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事奉的路

本篇信息我們要從以弗所四章七至十六節,來看我們今天事奉的路。

為著基督身體的建造

我們的事奉,乃是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而以弗所四章,是聖經裏說到基督身體的建造,最清楚的一章。七至八節說,『但恩典賜給我們各人,是照著基督恩賜的度量。所以經上說,「祂既升上高處,就擄掠了那些被擄的,將恩賜賜給人。」』在這裏,我們多半領會,主所賜的恩賜,就是十一節所說的使徒、申言者、傳福音者、牧人和教師。然而,我們也可以說,這裏所說主所賜的恩賜,不僅是指使徒、申言者、傳福音者、牧人和教師那些有特別恩賜的人,也是指我們每一個得救的人,就是基督身體上的肢體說的。

七節說,我們每個人已經照著基督恩賜的度量,得了恩典;所以,我們各人都是主所賜的恩賜。這包括了使徒、申言者、傳福音者、牧人和教師,以及每一個得救的人。這裏說,『恩典賜給我們各人,』因此我們可以說,恩典不僅賜給使徒、申言者、傳福音者、牧人和教師,也賜給其他的肢體,包括一切蒙恩作基督身體肢體的人。

九至十三節說,『(若非祂也曾降到地的低下之處,「祂升上」是甚麼意思?那降下的,也是那升上,遠超諸天之上,為要充滿萬有的。)祂所賜的,有些是使徒,有些是申言者,有些是傳福音者,有些是牧人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目的是為著職事的工作,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直到我們眾人都達到了信仰上並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達到了長成的人,達到了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請注意這裏題及達到三件事:第一,達到信仰上並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第二,達到長成的人;第三,達到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

十四節說,『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為波浪漂來漂去,並為一切教訓之風所搖蕩,這教訓是在於人的欺騙手法,在於將人引入錯謬系統的詭詐作為。』這裏的教訓之風,不是指異教之風,乃指道理之風,是指不同的道理、觀念和意見。為一切教訓之風所搖蕩,就是被不同的道理、觀念、和意見之風搖蕩,結果就被引入錯謬的系統中。

十五至十六節接著說,『惟在愛裏持守著真實,我們就得以在一切事上長到祂,就是元首基督裏面;本於祂,全身藉著每一豐富供應的節,並藉著每一部分依其度量而有的功用,得以聯絡在一起,並結合在一起,便叫身體漸漸長大,以致在愛裏把自己建造起來。』這裏不僅有每一豐富供應的節,還有每一部分依其度量而有的功用。『供應的節』是指有特別恩賜的人,『每一部分』是指身體的每一肢體。全身藉著每一豐富供應的節,並藉著每一部分依其度量而有的功用,便叫身體漸漸長大,以致在愛裏把自己建造起來。這個自己就是身體,是身體自己建造自己;當身體漸漸長大,就在愛裏把自己建造起來。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見,基督的身體被建造起來,一共有四個重點。首先,從基督升到高處,勝過仇敵開始;然後,祂將各樣的恩賜賜給召會;第三,藉著這些恩賜作工成全聖徒;第四,聖徒得成全,達到信仰上並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達到長成的人,並達到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結果,就使身體漸漸長大,以致在愛裏把自己建造起來。

基督升上高處,擄掠了那些被擄的

基督身體的建造,首要的乃在於基督,祂是升天得勝的主。八節說,基督既升上高處,就擄掠了那些被擄的。『升上高處』、『擄掠了那些被擄的』,這兩件事可以說包括了主耶穌所作的一切。祂為我們成為肉體,也為我們死而復活,而升天是死而復活的一個結果。所以,說到升天,就包括死與復活,而死與復活又聯著成為肉體。主是成為肉體、死而復活、升天超越的主。然而祂不僅升天超越,祂還把那些被仇敵撒但擄掠的人,從撒但的擄掠中拯救出來;這是祂的得勝,是祂所完成的工作。

基督將恩賜賜給召會

藉著祂所完成的工作,第二件事發生了,主就把各樣的恩賜賜給召會。這裏的恩賜,不是指各種服事的能力或才幹,而是指那些有功用的人,也就是十一節裏各種有恩賜的人,如使徒、申言者、傳福音者、牧人和教師等,廣義的說,也包括基督身體上的眾肢體;基督把這些當作恩賜賜給召會。

人需要經過主的製作,纔能成為恩賜,賜給召會

一個人要能被當作恩賜賜給召會,必須經過主的製作,成為在主手中有用的人。我們通常以為,主賜給召會這些恩賜,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好像這一位升天得勝的主,擄掠了那些被擄掠的,就將他們當作恩賜賜給召會,這是輕而易舉的。然而,我們若仔細讀聖經,若在靈裏摸著那個感覺,就會看見,主把有功用的人賜給召會,並不那麼簡單。

彼得的例子

以使徒彼得為例,他原不像個使徒。彼得原來是個打魚的人,又粗又野。當他在加利利海邊時,並不像個使徒。現在主要把彼得當作恩賜賜給召會,主要如何作呢?主不是把彼得擄掠過來,說,『西門,我要把你當作使徒賜給召會。』然後,把彼得從加利利海邊,帶到耶路撒冷,彼得就變成使徒了。主不是這樣作。主乃是藉著祂的死與復活,藉著祂的升天與得勝,把這個又粗又野、天然的彼得作成使徒。是主把祂的死和祂的復活,作到彼得裏面,也把祂的升天超越,和祂的得勝,以及征服仇敵那一切的能力,都作到彼得裏面。然後,這個在加利利海邊打魚的人,纔成了使徒,成了主手中一個有用的人。

保羅的例子

以大數的掃羅為例,他後來成了主打發到外邦人中最主要的使徒,但是當他在往大馬色的路上,還沒有遇見主的時候,他一點也不像個使徒。他為人兇猛,有才幹,有魄力,有思路,並且受過高等教育。他和彼得不同,彼得在被主作成使徒以前,不過是個在加利利海邊打魚的人,又粗又野。相反的,這個在往大馬色路上的掃羅,受過高等教育,有頭腦,有思想,有魄力,有幹才;然而,他一點也不像個使徒,反而是個逼迫殘害召會的人。

現在,主要把這樣一個掃羅,當作使徒賜給召會,主要怎麼作呢?主並不是把掃羅擄來賜給召會,掃羅就變成外邦召會的使徒了。我們讀使徒行傳就會發現,這中間有好長一段時間。從掃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遇見主,一直到他在安提阿被差遣出去作使徒,這中間有許多年的工夫。主用多年的工夫,把祂的死、祂的復活、祂的升天、和祂的得勝,都作到掃羅裏面。主不僅僅教導掃羅,也不僅僅把一些道講給他聽,主乃是把祂的死、復活、升天和得勝,都作到掃羅裏面。所以,到了十三章,我們看見掃羅變作保羅了;(9上;)他不僅名字改了,並且他這個人也變了。

在十三章,當掃羅被差遣出去作使徒時,他的名字改作保羅;這是證明當他作使徒時,他這個人變化了。他不再是原封不動的那個掃羅,而是從裏到外完全變化過的保羅。怎麼變化的呢?乃是藉著主的死與復活,藉著主的升天和得勝。所以,保羅出來作使徒時,他所講的就是基督的死與復活,基督的升天與得勝。他所寫的羅馬書不是理論,而是根據他的經歷寫出來的;保羅的確經歷了與基督同死,與基督同活。他所寫的以弗所書也不是道理,他的確經歷了與基督一同升到諸天之上,有在基督裏那個得勝的經歷。所以,他能從經歷中說,『基督升上高處,擄掠了那些被擄的,把我這個保羅作成為使徒,當作恩賜賜給召會。』

事奉不在於天然的幹才,乃在於經過主的製作

從這些事例,我們看見這一位升天得勝的主,怎樣把那些有功用的人賜給召會。主乃是藉著把祂的死、復活、升天、得勝,作到那些人裏面,把他們變化成為與祂一樣,有祂的生命、性情和性質;然後,把這些人當作恩賜賜給召會。這裏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我們若要被主當作恩賜賜給召會,就得讓主在我們身上作這一番工夫;我們得讓主把祂的死、祂的復活、祂的升天、和祂的得勝,全數作到我們裏面。

這不在於我們讀了幾年神學,把六十六卷聖經都讀過了,把裏面神學的講究都研究過了,也學了一點道理、一點口才、和怎樣和人接觸的方法,我們就能是個有功用的人。這也不在於我們生來有口才,說話聲音響亮,發表清楚,內容動聽,我們就是個有功用的人。可能我這個人生來沒有口才,說話也不流利,發表也不清楚,但主卻把我擺在祂製作的手中,把祂的死、祂的復活、祂的升天超越、以及祂從仇敵手中把人擄掠回來的得勝,都作到我裏面;作到一個地步,把我整個人作透了,我就變作主手裏一個有功用的人。這樣,主就可以把我當作一個恩賜賜給召會。凡是在主面前有心事奉的人,都該看見,事奉不在於我們天然的幹才,不在於我們能講、能發表。事奉乃在於這裏有一個人,被神從這個世代分別出來,擺在神製作的手中;經過一段時間,主把祂的死、復活、升天和得勝,藉著內住的靈,組織到這人裏面。或許是五年、十年,甚至十五、二十年的工夫,主纔能把祂所經過的這一切,都組織到這人裏面。結果,這人在主手中,不僅僅是經過主一番的教導、教育,他乃是經過主一番的組織、製作。

我們有的人又粗又野,像彼得一樣;也有的人既文雅,又有幹才,像掃羅一樣;但不論粗野或文雅,我們都還是天然的人,都沒有經過主的製作,沒有經過死與復活,也沒有達到升天超越的地位,更沒有經歷基督的得勝。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把地位讓給主,讓主來製作我們,把我們作成祂手中有功用的人,好叫我們能事奉祂。

一九四七、四八年,我們在上海時,有幾位弟兄在政府機關作高等官員。有一天,他們帶了一位比他們還高階的官員來聽福音。會後,這幾位弟兄對倪弟兄說,『那位某某高官若是能得救,那個人對主、對召會就會很有用。』倪弟兄聽了之後,搖搖頭說,『沒有用,那位高官沒有用。』這些弟兄就驚訝,心想怎麼會沒有用呢?那個人有好的幹才,受過特等教育,得過兩三個博士學位。像這樣一個有幹才、有學問的人,怎麼說他沒有用呢?倪弟兄的回答很簡單,他說,『這個人給世界製作到一個地步,沒有辦法再製作了。』這意思是,這個人已經給世界佔用、製作到一個地步,很難讓主在他裏頭再有所製作。

需要長時間在主的死、復活、升天和得勝裏,被主製作

召會中的事奉,不在於你有幹才,或受過高等教育,有了甚麼學位。當然,這並不是要你粗野,一字不識,作個老粗、土包子。召會中的事奉,需要你我經過主的製作。怎麼製作?乃是在主的死裏製作,在主的復活裏製作,在主的升天超越裏製作,在主的得勝裏製作。正是為這緣故,我們纔看見好些得救、愛主、願意為主使用的人,在他們身上有許多事情發生。這許多事情的發生,就是主在他們身上的製作。

這個製作不是僅僅坐在那裏聽幾篇道,或讀幾本書就可以了。那些說到主的死、復活、以及升天超越的書,我多年前都讀過了,每一次讀的時候,我都在那裏讚美主:『主阿,讚美你,我和你一同死了,也和你一同復活,並且和你一同坐在天上。』然而,讚美歸讚美,讚美過後,我發現我仍然在地上。所以,讀了書不等於那個榮耀的事實已經製作到我們裏面。曉得歸曉得,讚美歸讚美,你還是你,那個榮耀的事實和你,仍是分開的兩件事。這需要一段長的時間,或許是二年,甚至三、四年也不彀;有可能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需要裏面聖靈的運行,以及外面環境的配合

主在我們身上的製作,不僅要有長的時間,還需要聖靈在我們裏面的運行,以及外面環境的配合。聖靈天天運行在我們裏面,這聖靈就是賜生命的靈,是釋放、並變化我們的靈,也是神兒子的靈;祂在我們裏頭工作,使我們不僅有神兒子的名分,還有神兒子的實際。聖靈在我們裏面組織的工作,同時需要外面環境的配合,再加上一段長的時間,纔能把我們這個人,製作成一個有用的人。一年、二年,甚至三年、四年,主藉著一個又一個的環境,在我們這個人身上有所製作。不管我們怎樣逃避,也不管我們怎樣謹慎,環境仍是在主的手裏。我們都必須清楚,不是謹慎就能保守我們不犯錯,也不是謹慎就能保守我們沒有難處;神能製造許多環境,為要製作我們這個人。

結果你會發現,在你人生的遭遇中,你遇到許多的事故,按人的常理是不能解釋,是沒有道理的。好些事情不應該這樣發生,偏偏這樣發生了;好些事情你都計算好,不會那樣發生,偏偏那樣發生了。好些事情在別人身上不會有問題,在你身上卻有許多問題;因為你需要這一個,所以神就給你這一個。神是不會錯的。

無論你是聰明或愚笨,你都在神手裏,祂要把你製作成一個有用的人,可以給升天得勝的元首基督,當作一個恩賜賜給召會。這樣,你在召會中,就是一個有用的人,就是個恩賜。千萬不要以為,你得救了,就是身體上的肢體,你這個肢體就會有用;沒有這麼簡單。你得救了是一個肢體,但你這個肢體還沒有功用。為甚麼呢?因為你這個肢體,還沒有經過升天得勝的基督在你身上一番的製作。這並不是說真理沒有用,聖經知識沒有用,而是說,僅僅靠道理、靠聖經知識是不行的。

比方,有人講一篇道給你聽,你聽過之後,覺得那是一篇很好的道,思路清晰,條理清楚,例證又合宜,然而裏頭卻沒有甚麼內容。相反的,可能一位弟兄對你講了一篇道,他的思路不清楚,語句也不通順,沒有甚麼口才;然而他講到末了,卻有個東西留給你。這個東西是甚麼?就是有人經過主的製作,而出來的一個功用。這樣被主製作過的人,纔是主給召會的恩賜。

我們在這裏學習事奉,首先要知道事奉的基本條件,是我們在主的手裏,經過祂一番的製作。主如果還沒有死而復活,還沒有升天得勝,祂就沒有辦法製作我們。然而如今祂已經死而復活,升天且得勝了;祂配,祂也能,把我們作成恩賜。藉著祂死與復活的工作,經過祂升天得勝的製作,我們這個人就能在主手裏成為有用的人。

有恩賜的人要成全別人
不是代替,乃是成全

基督的身體被建造起來的第三個重點,就是這些有恩賜的人,他們所作的工作,乃是成全別人。這些人經過主在他們身上的工作,成為有用的人;等到他們來作工時,他們不是代替別人作,也不是代替別人事奉,他們乃是成全別人作,成全別人事奉。我們要看見,許多時候我們在召會中的事奉,並不是成全別人,而是代替別人。只要我來事奉,結果樣樣都是我作,別人都不用作了。這如同中國話所說的:『一鳥入群,百鳥不鳴。』我們的事奉常是這樣;只要我事奉,就甚麼都是我一個人,樣樣都我自己來,別人都不需要了。這是不對、不正確的。真實的事奉不是代替,乃是成全;不是我代替弟兄姊妹事奉,乃是我成全弟兄姊妹事奉。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事奉,或許剛開始時,所有的擔子都在他肩頭上,是他一個人扛。然而,正確的情形是:過了二年,這個擔子分出去一半了;再過二年,剩下的擔子又分出去一半;再過二年,所有的擔子就都完全分出去了。這時,所有的擔子都不再是在一個人身上,而是在眾弟兄姊妹身上。這是需要成全的。我能背這個擔子,是因為我經過主的作工,被主作到一個地步,在主手中是有用的。現在,我怎樣把擔子分給別人呢?我就需要成全別人,不是代替他們作,乃是成全他們作,好像師傅帶徒弟一樣。不是師傅一直代替徒弟作,而是師傅帶著徒弟作,作來作去,就把徒弟成全出來了。

我們有的人在這裏事奉,恐怕有十多年了。請問,經過這十多年,你們成全出甚麼人呢?按你們的事奉,你們都是老師傅了,但你們這些老師傅帶出幾個徒弟呢?如果一個人在這裏事奉十多年,一個徒弟都沒有帶出來,這其中一定有問題。這個問題恐怕就是只有代替,沒有成全。若是從頭到尾都只有你作,也只有你會作,你都不給別人作,也不相信別人會作;結果作來作去,五年、十年過了,還是只有你行,只有你作,別人仍然不行。如果我們的事奉是這樣,我們的路就錯了。

主在彼得身上花工夫,以成全他

我讀福音書時,讀到彼得,可以說是越讀越失望。主耶穌復活,向門徒顯現,特別是向彼得顯現;(路二四34,林前十五5;)之後,彼得竟然還帶著弟兄們到海裏打魚。這樣一個彼得,實在沒有甚麼可取之處。他這個人可以前一分鐘得著神的啟示,認識主耶穌是基督,是活神的兒子,後一分鐘立刻被撒但利用。況且他這一個人又多言多語,喜歡出頭,所以常常說錯話。若是這裏有位弟兄像彼得一樣,東也搶著說話,西也搶著說話,恐怕我們也會跟著緊張起來,就不想理他了。然而,主耶穌不是這樣;祂真是在彼得身上花工夫,用心改正他、帶領他。

在馬太十七章,主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上了高山;剛到山上不久,彼得就說胡話。他說,『主阿,我們在這裏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帳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4。)他一胡說,天上就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5。)彼得聽見了,就面伏於地,極其害怕。那時彼得是聽見了,也聽清楚了。等到下了山,不久有收殿稅的人前來對彼得說,『你們的老師不納殿稅麼?』(24。)彼得又像在山上那樣,開始說胡話了。他立刻回答說,『納。』等到說完話之後,就到屋子裏去見主耶穌。主耶穌知道這事,還沒有等他開口,就先問他說,『西門,你怎麼看?地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或丁稅?向自己的兒子,還是向外人?』(25。)收殿稅是為聖殿使用,這個殿是父的殿。彼得在山上明明聽見主是父的愛子,所以主一問彼得,彼得就回答:『向外人。』於是主耶穌對他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了。』這弄得彼得無話可說。但為了避免絆跌人,主就要彼得去作一件事,好納殿稅。主要彼得到海邊釣魚;主告訴彼得,會有一條魚來,這條魚的口裏有一塊錢,這一塊錢可以拿去,作為殿稅。

我信彼得在那裏,不是一下子就釣到魚;他在海邊釣魚時,必定嘗到苦味。或許他心裏想:『哎呀,怎麼辦?甚麼時候這條魚纔會來?這條魚的口裏還要有一塊錢;這真要命。主不納殿稅,就算了;要納,就拿出一塊錢,何苦要我來受這個罪呢?我那時候真是多嘴了,要是那時不說,該有多好。收殿稅的人問我,我若不說,而要他去問問主,那就好了。哎,我何必多說,只多說了一個字,就惹出這麼多麻煩,簡直是招罪。』這真的是彼得招罪麼?不,這是彼得需要的。乃是這一個把彼得製作了,讓彼得說話不再像從前那樣快。

納不納殿稅,是主的事。主說納,我們就納;主說不納,我們就不納。然而這個功課,彼得一直到末了都沒有學好。我們讀彼得的故事,就可以看見,主耶穌在他身上一直在作成全的工作。所以說,我們的事奉有沒有價值,在乎兩件事:第一,我們有沒有經過主的製作;第二,我們是不是成全出人來。

如何成全人
成全人達到信仰上的一

建造基督身體的第四個重點,是關乎我們如何成全別人。這個成全不簡單,有時我們想要成全別人,卻是越成全,別人越顯不出功用。因為我們的成全不得其法,結果,我們越成全,別人越沒有用。要如何成全呢?以弗所四章十三節說到三個達到:達到信仰上並對神兒子之完全認識上的一,達到長成的人,達到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我們成全人,第一,要幫助人脫離道理,使人達到信仰上的一。有些人以為成全人一定要講道給人聽,給人更多的道理;不,我們要幫助人脫離道理。十三節說到在信仰上的一,十四節就說到教訓之風,也就是道理之風。我們成全人,是要幫助他們脫離道理之風,而達到信仰上的一。

信仰的內容是關乎我們的得救

信仰和道理不同;在信仰上,我們能達到一,但是道理卻帶來爭論與分裂。所以,分別信仰與道理的不同是很重要的。比方,有人提倡要說方言,這個說方言,是信仰,還是道理?又譬如,關於聖徒的被提,有的人說是災前被提,有的人說是災後被提,還有的說是部分被提,那麼這個是信仰,還是道理?當然是道理。甚麼叫作信仰?信仰是關乎你的得救。你信就得救,你不信就不得救;這就是信仰。

說方言是道理,不是信仰

以說方言這事為例,你信或不信,都與你得救不得救沒有關係。那些提倡說方言的人中,有一派曾說,你若不說方言,就不能得救。說這話的人,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因為二百年來,有許多屬靈的人都沒有說過方言。十九世紀美國的大佈道家慕迪沒有說方言,英國的大佈道家司布真也沒有說方言,連辦孤兒院、對主滿了經歷的慕勒也沒有說方言;甚至我們中間的倪柝聲弟兄也沒有說方言。如果說他們都沒有得救,那豈不是笑話?

歷代不知有多少為主大用的人,都沒有說方言。在中國,傳福音很有能力的宋尚節博士,不只不說方言,他根本反對方言。還有王明道弟兄,年輕得救後,曾受教導學習方言,後因發現其中的偏頗,就反對說方言;然而,他卻帶領成千成萬的人歸主。你能說他沒有得救麼?所以,說方言也罷,不說方言也罷,信方言也罷,不信方言也罷,這都與我們的得救無關。『馨香的沒藥』這本書的作者蓋恩夫人,我們都承認她相當屬靈。然而,你若讀她的傳記、著作,你看不出她曾說過方言。二百多年前為主大用的新生鐸夫弟兄,他是摩爾維亞弟兄們的領頭人,他一點也沒有說方言。所以怎能說,一個人不說方言就沒有得救?這個太荒唐了。說方言也罷,不說方言也罷,都與得救無關;因此,這個方言的道就是一個道理,不是信仰的一部分。

蒙頭、洗腳等都是道理

說到蒙頭,我們中間實行蒙頭,所以我不反對蒙頭。姊妹們應該站在蒙頭的地位,也應該在外面有表示。然而,這蒙頭的道並不是信仰,因為蒙頭的人得救,不蒙頭的也得救。再說到洗腳,有的人讚成洗腳,也實行洗腳。他們是根據約翰十三章,主耶穌在設立祂的晚餐以前,先給門徒洗腳。然而,主耶穌雖然這樣作過,但是到了行傳,我們卻找不出他們擘餅的時候也洗腳;甚至在書信裏,除了提前五章十節之外,也找不到有關洗腳的記載。所以,洗腳的道也是個道理,並不是信仰;不是洗腳就得救,不洗腳就不得救。

再舉一個例子,在美國西岸奧勒崗州,有一位姊妹很愛主,也相當有屬靈的份量。我們有幾個人曾參加過她家裏的聚會。後來,我們在洛杉磯有特別聚會,她就把她的孩子們都送來參加聚會。聚會結束後,孩子們覺得非常得幫助,回去之後,也和他們的母親有交通。那位姊妹非常感激,於是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我,表達感激之意。末了她說,不過有一件事絆跌人,就是在洛杉磯那裏擘餅是用酒,而不是用葡萄汁。換句話說,這個姊妹是贊成用葡萄汁,不要用酒。我在西方碰到一些人,他們為了到底要用葡萄汁,還是要用葡萄酒,爭論得很厲害。那麼請問,這個用酒的道是不是信仰?用葡萄汁的道是不是信仰?不,這都無關信仰的事;因為你贊成用酒,或贊成用葡萄汁,都與你得救與否沒有關係。

不僅葡萄汁有爭論,連餅也有問題。有的說要用無酵餅,有的說要用有酵餅;有的說應該擘開擺在那裏,有的說應該整塊擺在那裏。在美國,猶太人店裏賣一種無酵餅,很好喫,但不是為著擘餅用的。有的弟兄為著方便,就去買猶太人作的餅,當作擘餅用。結果,有人說,這個不行,因為猶太人是和猶太教發生關係,所以不能買猶太教的餅,在基督徒的擘餅聚會裏使用。他們來找我,要我下斷案。我聽到這些,無法下斷案,也不願下斷案。那些關乎葡萄酒、葡萄汁的問題,即使找了一百個最好的解經家來,也不能解決。為甚麼呢?因為一面說,猶太人在古代是不用葡萄作汁的,一定用葡萄作酒;而這個酒裏都有酵。然而,主耶穌設立晚餐時是除酵節,不應該有酵。所以,沒有一個解經家能解這個問題。所以,酒也罷,汁也罷,總歸這樣用就是了;這個不關乎得不得救。同樣的,這個餅有酵或無酵、擘開或整塊,是有一點講究,但這個不關乎得救與否。所以這些都是道理,而不是信仰。

主耶穌成為肉體、受死、復活與升天,是信仰的內容

那甚麼事關乎得救呢?第一,主耶穌是話成肉體,來作我們的救主。這個你不信就不能得救。第二,主在十字架上,為了擔當我們的罪而死了;之後,祂的靈、魂、體都復活,且升到諸天之上,作我們又活又真的救主。這個你若不信也不能得救。這就是我們的信仰;你信這個就得救,不信這個就不得救。至於其他的道理,信也罷,不信也罷,雖然也有一點講究,但並不影響我們得救與否。

道理產生爭論,帶進派別

然而,難處的發生,主要都是因著道理上的爭論。好比一個家庭裏有三兄弟,他們一同聽了福音,在同一個聚會裏得救了。回家之後,三個人交通得非常喜樂。後來,這三兄弟到了不同的地方受成全,大哥到美以美會,二哥到浸信會,小弟到長老會;三兄弟到三個不同的宗派受成全。過了半年後,三兄弟來在一起,大哥就學了美以美會的一套道理,二哥就學了浸信會的一套道理,小弟學了長老會的一套道理。三兄弟來在一起時,就開始為不同的道理爭論。大哥說,美以美會的道理對;二哥說,浸信會的道理對;小弟說,長老會的道理對;三兄弟就爭論起來了。這不是關乎信仰的爭論,乃是關於道理的爭論。信仰是一樣的,道理卻有所不同。所以,三兄弟被不同的道理之風搖蕩,大哥被美以美會的道理吹走,去跟從美以美會的派別;二哥被浸信會的道理吹走,去跟從浸信會的派別;小弟被長老會的道理吹走,跟從長老會的派別。結果,一個家庭裏,三兄弟信了同一位主耶穌,卻出了三個派別。

從道理中蒙拯救的經歷

我四十年前得救,得救後,也愛主、追求主;不過,這一追求就發生麻煩了。那些講道理的先生們,不斷的加給我道理。他們加給我的第一個道理就是受浸,第二個是災後被提,第三個是七十個七。在我得救後的頭一年,我身上就背了這三個擔子。我無論看見甚麼基督徒,都先問人說,『你是受浸,還是受洗?』他若說他是受洗的,我的臉立刻就長起來;然後,對他不理不睬。他必須是受浸的,我纔和他繼續談話。我接著就問:『你是相信災前被提,還是災後被提?』他若信災前被提,我的臉又長起來,然後,又是不理不睬。若是他通過了前兩個問題,末了,還要談談七十個七;總要等到三個問題都通過了纔可以。

直到一九三二年,主藉著倪柝聲弟兄救我脫離這些教訓之風。那時,我遇見倪弟兄,他告訴我,他是受浸的。我聽了這話,裏頭覺得很阿們,但是後來他對我說,達祕災前被提的說法是不對的,牛頓災後被提的講法也不對。他說,不是所有信徒都同時被提,有些信徒在災前作了成熟的得勝者,就首先被提;大體信徒後來纔成熟,所以晚一點被提。對於倪弟兄的說法,我裏頭起了一點疑問。慢慢的,主憐憫我,並不是倪弟兄把我講通,使我接受了,乃是主開我的眼睛,叫我看見這不是信仰,要把這個放下。主給我看見,一個信主的弟兄,不論是信災前被提,還是災後被提,他都是得救的人;我不應當讓這個被提的道理把我吹走,我應當回到信仰上的一。

猶太教道理的難處

道理的難處不是今天纔有,從前在保羅時代,就有猶太教道理的難處。行傳十五章一節記載,有幾個從猶太下來的人,教訓弟兄們說,『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例受割禮,就不能得救。』這意思是,有些猶太教徒把猶太教的教訓帶到召會中,要信徒受割禮,把受割禮當作是得救的條件。然而,保羅在加拉太五章六節說,『因為在基督耶穌裏,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效力。』這給我們看見,信主耶穌是一個信仰,而割禮是一個道理。所以,使徒幫助他們,要他們脫離這些道理,而回到信仰上的一。因此,我們成全別人,首先必須幫助人脫離道理上的爭執。

保羅是脫離道理爭論的絕佳榜樣

關於脫離道理上的爭執,新約中還有一處聖經,給我們清楚的啟示,那是在羅馬十四章一至五節:『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是為判斷所爭論的事。有人信百物都可喫,但那軟弱的,只喫蔬菜。喫的人不可輕視不喫的人,不喫的人也不可審判喫的人,因為神已經接納他了。你是誰,竟審判別人的家僕?他或站住或跌倒,自有他的主人在,而且他也必要站住,因為主能使他站住。有人斷定這日比那日強,有人斷定日日都一樣,只是各人自己的心思要堅信不移。』在這裏,保羅給我們脫離道理爭論的絕佳榜樣,因為他沒有表達關於甚麼道理對或錯的意見。他乃是囑咐我們要兼容,不要批評別人,要讓別人自由喫他們所要喫的,守他們所要守的。保羅的態度,既沒有說那個對,也沒有說那個不對。他的態度表明這些不是信仰的問題,我們如果注意這些,拿這些彼此審判,就要被這教訓之風吹走了。所以,我們需要回到信仰去,達到信仰上的一。

成全人達到對神兒子之完全的認識

我們成全人,幫助人脫離道理的爭論,是要給人看見,合一不是在道理上,乃是在信仰上,在對神兒子的完全認識上。所以,我們要帶領人認識神的兒子,也就是認識基督。成全別人就是要救人脫離道理的爭論,並帶領人認識基督。

成全人達到長成的人

再者,成全別人是要叫人在生命上長大,成為長成的人。要叫人在生命上長大,這需要我們自己先有經歷;我們自己是怎樣長大的,我們就能幫助別人照樣長大。這不是憑著道理、知識,乃是帶領人認識神的兒子,也就是認識基督;然後,進一步帶人經歷基督,在裏面給基督地位,纔能在基督裏有生命的長大,一直到成為長成的人,就是成熟的人。換句話說,要有生命的長大,需要在凡事上長到元首基督裏面。我們得救了,就是在基督裏,但這僅僅是局部的在基督裏,在許多事上,我們還在基督之外。所以,我們需要長進,需要在一件又一件的事上,長到基督裏,我們纔能達到生命的成熟。

成全人達到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成全人達到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基督的豐滿,就是基督的身體。以弗所一章二十三節說,『召會是祂的身體,是那在萬有中充滿萬有者的豐滿。』所以基督的豐滿,就是基督的身體,這身體有一個具有度量的身材。要幫助人達到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就是要幫助人注意召會,注意基督身體的建造,直到基督的身體達到完滿的建造。

結果帶進基督身體的建造

若是弟兄姊妹因著我們的帶領,脫離了道理上的爭執,專特的認識神的兒子,並在經歷上對神兒子有完全的認識;然後,在生命上長大成熟,以至於認識基督的身體,基督的豐滿,並在基督那個豐滿的身量裏,同被建造,而顯出功用;結果,眾人就配搭在一起,並建造在一起,叫身體漸漸長大,以致在愛裏把自己建造起來。

結語

總結的說,以弗所四章七至十六節,給我們看見基督身體建造的路。首先,主成全使徒,把他們當作恩賜賜給召會;然後,使徒成全我們,我們再去成全別人,別人再盡功用去成全其他的人。這樣,就叫身體漸漸長大,以致在愛裏把自己建造起來。然而,怎樣成全呢?消極一面,帶人脫離道理。積極一面,帶人認識神的兒子,並經歷祂,而在生命上長大成熟;然後,認識身體,有基督豐滿之身材的度量。結果,眾肢體的功用就顯出來了。這功用一顯出來,眾肢體就在功用上配搭在一起,也在生命裏被建造。至終,身體就漸漸長大,以致在愛裏把自己建造起來。這就是我們今天事奉的路。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六日講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