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藉著禱告來事奉

讀經:使徒行傳一章十四節,二章四十二節,三章一節,四章三十一節,六章四節,十章九節,十一章五節,十二章五節,十二節,十三章一至三節,十四章二十三節,十六章二十五至二十六節,二十章三十六節,二十一章五節,二十二章十七節,二十八章八節。

我們要事奉主並服事召會,就需要在基督的身體裏,並在基督的身體裏事奉,也需要在我們人的靈裏事奉。我們已經說過這兩點。事奉的第三點乃是我們需要在禱告中事奉,藉著禱告來事奉。

我們若思想使徒行傳中所有與禱告有關的經節,就會看見早期頭一班基督徒乃是藉著禱告來事奉主。我們若查讀這一切經節的內容,禱讀這些經節,就會看見這些事奉的人,乃是採取禱告的路。我們會希奇,使徒行傳這卷書中的事奉有這麼多是禱告的事。使徒行傳篇幅很長,涵蓋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且包括了許多事奉的人:彼得和其他的門徒以耶路撒冷為中心;後來,使徒保羅和他的同工以安提阿為另一中心。在所有章節中,你找不出一處經節告訴你,他們有甚麼計畫、章程、進度,甚至舉行集會或會議,來討論如何將他們對主的事奉組織化。在每一事例中,所有不同的事奉者,都只採取一條路,就是禱告的路。他們每一部分的服事,為主所作每一點的工,都是由禱告發起的。這是一件緊要的事。他們沒有別的路,不用別的方法,也不採取別的手段,只採取禱告這獨一的路,來作主的工,來事奉主。他們的路與今天宗教組織的路是絕對不同的。在召會的早期,使徒們和眾聖徒都用禱告的路來事奉主。我們需要對這緊要的點有深刻的印象—他們沒有別的路、別的方法、別的手段。

為著主的行動而禱告的路

在我們中間一件實行的事上,我們的確覺得主有引導,就是有些聖徒要在隔年(一九七○年)從洛杉磯遷移出去,到別的城市。在我們的交通中,我們將主在我們中間的這個行動稱為移民。許多親愛的聖徒,為著主的恢復在美國的擴展,已經豫備好要採取這樣的行動。然而我裏面深信,我們都需要非常清楚,移民不是人為組織的事,不是人手控制的運動,乃是絕對在靈裏的事。我們需要清楚許多實行上的事項:誰該留在洛杉磯維持一個強的見證,誰該出去到別的城市,該移民到那些城市,並且誰該去那一個城市。我們確信這是主在我們中間的行動;但對我們每一個人,這必須是一件在靈裏的事。惟一能使我們清楚這一切實行事項的路,乃是藉著禱告,不是藉著組織的路,或藉著人為指派的路。

那些清楚知道應該移民出去的人,需要為他們該去的地方多有禱告。沒有一個人能說出主會作甚麼,也沒有一個人能豫知主要帶領我們到那裏。我們都必須禱告。如果主能引導,使一些人移民出去,遍及美國所有主要的城市,這是多麼的好。然而,在起初階段,祂也許引導一些弟兄姊妹只移民到西岸一些主要的城市。或許在第一階段,主只引導聖徒到一些戰略據點;然後也許在下一階段,再有進一步的帶領。整件事不在我們的手中。我們是在主的恢復裏,我們需要丟棄宗教的老路,並且需要蒙拯救,完全脫開老路的影響。

在這些與主的行動有關的實務上,我們不該盼望領頭者或任何人告訴我們該作甚麼、該去那裏。組織的路是錯誤的,我們必須得釋放,脫離宗教裏所實行之老路的影響。我們必須回到主純淨的話上,看見早期第一批基督徒事奉主所採取的路。他們沒有組織、沒有安排、沒有進度、沒有計畫,也不募款。幾乎沒有題到金錢和財務的事,也沒有人對局面進行控制。行傳十五章的會議與工作無關,乃與召會的教訓、教義和信仰有關。

如果你拿走一切的進度、章程、計畫、會議、大會、募款、關於金錢的談論、以及人為的操縱—如果你把這一切拿走,在今天的宗教組織裏就所剩無幾了。我信我們都相當清楚,我們在主的恢復裏,不想走那樣的路。雖然我們無意走那樣的路,然而我仍擔心,那條老路裏的一些東西,還留在我們裏面,無意識的、下意識的影響著我們。由於這樣的影響,我們裏面也許以為,經過一段時間在洛杉磯的訓練後,我們要被差派到另一個城市去。我們這樣的想法,就把我們的訓練變成和神學院、聖經學校、或聖經學院一樣。這絕不是主的路,這也不是我們正在走的路。主的路乃是在禱告裏的路。我們何等需要有深切的認識:主的路絕對是一條在禱告裏的路。

關於實行上的事,就是誰該去那一個城市,誰該和誰一同去,何時是適當的出發時間,以及用何種方式出發,這些完全在於主。關於這些事,我們只該禱告。我們不該盼望一些領頭的弟兄來安排,然後指派。事實上,讓領頭的弟兄來安排某些家庭到這城市,某些家庭到那城市,還簡單一些,但這不是主的路。我們何等需要有深刻的印象,看見我們必須走主的路。主的路絕對是一條禱告的路。

為著我們的事奉而禱告的路

主禱告的路不僅是移民至其他城市,以擴展主恢復的實行之路,也是為著整潔會所、聚會排椅子這些事務的路。為著這些日常實務,我們需要許多的禱告。看見許多聖徒進入這裏的召會事奉中,卻沒有安排,沒有指派,乃是藉著禱告而事奉,這是多麼的好。如果一切的事奉都是藉著禱告來實行,將是多麼美妙。

我們要藉著禱告來事奉,就需要在我們人的靈裏事奉。這是第一要項。禱告完全是在人靈裏的事。就如看是眼睛的事,聽是耳朵的事,走路是腳的事,照樣,禱告乃是靈的事。藉著禱告事奉,意思就是用我們人的靈事奉。運用我們人的靈、操練我們的靈,路就是禱告;禱告是操練我們的靈最好的路。因此,說我們藉著禱告來事奉,就是說我們在靈裏事奉。

我們的確盼望每一個肢體都是盡功用的肢體,但我們不願看見在領頭弟兄指派下的盡功用。我們聚在一起以及一同事奉,惟一的路乃是禱告的路。我們一同事奉時,需要何等多的禱告。當我們來排聚會用的椅子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帶著許多禱告而來。然後在我們開始排椅子之前,我們需要一起禱告,為排椅子多有禱告,為人就座禱告,為我們的事奉禱告,為我們在召會事奉裏所要作的每一件事禱告。滿了禱告的事奉和沒有禱告的事奉大不相同。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種類的事奉:一種是滿了禱告的事奉,甚至有許多禱告為著事奉傾倒出來;另一種僅僅是作許多事的事奉。這兩者之間,有極大的不同。

照樣,滿了禱告而探望聖徒或訪問不信者,與缺少禱告的探訪,其間大不相同。沒有禱告,在事奉上就是貧窮的。在事奉上的豐富,甚至那使人得著豐富的能力,乃是隨著極多的禱告而來。我們需要有禱告的胃口。我們不僅需要有個人的禱告,也需要來在一起禱告。沒有充分的禱告,我們就不該想要發起任何事,開始任何事,或作任何事。我們需要學習充分的禱告。

在使徒行傳中禱告的路

如果我們把使徒行傳從頭到尾讀過,甚至讀了再讀,我們會驚奇,我們竟找不到一點題示,告訴我們早期使徒們和門徒們想用禱告以外的任何方法,解決他們的問題或作他們的工。我們越讀這卷書,我們就越領會,禱告是他們應付每一種狀況獨一無二的路。

同心合意的持續禱告

我們若查考使徒行傳中關於禱告的經節,就會看見許多有關禱告的要點。基督徒的事奉在整個宇宙中的開始,是記錄在行傳一章,而那個開始完全是禱告的事。早期的基督徒乃是藉著禱告開始事奉的。『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兄弟,都同心合意,堅定持續的禱告。』(14。)在原文裏,這節所有的辭都很有意義,尤其幫助我們瞭解早期的門徒怎樣禱告。這節開始於『這些人』,這指明這裏的禱告是團體的禱告,不是個人的禱告。那裏有一百二十個人,包括十二使徒和其他的門徒。這裏題到姊妹們,甚至還題到一位姊妹的名字,這是很有意義的。在樓房上的這個禱告乃是一個團體的禱告,一個團體身體的禱告,而不是個人的禱告。

這裏有兩個點特別顯著。第一是他們堅定持續的禱告;第二是他們同心合意的禱告。本節譯文無法充分傳達希臘原文完全的意義。他們乃是用堅持的靈,將自己獻上,投身在禱告的事上。他們在禱告的事上堅持;他們甚至把自己交出來,放在禱告的事上。當然我們能看見,這節指明,他們在這十天內並不是偶爾禱告。我確信他們在這十天內,不作甚麼,只有禱告。他們在禱告的事上,堅定的、持續的、並堅持的把自己投入。

我的確盼望,一些有負擔為著主恢復的擴展而移民到其他城市的弟兄們,能彀來在一起,獻上自己,為主的行動有這樣堅持的禱告。

第二個顯著的點是,早期的門徒們同心合意的禱告。『同心合意』的希臘字homothumadon, 是相當有意義的;這字指明他們都有同一個心思、意願和目的。他們是一,不僅在一個靈裏同靈禱告,並且是在一個心思、一個意願、並在一個目的裏。我們在召會的事奉中,來在一起禱告時,需要同心合意的來在一起。我們也許來在一起事奉,各人卻都有自己的心思、意願和目的。你有你的心思,我有我的心思;你有你的意願,我有我的意願;你有你的目的,我有我的目的。然後在禱告中我們甚至彼此打仗。在禱告中你為你的心思、意願和目的而戰,我為我的心思、意願和目的而戰。但是,這種禱告怎能得勝?這種禱告不能摸著權柄的寶座。當我們聚在一起禱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忘記我們的心思、意願和目的。我們需要接受基督的心思,接受主的意願,並有負擔為著神的目的,這樣我們纔能是一。我們不僅在靈裏是一,並且在心思、意願、和目的上都是一。

我們也許不知道在五旬節之前,聖靈已經與門徒同在。然而,如果內住的靈沒有與門徒同在,要叫一百二十人在一裏禱告十天,這是不可能的。他們確實還沒有得著聖靈的澆灌,就是外面的靈浸;但在主復活那日,當主向他們吹氣,並對他們說,『你們受聖靈,』他們就接受了內住的生命之靈。(約二十22。)因此,在行傳一章這裏,在五旬節之前,他們非常屬靈。他們也許不是很有能力,但他們很屬靈。沒有別的路能叫一百二十人,在他們的心思、意願、和目的上是一,達十天之久。

我們中間何等需要這種禱告!弟兄姊妹們需要跟隨主的引導,來在一起禱告,並且持續的、堅定的,把他們自己獻上,而有這種同一心思、同一意願、和同一目的的禱告。不該以人手的動作來安排事奉上的實務,來分派工作;反之,一切的事奉都該出自同心合意的禱告。

持續有禱告的人

不僅使徒們,就是頭一班事奉的人,是這樣禱告,就連那些在五旬節之後頭一班得救的人,也持續這樣禱告:『他們都堅定持續在使徒的教訓和交通裏,持續擘餅和禱告。』(徒二42。)他們持續這樣禱告,因為他們看見了榜樣。他們被一班這樣禱告的事奉者,帶到主面前;因此,他們接受主之後,就與那些領頭的人一樣。那些事奉的人禱告,而藉著他們得救的人也這樣禱告。在行傳一章有事奉的人禱告,在二章有得救的人禱告。

我們若不是隨時禱告的人,就絕不能使那些被我們帶到主面前的人有持續的禱告。我們是那一種人,決定我們會生出那一種人。我們所帶到主面前那些新得救的人,會反映我們的所是。只有隨時禱告的人,能把人帶到主面前,使他們隨時禱告。在此我們要看見的點是,在召會中領頭的弟兄們若不是禱告的人,召會中其他的人也不會是禱告的人。無論領頭的人怎樣勸勉聖徒禱告,如果他們自己不禱告,他們的勸勉就只是在道理和教訓的範圍中。他們的勸勉不是帶領群羊。在一群羊中,領頭的羊在前面怎樣往前走,其餘所有的羊都會同樣的跟隨。

行傳四章三十一節展現團體禱告的能力:『祈求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溢,放膽講說神的話。』藉著禱告,他們震動了地;藉著禱告,他們領受了能力。藉著禱告,他們能放膽講說神的話。我怕在我們的聚會中,親愛的聖徒們在盡功用時,許多時候不彀放膽。姊妹們也許找藉口說,她們是較軟弱的。然而,我們不該有藉口。我們眾人都需要有足彀的禱告,好叫我們被裝備,使我們在聚會中能放膽說話。

六章告訴我們,使徒們撇下神的話和禱告去服事飯食,是不相宜的。(2。)使徒們再一次告訴眾人,他們要獻上自己來禱告。(同樣的辭用在一14。)『但我們要堅定持續的禱告,並盡話語的職事。』(六4。)他們獻上自己,恆切的禱告。在此先題到禱告,再題到話語職事,這指明禱告比話語職事更重要。話語的能力、生命、和衝擊力來自禱告。因此,我們盡話語職事之前,需要先禱告;並且我們來到聚會申言之前,都需要先禱告。沒有禱告的靈,很難有申言的靈。

主在我們的禱告中說話

在十章裏,彼得與哥尼流都分別出特定的時間(禱告的時刻)為著禱告,我們該對此有深刻的印象。這事在三章一節已經題過,彼得和約翰是在禱告的時候上殿裏去。當時他們不是很清楚。他們起初並不知道,他們不需要到有形的殿裏去。但是後來在十章,彼得乃是在房頂上,這個房頂成了他的殿。(9。)哥尼流在他的家中禱告,他的家成了他的殿。(2~4。)彼得與哥尼流都有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時刻,為著禱告;並且他們守住禱告的時間。關於把外邦人帶進基督身體的異象,乃是藉著禱告,啟示給這兩方的。在一方,哥尼流藉著禱告得到異象;在另一方,彼得也同樣藉著禱告得到異象。我們需要注意,整件事乃是藉著禱告完成的。

在我們當中應當有許多的見證,說到主怎樣藉著禱告向我們說話,以及祂怎樣藉著禱告,將我們聯在一起事奉。在聖徒移民到別的城市之前,我渴望聽見這樣的見證。我們也許會聽見,主為著祂的行動如何把幾個家庭擺在一起,不是藉著他們的討論,乃是藉著他們的禱告。已過在我們當中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有一次,當我在禱告時,主對我說到關於某位特定弟兄的事;同時,當那位弟兄在禱告時,主向那位弟兄說到我並說到我們兩人的事。然後,當我們兩人來在一起,我們發現主用同樣的方式,在我們禱告時對我們說話。按照這原則,許多時候,主是藉著分別對兩個人在禱告中說同樣的話,來印證祂的說話。

一個經歷的見證

我在一九二五年蒙主呼召,但直到八年後纔有勇氣放下職業,全時間事奉主。一九三三年八月,主興起一些環境,迫使我放下職業。我內外交迫。因著周圍的需要,我覺得有負擔;因著主在我靈中的歡樂,我也被驅使;並且當我期待放下職業時,我的靈裏有真正的歡樂。然而那時,三十六年前,在我國家那裏沒有這樣的事,沒有人在未受僱用,或沒有組織支持下,就以這種方式事奉主。這樣的冒險是很難想像的。

在那一個月中,我裏面的確在掙扎;我裏面受壓並受攪擾,到一個地步,我覺得我若不放下職業,就無法往前,甚至無法活下去;然而我不敢作。對我而言,我那分小小的職業,就如小船之於彼得一樣。如果我放棄小船,我就成了第二個跳下海的彼得。因此,我決定不要那麼傻;我要保住這條小船。在八月的頭三週裏,我極度受攪擾並感到困惑,而且在這件事上與主掙扎時,我經歷了很困難的時刻。

在八月二十三日,週三召會禱告聚會完後,我進到我的書房,與主單獨在那裏直到半夜。到一個時候,我發現我無法禱告。彷彿主對我說,『我們沒有甚麼話好說了,如果你要走這條路,就走。如果你不走這條路,那就到此為止;我就與你無關了,我與你了了。』我對自己的禱告沒有說,『阿們。』我流著淚,簡單的說,『好罷,我走這條路。』事情就是這樣。

第二天我題出辭呈;隔天我收到東北來的邀請函,這是我第一次受邀到遠方,為主盡話語的職事。那是對我的決定一個確定的印證。但請注意接著發生的事。當九月中,我從東北回來時,家裏有一封信等著我拆閱。信的日期是八月十七日,就是我與主掙扎的那三週當中。那封信是倪柝聲弟兄寫的,是他坐船從英國回中國,在地中海上寫的;我在九月中旬,就是在我為著事奉主去東北回來之後,這封信纔到我手上。

那封信很簡短。倪弟兄和我並沒有彼此通信的習慣;並且自從上次我們彼此通信之後,已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也許一年中,我們只彼此通過一、兩次信。突然間,我收到這樣一封短信,是正當我與主掙扎的時候,倪弟兄寫的。我永遠不會忘記信上所說的:『常受弟兄:關於你的前途,我覺得你應當全時間事奉主。你感覺如何?願主引導你。』

我非常興奮且滿了喜樂!我說,『主阿,你太恩待我了。這是第二個印證。』這兩封信印證我辭去工作,第一封來自東北,接著的一封來自倪弟兄。

我收到倪弟兄的信當天,決定去上海見他,要知道他為甚麼寫那封信。他告訴我,在地中海上時,有一天他為著主在中國的行動及恢復,與主有交通,在那時候,他裏面有一個很深的感覺,他必須寫那封信給我。就這樣,主向彼此相隔甚遠的二人,說到同一件事。

我渴望在我們當中一再看見類似這樣的事發生。已過,我看過這種事。在事奉主的事上,任何的安排、任何的組織,對主的行動都是一種攔阻。我們都需要避免這種打岔;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禱告。

禱告帶我們進入狂喜

現在我們來看行傳十一章五節,在那裏彼得告訴我們一件奇特的事:『我在約帕城裏禱告的時候,魂遊象外,看見異象。』『魂遊象外』一辭的希臘文,英語化就是『狂喜』(ecstasy)。狂喜可定義為:極其喜樂,靈被高舉。你要狂喜,就需要癲狂。彼得禱告,他就魂遊象外,就狂喜。他因著極其喜樂,靈被高舉,就癲狂了。過去我曾有多次類似的經歷。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禱告,並且持續禱告,直到我們因著極其喜樂,並因著我們的靈被高舉且超越到三層天上而癲狂。那時,你會忘掉你的名字,忘掉你是誰,並且忘掉你在那裏。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這種經歷。

你若從來沒有這樣的經歷,禱告到魂遊象外,到狂喜,你就只能被比作福音書中的彼得,但你不能被比作行傳十一章中的彼得。我們都需要禱告,並且持續的禱告,釋放我們的靈到如此地步,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不知道自己是誰;但我們卻滿了喜樂、超越、癲狂,並且從自己裏面出來。我們怎能有這樣的經歷?惟一的路是學習禱告,並且持續的禱告。當你的禱告把你帶入一種經歷中,可以稱之為魂遊象外,異象就必然會來到。那時,你整個人會改變。你的觀念、你對主的事的領會,甚至你對話語的領會,都會不一樣,因為你不再被遮蔽在小小的自己裏,卻從你自己裏出來。如果你在洛杉磯的街上走,你會對洛杉磯有某種印象;但你若在空中往下看,你對那個城市的印象會相當不同。我們都需要從我們自己裏出來,進入屬天的異象,從上往下看事情。這樣,一切就都會不一樣,每件事對你都會很清楚。

現在我們來看十二章,彼得被下在監裏,召會為他禱告:『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裏,召會就為他切切的禱告神。』(5。)召會不僅不住的禱告;這裏所用的辭,意思也指他們熱切、懇切的禱告。這裏有一幅早期基督徒事奉的真實圖畫。他們沒有嘗試用任何別的方法讓彼得獲釋;他們惟一的路乃是禱告,熱切的、懇切的向主禱告。然後天使來了,牢門打開,彼得就得釋放。『他既明白過來,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裏有好些人聚集禱告。』(12。)我喜歡這節經文。彼得往一位叫馬利亞的姊妹家去,這姊妹也是作母親的。我的確盼望所有的姊妹們都有一個家為著禱告,並且我盼望你們對年輕聖徒們都是作母親的。彼得往馬利亞的家去,在那裏有好些人聚集禱告。他們為著彼得被釋放而懇切禱告,這乃是他們事奉主的一幅圖畫。

在十三章我們看見使徒們得著引導的路;他們怎樣受差遣、怎樣配搭,全都是藉著禱告和禁食:『在安提阿當地的召會中,有幾位申言者和教師,就是巴拿巴…並掃羅。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別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於是禁食禱告,按手在他們身上,就打發他們去了。』(1~3。)我們都需要全心注意這件事,好叫我們學習這條事奉主惟一的路。沒有人能告訴你,你要與甚麼人出去,該去那裏,以及正確盡職的路是甚麼;甚至這裏的召會也無法告訴你這些事。我們都需要禱告,並且持續的禱告,直到聖靈在我們靈裏向我們說話,使我們清楚出去的路是甚麼,該與甚麼人配搭,以及該往那裏去。禱告的路乃是事奉主惟一的路。

在十四章二十三節,使徒們在選立長老的事上禁食禱告:『二人在各召會中為他們選立了長老,又禁食禱告,就把他們交託所信入的主。』他們不只一次禁食禱告,而是幾次,也許是多次禁食禱告。

現在我們來看十六章。在半夜,保羅和西拉在監裏。『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聽他們。』(25。)這裏原文的意思是,當保羅和西拉半夜在監裏禱告時,他們向神唱詩。這兩位使徒禱告時,向神唱詩。那時,其他囚犯正要睡覺,使徒們卻造成攪擾;對我們來說,這樣作似乎不合理。我們作主的僕人,都有一個觀念,我們的舉止行動應當合宜,不攪擾別人。然而,那夜在監牢裏,保羅和西拉癲狂了。我相信在他們的禱告中,到了一個時候,他們也在狂喜之中開始唱詩。阿利路亞,讚美主!他們真是造成騷動,並且所有的人都被攪擾。然後,突然地震了。『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鍊也都鬆開了。』(26。)唱詩引起第一次的攪擾,但地震引起更大的攪擾!鎖鍊鬆開,監門打開,囚犯得了釋放。

我們需要學習,有時候不該太講道理,太循規蹈矩。我們的禱告也許會帶我們進入狂喜,使我們發出一些聲音,而攪擾別人,甚至使人以為我們癲狂了。從你的禱告中,你也許會受引導在校園作一些事;那些在校園裏的人也許會被你的唱詩所攪擾。也許有些時候,因著你的禱告,你受引導在課堂中站起來,說一些關於耶穌基督的事。這些事與如何作校園工作的教導無關;那種教導是無效的。每件事都必須出於你的禱告,甚至是出於那種帶你進入狂喜的禱告。

在二十章三十六節我們看見,使徒保羅又作了一件不合理的事。所有的信徒都到海邊給保羅送行,當保羅說完話,就跪下禱告,眾人也跪下:『保羅說完了這話,就跪下,同眾人禱告。』在下一章,信徒們又同著家人都來到海邊給保羅送行:『我們就動身前行,眾人同妻子兒女送我們到城外,我們都跪在岸上禱告,彼此辭別。』(二一5。)你有沒有想過,當我們到機場給人送行,我們都在機場跪下禱告?無疑的,那會造成很大的騷動。

一九三五年,我們在一個晚上與許多弟兄姊妹在街上公開傳福音。有些弟兄姊妹站著傳講,有些弟兄姊妹維持秩序,但大多數的聖徒跪在街上禱告。又有一次,一九四六年,在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我們也作了同樣的事。在傳福音之前,許多弟兄姊妹跪在街上禱告,大聲向主喊叫、呼求。甚至正在傳福音之際,許多聖徒繼續跪著,扶持傳福音直到聚會結束。那真是禱告的美好展現,征服了邪靈,擊敗了背叛的靈。

實在說來,基督徒是狂熱的人,不是講究道理的人。我們需要癲狂。就正確的意義來說,我們不該是心思太清明的人,反該是在屬天狂喜中禱告的人。這些事並不是在外表上遵循某種教訓,就能奏效的;但我們若在靈裏有足彀的禱告,我們的禱告會帶我們進入狂喜,如同保羅和彼得的情形一樣。保羅告訴我們,當他在殿裏禱告的時候,魂遊象外。(二二17。)

然後在二十八章八節我們看見,使徒保羅為了醫治一個病人禱告:『保羅進到他那裏,禱告並按手在他身上,醫好了他。』那不是展示神醫的恩賜,乃是一位事主之人的正常舉動。無論你有沒有醫病的特殊恩賜,無論你往那裏去,都需要學習為你所遇見的病人禱告。二十八章的醫治並非不尋常的,乃是事奉主的人正常禱告的結果。

如果我們思考使徒行傳裏的這些經文,就會看見為著事奉主之禱告生活的許多方面。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多方的禱告—在海邊、在殿裏、在家裏、在房頂上、在城裏,單獨或與別人一起,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刻:六點鐘、四點鐘、九點鐘或半夜。我們需要禱告到這樣一個地步,使禱告把我們帶進狂喜。我們若從未有這種經歷,我們就需要禱告,忘掉我們自己,忘記我們的環境,仰望主,讚美、宣告、宣揚祂的超越和祂的美德。你若這樣作,無疑的,你會發現你是在狂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