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作乳養的母親和勸勉的父親而照顧人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二章七至八節,十一節,馬太福音四章十九節,約翰福音二十一章十五節,雅歌一章七至八節。
就著我們從主領受的光有所對付

我們在前一章強調說,我們需要到主面前,與祂辦交涉,從祂領受光好被暴露。許多基督徒希望有光從天上照著他們,就如發生在大數的掃羅身上一樣。(徒九3。)然而,歷史上再也沒有另一個掃羅。我們不該期望有一天主會以這樣的方式憐憫我們、光照我們。要領受光照,正確的路乃是就著我們已有的光受對付。我們已經得著了一些光,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順服這光。

我們需要訓練以有徹底的對付

作為正當的人,早上我們在正確的時候起床,整理床鋪,盥洗,穿衣,喫早飯,飯後我們開始安排我們的事務。這樣行事使我們不懶散。然而,因著我們墮落的性情,幾乎每一個基督徒在他的屬靈生命上都是懶散的。這是因為沒有人執行對我們的管治。在學校,我們有老師、教授,或至少有評分制度對我們施行管治。同樣的,許多在其他事情上隨便的人,在工作上卻不鬆懶,因為他們不想失去工作的念頭在管治著他們。然而,在屬靈生命上,並沒有人這樣對我們施行管治。召會不能因為一個弟兄是鬆懶的而『開除』他,所以我們需要訓練。訓練不是僅僅教導聖經或服事召會的技巧;訓練其實就是一種屬靈的規範,將我們建立成能規範自己的人。作為尋求主的人,我們必須學習規律自己。許多家庭主婦知道如何使她們的家保持整潔。如果她們認真作家庭主婦,當她們看見紙屑時,就不會視而不見,反而會將它丟進垃圾桶裏。即使是一張未撿起的紙屑,都能證明某人是一個懶散的家庭主婦。我們需要在基督徒生命上以同樣的方式規範自己。我們不應該容忍任何事情是未被對付過的。

就著我們已經得著的光有所對付

有些人也許會說,他們不知道如何從主得著光;事實上,我們已經有了光。我們若看見我們這個人裏面的『紙屑』,就表示我們有一點光。然而,我們可能不在意這光,也可能不想被這光暴露。我們會看見許多需要對付的事,但我們可能不想去對付它們。相反的,我們或許會宣稱我們沒有光,所以不知道該作甚麼。我們的確知道該作甚麼,但我們若不就著我們所看見的有對付,就不會再得著更進一步的光。光帶進更多的光。(詩三六9。)這甚至可以應用在物質的事上。如果一個好的家庭主婦徹底清潔家具,她的眼睛就受操練,能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灰塵;另一面,我們若從未徹底清潔過我們的家具,我們就無法看見灰塵。差別不在於光,乃在於視力。我們也許都在同樣的光照下,但我們的視力卻不同。良好的視力非常仰賴操練我們的視覺。最近我喪失視力,但藉著視網膜手術得了醫治。由於手術後我很少操練我的眼睛,我的視力仍然很差。當我開始更多操練我的眼睛後,我的視力就逐漸增強了。嚴格的說,這樣的進步不是因著治療,而是因著操練。

說我們這些得救、重生、並有聖靈內住的人沒有光,這不是真的;說我們沒有視力,也不是真的。我們的確有光和視力,但我們可能沒有運用我們的視力去看,也不在意我們所看見的。靠著主的憐憫,我們也許需要在某個晚上到主面前說,『主,我不要去睡覺或作其他的事。我只要留在你面前,直到每一件事都得著清理,我的良心沒有更進一步的說話為止。』我們不一定需要說,『主,光照我。』主已經在光照了。禱告求光可能只是一個藉口。我們不應該為自己找任何藉口。相反的,我們應當說,『主,我在你所給我看見的這件事上是鬆散的。哦,主,赦免我。』在此之後,我們可以認第二件罪並求主赦免,用主的寶血洗淨這污穢。(約壹一9。)然後我們可以繼續下一件事情。我們越繼續認罪,就得著越多的光;我們越運用視力,就看見越多的事。我們會不住忙於禱告。我們或許認為有太多事需要去對付,但主會說,還有更多的事要來。可能十五分鐘之後,我們會伏在地上悔改並流淚。我們若順服一點小光,那光就要帶來進一步的光;我們若順服這進一步的光,這光就要帶進更大的光。

不要等著被光照。我們已經在光中,也在光底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到主面前徹底與祂辦交涉。我們不應該說不知道怎樣打掃我們的房間,或從那裏開始打掃;我們只要從我們所站的地方開始。清理完第一個地方後,我們會看見第二個;清理完第二個地方後,我們立刻又會看見第三個。我們打掃得越徹底,就越覺得需要打掃。最後我們也許需要回到第一個地方再清理一次。我們以為這個地方在第一次整理時就已經打掃乾淨了,但當我們再回來看時,又會看見第一次的整理並不徹底。然而,可惜的是,我們太鬆懶了。我們聽了許多信息,我們珍賞這些信息,我們也說『阿們』。現在光已經開始照在我們身上,我們乃是在主的光照之下。我們只需要簡單的順從這光,運用我們的視力,並在主面前有徹底的對付。

成為乳養的母親和勸勉的父親

正如我們在前一章指出的,召會事奉最重要的不是為著作事,而是為著照顧人。我們現在的訓練不是要建立我們的技能,好作領頭人,作招待或排椅子。我沒有意思辦這樣的訓練。排椅子不是為著排椅子本身,招待服事也不是為著招待服事本身。如果我們只是在事務上把事情作好而不去照顧人,我們仍是失敗的。這不過是世俗團體的作法。我們在召會生活中無論作甚麼,都是為著照顧人。作事務的事很容易,但要照顧人卻困難多了。假使一位姊妹請我們幫忙打掃房子,我們也許半天就作完了;但假使她要求我們照顧她的孩子,我們必然會拒絕,因為我們的『血輪』裏沒有照顧人這件事。一位年輕姊妹在結婚以前可能很難規律她;但她結婚並有了孩子之後,倒不需要再規律她,她的孩子成了最懂得如何規律她的人,而她也樂意受規律。已往她可能拒絕作骯髒的工作,但現在她會樂意去作最髒的工作。這是因為如今她有了母親的『血輪』,她如此作,因為她愛她的孩子。

帖前二章七節說,『只在你們中間為人溫和,如同乳母顧惜自己的孩子。』顧惜不僅是作好一項工作或完成一件事,顧惜是照顧一個活的人。十一節說,『正如你們所知道的,我們怎樣勸勉你們,撫慰你們,向你們作見證,待你們每一個人,好像父親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保羅如同母親乳養帖撒羅尼迦人,又像父親勸勉他們。使徒不是商人或教師,他是乳養的母親和勸勉的父親。他對人滿了興趣。我們若對人沒有興趣,我們對召會的事奉就了了;我們就不彀資格服事。我們不應當說只有使徒保羅能像這樣;使徒所作的乃是所有信徒的榜樣。雖然我們不是使徒,但我們仍應是乳養的母親。即使是弟兄們,也必須像母親一樣餧養人;姊妹們也應當像父親一樣勸勉人。這並不在於我們是男或女;而在於我們有怎樣的心。姊妹可以有為父的心,弟兄也可以有為母的心。

這一段話顯示,使徒保羅在事奉主的事上是如何。他不認為自己是大人物;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微小、乳養人的母親,和勸勉、撫慰人的父親。他的心乃是為母和為父的心。(林後十二14~15。)母親的心是完全為著照顧她的孩子,父親的心是為著孩子的教養。即使一個作母親的把家裏維持得整齊有序,她若忽略了她的孩子,她仍會自責。照顧孩子纔是最重要的;打掃房屋是最末後的。我們在召會事奉裏都該有這樣的心。嚴格的說,我們一點不在意排椅子;我們在意的乃是托住人。只是排椅子並不會進入新耶路撒冷,但托住人卻能存到永遠。

我擔心我們中間有太多人在召會事奉裏,只顧到事務上的服事,而沒有顧到人。我們需要主的憐憫,好正確運用我們的心。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個大試驗。有些人生來就不在意別人,這是照著我們天然的個性。但是阿利路亞,我們已經重生為另一種樣式了!我們得重生,不是生到天然的家庭裏,而是生到召會裏。這是另一次的出生,有了截然不同的個性。我們新生的個性,乃是一種為了顧到別人,而犧牲我們的己、魂、甚至我們生命的個性。

傳教士在中國的見證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有許多差會差遣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大多數的差會都會試驗那些申請作傳教工作的人,但並非僅測驗他們的聖經知識而已。戴德生是中國內地會的創辦人,該會是最龐大的傳教工作之一。有一天,他與一位年輕的申請者約好要面談。當這位申請者到達時,戴德生請他多等二十分鐘。二十分鐘過後,他傳話給這位申請者,要他再等二十分鐘。這時,這位年輕人有點被冒犯了,但因著他很想要進入這個差會,他便忍耐下來。接著戴德生第三次和第四次要求這個年輕人再等二十分鐘。延到第四次時,這個年輕人再也無法忍受,便離去了。戴德生說,他離去是好的。如果他去了中國,他必須為一個人的得救等候更久的時間。

像這樣的差會乃是主在那時的工作,要將祂的福音傳到地極。當我還年幼時,我觀察到這些傳教士的情形。這些受差遣的親愛聖徒們,非常受主訓練,有心為著異教徒。並且乃是藉著他們—不是藉著他們的傳講或教導,而是藉著他們的所是—許多人得救了。很難想像他們向那些不信的異教徒所表現的,是怎樣的耐心、忍耐和態度。這摸著人的良心,也打開福音的門。

那時,古老而龐大的中國是極端保守的。一九○○年的拳匪之亂,就是意圖殺盡在中國的西方人和那些信奉『洋教』的中國基督徒。然而,人們卻尊重某位年老的長老會傳教士—郭顯德(Corbett)先生。郭顯德先生的口才並不好,但他有一顆愛人的心。他愛每一個人,並把他所有的都給了他們。至終,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美國人是完全為著別人而不為著自己。因此,即使作亂的拳匪也都喊著一句口號:『殺盡洋鬼子,不殺郭教士。』

美國長老會的差會在一八○○年代中期來到我家鄉的省分。村長下令無論任何人若看到洋人走近,就要敲鑼示警。這時所有的街道都空了,門也關了,沒有人願意出來。因這緣故,一位美國傳教士就躲在一扇門旁邊,幾小時後,當裏面的人想要開門往外看的時候,他就把一根杖放入門縫裏,接著把他的腳也伸進去。雖然裏面的人不讓他進來,但最後他還是進到這戶人家裏了。根據中國古時的傳統,每一家都有一個磨穀物的角落。人們大多用騾子來推磨,但如果沒有騾子,他們也會使用人力。當這位傳教士進到院子裏,全家人都會出來打他,要趕他走;然而,他就找到石磨,開始為他們磨穀物。這麼作使整個氣氛改變了。全家人都會走開去作其他的事,留下這個『洋鬼子』在那裏推磨。幾個鐘頭之後,作母親的就叫一個兒子拿杯水給這個傳教士。藉著這種方式,這家人的心就被摸著了,福音的門也因此被打開。這傳教士的負擔是何等的迫切!他對人何等的有興趣!因著這種忍耐而得救的人永遠不會忘記,他們也會如此向人傳福音。這就是打開中國福音之門的路。

從這樣的記載裏,我們可以看見甚麼摸著人的心,以及我們需要有怎樣的負擔。今天我們不是在古老、排外、保守的中國;我們是在美國這現代的國家。然而,這個現代國家有其『現代』鬼魔使人遠離主。誠然,我們需要為人禱告,但我們也需要真實的關心他們的魂。我們若有心照顧人,就必會有路。愛能成就一切事;有愛,凡事都能。(林前十三7。)如果我們有迫切的負擔並關心人,我們會有路表現這樣的關心。

有愛心照顧人

我們已試過許多方法要得著擴增,但果效不大。最近,我們改變了每週在聚會中的傳福音,好使聖徒們可以在家中傳福音。然而,幾乎沒有聖徒打開他們的家為著福音。這使我在主面前非常憂心。我們若不關心人,也對人沒有興趣,那麼沒有一條路是行得通的。然而,我們若真的關心人、對人有興趣,這關切的本身就會為我們開路。我們不該說我們沒有路,或是沒有人會接受福音。即使是中國關閉的門最終也被打開了,有數以千計的人得救。中國的工作起頭是非常困難的。一開始,當一個傳教士來造訪村莊時,沒有人會開門。兒童甚至會向他丟石頭、扔泥巴。但他仍不會走開,只是停下來轉過身說,『謝謝你,這樣子彀了。』這位弟兄為著人們的愛和忍耐,至終摸著了他們的心。福音的路在中國的每一個村莊都是艱難的。如果我們認為沒有必要到那種地方,我們在那裏就沒有路。

我們若對人有負擔,有關切,並有興趣,我們已過幾個月可能已經帶一百人得救了。但因有些人說,聖徒們要帶人到福音聚會太難了,我們就試著讓聖徒們在家裏傳福音。然而,最後的結果卻是沒有人在家裏傳福音。這不是因為我們沒有路,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心。

當那些傳教士來到我家鄉的省分時,村中族老都不准任何人把房子租給『洋鬼子』。因此,有些傳教士不得不住在橋下和地道裏。除此以外,也不准任何人賣喫的東西給他們。這樣看來,他們似乎沒有活路了,但主有路。有一家住在地道裏的傳教士,觀察到有一個賣豆餅的小販每天清晨都會經過。某個早晨,當小販沒有看好他的擔子時,那傳教士就拿了一塊豆餅,並在原處放了比那塊豆餅多好幾倍的錢。當那小販回來,他發現有塊豆餅不見了,卻有錢在那裏。每天清晨都發生同樣的事,並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最後這個小販等著看,是誰買他的豆餅。他就和這個傳教士有了接觸,這個小販也就因此得救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該說我們沒有路。這全在於我們有怎樣的心。原則上,今天在美國這個最現代化的國家,情形和古老的中國是一樣的。那時,魔鬼是古蛇,但今天他更現代化了。同樣的蛇用不同的方法使人遠離主。因此,我們需要有禱告的靈,以及愛人並照顧人的心。我們若對人有這樣的心和加倍的關切,路就會向我們開啟。

藉著真心照顧人而從形式和不冷不熱的光景中蒙拯救

我在這個國家已超過十四年,我觀察到許多弟兄渴望長老職分。在他們的想法裏,要有用,惟一的路就是作長老。他們認為,他們若不能作長老,至少也要作事奉小組的領頭人;即使是姊妹們,也巴望在姊妹們中間領頭。我為這情形禱告,覺得非常羞恥。在召會中不應該有這樣的野心。我們需要忘記頭銜和地位。要有用,不是只有作長老;有用乃是拿起負擔為著人的魂。一位已到主那裏去的年長弟兄,是我們的好榜樣。他既不是長老、同工,也不是任何領頭人,但他卻被主大大使用。他有一顆為著年輕人、新進者和初蒙恩者的心。幾乎每一位新人都曾受邀到他家中喫晚餐。如果我們所有的人都這樣,召會生活將會非常美妙。

美國得以被建立起來,不是靠總統,而是藉著那些正確建立自己家庭的人民。的確,召會生活中需要好的領頭者,但我們更需要每一位聖徒都被建立起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說,『我愛我的主人,我愛我的妻子,也愛我的兒女。我不願意自由出去。我要在召會裏有合式的服事。我不在意聚會是高或低,活潑或死沉,豐富或貧窮,熱或冷。我只有一個負擔,就是一整年至少照顧四個年幼的人。我愛主,我有心為著不信者,我也愛年幼的弟兄姊妹們。』

不知不覺的,我們已經漂流到不冷不熱的光景裏;現在我們的確正在倒退。有些人說我們的聚會太形式化了,但這乃是因為我們自己變得形式化了。無論我們在召會聚會中所採取的方式為何,在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中,我們都需要是活的。我們的光景若和上一週、上個月,甚至和去年一樣,就實在是真正的『形式』。我們不必考量聚會的情形;我們自己的生活如何?一個剛強的召會即使沒有正式的聚會也能是活的,但如今看來,我們只有聚會而不活。正常的召會生活百分之二十五在於聚會,百分之七十五在於生活,但我們卻把它倒過來,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五的生活;我們若沒有聚會,就沒有甚麼召會生活剩下來了。

我們需要主的憐憫。照著我們的人數,我們有足彀的聖徒,能在鄰近城市建立一個新的召會。然而,因著我們缺乏生命,我們不敢這樣作。主能見證,我為這事不知禱告了多少。在禱告中,我為著那些已被帶進主恢復中的人感謝主。然而,許多已在召會生活中有一段時間的親愛聖徒們,對於他們沒有功用感到失望。有些人甚至認為,除非他們是長老,或是在實際事奉上的領頭人,他們就不能成為有用的。讓我們忘記長老職分,以真誠的心愛罪人,並拿起真實的負擔去照顧年幼的人。我們若願意這樣作,我們就必定能作。如果我們都像那位老弟兄,雖然沒有地位,卻總是關心年輕人,我們整個的召會生活就會被翻轉過來。我們必須有所改變。我們的成功不在於我們的知識、方法或技巧,乃在於我們的心。我們需要為此禱告,也為著我們自己接受這些話。

為著照顧召會生活中年幼的人而改變我們的個性

我們有負擔照顧別人,我們的個性就需要改變。我們中間有太多人仍持守自己天然的個性。我們不接觸人、不邀請他們到家裏,因為他們和我們不同。既然只有我們自己能符合我們的個性,我們就只『邀請』自己。然而,所有乳養的母親都被她們的孩子逼著改變她們的方式。有句諺語說,『沒有一個母親能改變孩子,但所有的孩子都能改變母親。』但有些能被孩子改變的母親,仍拒絕被召會生活中其他的人改變。主第一次遇到彼得和安得烈時,主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作得人的漁夫。』(太四19。)從那時起,他們的事業就不再是打魚;而是得人。主復活後,祂回到彼得那裏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你餧養我的小羊。』(約二一15。)主使門徒成為得人的漁夫,和餧養小羊的人。這就是拿起負擔去照顧人。在雅歌裏,主的尋求者問祂說,『我心所愛的阿,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放羊群?晌午在何處使羊群歇臥?』主回答說,『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你若不知道,只管出去跟隨羊群的腳蹤,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帳棚的旁邊。』(一7~8。)當我們追求主時,祂仍會題醒我們要跟隨召會,並照顧『山羊羔』。我們不應當只是追求主,而沒有任何『山羊羔』。我們中間有太多人,在召會生活中沒有照顧年幼的信徒。這是一個極大的虧缺,我們必須仰望主給我們救治。

沒有人該找藉口說自己沒有恩賜。雖然沒有一個女子有作母親的天分,但只要她身為女性,就彀資格作母親。只要我們是基督徒,我們就有一他連得。在馬太二十五章十四至三十節關於他連得的比喻裏,主說到三種奴僕—一個有五他連得,一個有二他連得,一個有一他連得。一他連得是最少的數目。我們至少有一他連得,並且我們都需要運用它。每個人都可以照顧三至四位年幼的聖徒。這話不是責備;乃是實話。因著你們都愛主和祂的恢復,我願意懇求你們將這事帶到主面前,並為這負擔禱告。一切其他的觀念和有異議的想法都沒有價值。我們應該讓長老們擔負他們的責任,領導眾人,我們只要簡單的跟隨。在主的恢復裏,我們所需要的就是拿起負擔照顧年幼的人,餧養小羊。主的恢復不是長老們的恢復;主的恢復是所有聖徒的。倘若所有的聖徒都如此盡功用,我們就不需要擔心長老們好不好,或有多能幹了。

否認我們的個性,只注意為人背起負擔

按照我們的個性,我們喜歡接觸合乎我們口味的人。然而,為著邀請人、照顧人,我們不應該有特別的口味。我們必須接納信徒,因主已經接納了他們。(羅十四1~3。)這需要我們多多對付我們的天然個性;我們的個性必須被摸著。這不僅是行為的改變;行為改變是短暫的。相反的,我們需要主來摸我們的個性。我們有些人太快了,有些人又太慢了;有些人過於嚴謹,有些人非常鬆散。我們若真的愛主,並對祂的恢復認真,我們必須先有心要得著不信者。我們應當禱告:『主,如果我不能在一年內帶一個罪人歸你,我就過不去。主,我是迫切的。你至少要給我一個罪人。』第二,我們必須照顧年幼的人;如果沒有年幼的信徒,我們仍可以和其他聖徒有交通,而彼此照顧。為要有這樣的心和負擔,我們的個性迫切需要被改變。

最攔阻我們用處的,是我們的個性。我們需要讓主來摸我們的個性,並且我們需要否認它。實際的說,否認己就是否認個性。(太十六24。)我們之所以沒有用處、不能盡功用,主要就是因為我們的個性。我們若否認我們的個性,我們會變得非常有用。我們也許非常習慣於我們的個性而毫無感覺。在召會生活中有許多種個性。也許有人非得長老們請求,否則從來不作任何事。這樣的人可能藉口說不想要單獨行動,其實心裏深處是渴望得到長老請求他作事的光彩。這不是光彩,而是一種羞恥。這在屬天的賬上可能是虧損而不是進項。羅馬十四章十節說,我們都要在審判臺前向主交賬。主會要求我們出示我們賬上的進項,但當我們向祂出示這些時,祂會說,『不,這是虧損。你這樣作,只是為了得著尊敬與名聲。』

然而,有些人卻又是另一種極端。只要長老不管他們,他們就會作許多事;但當長老一過問,他們又馬上停下來。他們不願意只因長老們要求,就作甚麼事。他們會問:『我為甚麼必須被長老要求?我難道沒有作事的權利麼?我豈不是有靈麼?』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藉口。甚至銀行搶匪也會宣稱,因為政府不公義,所以他用搶劫來平衡社會財富是對的。但在主面前,並在召會生活中,我們沒有任何藉口。任何藉口,不管看起來多麼有道理、多麼正當,都只造成『虧損』。我們必須對人有負擔,而不在意任何藉口。無論人稱讚我們或定罪我們,我們都應該沒有感覺;我們只在意背負人作我們的負擔。讓別人去得著榮耀、名聲和尊崇。我們只要顧到人。

倪柝聲弟兄曾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持守正確的屬靈原則,我們的禱告就不會得著答應。屬靈範圍裏的律乃是我們必須顧到人。我們若不去照顧人,我們為著擴增的禱告就不會得答應。我們若真用心去照顧不信者,主會尊重這樣的照顧,擴增就會來到。同樣的,如果我們拿起負擔照顧別的聖徒,主也會尊重這樣的照顧。我們都需要到主面前,求主給我們負擔。我們不該在意我們的年紀,或在召會中的地位;我們在召會生活中甚至不願意用『地位』這辭。我們只需要成為有用的,而這用處全在於我們去照顧人,而不是在於作事。在召會的事務裏,把事情作得成功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召會事奉的基本需要乃是照顧人。

學習聽主說話,使我們能向別人說應時的話

我們有許多功課要學。假使一位弟兄有了難處,我們需要為他禱告,並向主尋求應時的話好對他說。我們需要有應時的話語來扶助他,而不是只有閒話或空談。要得著這樣的話語,我們需要受教者的舌頭,就是受主對付過之人的舌頭。(賽五十4。)我們若曾被主對付過,我們的舌頭就能供應話語,以拯救別人,並扶助疲乏的人。這全在於我們受過多少對付。這樣的舌頭不是教師、教授或學者的舌頭,乃是受教者、被主對付過之人的舌頭。只有那些聽主說話的人,能向別人說應時的話。這就是為甚麼在豫表上,那不願意自由離去的奴僕要被帶到門框那裏,讓主人用錐子穿他的耳朵。(出二一5~6。)要作一個好奴僕,我們的地位必須是在門框那裏聽主人的聲音。我們需要開通的耳朵,是被錐子穿過的;這樣我們就能說正確的話。即使照著肉身的律也是如此,一個聽不見的人無法正常的說話。正確的說話來自正確的聽。如果我們不在主的對付裏聽祂說話,我們就很難說應時的話以扶助疲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