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屬靈問答—關於走主的道路

奉獻要絕對,不給自己留後門

問:甚麼叫作奉獻,甚麼叫作走主的道路?

答:一個信徒真實的奉獻,就是讓神進到他裏面作工。要這樣讓神作工,就得學習跟隨自己靈裏的感覺。靈裏感覺到,神在你身上有甚麼要求,你就答應;靈裏感覺到,神在你裏面有甚麼要你去掉的,你就順服;靈裏面覺得,神要你在某方面被破碎,你就接受。這就是奉獻,這就叫作走神的道路。

要領會神的路,並不難;乃是我們真要神這樣作工,真要起首走神的路時,我們就會覺得很為難。我們人都是彎曲的,常常裏面有一個要求,就把它拋掉;或者有一個感覺,我們考慮一下之後,就把它抹煞;有時來了一個破碎的功課,我們拖一拖,就避掉了。這樣的故事,在有的人身上非常多,他們從歲首到年終,可以說,都沒有讓神走過路、作過工;或者,有的人恐怕從來沒有讓神走過路、作過工。有的弟兄姊妹常常奉獻,奉獻時也是真誠的,但等到碰到神有要求時,他就是一個理由、兩個理由的推託過去。

十多年前,曾有一位作工的弟兄問我:『你看我有甚麼難處?』我好好的看了他一下,然後說,『你要我說真話麼?』他微笑著點點頭。我明言的說,『你有一個難處,就是講理由。』他說,『我承認我有這個難處,可是…。』我馬上指著他說,『你這個「可是」,就是你的難處。難得有一個人的話,你是真接受到裏面。表面上你接受,但是到末了,你就來一個「可是」、「但是」、「不過」;這就是你的難處。難得有一次,你是好好接受神的話語,好好接受神給你的感覺。表面上你承認,到末了你總會「然而」、「不過」。無論神給你甚麼帶領,你是統統接受,但接受到末了,總有一個「不過」。你的講理由,就是你的大難處。』他回答說,『李弟兄,我承認。但是…。』

一個人天然的難處,在神面前是非常的難破碎。那一天我和他談話,最少談了兩個鐘頭。到末了,他還是說,『李弟兄,你說的我都承認,不過…。』他在每一個承認之後,總是說,『你說的對,但是…。』說了兩個鐘頭的話,他還是一直說『不過』、『但是』、『然而』、『可是』。但願這個例子,能給你們看見一點光,知道人是何等難破碎。

許多弟兄姊妹都想要走主的路,然而一旦到了必須走上去時,他們幾乎都會有一個『但是』、『然而』、『不過』、『可是』,結果就完了。那一天說到最後,我厲害的說,『弟兄,你就像一塊光滑的鵝卵石,這邊動一動,你就滾到那邊去;那邊動一動,你又滾到這邊來。從沒有一把鎚子,能把你打住。別人都是方方的,能彀被打破;惟有你,無論在甚麼亮光下,都跟著一個「然而」滾過去,再跟著一個「但是」滾過來。』

有些聖徒多年在主面前,卻從未被對付過,也從未順服過。好像他很認真要走主的路,但是一遇到有要求時,他就滾一下;他的滾是由不得自己的。比方一塊方石頭在這裏,無論我用甚麼打它,它都不會動;但若是一個圓彈子,我只要打它一下,它就滾動一下。圓彈子的滾動是由不得它自己的,因為它是圓的。這樣的人,雖然口口聲聲願意受對付,但一碰到實際的狀況,卻很自然的就閃開了。

就原則說,這個難題在我們許多人身上都有。難得有一個弟兄或姊妹,有一種態度:『打就打,我總得擺在這裏。神阿,你打罷,打錯了我也接受。』難得有人會如此。許多人都問到一個問題:『要跟從裏面的感覺,這難道不會跟錯麼?難道不需要多加考慮?』你一考慮,就留一個後門;再考慮,後門就更大。要你把自己奉獻到祭壇上,接受破碎,這的確是不容易作到的;因為等到神真來引導你,要破碎你的時候,你就會考慮很多了。事實上,你說的考慮,就是『然而』,就是『但是』,就是『不過』。

真實奉獻的人,一有了裏面的感覺,就不考慮別的。他只考慮一件事,就是怕失去神的感覺。蓋恩夫人的傳記,最幫助人的至少有兩點;許多人多半接受她十字架工作的那點,但還有一點,就是她不只接受十字架,更是在那裏歡迎十字架。今天許多人有了感覺,還要考慮再三,說是萬一弄錯,怕順服錯了產生難處。這樣的考慮,表面是害怕弄錯,實際上是害怕難處。害怕弄錯得罪神的成分不多,怕順服錯了帶進苦難的成分多。我們許多的考慮,多不是怕錯失與神的交通,而是怕錯了喫虧怎麼辦?難為怎麼辦?

蓋恩夫人在主面前的優點,就是不怕感覺錯,只怕己不受虧損。你我如果有這樣的存心,許多感覺來時,就不會考慮。所有帶領的弟兄們都當看見,許多人的奉獻,或許是真的,但等到神真來引導時,就推託掉了。這樣推託出去很便當,失去神的同在也很便當。牆只有一道,後門卻有很多—『但是』、『然而』、『也許』、『可是』都是後門。盼望我們都能操練關起後門。

如何分辨出於人的或出於神的

問:我們的思想和神的光照有甚麼分別?

答:許多人都有一個問題,怎麼能知道是神給的感覺、神的引導?換句話說,我們裏面怎麼能清清楚楚知道,這個引導是不是出於神的?其實,原則都一樣。神在宇宙中工作的中心和目的,就是要把祂自己作到人裏面。故此,祂給人的引導,必定不是外在、客觀的,乃是內在而主觀的;並且是調著人的,同時也是帶著人的。凡讀化學的人都知道,水從硫黃經過,就變作硫黃水。是硫黃水不錯,但其主要成分仍是水;雖然是水,卻帶著硫黃的成分。今天神進到我們裏面,就像這樣,不只調著我們,還帶著我們。神進到你裏面,是帶著你這人給你感覺的;所以在那個感覺裏,的的確確有人的成分。因這緣故,你就難以分辨,甚麼是人的思想,甚麼是神給我們的感覺。

雖然這個很難分,但並非完全無法知道。你可以這樣辨別,先知道甚麼是出於我們人的思想?凡單純出於我們思想的,裏面沒有神的成分。凡出乎神的感覺的,都會在我們靈裏,經過我們的思想,然後給我們領會。無論神怎麼引導,總會等到我們心思領會的時候。換言之,神在你靈裏所給你的感覺,必須能變作你的領會,變作你的心思,纔成為祂的引導。所以我們能看見,有時,我們的思想單純就是我們的思想;有時,在我們裏面有神的感覺經過我們而有的思想。這樣的思想不單單是我們自己的思想,還有神調在裏面。凡出於神的引導,不管是在我們思想裏,或者是神所給的感覺,都是經過神,有神的成分,這是定規的。

此外,還有一個分辨,就是我們的思想單純,所以從我們心思出來的,許多時候是一陣一陣,來過就結束了。神給的感覺,是從我們靈裏出來的,經過我們心思的領會,變作一個屬靈的心思,這不容易過去,乃會一直在我們裏面引導我們。比方,一個念頭是出於你自己的思想,那個很快就會過去;如果一個感覺是出於聖靈的,就不容易放你過去。今天神給你感覺,你順服了,就過去;若不順服,明天又會來;明天不順服,第三天、第四天還會再來。

再者,我們必須認識自己的思想是膚淺的,聖靈所給我們的感覺是深沉的。所以如果要分析,就是這樣分別:一個是出於我們自己的念頭,頃刻之間就過去,同時是膚淺的,一點不深;一個出乎靈的感覺的,乃是持久的,同時也是深沉的。

實在說,不需要這樣分析。我們裏面和主有交通,即使錯了一兩次,也不要緊。比方,你頭一次到某地,因為路不熟,走錯了路,這也是正常的。若是你因為怕走錯,就不敢一個人出門,路永遠不熟。若是你天天走,不管錯不錯,至終你一定很熟悉街道。許多弟兄姊妹就因為一直怕錯,所以一直不走;結果怕了十年,還不懂甚麼是錯,甚麼是不錯。如果你的態度是錯了再改,結果一定越錯越熟。只要走錯幾次路,久而久之路一定熟。如果有人存心要走錯,那就是墮落。比方你的目的地是臺大,存心卻是要去陽明山,就故意往陽明山方向走,結果當然走不到臺大。存心的錯不對,無知的錯卻會幫助你;所以不必怕錯,只要走就是了。

我們都當知道,一切事乃是操之在神,不在我們。你怎麼知道你會來臺灣?你怎麼知道你不作美國人?箴言十六章九節說,『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這意思是,人可以籌畫、選擇自己的路,但定規他腳步的是耶和華。神定規你的腳往臺灣走,我的腳往美國走;你經商,我傳道。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的負擔是在中國北方。聖徒們說,李弟兄是開『三北』公司—西北、華北、東北。事實上,我作夢都沒有想到會來臺灣,更沒有意思要到海外。一切都不在於我們。所有的問題都在於我們的居心,要錯或者不錯都在其次。

如果你存心是不要錯,就不要怕拘禁在神的手裏面。比方,你怎麼知道,今天你住在宿舍就對?你又怎麼知道待在房間裏就對?也許剛剛好有個小孩,拿一顆石頭,一扔就打在你身上。我們不管對不對,環境安排你在那裏,當然你就住那裏。至於安全不安全,這個不操在你我手裏,我們只應該信。

我們要一再強調,我們的存心最要緊。如果我存心敬畏主,要主的道路,就是錯了,也因為我要主的道路,就變成對的。理智上是錯的,原則還是對的。有的人,原則錯了,理智卻對,好比瞎貓碰到死老鼠。基督徒不該是理智對,乃要原則對。所謂原則對,意思就是,存心要神;只要神給我的感覺,我都順服。即使在一件事情上我弄錯了,也無所謂,因為我的原則對。

這些問題的交通是很寶貝的,盼望你們年輕人好好忠心的走這條路,不要只求在道理上明白。

恩典就是實際,恩賜需要經歷纔能成為職事

問:如何從恩典的生活,進到實際的生活?如何能叫恩賜變成職事?

答:這兩個問題,都是同一個原則,這原則就是,怎樣從不穩定的膚淺生活,進到穩定的深處裏去。換句話說,怎樣從表面進到隱藏裏。

恩典就是實際,這個實際在約翰一章十七節說到,國語和合本譯成真理,說恩典和真理都是從耶穌基督來的。按原文,這裏的真理應該繙作實際。我們知道,一般人領會的真理,意思是那個道理是真的,從其中找不出虛假。『真理』的英文是 truth,這辭有兩個用法,一個是真理,一個是真,就是與假相對,不過是作名詞用,如『宇宙之真』。這字在希臘文裏,就是實際的意思。約翰一章十七節說,主耶穌來了,是把恩典帶給我們,也把實際帶給我們。按真理說,主耶穌沒有帶給我們兩樣東西,基督和生命、恩典、實際,就是一個。

甚麼叫作恩典?請記得,恩典就是實際。比方中國有一句成語『畫餅充飢』,畫得滿紙都是餅,但這些都是假餅。現在這裏有一塊真的餅,要送給你們喫,你們一看就明白,紙上的餅是道理的餅,這裏的餅是實際的餅。在此,你們要看見兩件事:第一,這一塊真的餅是送給你們的,是恩典;第二,這塊餅是實際,和紙上畫的餅不同。恩典和實際乃是一個。

當主耶穌來到地上以前,人關於神的認識都是『畫餅充飢』。有許多理論,許多講說,許多啟示,但都只是『畫餅充飢』。有一天,神成為肉體,名叫耶穌;祂來了就是神來了。(約一14~17。)好比從前人只有紙上畫的餅;但有一天,這塊餅實際的來到。這塊餅來了,就把自己遞送到你裏面,這便是恩典;同時,這塊餅就是紙上所畫之餅的實際。舊約三十九卷書裏所描寫的神,都不過是圖畫的餅;現今來到的主耶穌,纔是實際的餅。

恩典乃是神自己;因這緣故,我們要看見,恩典和實際乃是一個,並沒有所謂恩典生活和實際生活的分別。這也就是說,如果有一種生活是恩典的生活,那種生活同時也就是實際的生活。這是第一點。

第二,所謂的實際生活,乃是信徒第二重的生活。第一重生活,是自己有點用力的生活,也可以說是自己掙扎的生活。比方你早晨起來,花點時間守晨更,生活中,可能一天禱告好幾次,這樣就有點像樣了。你是花力氣在那裏,過一個掙扎的生活。這是第一重的生活。第二重乃是恩典的生活,也就是實際的生活。掙扎的生活,是我們用自己的力量,享受神的恩典。每個得救的人,一這樣生活,都會得復興;復興的初期都是如此感覺。例如你碰到人對你說幾句不高興的話,你會忍耐著低下頭。如果你沒有這樣掙扎的生活,恐怕當場就會大發脾氣。所以這是人工敬虔的生活。

然而,常常這樣掙扎,這樣的用力,漸漸就會從這時期出來,進入自然時期。比方學腳踏車的人都知道,初學時很快就會直跑,但怎麼騎就是不會轉彎;所以每到轉彎時,都得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等到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轉彎就很自然了,好像是用我的力氣,實際上是自然的力量。即使是踩煞車,也是同樣的原則。凡學過的人都知道,一開始全不是自然的能力,都是用自己的力量去掙扎學習;但久而久之,自然就會越騎越快,越騎越穩。

這個自然的力量,就是羅馬七至八章裏,所說的『律』。『律』是甚麼呢?就是自然。比方你把飯喫下去了,你不用一直默念說『我要消化』,你所喫進去的食物,自然會消化;因為裏面有一個律。全身的動作都是律的作用。比方我們的手動一動時,不必命令小拇指往前或往後,小拇指會自然配合著動。以生理來說,是生機支配;動起來卻很自然,這就是一個律。

所以,等到你從掙扎的時期裏出來,進到自然的律裏時,你就是活在恩典,活在實際裏。等到那一天,當別人在那裏吵的時候,你不必低頭,用力克制,就自然不會有不當的反應。

你們的問題應該是,怎樣從掙扎努力的生活,進入屬靈自然的生活?這問題的答案,乃在於你們要在一切的操練裏,將生命交織起來,聯結起來;到一個地步,自然就能聯出生命自然的律。羅馬八章稱這種自然律為『生命之靈的律』。

第二個問題問到,如何能叫恩賜變作職事?恐怕有的人不太懂甚麼是恩賜。恩賜就是說,聖靈的感動和神的話配合,在你身上,給你一個本能,那個本能就叫作恩賜。比方,有人在這裏講了八天道,都是講十字架對付肉體。聖靈配合聖經,在他身上感動他,給他亮光,能讓他連講了八天。然而請記得,這不過是恩賜,因為他自己不一定這樣經歷過;他不過是受了靈感,在靈感裏受聖經光照。

甚麼是職事呢?職事就是,你蒙了光照,天天活在這光照裏,結果你就成了那個人。比方,十字架對付肉體的光,藉著你天天的經歷,一直組織在你裏面;到一個地步,有一天,你這個人就是肉體被十字架對付過的人,你這個人就是被十字架對付彀多的人。這時,你站起來說話,不是出於恩賜,乃是一個職事。所以甚麼叫作職事呢?職事乃是:我就是我所傳之道的這個人。

比方,有些作大學教授的人,從年輕教授到老,自然就是一個職事。如果今天有人請我去教英文,我勉強可以講一篇,讓學生聽了覺得不錯。這個是恩賜。甚麼是職事呢?就是我是教大學英文的,並且教了三十年,教到一個地步,英文簡直都跑到我的血輪裏了。好像我到了五十歲,甚麼都不必作了,我這個人就是英文人。這就是職事。在此,我們能看見其中的分別。

真正的職事不必豫備,甚麼時候他站起來,就是講那一套,因為他就是那個人。好比我是中國人,中文是我的母語,也是我的構成;雖然我也會說英文,但那是個恩賜,說中文纔是一個職事。所以我寫東西,用英文寫是恩賜,要花二十分鐘;若是用中文寫,那是職事,只需要兩分鐘。一個是組織到我裏面的,一個是恩賜給我的。假使你要我立刻用英文講句話,我還得在頭腦裏轉一轉;但是用中文就不必了,我可以不假思索的說出來,因為那是構成在我裏面的。所以,需要花力氣的,是恩賜;不假思索、自然出來的,纔是職事。

同樣的原則,有時我們在講一篇道,花了相當的力量,但無論說甚麼,都不過是恩賜。恩賜的意思是,你僅僅說了道理,那個道理還沒有變作你這個人的成分;一旦你所傳講的,在你的生活中,變作你這個人的組織成分,那就變成你的職事。所以,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進入職事;這需要時間。

讀書與事奉間該如何取捨

問:在學讀書,有心事奉,對於功課感覺是打岔,該怎麼辦?

答:這是很為難的問題。當初摩西在埃及王宮讀書時,聖經說,他在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上受了訓練。(徒七22。)我們可不可以說同樣的一句話呢?當然摩西學的時候,還沒有奉獻給主,因為那時他尚未得救,埃及王宮裏也沒有會所。他只是專心研究,要把書讀好;以後纔蒙召。所以對他來說,沒有所謂功課打岔的問題。然而許多青年弟兄姊妹,大學尚未畢業,就得救並且得復興、蒙召了。

不過這個問題,對想留在埃及的人不難,反正已經得救,不會下地獄了。好比一個以色列人,雖然在埃及生活,愛世界,但總是以色列人,反正遭不了災害。所以將來不下地獄,今天又有大學的學問,有博士學位,這豈不是兩得麼?有的弟兄姊妹,就是打這樣的如意算盤。你怎麼勸他,他總是說,你算你的賬,我算我的賬。有時,恐怕你也給他講得動心了,覺得好像有理。

對於這樣打算的人,在大學裏讀書不但沒有難處,反而大有益處。第一,沒有甚麼不良嗜好,不但牌不打,煙不抽,酒也不喝。今天很多的名人,都是這樣出名的;他們是基督徒不錯,是得救的,但留在埃及生活。或者按原則說,他們都是混血的人,都是聰明人。一般來說, 兩個民族的人結婚,生下的小孩都是聰明人。同樣的,一個最聰明的人,就是在世界裏、愛世界的基督徒。愛世界的基督徒最聰明、最成功。對於這樣的人,讀書倒有益處。有的人就是聽見人這樣傳福音,纔信耶穌的,這也不錯;好像摩西一面是作以色列人,一面又在埃及的王宮裏讀書,取得成功的事業。

另有一種人也不難,就是絕對奉獻的信徒。對絕對奉獻的信徒,讀書不是難處,他總以事奉神為第一。神許可他讀,就用功讀;神不許可他讀,就不讀。神許可他讀得成功,就讀成功;神不許可他讀成功,就讀不成功。在這人身上,總是以神為念,沒有自己的堅持。

最難的是有一種人,已經蒙神呼召要出埃及,心裏卻又想留在王宮裏。這樣的人最難,他們一面想,如果出埃及,到了曠野,只能享受嗎哪,嗎哪又是從天降下的,一切都得倚靠神;一面又想,如果不絕對奉獻就會為難。

真實的基督徒,約分為這三種。在那邊的不難,在這邊的不難,難的就是在中間的。是黑的不難,是白的不難,最難的就是灰的。不愛主又想愛,不愛學問又捨不得,完全把世界丟棄又不甘心,想要愛世界又怕將來不能進國度。這樣的人最苦。對那些絕對奉獻的人來說,甚麼都不苦,因為他們將一切歸給神的安排,無論環境如何苦、如何煎熬,別人如何升遷、加薪,他們都不為所動,只是絕對的跟隨主。

百年前,英國的達祕,人評論他說,這人若沒有作基督徒,定規在某方面嶄露頭角;或在文學上,或在政治方面,總能承擔甚至奮興起一個局面。這意思是,對一個真實奉獻的人,若在世界上,他們的前途真不簡單。然而,對他們來說,事奉神比世界的前途更重要、更寶貝,因為他們寶貝屬靈的事物。例如摩西,不是無所謂的把埃及丟棄;他寧可選擇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他算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在埃及的地位、前途更寶貴。(來十一25~26。)他把那個算了一算,就算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我們到店裏買東西時,總會在那裏算一算,貴不貴,值不值得?摩西所以把埃及的一切都丟棄,是因為他好好算過了。

同樣的,保羅看萬事如糞土,(腓三7~8,)也是好好計算過。他把基督和萬事擺在一起,將二者都算了一算,比較一下。算過之後,這個是寶貴而值得的,那個卻是糞土,所以他丟棄那個,寶貝這個。兩件東西總要比一比,算一算,纔能決定取捨。所以奉獻是出代價的,丟棄也是出代價。一個是裏面有生命的要求,屬靈的生命在裏面有要求,要求你奉獻;一個是自己算一算,願意捨棄。

一個蒙召的信徒,書讀得好,固然光榮,但是不奉獻,裏面定規不舒服。同樣的原則,有的人裏面不奉獻,就不平安,過不去。還有一種是計算,把兩下好好計算比較一下,就是把基督和世界擺在一起,算一算,到底是要世界的前途,或者是要屬靈的賞賜?許多人都是這樣算過,所以今天都還在召會裏。

英國有個大政治家格萊斯敦(William Gladstone),是一位基督徒,他作過首相,在政治上有很大的成功。在他七十歲將近離世時,人問他為英國有這樣的成就,他有甚麼感想?他回答說,『雖然我在英國政治舞臺上,作了一個最重要的人物,成為柱子,為英國花了這麼多的力氣和時間;但是我為著已過的時間痛心。今天如果能給我三條命,我必定叫每一條命都出去傳福音。』這是他所給我們的比較。

世界的前途,有相當的價值;但是屬靈的前途,更有寶貴的價值。二者我們都要好好計算一下。然而這不是說,你追求主,書就不該讀了;你總要在主所帶領的限度內,好好讀書,好好盡本分。所以,關於讀書這個問題,你們還得在奉獻裏解決。比方菲律賓有二位聖徒,已過一個在最有名的醫科大學讀書,另一個在最好的工程學校;但是為著主的需要,今天他們都肯放下學業。這是他們的計算,但這不是說人人都該如此。我們沒有意思要人放棄讀書,乃是說,人人都要在奉獻的問題上解決,其他的問題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沒有一個人能效法別人,我們都只能學習向主負責。

召會的代表權柄必須屬靈

問:我們的奉獻,如果出自召會的安排,是不是代表屬靈的權柄?

答:這問題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你要順服召會的安排,必須這個召會屬靈;召會如果與主有交通,召會不會不屬靈。召會如果不屬靈,安排當然有問題。按正常情形說,召會的安排應該就是聖靈的帶領;同時,聖靈所引導的,召會也會跟隨。換句話說,凡聖靈在你身上所作的,召會的安排不過就是屬靈的印證,你接受了當然有益處。另一面,你不能只在意召會的安排,而不問主的意思如何。你自己必須在主面前,有好的定規,與主有活的交通;在交通裏,你有出乎主的感覺,出乎主的定規,不過為著怕錯,能得著召會的印證最好。

從另一面說,我們總要有屬靈的學習。接受召會的定規是好的,但若是你個人的定規,與召會不一致時,你若堅持,就是沒有學習;說得厲害一點,就是沒有順服權柄。接受召會的帶領,就是服在權柄底下;這會叫你有很好屬靈的學習。即使召會安排錯了,你仍存心順服那個權柄,還是會有好的學習。屬靈所以有難處,都在於我們的『己』。神在我們身上設立權柄,就是叫我們失去『己』,叫我們自己沒有權柄。屬靈的權柄,乃是為著對付我們的『己』。

『己』是指甚麼說的呢,其定義又是甚麼?『己』是重在主張。馬太十六章給我們看見,『己』是重在我們的意見,因為主在前文說,不思念神的事,只思念人的事。(23。)下面接著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否認己。』(24。)這話證明,『己』乃是表明人的意見,因為不思念神的事,只思念人的事,就是藉心思的意見,將自己發表出來。

現在為著叫你長進,所以有一個權柄在你身上,叫你沒有意見,叫你的『己』破碎。可能召會對你的安排是錯誤的,但對的是那個權柄。

越是錯誤的安排,對『己』的破碎越厲害。一般來說,對屬靈的人的安排,我們沒有不服的;但若換一個人安排,我們就不服了,馬上就看見我們的『己』。曾有一位姊妹,只佩服一個人,所以得了一個外號叫『佩服英雄好漢』。如果錯的安排你也能服,對你的『己』就有一個厲害的破碎。

問:有時,自己裏面感覺不清楚,讓環境或召會來印證會不會錯?

答:有的人很明白怎樣纔是,怎樣就不是。裏面的感覺和外面的引導,二者看起來都是『是的』,都差不多。或許有的人『是』的很清楚,有的人『是』的很糊塗;不過結果都一樣。當自己不清楚時,把自己讓給環境或召會,這是對的,因為有的人的確很糊塗,只好定規看環境或召會怎麼說。如果問那一種好,其實都好,因為知道好,不知道也好,最多不過是讓環境和召會來定規。

另一方面,裏面不清楚,就證明你在主面前不彀強,所以纔會不知道、不明白。在這種情形下,你不讓給召會或環境,實在也沒有其他的辦法。這樣作當然好,但若以你個人屬靈的光景來說,實在不太好。我們總得學習更多在主裏面。

基督徒可不可以殺生

問:有一種宗教說要愛眾生,我們基督徒可不可以殺生?

答:不殺生是佛教的思想,是人為的;嚴格說,是撒但作的。在人墮落以前,有兩件事和今天不同。人墮落以前,第一,神定規人喫素,不喫葷;第二,其他的生物不傷害人,換句話說,就是不互相殘害。然而,從人墮落以後,罪進到世界,神就叫人喫葷,(創九3,)殺牲獻祭;(三21,四4;)同時,生物間也彼此殘害。所以喫葷,乃是人墮落以後的事。

喫葷表明人墮落,需要救贖;人若沒有墮落,就不需要喫葷,只要喫素就可以。在聖經裏,葷和素都有象徵的意思。葷指救贖說的,救贖是神對墮落人類的一個基本觀念,一個時期的應用。撒但創造出來的一種宗教,特別反對這一點,他們以為不殺生是一種好德行;他們不知道那種教導,是撒但用來頂撞神的救贖的。神說,要救贖殺牲;撒但說,不可。那種宗教講修行,是靠行為,所以主張喫素;基督徒是靠血纔能得赦罪,(來九22,)所以也喫葷。那種宗教是向神宣告說,不要靠血,要靠行為。因此在提前四章,保羅說,禁戒食物乃是鬼的教訓,是出於撒但的。喫素表徵倚靠自己的行為;那種宗教就是不要人喫葷,只要人喫素,這是撒但的意思。

整個宇宙都是基督的象徵;(西二16~17;)因此主耶穌講道時,甚麼比喻都可以用。那些宗教人士,不懂得不殺生是出於撒但的,反以為那是好德行;實在說,那是撒但的詭計,用來頂撞神救贖的原則。

在山西曾有一位姊妹,有鬼附身,無論如何不喫葷,卻很熱心。有一天,人帶信給我們,盼望我們去接觸她。我們問她說,為甚麼不喫葷?她說自己身上有難處。我們說,提摩太前書說,禁戒食物乃是鬼的教訓。(四1~3。)聖經的話這樣證明,她沒有法子廢棄,但她就是不能喫。

當她禁喫葷的時候,你和她接觸,能很明顯的感到她身上有鬼。你在碰到一個常常禱告的人時,你能感受到他身上屬靈的分量;所以,你碰到這位喫素的姊妹,也能察覺她身上有紊亂的味道,有一股陰森森的氣味。若是一個房間裏,有這兩種人在禱告,你一進去,便會覺得好亂;一面屬靈的空氣讓你不在乎,一面你又覺得陰森森。你到一班屬靈的人聚會的地方,一走進去,就會感覺很溫暖。這不是心理作用;這的確有一種屬靈的成分。大家聚會時禱告、唱詩,你一走進去,立刻覺得溫暖。所以我們必須知道,那些宗教的主張,乃是出自於陰府,出自於鬼魔。

問:我們對血的態度如何?

答:聖經說,甚麼血都不可喫,(創九 4,)只有我們主的血可以喫;(約六53~55;)因為只有主的血能救我們。血是為著救贖;喝主的血,表明我們需要救贖。只有主耶穌的血能救贖我們,其他祭牲的血只能遮罪,不能真正除罪。(來十4 。)所以直到新約,這條誡命仍在。血有象徵的意思,表徵基督是我們的救贖。若是我們錯喫了動物的血,意思是甚麼血都能救我們;這是不對的。正確的喫,就是擘餅聚會時喝主的杯,意思是承認只有主的血纔能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