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餧養主的小羊,牧養主的羊

讀經:約翰福音二十一章十五至十七節。

本篇信息一開始要接續前兩次的交通,繼續說到運用靈方面的操練和學習。

用靈接觸人,點活人的靈

我們的靈是我們接觸神的器官,所以我們接觸神、敬拜神、享受神,都必須用我們的靈。雖然這靈好像與我們外面的人無關,可是我們的行事為人妥當、不妥當,實在說來,都與我們的靈有關。就連中國的儒家都曾說過:『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靈的一部分。一個人的靈若不強,就容易鬆懈、放肆;但他的靈若剛強,全人就會受約束,容易緊起來。譬如,一個人在發脾氣的時候,別人勸他要理智一點,不要太動情感,那是因為他已經不受約束,沒有理智了。在中文裏,理智是一個很難解釋的辭,理是比較屬於頭腦的事,智卻是與人最深處的靈有關。知識是頭腦的,智慧是靈裏的。所以理智這個辭,不僅關係到人的頭腦,也關係到人的靈。

所以當我們出去開展,和人來往、談話時,若不在靈裏,就容易闖禍,沒有分寸,不是不及,就是太過。但我們若活在靈裏,就會莊重、有分量,說話也能說的得體。你不要認為我們平常的為人處事,也不是敬拜神,就與靈沒有關係。我們要認識,靈是我們全人的最中心,這最中心的部分若有問題,外面一定出事情。比方說喫飯這件事,無論中外都有一些禮節,如果我們是一個活在靈裏的人,就不需要這些外面的禮節,也自然會表現出一種中規中矩,雖然靜默,卻是很有分量的行為。

此外,我們不是辦教育,也不是辦體育,乃是辦靈育,這完全是靈的故事。所以我們接觸人,和人談話,若不運用我們的靈,那就沒有辦法碰著人的靈。有一件事很奇妙,就是我若是笑著來見你,就很容易牽動你笑的器官,使你也笑起來;我若是流淚的來見你,就很容易牽動你流淚的器官,你也會跟著悲傷起來。所以,只有我們用靈的時候,纔能點活別人的靈。

當我們出去叩門傳福音,和人講『人生的奧祕』,也是有兩種講法。一種是從靈裏講,可能頭一兩句還不一定能摸著他的靈,但你在靈裏繼續說下去,就會摸著他的靈,使他的靈被點活。另一種是在頭腦裏講,你動頭腦,他也動頭腦,末了就演變成一場辯論。一個人平常頭腦已經用的彀多了,你應該把他從頭腦裏帶出來,使他能用靈敬畏神的話,而不是給他許多理論征服他。這就需要我們一直操練用靈說話,使人雖然看見你年輕,但聽見你的說話,就覺得你不平凡,因為這不是從一個人的頭腦裏說出來的,乃是從他的深處說出來的。你這樣用靈時,就能摸著別人的靈。

最近我在新路的生活與事奉的信息裏,交通到四個重點。第一,每早晨要復興,每天過得勝的生活。第二,接觸人,和人有家聚會。第三,有排聚會。第四,在區聚會中申言。今天大家在這裏受訓,就是訓練這些:生活要復興、上升;接觸人、家聚會;排聚會,要在靈裏;召會聚會要申言。

餧養、牧養主的羊

在約翰福音第二十一章裏,主曾三次問西門彼得是否愛祂。當彼得回答愛祂的時候,主就囑咐他要:『餧養我的小羊…牧養我的羊…餧養我的羊。』(約二一15~17。)許多人常分不清主這三次囑咐的話。主第一次是說餧養。這裏的小羊是指非常小,剛生下來的小羊。牠還不需要牧養,只需要餧養,就是拿草放到牠嘴前餧牠。等到羊長大了,也能成群了,就需要牧養。因此,彼得在彼得前書五章說,『務要牧養…神的群羊。』(2。)第三次主又說到餧養。這給我們看見,並不是成群的羊就不需要餧養,牠們仍然需要餧養,需要糧草的供應。今天的家聚會,排聚會就與餧養、牧養主的羊有關。

如今你們的生活要晨晨復興,日日得勝,這並不太難,只要你們有心,肯花一些時間就可以了。但接下來的三件事,家聚會、排聚會和豫備申言,就不是那麼容易,需要許多的學習。

到家聚會中餧養人

我們去家聚會,若是一起首就想幫助新浸的弟兄姊妹過復興得勝的生活,是很不合適的,這就好像你用大學的課程去教幼稚園的小孩。他只是一個剛生下來的嬰孩,不懂得甚麼叫復興、得勝。所以,我們就需要運用靈,和他有一些合式的談話。但這其中非常有講究,談得不得體,就誤事了,所以需要非常的注意。

無論是家聚會或排聚會,都有牠難作的點,但原則是相同的,就是沒有辦法太定規,但又不能沒有定規。好像無軌電車,雖然沒有軌道,但也不能隨意往來,車頂上仍然要聯著電線。因此你對一個新受浸的人,不能任意對他講甚麼,這樣可能會引起他的興趣,但對他基督徒的生命,卻沒有多少幫助。

基本上,初生的嬰孩最需要的就是餧養。從經歷上說,有時一個剛受浸的人,可能還沒有完全生出來,我們還得幫忙,把他生出來。譬如我們用『人生的奧祕』向他傳講,他也接受,也禱告了,在你看可以給他受浸,你就為他施浸了,但可能他裏面還沒有和主接觸過。好像電燈、電線、燈泡都裝好了,但沒有接上電源。所以我們帶人得救最關鍵的點,就是幫助他裏面和主接上『火,』裏面被主點活。我們有的人的確有這種經歷,聽了福音受浸了,也會禱告,又有聚會,也讀聖經;但總覺得他還沒有被點活,沒有和神的靈接觸過。因此,他的得救還是外面的,不是裏面真正的得救,因為他還沒有活過來。這是按著我們的經歷說的。我在上海的時候,認識一位弟兄,和他相處了一、二十年,但都碰不著他的靈。有一次我問倪弟兄這是怎麼回事,他說,『恐怕他得救了卻沒有重生罷!』按真理說,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可十六16;)但我們和他相處了這麼久,卻碰不著他的靈,所以倪弟兄說他得救沒有重生。

從一九四三年我看見生命樹的亮光開始,我的講道、寫作就脫不開生命和靈。我寫的詩歌第八首:『父阿,你是萬靈之靈。』歌辭中就有三十八個靈字。許多基督教的傳道人講了許多篇信息,卻沒有題到靈。但我們要知道,一個人裏面的靈必須和神的靈有過接觸,纔是個真正得救的人;若是從來沒有接觸過,就有問題,我們總得和神的靈有接觸。這是我們去作家聚會的基要元素。

每一次我們去和新受浸的弟兄姊妹聚會,都要碰著他的靈,根據這一點來幫助他。生命課程可以作我們的憑藉,但不能硬性的使用,要有所斟酌,用其中某一點或某一段,是否能碰著他的靈,再根據所碰著的靈,給他一點開啟、啟發。一個人受浸以後要和他有長的談話,你在談話之間要告訴他:『我們裏頭有一個靈;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死,作我們的救主,祂從死裏復活,就成了賜生命的靈,為要住在我們的靈裏。這樣二靈就相調成為一靈。』一定要給他講這個重點,開頭他可能是用頭腦聽,但講來講去,就帶他碰著靈了。這種交通也一定要根據你有這個經歷。你若沒有和這靈接觸的經歷,就無法這樣作,但你若有這樣的經歷,你一講他就通了。根據這個原則,我們去作家聚會,一定要碰著他的靈,啟發他的靈,點活他的靈。

接著,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啟發他,告訴他,我們需要呼求主,禱告主。禱告不僅是哀求祂,要祂為我們作甚麼事,禱告乃是一種呼求,呼求主耶穌。我們這樣的呼求不僅是從口中,乃是從我們的深處,就是從我們的靈裏呼求。我們的靈是我們呼求主的源頭,要從靈裏呼求:『哦,主耶穌!』這樣,我們就會有感覺,裏面不同了,因為這個呼求使你碰著靈,也使你運用你的靈。

過幾天,你再去看他,問問他有沒有呼求主,呼求主有甚麼感覺?然後再進一步摸他的生活。以打牌為例,問他得救以前是不是喜歡打牌?得救以後這段時間怎樣?他若是回答,好像得救以後興趣沒有那麼濃了。你就進一步問他為甚麼,他若說不知道,你就告訴他,因為你常常呼求主耶穌,祂會給你感覺,使你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歡打牌。還不僅如此,你越呼求主,祂會進一步來摸你的打牌,使你覺得有罪,覺得污穢。我們根據這個原則來帶領人,這纔是餧養。因此我們去家聚會,乃是根據我們得救後生命的經歷,再配上聖經中真理的話語,纔能對新人有合式的餧養。

明年元月將要開始福音化臺灣的工作,我們相信登門造訪傳福音一定成功,但在帶人受浸時要注意,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受浸完之後設立家聚會倒要快,而且越快、越密越好,最好能今天一次,明天一次,後天也再加一次,我們不斷的餧養他,他就必能在生命上長大。

在排聚會中牧養人

排聚會乃是為了牧養主的羊。因此,排聚會不僅有養還得有牧。首先要把三、四個家聚在一起,然後不僅是對一個人講,乃是對一群弟兄姊妹講,這就不僅是餧養,也要有牧養、帶領和教導了,這些都要根據我們生命的經歷。

在排聚會中不僅帶他們呼求主名,還可以帶他們禱告。你可以帶領他們根據裏面的感覺來認罪。這就不僅是餧養,乃是牧養了。或許在禱告時,主就光照他,從前對妻子的態度不好,你就要帶他快快向主認罪。接下來還要進一步帶他,再找一個機會向妻子道歉。他也許會覺得不好意思,這就需要我們的牧養,說些話帶領他。你可以說,『按著我們作人來說,向人道歉的確不太好意思,但是我們都得救了,大家都是主裏的弟兄姊妹,也是主的羊,我們和世人是不同的。世人不好意思,就不去道歉了,但我們得救後,雖然不好意思,還得去道歉,不要太顧到我們的臉面。』這樣,你就是在牧養他,也幫助他在生命上長進。

因此在排聚會中的牧養,不一定是照著生命課程、真理課程,乃是照著我們得救時的經歷,怎樣遇見主,怎樣在一件一件事上受主的帶領,這些纔是排聚會的材料。你們有生命的經歷,再配上真理的發表,就成了我們去牧養小排的『真理課程。』

然而餧養和牧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像學小提琴,是要花相當長的時間纔能練成的。所以,我們現在也需要天天學怎樣作家聚會,排聚會,也和弟兄姊妹一同研究,怎樣在接觸人時碰著人的靈,怎樣使人學會用靈接觸神,這些不僅在開展時能用得上,就是在我們一生的事奉中,也是受用不盡的,盼望我們都能一同學習。

在召會的聚會中申言

此外,我們還需要操練在區聚會中申言。有的區是在週間先經營主的話,先豫備好一篇三分鐘的申言稿,到了主日就可以起來為主說話。這樣的實行不錯,因為人不是神,神作事是創造的,從無到有一下子就成了,也不需要改進;人是學習的,需要改進、進步。譬如,我們要完成大學的學業,從小學、國中、高中到大學,至少經過十六年的學習。因此我們要說主的話,也需要有學習和操練。

早在一九三七年倪弟兄就已經看見,主日早上一人講,眾人聽的講道聚會,乃是隨從外邦的風俗,他很願將主日講臺去掉,但當時想不出甚麼可以頂替的。他就建議,主日早上弟兄姊妹都去傳福音,晚上大家再一同來擘餅。但是大家已經習慣聽道,要大家去傳福音,他們沒有負擔,也沒有興趣。因此這種實行在當時不成功。又過了十年,到了一九四八年,倪弟兄在鼓嶺山上施訓時,又在『教會的事務』中重新說到這點,但是仍然走不出一條路來。

如今我在這裏不顧萬難,實行新路,因我覺得這事早晚都得作,這一代不出這個代價,總有一代要出。但我是謹慎小心,如履薄冰,我沒有很快的與臺北召會交通,要把大聚會的門關掉,我乃是從一九八四年十月到一九八七年十月,經過了三十七個月的時間,直到去年十一月全召會過節的時候,纔把主日的大聚會停了。因為我們稍微有一點把握,有一個可以頂替大聚會的實行。此後我裏面更是有一個重擔,如果頂替的不好怎麼辦?就在這勉強頂上去的過程中,又經過了十幾個月,我就發現非加強申言不可,若無申言,聚會就空洞,空洞就失敗了,新路還是不能成功。

林前十四章二十六節是倪弟兄點出來的,當時他點的非常強,要廢除一人講眾人聽的聚會,而要有互相性的聚會,彼此說,互相聽。但這件事講起來容易,歷代也有人作過,但都沒有成功。林前十四章我不知讀了多少遍,慢慢的光就出來了。一節說,『你們要追求愛,更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尤其要切慕申言。』切慕不僅是心情上的切慕,也是行動上的追求。好比你切慕能得博士學位,但你若只是一直切慕而沒有行動,那你即使切慕了幾十年,也不會得著。所以你若是切慕得博士學位,就該努力讀書,讀書就是一種的操練,使我們能通過考試。因此,切慕是一個動機,使我們願意出代價努力學習。切慕申言就是如此。從前我們以為申言是一種從天而降的恩賜,像說方言一樣。但我們從經歷中看見,申言是可以藉著操練來學習的,好使我們一開口就能為主說話,並說出主,把基督供應給人。

當我們申言時,我們一定要動我們的靈,纔能點活別人的靈;並且也要注意說話的聲音,太高的要拉低一點,太快的要放慢一點,太小聲的要升高一點,總要能使別人聽得清楚,不要太寶愛你的喉嚨和臉面,免得別人聽不清楚你的聲音。不妨幾個人在一起,你講一段,我評;我講一段,你評。一面操練聲音的高、低、快、慢,一面學習一開口就從靈裏說話。

此外,關於申言的內容,現在臺北各會所都有響應。例如一會所,他們把約翰福音一章的經文、註解、和生命讀經,分成六段作成一週的追求材料,弟兄姊妹六天就讀這些,到了週六,就把這些材料濃縮成三分鐘的申言稿,到了主日聚會時,大家就操練申言,一人說一段。我信這樣操練,起頭時可能還不太成功,但過了兩個月,等你們下鄉開展時,申言一定會大有進步。

四件要緊的事

你們出去開展時,一定要會作這四件事。頭一件事就是叩門傳福音,那定規會帶人得救,人得救之後,第二要有家聚會,第三要有排聚會;當人數慢慢增加到三十幾位時,就可以有召會性的聚會,到了這種聚會中,我們就要一同申言盡功用。有叩門傳福音,家聚會,排聚會,並達到申言的實行,開展一定成功,當地也就有了召會生活。往後較年長、老練的同工,每個月就可以到已開展的地方,把臨近四、五個地方的召會集合在一起,開一次特會,一個月一次,十二個月十二次特會。相信這樣供應出來的召會,必定新鮮、活潑、成長的速度也快。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你們出去開展時,這四件事實行得如何。所以你們在這些日子要積極、加緊的操練。

李常受弟兄於主後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講於臺北