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彼得著作和經歷中所啟示召會的建造

讀經:約翰福音一章四十二節,馬太福音十六章十八節,彼得前書一章三節,二十三節,二章二節,五節,三章四節,二十一節,五章二至四節,五節下,十節。
三位重要的使徒

我們在本章要來看彼得著作和經歷中所啟示召會的建造。雖然我們可能已經相當認識彼得,但我有負擔幫助眾人更認識他,以更深的方式來認識他。在早期建立眾召會的使徒們當中,彼得是領頭的。他不是第一個被帶來歸主的,但他的確是第一個受託建立眾召會的人。(太十六18。)他也是說話帶領許多人得救以建造召會的第一人。(徒二15~41。)彼得是第一個建立眾召會的使徒,保羅則是新約聖經裏最後一位建立眾召會的使徒。有人可能會問,我們要把使徒約翰放在何處。新約啟示,眾召會被建立起來不久以後,就被損毀、破壞,像破裂的漁網。因此,就需要約翰作修補者。約翰的職事是修補的職事。召會這『網』破裂之後,神託付約翰以他的生命職事修補破網。阿利路亞,為著這三位奇妙的使徒!第一位開始,第二位完成,而當他們的工作受到破壞,第三位就進來修補。

在這三位重要的使徒—彼得、保羅、約翰—當中,本章只會論到第一位—彼得。我們會在下一章裏說到保羅與約翰。

基督是神建造的房角石

彼得開始了召會的建造。許多基督徒把彼得當作傳福音的好榜樣。他們常引用行傳四章十二節,彼得說,『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引用這節來傳福音並沒有錯,反而是非常好的。然而,人們幾乎總是忽略本節開頭的第一個辭『並且』(中文未譯出)。這個辭在本節的開頭,指向前一節—十一節。所以當我們引用十二節時,我們不可忘記『並且』一辭,這把我們引向十一節:『祂是你們匠人所輕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一節不是說基督是神子民的救主,而是說基督是神建造的房角石。因此,福音不僅與救主有關,也與石頭有關。

我們的救主是石頭;這塊石頭是匠人所輕棄的。猶太首領本應建造神的家,但基督這活石卻為他們所棄絕。(彼前二4。)他們將祂擺在一邊,但祂卻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神建造的房角石。(弗二20。)房角石是安置在兩面牆轉角處的石頭。兩面牆相接之處,需要一塊堅硬的石頭將它們聯結在一起。外邦信徒和猶太信徒是神建造的兩面牆,由作為房角石的基督聯結起來。因此,基督不僅是救主,也是神建造的房角石。

基督教的傳道人經常引用行傳四章十二節,但他們幾乎不會題到十一節。許多已在基督教裏多年的人,從未聽過一篇福音信息告訴他們基督不僅是救主,也是房角石。基督是石頭救主。祂若只是救主,可以滿足我們的需要,但卻永遠不能成就神的定旨。神永遠的定旨不僅是要拯救一班墮落的罪人,更是要用這些得救的人來建造祂永遠的居所。因此,為要成就神永遠的定旨,基督需要是拯救罪人的救主和神建造的石頭。事實上,祂的救恩是為著神的建造。

十一節題到的匠人是宗教的領袖。不僅猶太教的領袖把這石頭棄置一旁,甚至在基督教裏所謂的工人也是如此。基督教所傳的,是沒有神永遠定旨的貧乏救恩;是貧窮而非豐富的救恩,解救人脫離地獄,卻不知道要將人放在何處。基督教試圖把人安置在天堂裏,但聖經中並沒有這樣的事。神無意將我們放在天上的華廈裏;祂反要將我們建造到新耶路撒冷裏。基督教失去了救恩的目的;他們沒有在神救恩裏的定旨。神的定旨,神救恩的目的,乃是新耶路撒冷—神永遠的建造。為此,神的兒子—主耶穌—不僅是救主;祂乃是石頭救主。

彼得建造猶太的牆,保羅建造外邦的牆

第一位重要的使徒—彼得,被神使用以開始召會的建造。彼得是猶太人的使徒,所以他代表猶太這面牆。然而,神的建造若要完整,就需要另一面牆。因此就需要另一位使徒,外邦人的使徒;所以主興起了保羅。保羅的興起,是為了建造外邦這面牆,使神的家得以完整。這就是神興起彼得,又興起保羅的原因。(加二7~8。)

在行傳十五章,猶太信徒不贊同保羅。(1~2。)他們似乎在說,『保羅,你已經帶來很多不潔淨的外邦人,沒有給他們行割禮。我們可以接納你是一個信徒,但我們不能同意你帶進外邦人,卻不給他們行割禮,沒有囑咐他們要遵守律法。我們在這一點上無法認同你。』那裏的確有異議。然而,彼得無疑是個屬神的人,他囑咐猶太信徒要接受保羅的著作,正如他們接受其餘的經書一樣。彼後三章十六節是他指著保羅說的:『他在一切的信上也都是講論這些事;信中有些是難以明白的,那無學識不堅固的人曲解,如曲解其餘的經書一樣,就自取毀壞。』彼得似乎在告訴猶太信徒不要反對使徒保羅,倒要接受他所寫的,像接受經書一樣。藉著接受彼得和保羅的著作,神宇宙的居所—由猶太信徒和外邦信徒所組成—就得以建造起來。

約翰的修補職事

由彼得和保羅所開始召會的建造纔不多久,召會就受了破壞,因此需要約翰的修補職事。約翰的職事既不是猶太的,也不是外邦的,乃是屬天的,因為約翰將一切帶回到原初。約翰一章一節說,『太初有話,話與神同在,話就是神。』四節說,『生命在祂裏面,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在太初,沒有猶太人,也沒有外邦人,只有話。在這話裏,沒有教訓、道理、規條和儀式,只有生命。持守猶太教的儀式,就是停留在聖經的第三卷書利未記裏。但約翰帶我們回到第一卷書—創世記,在其中我們看見生命樹。(二9。)保羅的書信啟示,猶太宗教的教訓和希臘哲學偷著進來毀壞召會。召會因這兩種元素受到嚴重的破壞。為此,神興起約翰修補破洞,修理損毀之處。約翰的修補不是藉著爭戰抵擋猶太教的教訓和希臘哲學,而是說,『太初有話,…話就是神。…生命在祂裏面,…話成了肉體,支搭帳幕在我們中間,豐豐滿滿的有恩典,有實際。』(約一1,4,14。)話並非滿了道理和哲學,乃是滿了恩典和實際。

彼得看見基督和信徒都是為著神建造的石頭

我雖然來自中國這塊異教之地,卻生在基督教,長在基督教裏。從我年幼時,就聽過傳道人和牧師說到彼得,傳講彼得蒙主呼召作得人的漁夫。(太四19。)這的確是真的,但我從未聽過一個傳道人說到主使彼得成為一塊石頭。當彼得第一次與主接觸時,主並沒有告訴彼得說,祂要使他成為得人的漁夫。主向彼得說這些話,是在馬太四章十九節,那是彼得第二次與主接觸的記載。彼得被主呼召了兩次,因為他像我們一樣,信心也是軟弱的。彼得第一次來到主這裏時,主對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繙出來,就是彼得。)』(約一42。)『彼得』這名的意思是『石頭』。因此,彼得第一次來到主耶穌那裏,主立刻應許彼得,要使他成為一塊石頭。但彼得並沒有留在主那裏,反而回去重操捕魚的舊業。所以在馬太四章,主前去彼得捕魚的海邊再次呼召他。彼得第二次見主時,主說祂要使彼得成為得人的漁夫。因此,成為石頭是在成為得人的漁夫之前。

後來當彼得跟隨主時,主問門徒:『你們說我是誰?』(十六15。)彼得率先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活神的兒子。』(16。)主回答他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18。)主似乎是說,『不要忘記我給你起的新名;你是一塊石頭。』這必定是為甚麼彼得年事稍長,寫第一封書信時,會告訴信徒:『〔你們〕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屬靈的殿,成為聖別的祭司體系,藉著耶穌基督獻上神所悅納的屬靈祭物。』(彼前二5。)所以我們可以看見,當彼得初次遇見主時,他對自己要成為石頭一事印象深刻。此後,當彼得與主同在時,主又題醒彼得,他是石頭。至終,當彼得在五旬節那日站起來傳揚福音時,他告訴人們,那位被棄絕的耶穌基督不僅是救主,也是房角石。(徒四11~12。)彼得傳揚基督不僅是救主,也是石頭。

基督是為著我們救恩的救主,也是為著神建造的石頭。基督藉著成為救主,滿足我們的需要;藉著成為石頭,成就神的定旨。基督為著神的建造拯救我們;祂無意拯救我們上天堂。聖經告訴我們,至終天會空無一物。啟示錄二十一章二節說,『我又看見聖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裏從天而降。』許多基督徒試著要到天上,但神卻豫備好要降到地上。因此,這些基督徒是想要跟神背道而馳。我們必須看見,我們的救主是石頭。不是因著祂是石頭所以能作救主;乃是因為祂是救主,所以能作石頭。換言之,建造不是為著救恩;救恩卻是為著建造。我們得救是為著神的建造,不是為著上天堂。

建造召會乃是建造新耶路撒冷

挪亞受神囑咐,建造方舟;(創六13~14;)新約的信徒受神囑咐,建造召會,(林前三10,12,十四12,26,弗四12,16,)最終完成於新耶路撒冷。(啟二一2,9~10。)各地都有許多親愛的聖徒正在建造召會,他們帶新人得救、幫助人被變化、使其適合建造。即使這些聖徒不覺得,但他們的勞苦乃是在建造新耶路撒冷。我盼望有一天當我們在新耶路撒冷時,我們會認得我們所帶進召會裏的人,並曉得我們是將他們建造到新耶路撒冷裏。有些在基督教裏的人可能不會接受這話。他們甚至會以為這是異端,但這的確是聖經所啟示的。這不是傳統的基督教教訓,而是屬天的異象。當我們在新耶路撒冷彼此相見時,我們就會領悟,我們在召會中所建造的乃是新耶路撒冷。

神沒有憑祂自己建造方舟,神也不會憑祂自己建造召會。神是藉著挪亞的建造而建造方舟;今天主是藉著我們的建造召會,來建造召會。許多愛主、將一切奉獻給召會生活的聖徒並不明白這一點,但他們正是在建造新耶路撒冷。挪亞所造的方舟只是一個豫表。新耶路撒冷是最終的方舟、永遠的方舟。我們今日正在建造最終的方舟,這要救我們脫離在舊天舊地裏現今邪惡的世代,並要將我們引進新天新地裏新的世代。

我有膽量講說這事,是因我們在主的恢復裏已看見召會的異象。所以,我們知道主今日正在作甚麼,我們也知道自己在祂的恢復中,在祂的異象之下,今日正在作甚麼。我們不是在盲目傳講或盡職,試著要幫助別人,同時卻不知道自己要往那裏去。我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新耶路撒冷。因此,我們有充足的確信和膽量在信心裏說,我們今天建造召會,就是為著神永遠的定旨建造新耶路撒冷。彼得看見了這異象,因他在五旬節那日的傳講中指出,耶穌基督不僅是為著拯救神所揀選之人的救主,也是為著神永遠建造的石頭。

為著神的建造,被變化成為寶石的路
藉著重生

現在我們要來看,我們這樣墮落、罪惡、受玷污、被敗壞的人類如何能成為寶石,而為著神的建造。要成為這樣寶貴的石頭,我們首先必須重生、再生一次。彼前一章三節說,我們已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得了重生。這指明我們已被視為與基督是一,正如挪亞一家八口被視為與方舟是一。他們因著在方舟裏,就與方舟是一。無論方舟在那裏,他們也在那裏;凡方舟所經歷的,他們也經歷。方舟的歷史就是他們的傳記;方舟的生活就是他們的生活。我們藉著基督的復活得重生,意即我們被視為與基督是一—我們被放在基督裏,並且與基督成為一。

彼前一章二十三節告訴我們,我們蒙了重生,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就是神活而常存的話。神的話是生命的話。我們重生時,神聖的生命之話像一粒生命的種子進到我們裏面;如今我們裏面有這種子。我們各人就像土壤;康乃馨的種子若沒有撒在土壤裏,土壤就僅僅是一塊土壤而已,絕不可能長出康乃馨。這塊土壤不可能是活的、滿了生命和美麗。無論有多少教訓說到一株正常的植物該長成甚麼樣子,都無法使土壤產生植物。許多教師,例如孔子,他們的教訓在歷世紀以來,已教導人們如何纔能得體、有美德,但這種教訓並不管用。沒有任何生命或美麗能從這些教訓中長出來。耶穌來不是為教導,而是將祂自己作為生命的種子撒到人裏面。馬太十三章清楚啟示,主耶穌是作撒種的人而來,為要撒生命的種子。(3~8,37。)這些種子就是神的話,有主在這話裏作生命。(19~23,路八11。)

彼得就天然一面而言並不是個了不起的人。他可能在年幼時,是個頑皮的男孩。然而,當彼得到主這裏來時,主在彼得不知道的情形下,將祂自己撒到彼得裏面。當主復活時,彼得裏面的種子開始萌芽。主復活後,彼得變了一個人。他不再是一個頑皮的男孩,而是一位偉大的使徒。因此,他能在五旬節那日站起來征服數千人。老舊的彼得無法作到這事。然而,三年前撒在彼得裏面的種子,卻在五旬節那天綻放。我們眾人裏面都有這樣榮耀的種子,正在生長,將要開花。在某些人裏面,這種子已經開始長出花來。

藉著喝話奶

要成為為著神建造的寶石,我們也必須喝話奶,使我們長大。彼前二章二節說,『像纔生的嬰孩一樣,切慕那純淨的話奶,叫你們靠此長大,以致得救。』無論我們的年紀如何,我們都需要像纔生的嬰孩一樣。新生的嬰孩除了喝奶以外一無所知。他們日以繼夜的喝奶。我們是纔生的嬰孩,應當有胃口喝話奶。纔生的嬰孩是藉著喝奶得以長大。照樣,我們必須喝話奶,使我們藉此長大。我們讀聖經,主要不是為著教訓,而是為著喝話奶、接受滋養,使我們長大。人的生長絕對不是來自於教訓。長大只從一件事來,就是滋養。作母親的都知道,她們的孩子要長大,首要的需求還不是教訓。假使孩子只接受教訓,他們會變得瘦弱又不健康。但孩子若從許多滋養人的食物得著餧養,他們就會快樂,並且會長大。

在主恢復中的眾召會裏,每一個人都有愉快、高興、燦爛的面容。有幾位來訪的人問我:『這些人怎麼了?』有的人告訴我:『當我進到你們中間的一個聚會裏,每一個人的臉都在發光。他們是不是都中了大獎?』聖徒們不是贏得物質的獎,乃是每早晨得著基督為獎賞。他們接受基督作他們的滋養。另有人問我:『李弟兄,你是個老人了。為甚麼你每天都這麼快樂,像個年輕人一樣?』有時我回答:『請不要叫我老人。我不老,我是年輕的,因為我每日接受話的滋養。』我飲於這話奶的泉源,已經超過五十年了。如今我相當習慣飲於這泉源。許多時候,我即使沒有在看聖經,也仍然在喝。我講完一篇信息後,我的妻子常感到驚訝並對我說,『這週我並沒有看見你打開過聖經一次。這篇美妙的信息是從那裏來的?』我回答:『我每天打開我裏面的聖經一百次。』別人沒有看見,但主作為那靈同著我的靈看見這事。當我飲於這內裏的泉源時,主耶穌總是喜樂的,我也因此喜樂。

我們所喝的奶使我們長大。至終,我們藉著長大就變得不一樣。藉著一粒康乃馨種子的長大,就產生一朵盛開的康乃馨。就外在而言,我是個中國人,但我裏面有個東西在開花;我裏面有個東西是活的。當我們觀看彼此時,我們不該看瓦器,乃該注目於盛開的基督。

不僅如此,這樣生長的結果帶進建造。我們越喝話奶,我們就越渴望接觸聖徒。這是我的經歷。今天我發現,若沒有親愛的弟兄們,我就不能活。我們越長大,就越渴望與眾聖徒是一。這就是建造。

召會的建造不是藉著組織來實行,也不是藉著雜亂無章的『堆疊』來達成,而完全是一件生機成長的事。我們身體的肢體不是系統化組織起來的,也不僅僅是沒有特定次序的堆在一起。反之,它們是生機的長在一起。因這緣故,我們的身體不能被分開。照樣,在主恢復中正確的召會生活,不是組織或堆疊起來的東西,而是會長大的。這絕對不同於基督教或任何宗教。這是基督團體的生長。主渴望召會被建造起來,不是藉著教訓,乃是藉著話奶的滋養和話中的乾糧。(林前三2,來五12~14。)

藉著顧到心中隱藏的人—我們的靈

彼前三章四節題到『心中隱藏的人』。我們或許從未領悟到,我們心中有個隱藏的人。有人以為隱藏的人是耶穌,但按照本節,心中隱藏的人是一個『溫柔安靜的靈』。比我們的心更裏面的,是我們的靈。我們的靈是我們心中隱藏的人。為要被變化成為寶石,我們需要顧到這隱藏的人。

我們不該先顧到我們所想到的事。我可能說了一些得罪你的話,魔鬼就會利用這個冒犯挑起你的思想。可能因著我說,『我們今天是藉著建造眾地方召會而建造新耶路撒冷,』就會有一些人被得罪。他們也許會想:『這讓我困擾。我從頂尖的神學院畢業,但我從未受過這種教導。我聽過許多傳道人講道,但我從沒有聽過這事。我喫不下去;我不能接受。』若有人因這話受攪擾,這是因為我是從靈裏說話,他們卻在心思裏思考。因此,我們好像在兩個不同的星球上。因著我是在靈的『星球』上,他們在心思的『星球』上,所以我們不可能是一。因此,我們不當留在心思裏,反之,我們都需要來到我們的靈裏。

使徒約翰在啟示錄一章十二節說,『既轉過來,就看見七個金燈臺。』這節裏的金燈臺表徵眾地方召會。要看見召會,我們需要轉身。轉身就是改變角度、方向或目的。我說我的頭有七個竅,包括兩個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和一張嘴。但你若站在我身後,你可能會不同意我說的,你會說,『這個弟兄在說謊。他說他的頭有七竅,但我連一竅都沒有看見。』你之所以沒有看見,是因為你是正對我的背面。如果你轉到我的面前,你就會看見我的頭的確有七竅。我們許多人已經被傳統基督教的觀念所麻醉、毒化,弄糊塗了。結果,我們可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因此我們需要轉,好改變我們的方向、角度。我們需要丟棄所有傳統的觀念並轉向我們的靈,用前所未有的方式來看召會。

許多聖徒告訴我,他們頭幾次聽我說話時,心裏定罪我、抵擋我。然而,他們深處卻有個東西不放他們過去。他們不知道為甚麼,但他們裏面總有個東西對於我所講的說阿們。他們回家之後,心思裏有個東西對他們說,『你真愚昧。你只是在跟隨一個人。而且你如果真要跟隨人,為甚麼不跟隨一個西方人?你為甚麼要跟隨一個中國人?你可能是被他騙了。』但到了下一次聚會的時候,他們深處又有個東西告訴他們要去。他們的心思說,『我不該去。我要待在家裏。』然而,裏面有個東西攪擾他們、催促他們,不給他們待在家裏的平安。至終,雖然他們的心思還在一直抗議,他們卻來到聚會中。促使他們來聚會的『裏面的某個東西』,乃是他們心中裏面的人,就是他們的靈。

耶穌不是來自受人尊敬的地方,反而出自受人鄙視的拿撒勒城。拿但業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麼?』(約一46。)為要執行祂在今時代的恢復,主來到了中國這貧窮之地。有的人可能會問:『中國能出甚麼好的麼?』但主打發我從中國來到美國這個長久浸潤在傳統基督教歷史中的國家。即使基督教裏有人反對主的恢復,卻沒有任何反對能擊敗我們,因我們在主這邊。只要我們在主的恢復裏,我們就是在祂這邊—與祂是一。我們只需要顧到我們心中隱藏的人—我們人的靈,就是主耶穌所在之處。主耶穌今日與我們的靈,就是與我們心中隱藏的人同在。(提後四22。)我們需要在那裏聽祂,而不是聽從我們滿了傳統觀念的心思。我們需要忘記我們傳統的觀念,並從心思轉向靈。這樣,我們就會有充足的鑑別力,知道我們所聽見的是否出於主。

藉著從世界中分別出來

要被變化成為為著神建造的寶石,我們也需要從世界中分別出來。彼前三章二十節下半說,『那進入方舟,藉著水安全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這八個人因進入方舟而得救,方舟豫表救贖的基督。然而照著本節,這八個人也是藉水得救的。這指明洪水對於這彎曲悖謬的世代是審判,對這八個人卻是拯救;不是拯救他們脫離神的審判,乃是拯救他們脫離這個敗壞的世代。審判的水將他們分別出來,把他們從這邪惡的世代中帶出來,並將他們引進一個新的世代。因此,他們經過洪水乃是表徵復活。

二十一節說,『這水所豫表的浸,現在藉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浸並不是除掉肉體的污穢,乃是向神訴求無虧的良心。』這節所題到的拯救,不是如羅馬八章所說的免於沉淪或脫離肉體,而是蒙拯救脫離神所定罪現今那邪惡的世代。今天,基督徒爭論受浸的正確方式,卻忽略了受浸的真實意義。受浸乃是經過審判的水,從現今邪惡的世代中被分別出來。紅海的水也豫表受浸的水,一面審判了埃及的軍兵,另一面將以色列人從埃及分別出來。(出十四22~29。)以色列人經過紅海之後,要再回到埃及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海阻斷了通路。我們若看見受浸的真實意義,就絕不會在受浸之後再回到世界去。受浸的水乃是審判世界的水。我們已往可能愛世界,但我們已蒙拯救脫離世界;不是藉著受浸儀式和典禮,乃是藉著基督復活的實際。

藉著成為一群

彼前二章啟示,我們需要藉著話奶得著滋養而長大。三章啟示我們需要轉向心中隱藏的人—我們的靈;也需要從這個被定罪的世界中分別出來,就是藉水得救。五章啟示我們需要成為一群。(2~4。)所有的羊都需要成群。有些動物不喜歡和同種在一起,但羊總是喜歡聚集成群。假使一隻羊不喜歡羊群,這或許是個徵兆,指明牠其實不是羊,乃是狼。二章五節題到我們被建造起來;實際上,這種建造就是五章的聚集成群。聚集成群就是被建造在一起。我們絕不該有個人主義。我們總是需要聚集成群。

藉著全般恩典之神的恩典

神的恩典,乃是我們為著神的建造被變化所需要的末了一個項目。五章五節說,『神敵擋狂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十節題到『全般恩典的神』。神不僅是一項恩典的神,更是全般恩典的神。恩典是神作我們的享受和供應。我們都需要從我們全豐全足的神那裏,得著恩典的供應。願主的恩典與我們眾人同在。藉著祂的恩典,我們會長大;藉著祂的恩典,我們要聚集成群;藉著祂的恩典,我們會被變化;藉著祂的恩典,我們能被建造在一起。我們都需要讓自己經歷這恩典,藉此我們要成為神的建造,因而成就神永遠的定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