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 生命的經歷(八)

讀經:腓立比書四章五至八節。
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

腓立比四章五至六節說,『當叫眾人知道你們的謙讓宜人。主是近的。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禱告是一般的,帶著敬拜和交通的成分;祈求是專一的,為著特殊的需要。我們的禱告和祈求,都該帶著對主的感謝。『告訴神』,直譯『給神知道』。『給』,原文常譯為『與…同在』,(約一1,可九19,林後五8,約壹一2,)表示向前的動作,有活的聯合並交往之意,含示交通。因此,這裏『告訴神』的意義,乃是在與神的交通中。約翰一章一節,『話與神同在』一句裏的『與…同在』,原文就是這個辭。這辭表達來往交通的思想,指向著一個目標前進的動作,產生一種含有活的聯合之意的行動。根據這個聯合,就有了交往,也就是交通。

每逢我們正確的禱告、祈求時,在神與我們之間,應當有一種來往的交通。從我們有東西向著神而動,使神向著我們有反應。這種來來往往的活動,就是交通。這是『交通』這個辭的正確意義。事實上,交通就是神的分賜被人接受。我們與神的交通,在神一面是祂的分賜,在我們的一面是我們的接受。祂分賜,我們接受。我們越有交通,就越藉著神的分賜而接受神。

當我們有所缺乏時,我們會很罣慮。我們不該獨自擔負這個罣慮,我們應當讓神知道,藉著禱告、祈求,帶著感謝,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祂。這是我們所該有的一種禱告。我們的禱告,不需要乞求神為我們作甚麼。我們只要告訴祂我們所需要的,也就是說,我們應當讓祂知道,而不把任何事留在我們自己裏面。我們若有甚麼煩惱或罣慮,我們就應當告訴祂。我們讓祂知道,乃是我們向著祂的動作。然後,甚至在答應我們所要的之先,祂的反應就是祂的分賜,將祂自己與我們調和。這種神性與人性的調和,是兩個實體的調和,就是神聖實體與人性實體的調和。

腓立比四章六節,表面看來是很簡單的經文,因為這一節勸告我們不要罣慮,並且要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然而,這句話所啟示的實際並不是這麼簡單、膚淺。電表面看來也非常簡單。你如果需要熱或光,只要按鈕就得著熱或光。你若要冷氣,只要按另外一個鈕。電的應用非常簡單,但電學卻不是那麼簡單。如果電毫無限制的灌送到你裏面,你會死於電流;電流越高,死得越快。但就著『神聖的電』,神聖的分賜而言,你接受神越多,就越活。一面說,當你接受這神聖之電的時候,你的舊人死了;但另一面說,新人活了。神聖的分賜也是一門科學,並且對這神聖分賜的學習是永無止境的。

謙讓宜人是人性美德的總和

腓立比四章五至八節是一段話,其中所論到的頭一項是謙讓宜人。謙讓宜人的內容包括八節所題的一切人性美德。謙讓宜人是人性美德的總和。謙讓宜人是最高的美德,因為它是包括一切的。至終,謙讓宜人就是基督自己。

五節鼓勵我們要彰顯基督作我們的謙讓宜人。但是與謙讓宜人相反的,乃是我們的罣慮。(6。)罣慮與謙讓宜人是相對的。你如果活基督,你所彰顯的特性就是謙讓宜人;但你若是個滿了罣慮的人,你所彰顯的特性就是憂慮。我們可以藉著將每個需要和要求帶到神面前,並藉著與祂交談,而把我們的罣慮轉成謙讓宜人。(6。)交談含示一種來往的交通。我們每早晨不論多麼忙碌,都需要在我們與神之間有這種的交通。這種交通帶來神聖的分賜,消除我們的罣慮,並且建立我們的謙讓宜人。我們乃是藉著這交通,就是我們與神之間的交通,享受神聖的分賜。

當你滿了謙讓宜人,你就很難發脾氣,或定罪、批評別人。你也不會過於稱讚別人。你在每一方面都是合式的。你在別人家中作客時,主人或許請你喝茶。你若是個滿了謙讓的人,不論茶是熱是冷,還是溫的,你都不會表示甚麼。在召會生活中也是一樣,你若是滿了謙讓的人,即使召會滿了風波,但在你謙讓宜人的感覺裏,召會生活是美好的。這種感覺可能與事實相反,但照著你謙讓宜人的感覺,召會實在是美好的。召會按照其性質而言,總是美好的;但有時候按照其情形而言,可能不是那麼美好。無論如何,我們應當照著召會的性質,而不是照著召會的情形,處在召會裏。你的父親之所以是你的父親,是因著天生,不是因著他的情形。有時候,他的情形可能不是那麼好,但他仍然是你的父親。

謙讓宜人就是要非常溫和,非常自然的,既不過熱,也不過冷。有了謙讓宜人,你就能與任何人相處,不論他們的氣質或性情如何。然而我們若只照著我們的愛憎而行事、活動,我們就不會有謙讓宜人的生活。當我們在神聖生命裏學會了功課,我們就很容易在別人的情形中與他們在一起而沒有怨言。他們若行動快,我們也行動快;他們若慢,我們也慢;他們若停,我們也停;他們若坐下,我們也坐下。謙讓宜人能真實的試驗出我們所過的是何種生活。譬如,許多時候,作妻子的坐在車裏,總免不了要抱怨丈夫開車。丈夫開車時,妻子很難謙讓宜人。

凡是莊重的

在腓立比四章八節題到的一個美德是『莊重』。莊重的意思是尊貴。對神在祂的神性裏而言,乃是祂榮耀的問題;對我們在人性裏而言,乃是莊重或尊貴的問題。當基督升上高天,祂得了榮耀尊貴為冠冕,(來二7,)因為祂是一位神而人者。在祂的神性裏,祂得了榮耀;在祂的人性裏,祂得了尊貴。

德行與稱讚

腓立比四章八節結束於德行與稱讚這兩件事。德行是對著我們,稱讚是對著神。在八節裏所題的八個項目,可分為兩類。頭六項歸類為『凡是』。德行與稱讚這末了兩項歸類為『若有甚麼』。這指明末兩項是前六項的總綱。前六項有一些德行或優越,都是值得稱讚的。這頭六項的真實、莊重、公義、純潔、可愛、有美名,乃是人性的美德,總結於『若有甚麼德行』這句話。『若有甚麼稱讚』總結整節經文,包括前述一切項目。稱讚是指神的彰顯。稱讚的意思是說,神彰顯到一個地步,使別人稱讚神。神的彰顯,使人稱讚神。德行與稱讚指明,帶著美德的人性彰顯神。在四章八節的七個項目最後總結於稱讚。

使徒保羅在寫這些話的時候,必定經過深思。在成百項的人性美德裏,保羅只挑選了六項;然後在結束時,只用了德行與稱讚這兩項。德行總結前述的六項,稱讚終結整段話。當我們人性的美德彰顯神聖的屬性時,就有稱讚獻上給神。這正是馬太五章十六節的思想。當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人的美德),他們就榮耀(稱讚)我們在諸天之上的父。基督徒的生活是一直在人性美德裏彰顯神的生活。這樣生活的結果,總是將榮耀與稱讚帶給神。

要過一種滿了美德彰顯神,並將榮耀與稱讚帶給神的生活,那條路乃是在基督裏,就是在那加給我們能力者的裏面。(腓四13。)中國倫理哲學家教導人要發展人性的美德,但是他們所教導人性美德的發展,絕不能產生任何歸給神的榮耀與稱讚。當我們敬愛、孝敬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敬愛與孝敬必須與中國倫理哲學家所教導的人為孝敬不同。他們的孝順沒有一點神聖的口味和味道。我們對父母的孝敬應當滿了人性,也應當有神性的味道在其中。這種神的口味和味道,乃是不信者的孝敬與信徒的孝敬之間的不同點。基督徒的孝敬有神聖屬性的氣味和味道。在我們的經歷中,我們的孝敬似乎經常缺少這種神性的特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活基督。我們若不活基督,雖然我們仍然孝敬父母,但這種孝敬不會有神聖的味道。所以我們需要在神聖的生命上長大,並且活基督。這樣,我們對父母的孝敬就會有神聖的味道。

當西教士到了中國,中國學者問他們為甚麼中國人要作基督徒,他們關於孝敬的教訓,比聖經所教導的孝敬更有力。許多西教士不知道該回答甚麼,或怎樣回答。然而,我們今天有了答案。無論中國對孝敬的倫理教訓有多高,在其中仍然沒有任何神聖的成分。基督徒的孝敬看起來似乎比中國學者的孝敬略低,但實際上基督徒正確的孝敬是更高的,因為有神聖的味道在內。

在西方社會裏,愛鄰舍這件事很受人稱許。連無神論者也談論愛別人。一些富有的人將他們的財富贈送給醫院或其他慈善事業。他們或許愛別人,將他們的財富捐贈給醫院或學校,但在他們的贈送裏沒有神的味道,反而有虛榮的味道。這是因為凡是贈款給醫院的人,都獲得捐贈的讚譽,有一塊紀念石刻表揚他的餽贈。這種愛沒有神的味道和口味。但是一位沒有多少錢的弟兄,可能將他大部分的積蓄給了一位有需要的弟兄,顯出他的愛心而不為人知。這種愛帶著神的味道,與僅僅是人的愛不同。要有神愛的味道,在於這樣作的人,不在於所作的事。你若憑自己而作,就沒有神的味道。但你若藉著神而作,神也藉著你作,就有很多神的味道。

腓立比四章八節開始於真實,結束於稱讚。基督徒的生活是滿了人性美德的生活,產生出歸與神的榮耀和稱讚。五至八節給我們看見,正確的基督徒生活乃是神性與人性調和的生活。

人有神的形像,彰顯愛、光、聖、義的神聖屬性

創世記一章二十六節是在整本聖經,特別是在舊約,最重要的一節經文。神創造天地之後,說,『我們要按著我們的形像,照著我們的樣式造人。』『我們要』指明在神聖三一—父、子、靈—之間,有一次關於造人的談話。這一節傳達一個極大的奧祕。『人生的奧祕』這本小冊子非常強調創世記一章二十六節的奧祕。人生的奧祕乃是:人是按著神的形像,照著神的樣式造的;形像是指神的所是,樣式是指一種形狀。

人是按神所是的形像造的。神在性質上是靈,(約四24,)而在形像上是愛、光、聖、義。金戒指在性質上是金,在形像上是戒指。神是靈,這是指祂的性質;神是愛、光、聖、義,這是指祂的形像。

在舊約,十條誡命是神所是的描繪,就是頒賜律法者的描繪。今天人群社會所用的法律,大多數是根據羅馬法。羅馬法主要的是根據十條誡命。構成十條誡命的元素是愛、光、聖、義。這四個元素是神形像的屬性,神按著祂的形像是愛、光、聖、義。所以當神按著祂的形像造人時,祂乃是照著愛、光、聖、義造人。無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人都有愛、光、聖、義的特性。沒有人喜歡黑暗,人人都喜歡在光中。沒有人喜歡低俗,人人都喜歡獨特、與眾不同。沒有人喜歡錯誤,人人都喜歡是對的。別的動物沒有這種特性,但我們人類有。

因著亞當的墮落,那惡者進到我們裏面,人類的這些特性,就被那惡者破壞了。因此在我們裏面常常有爭戰。我們一面雖然愛父母,但是當我們發脾氣時,我們可能對他們發怒。這是一場爭戰。我們喜歡誠實,但是在某種情況下,我們常常說謊。雖然有時候我們打了勝仗,但在我們墮落的天性裏,我們不彀剛強,不足以抵擋消極的元素。在羅馬七章十九至二十節,保羅說,『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若我去作所不願意的,就不是我行出來的,乃是住在我裏面的罪行出來的。』罪人位化了,在我們裏面像一個人一樣的採取行動。

藉著神的救恩,我們被放在神裏面,神也進到我們裏面。如今在我們裏面有了神性與人性的調和。有手作其內容的手套與手是一;手與手套成了一個實體。手在手套裏面,手套在手外面。手套彰顯手;手加強並加力給手套,使手套非常的實在。這就是基督徒的生活。我們是基督徒,必須記住我們是複雜的人。我們是與神聖人位調和的人,這使我們與主成為一靈。(林前六17。)基督是我們的內容,我們是祂的彰顯,這麼說雖然不錯,但我們與基督的關係甚至比這更深更高。我們已經與基督調和在一起。這就像接枝一樣;一棵樹的枝子與另外一棵樹一同長大並生活。(羅十一24。)

基督徒的生活是神性與人性調和的生活。我們愛,必須是以神的愛作我們愛的內容與實際。表面上看,只是人的愛;事實上,這是神的愛。不僅是有神的愛為內容,人的愛為外表,也是神的愛與人的愛相調,乃是這兩個愛成為一個愛。因此,很難說這是人的愛,還是神的愛。在腓立比四章八節,人的愛包括在真實、莊重、公義、純潔、可愛、有美名這六項裏,神的愛彰顯於稱讚這最後一項裏。

神性與人性實際的調和,是藉著六節所描述的交通完成的。我們必須常常藉著禱告來到神前。這就是新約聖經告訴我們要不住禱告的原因。(帖前五17。)禱告就是吸入神;禱告也是我們與神之間有來往交通。這雙向的交通就是我們的聯合、交往、交通。電流就是電的來往或交通。沒有電流我們就不能享受像電燈這樣的電器。在我們身上也是一樣,我們裏面必須一直與神之間有來往,有流通。當我們停止禱告時,來往交通就停了。以後無論我們作甚麼,都是憑著我們自己而沒有神。當我們不住的禱告,保守我們在流裏,在交通、交往、和來往交通裏的時候,我們就享受神性與人性的調和。這樣,當我們運用我們的愛,我們就彰顯神的愛。我們的愛乃是我們的美德調和著神的愛,神的屬性。我們就成了調和的實體—神人,有神性調和著我們的人性。

講於主後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