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在召會生活中,由神聖屬性所加強,並豐富之變化過的人性美德的因素

讀經:以弗所書三章十七節,十九節下,八節,羅馬書十二章二節,以弗所書四章二十三至二十四節,哥林多後書三章十八節,以弗所書四章二至四節。

在前面幾章,我們看過了召會生活之恢復五個極重要的因素:基督、那靈、神聖的生命、召會生活的正確實行、以及那靈藉著十字架的運行。在本章裏,我們要來看第六個極重要的因素:變化過的人性美德。

召會生活所需要的是美德而不僅僅是道德

在召會生活中,我們需要人性的美德。我不喜歡用道德這辭,而喜歡用美德這辭。美德這辭,事實上是指比道德更高的品質。一個人可能有道德,但仍不一定有許多美德。美德高於道德。道德僅僅是對的而已。只要你不欺騙人,不偷別人東西,或不錯待別人,你就可以算是對的。你可能是對的,是有道德的,卻沒有美德。

譬如,你可能到書店,付適當價錢買了一本聖經。這是對的,有道德的。然而,如果你欺騙店主,少付了錢,你就是不對的。你沒有道德,因為你不誠實。但如果在交易時,你多收了零錢,而把多收的退回,你就是對的。這是道德,並不是美德。美德可用幫助窮鄰舍來說明。假如你不欠他甚麼,他也沒有為你作甚麼;但你出於愛,給他兩百元幫助他付房租。這就不僅僅是道德;這是美德。雖然你不欠他甚麼,他也沒有為你作甚麼,但你愛他,給他兩百元,並不期望有所回報;這是美德。這不僅是在道德的水平上,這是在更高層的美德上。

在召會生活中,我們若僅僅有道德,就很可能變得拘泥規條。但我們需要有美德,而不是拘泥規條。拘泥規條只是在道德的水平上,在對錯的水平上。但美德是在較高的水平上。你若拘泥規條,當人得罪你時,你就一定要人向你道歉。不僅如此,即使人向你道歉了,你可能仍不滿意;你可能要求進一步的道歉。這是拘泥規條。但你若有美德,你就不在乎人是否向你道歉。不僅如此,你不關心他向你道歉的標準。你反倒赦免他,容讓他。

美德高於道德和拘泥規條,對此我們必須有深刻的印象。在召會生活中,我們不該拘泥規條。若有人要你的書,並拿走你的書,你不該要回來。你若這樣作,就證明你是拘泥規條的。你若有美德,會體會他愛你的書。你就會說,『弟兄,你愛那本書麼?我願意再給你一本。我願意都送給你。』這是美德。人群社會所要求於人的,只是道德。但在召會生活中,所要求的是美德,那是遠超過道德的。

我們要繼續這個例證。另一位弟兄可能問,這位拿走你書的弟兄這麼作是不是對的。然而,這另一位弟兄不該作審判官。他不該審判那位拿你書的弟兄,因為有主在他裏面。今天,他可能把你的書全都拿走,並且很高興這麼作。但明天聖靈可能摸著他的心,使他沒有平安擁有那些書。那靈要使他自責,看見你把所有的書都給了他,乃是因為他想要偷那些書。然後那靈在他裏面作工,使他把所有的書都歸還給你,還另外加上一本詩歌。這樣加上一本詩歌,也是美德,比只有道德更高。你也許很高興收到這本詩歌。然而,第二天主可能摸著你,要你把這本詩歌給另一位弟兄。這說明召會生活所需要的美德。

我們從這些例證可以看見,在召會生活中,道德的標準遠比人群社會中的道德為高。在召會生活中的標準不是道德,乃是美德。讓我用一件發生在臺北的事,再進一步說明這事。在五○年代初期,我們在聚會中不用椅子,而用板凳;每條板凳的長度可坐四人。有時候胖子佔的位子超過四分之一,其他三人就要忍受不便。有一次,坐在一條板凳的三人,為著每人該佔多少座位,而與一位胖弟兄爭吵。他們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把這事帶到長老那裏。他們為著四分之一的板凳爭吵,不過是拘泥規條而已。這樣的人怎能過召會生活?後來我告訴那三個人,要愛那位胖弟兄,要幫助他注意自己過重。因著他那麼胖,他們需要同情他,憐憫他。我告訴他們,若有必要,他們三人中應當有人情願站著,把自己的位子讓給那位胖弟兄。這就是美德。從這個例證我們可以看見,道德和美德之間的不同。在召會生活中,我們不該拘泥規條。不僅如此,在召會生活中我們不該只有道德,因為我們所有的乃是更高的,我們有美德。爭吵、爭執、堅持、緊握我們所該有的,乃是拘泥規條。這在人群社會中很平常,但不該存在於召會生活中。

有些聰明的聖徒知道,在召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操練美德,所以就趁機佔人便宜。他們可能要別人操練美德,而佔別人便宜。你若是比較胖或年長,你不該要求別人向你表現美德。你若這樣,你就成了強盜,奪取別人的美德。但美德不是奪取而得的,乃是別人給的。我若是胖子,當我來聚會時,我知道一條凳子坐四個人,我所佔的位子就不該超過四分之一。我該多讓位子給別人。這就是操練美德。

甚至在人群社會中,也有人操練美德。我今年在德國斯圖嘎坐巴士去飛機場時,就曾看見這事。巴士坐滿了乘客,我們沒有座位。但是兩個德國年輕人看見我妻子和我比較年長,就站起來讓位給我們。我很受感動,看見兩位當地的青年人肯讓位給我們這些外國人。那不僅是道德,也是美德。

這個原則應當一直保持在召會生活中。我們該一直向人顯出美德,絕不要佔人便宜。在召會生活中,不該僅有道德的標準。我們的標準必須是較高標準的美德。這就是召會生活:一直要給出去,而不要佔人便宜。因著我們愛別人,我們願意給他們東西,而不是佔他們便宜。召會生活高過拘泥規條,甚至高過道德。召會生活乃是留在美德中。

美德這辭含有美的意思。你可能有道德,卻不一定美。有時候你是對的,但你可能與人爭辯,好得著你的權利。這種道德是醜惡的;一點也不美麗。有時候我們的義既不美麗,也不甘甜。在召會生活中,一切的義應當是美麗而甘甜的。一旦我們的道德美麗而甘甜,那就是美德。在召會生活中,我們不該僅僅是對的;我們必須滿了美德。無論我們作甚麼,在人眼中都應當又甘甜又美麗。這就是美德。

在我們人性的美德裏,為神聖的屬性所更新、變化、加強並豐富

不僅如此,在召會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有美德,更要有變化過的美德。(羅十二2,弗四23~24,林後三18。)變化過的美德是人性美德加上了神性的元素。當你喫有營養的食物,就有一種變化發生。你喫這食物之前,樣子可能軟弱蒼白。但好好喫了幾天之後,你的面容就白裏透紅。在召會生活中,一切美德都該是變化過的。你可能是個好人,但現今你重生了,你可能仍然想要憑自己行事為人。然而,因著你每天向主禱告,接觸主,所以主就向你注入。主向你注入,就把祂神聖的素質注射到你裏面。當神聖的素質注入你裏面,你人性的美德就完全被變化、加強並豐富。你的人性美德要被神聖的屬性所加強並豐富。這樣,你就在召會中過一種滿了美德的生活。這些美德不是屬於天使的,乃是非常有人性的。但一切人性的美德,都已經被神聖的屬性所豐富了。這是何等的美好!

藉著基督安家在我們心裏而被基督的豐富浸透,並被充滿成為神一切的豐滿,作神的彰顯

在以弗所三章八節保羅告訴我們,他將基督那追測不盡的豐富供應給信徒。保羅所供應的不是道理,乃是基督那追測不盡的豐富。道理可以比作菜單或食譜,而基督那追測不盡的豐富可以看作是食物本身。保羅供應的,不是菜單或食譜,而是一切豐富的食物。我們藉著喫食物,就得著一切的豐富。保羅將那追測不盡的豐富供應人。他將基督那追測不盡的豐富供應人之後,就禱告:『我向父屈膝,…願祂…藉著祂的靈,用大能使你們得以加強到裏面的人裏,使基督藉著信,安家在你們心裏。』(14~17。)保羅禱告,願信徒不僅享受基督的豐富,更完全被基督充滿並佔有。這樣,基督就安家在信徒的心裏,而這位基督要浸透他們的全人。祂要充滿、加強、並豐富他們一切的美德。最終,所有的信徒都要被充滿,成為神一切的豐滿。(19。)

這樣,我們就認識信徒是怎樣的一班人。信徒乃是一班一直享受基督,並被基督充滿、浸透,直到他們充滿了神的人。這樣,他們就成為神的彰顯。他們被神浸透,甚至與神是一。他們的愛、謙卑和溫柔,都滿了神聖的素質。事實上,他們的美德乃是神性與人性的調和。至終,在召會生活中一切的美德,應當就是神與人的調和。換句話說,在召會生活中的美德應當是神在人裏的彰顯。我們是人,但我們該過一種滿了美德的生活,就是一種彰顯神的生活。根據保羅在提前三章十六節的話,這是一個極大的奧祕,就是神顯現於肉體。召會生活就是神顯現於肉體。我們都是肉體,但我們彰顯神,而神顯現於我們的美德。我再說,召會生活就是神聖的屬性彰顯、顯現於人的美德。換句話說,召會生活就是彰顯神的人性美德。

但願我們都是享受基督豐富的人。這樣,基督就要安家在我們全人裏面,充滿並浸透我們,直到我們都被充滿,成為神一切的豐滿。這樣,我們就成為神在人性美德裏的彰顯;這人性的美德彰顯出神聖的屬性。這就是為著召會生活之變化過的人性美德。召會生活需要有這樣變化過的美德,這些美德是屬人的,卻得著神聖屬性的加強、豐富並變化。這些雖然是人性美德,卻將神彰顯出來。

我們要繼續來看為著召會生活的主要美德。這些美德不是為著人群社會,乃是為著召會生活。

卑微

頭一項美德是卑微。許多聖經的繙譯,把以弗所四章二節的卑微譯為謙卑。但是卑微與謙卑是極其不同的。君王或總統可能很謙卑,但仍然居於高位。他雖然謙卑,但仍有尊嚴和尊榮。主耶穌不是像這樣。祂雖然與神同等,但祂不以此緊持不放。(腓二6。)祂不僅是謙卑的,更離了祂的高位,降卑成為人。這是祂的卑微。不僅如此,祂不僅降卑到人這樣的低層,更降到奴僕這最低的一層。(7。)雖然主耶穌有神的形狀,但祂未曾堅持不放那個形狀。祂反倒離了那高位,就是神的位,降卑到人的低位上。再者,祂作為人成了奴僕;而作為一個人奴僕,有一天祂洗門徒的腳。(約十三1~17。)主耶穌降卑到何等的低微!當祂洗彼得、約翰、雅各和眾門徒的腳時,祂比他們都低微。凡是洗人腳的,必定比他所洗腳的人低微。

在召會生活中,頭一項需要的美德是卑微。卑微就是留在低微的地位上。你如果是長老,你不可留在長老的地位上。你必須從長老的水平上下來。你應當下來洗聖徒的腳。一九五二年,在臺北一次聚會中,五位長老給將近一千位弟兄們洗腳。那實在是召會生活的更新。這給我們看見,所有的長老都從長老的水平上下來了。他們比所有的弟兄都低微,並且把所有的抱怨、不滿、怨言和閒話都洗除了。不僅如此,那帶進了真實的一。

主在馬太十一章二十九節說,祂心裏柔和謙卑。這些都是在召會生活中所需要的美德。在召會生活中,我們都該有同樣的卑微與溫柔。主耶穌就是神。祂原是極其尊高,但祂降為卑。祂離了高的水平,降卑成為一個人。祂成為人之後,又從人的水平上降到奴僕的水平上。

有一天,門徒爭論誰最大。主耶穌似乎告訴他們:『你若要為大,就必須降為卑。你們中間沒有人為主治理。你們都是弟兄。誰要為大,就必須作僕役。你們必須服事你們的弟兄。你們必須像我一樣。我來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你們豈不記得,我曾洗你們的腳麼?』(可十36~45。)為要在召會生活中操練卑微,無論弟兄或姊妹,無論年長或年幼,都不該留在高的地位上。我們都必須從我們的寶座上下來。我們都必須降到低的水平上。我們眾人都必須降卑。卑微乃是召會生活中所需要的第一項美德。

溫柔

召會生活中所需要的第二項美德,乃是溫柔。(弗四2。)溫柔是甚麼?就著人這一面,我們可能以為溫柔與和藹相同。一個人若是和藹的,走得慢慢的,說話慢而斯文,我們就認為他是溫柔的。但在新約裏,溫柔所指的比這更多。在聖經裏,溫柔的意思是不為自己爭甚麼。主耶穌告訴我們,人若要我們的裏衣,連外衣也讓給他。(太五40。)在人群社會中則不是這樣。一個人若要拿另一人的裏衣,他們就會為這衣服相爭。這不是溫柔。溫柔乃是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羊羔不掙扎;牠只是去到那裏,毫不抵抗。主耶穌就是這樣的羔羊。當祂要被釘十字架時,祂乃是像羊羔一樣被牽到宰殺之處。祂沒有抵抗,也沒有掙扎;祂只把自己交出來。我若是溫柔的,當你要我陪你走一里路,我就陪你走。最終,我甚至為你多走一里路。我不爭執,也不抗拒,而是容讓。你若要佔板凳超過四分之一,我就給你板凳的一半。你若要板凳的一半,我就給你板凳的三分之二。你若要三分之二,我就給你整個板凳。你若說你是對的,我是錯的,我就不會想要證明你是錯的,我纔是對的。這就是溫柔。溫柔乃是不爭,總是容讓。在法庭上沒有溫柔,只有為著公義相爭。在法庭上,人人都爭著要找出誰對誰錯。但我們都必須看見,在召會生活中,我們沒有法庭。

我們可以用一位姊妹的故事來說明溫柔這項美德:這位姊妹的丈夫總是在晚上很晚回家。這位姊妹堅持她的丈夫錯了,所以當他回家時不去開門。她故意讓丈夫在外面一直叩門,直等到一個鐘頭過去。最後,她纔去給他開門,然後把門甩上。我勸她不要這麼作。我建議她每天晚上當她丈夫走後,她該作一些好喫的點心並泡好茶,等她丈夫回來。然後她該等在門旁,直等她丈夫回來,即使過了半夜也要等。當她聽見腳步聲,就該開門,並且說,『歡迎回家,這裏有茶和點心。』這位姊妹聽我這麼說,就告訴我她辦不到。我對她說,『是的,你辦不到,但在你裏面的主耶穌辦得到。』最終,我說服她,這是得著她丈夫惟一的路,她就回去這麼作。後來她告訴我,她丈夫不僅晚上不再出去,甚至開始與她一同去聚會了。這是美德的一個真實例證。

我們不該拘泥規條、爭執、爭吵,乃該容讓。你的丈夫若喜歡外出,你就陪他走到門口,說,『再見,玩得開心。』即使你知道他是去電影院,你仍然要祝他玩得開心,並且豫備好等他回來。這不是拘泥規條,這乃是溫柔。溫柔就是容讓。

當我們容讓時,我們就給主機會進來祝福那個情形。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必須忘記過去。忘記過去,意思就是容讓。你若仍然堅持過去的事,你就會掙扎、爭執。這種的爭執,是沒有止境的。你反而必須容讓。赦免就是容讓,容讓就是忘記。我們基督徒很難赦免別人。通常我們的赦免就像埋葬死狗,卻把狗的尾巴留在土外。我們埋了死狗之後,可能向朋友誇口說,我們已經赦免了別人,已經把過去埋葬了。這樣誇口之後,我們就給他們看死狗的尾巴。作妻子的常常是這樣赦免她們的丈夫。有時候有些聖徒在聚會中見證說,『長老得罪了我,但有一天靠著主的憐憫,我全部赦免了他們既然他們已經全部赦免了長老,那為甚麼要到聚會裏告訴人?那意思是說,他們埋葬了狗,但把狗尾巴留在外面。我們需要丟棄狗尾巴,容讓並忘掉得罪我們的事;然後我們就不要再說到得罪我們的事。在召會生活中,我們絕不該為任何事掙扎,絕不該堅持任何事。溫柔就是容讓。不要堅持,不要攻擊別人,也不要為自己爭甚麼。只要容讓。這樣,你在召會生活中就有平安。

恆忍

保羅在以弗所四章二節說,除了操練卑微和溫柔的美德之外,我們還需要恆忍。這三種美德太好了。卑微就是低微;溫柔就是容讓,而不與人爭吵或爭執;恆忍就是忍受別人的錯待。如果一位弟兄錯待你,你不該說甚麼。你反而該忍受他的錯待,不是一週,乃是很長一段時間。這就是恆忍。

在召會生活中,我們都該操練這三項美德:卑微、溫柔和恆忍。我們若這樣操練,就會一直有和平。在每一個召會中,也是在眾召會中,並在眾召會之間,就都不會有問題,因為眾聖徒都操練卑微、溫柔與恆忍。在召會中若有這三項美德,這裏就有和平,神就會得著彰顯。這些美德對召會生活乃是極重要的實際因素。我們都必須卑微、溫柔、恆忍。

彼此擔就

我們也必須在愛裏彼此擔就。(弗四2。)我們不該彼此離棄或轉開,乃要彼此擔就。有一天你若發現一位弟兄作錯甚麼事,不要放棄他或棄絕他。你反倒要一直的擔就他。我們都喜歡那些我們所看為好的人,沒有一個人喜歡擔就那些製造麻煩的人。我們憑天然喜歡那些我們認為是絕佳、上好的人,但這不是召會生活。在召會生活中,我們必須擔就所有軟弱和麻煩的肢體。雖然沒有人喜歡他們,但我們肯擔就他們。這雖然不容易,但為著召會生活,我們必須這麼作。在我們眼中,有些聖徒可能像烏龜、地鼠,甚至像蛇。然而,我們若肯擔就這些聖徒,最終他們都要變成綿羊。這就是召會生活。我們沒有人能這樣作,但耶穌能。耶穌豈不是擔就你麼?雖然有時候你給主惹了很大的麻煩,但主耶穌總是擔就你。

在召會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在愛裏彼此擔就。弟兄需要擔就姊妹,姊妹需要擔就弟兄。我們若彼此擔就一段時間,我們就都要被變化。在召會生活中,我們不該棄絕任何一個人,或把任何人趕出去。即使他們錯了,我們也要保住他們,擔就他們。我們若保住假的,他們也許會成為真的。有些人可能說,主耶穌雖然擔就猶大三年半,但猶大並沒有改變。猶大的確沒有改變,但我們仍然必須承認,沒有猶大,主就不可能被賣並被釘十字架。在召會生活中,我們不該把人趕出去,或棄絕他們。我們必須學習,一直在愛裏,並以和平的聯索彼此擔就。將所有信徒聯結在一起的聯索,乃是和平的聯索。(弗四3。)這就是保守一的路。這就是我們眾人蒙保守在身體的一裏的路。

在本章我們已經看過,我們需要人性的美德被神聖的屬性所變化、加強並豐富。這遠超過人的道德。在召會生活中不該拘泥規條,而該有卑微、溫柔、恆忍,並在愛裏以和平的聯索彼此擔就。這樣,我們就會有一,而這一乃是真實的召會生活。這就是耶穌的見證,也就是燈臺,在黑暗的世代裏發光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