、)飲酒、(3、)土木、(4~6、)產業、(7、)音樂、(8上、)美色、(8中、)財富,(8下,)但是發現仍屬虛空。

四 相信智慧終勝愚昧,但兩者結局相同,仍屬虛空。(二12~26。)

五 相信宿命論,仍不得滿足。(三1~15。)

六 傾向消極、悲觀、厭世,仍不能滿足。(三16~四16。)

七 注重儀式的宗教,仍覺神是遠不可及。(五1~8。)

八 追求金銀、財富,既不滿足,亦屬無益。(五9~六12。)

九 追求更大的智慧和更高的道德,(七1~十二12,)結果仍是『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十二8。)

三 總結(十二章十三至十四節)

只有回到神面前,纔有真實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